APP下载

当代书法家文化素质透视

2023-09-11天津中国书画报有限公司姜彤

国画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书法作品书法家

天津《中国书画报》有限公司/姜彤

对当代书法家文化素质的考量,已经成为当代书法研究和书法批评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1月10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所举办的“主题性创作:定位·方法·路径”学术工坊,其中提到的“书写规范与笔墨的表现”所涉及的便是书法家的文化素质问题。专家们就“关于审读流程”“文字审读的尺度”“自撰文的现状与倡导”“白话文的创作与实践”展开讨论,就是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文化深度、艺术特征、表现手法的创新进行的细致的推论,拓展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路,明确了探索的可能性。

毋庸置疑,当代书法创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不足。比如缺乏文化根基的书写、横向取法、缺乏创新精神、作品风格千篇一律,这一切,已经引起专业媒体和书法评论家的注意。书法家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端正文化态度、明晰艺术责任的精神基础。不然,我们一味强调笔墨功力,书写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字形会让观众和读者感受到当代书法语言的苍白、形象的萎靡、气质的沉闷。

当代书法家首先是一名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写字匠。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与现实同步,需要完整的知识结构,也要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法律常识,兼收并蓄,厚积薄发。现当代一些著名书法家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学富五车,兴趣广博,有人格,有理想。鲁迅在大学讲课,有能力治学,文章盖世,成果丰硕,又喜收藏,书法精湛。鲁迅的书法被文化涵养,自出机杼。沈尹默、叶恭绰、谢无量、马一浮、郭沫若、沙孟海、林散之、启功诸先生之所以享誉书坛,与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修养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的书法是传统的,也是个性的,是沉实的,也是抒情的,是可以观也可以读的。相比较而言,当代书法作品可视性强,可读性弱,这是当代书法的短板与危机。

文化素养就是书法家的身形与灵魂。缺乏文化素养,会导致书法创作的概念化、肤浅化,审美价值更无从谈起。这个道理很简单,书法主要是从“形”的方面来规定,这是书法的第一步,如果要进一步深化,就要通过书外的功夫,从书法美学、文字学、书法鉴赏、文学诗词修养等总体水平上提高,还包括加强人格、人品的修养,性格气质的铸造,有关学识的磨炼,生活阅历的积累和拓展。《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凡书学《石体三经》限三岁,《说文》二岁,《学林》一岁。”《宋史·选举志》记载:“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论文》《学林》《尔雅》《方言》,兼通《论语》《孟子》义。”唐代、宋代人所讲的就是文化素质问题。首先,他们明确要求学书者必须会写,其次,要通文字学。除文字学知识外,还要懂得“训诂学”“语言学”,并通儒家经典。在古人的心目中,写字是技术,需要掌握,写字也是文化,需要懂得字里字外的精神奥义。米芾《自叙帖》曾讲:“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米芾讲到的书法本质,讲到的“风神皆全”的书法作品,离不开书法家内在的生命特质,这就是当代人强调的文化素质。

的确,书法比之文学,它的技术性表达可观可感。技法是书法家文化素质的直接体现。一位学人讲过,一个真正的书法大师,应该具备一个画匠的手工能力,要有能力表现出对象的“物理”“物情”“情态”。书法艺术有其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到书法艺术的真谛。书法技法是对书法艺术的领悟和把握,是对书法史的具体概括,是对一种书风的理解和倾心。古今书论,对书法技法问题有不同的论述。刘熙载《艺概·书概》说:“天,当观于其章。”“章”——广义的文章,即自然本身的形象、文采、条理、形式美,与古为徒。清代梁说得更明白:“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偭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当代书法理论家邱振中更是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书法由此成为并不轻松的艺术:一方面是对精神生活的丰富性、深刻性无限的追求,一方面是随时把驾驭线条运动的能力上升到本能。线条,成为艺术家灵魂中伸出的一根神经,它把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同广阔无垠的社会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文化素质的另外层面就是艺术感觉。何谓艺术感觉?即生命对艺术语言的直觉,或者说是天赋;另外,艺术感觉也是一个人生活积累和生命气质在特定时间的生发。古今杰出的书法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渡海帖》等,都是书写者在特殊的时空中,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艺术表达。这样的表达是书法家艺术感觉的绝佳体现。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写道:“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他们所说的“神采”,就是书法创作过程中只能意会的生命情绪和情感阐发。

艺术感觉落实到具体的创作过程,决定着一幅书法作品的高下、优劣。具有丰富艺术感觉的书法家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应该是“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宋米芾语),否则,就是“所书全无帖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清钱泳语)。米芾所语,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形神兼备、形象可感,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具有独特的艺术感觉。钱泳的话更好理解,没有艺术感觉的书法作品,是乏味、呆板的,是概念化、肤浅化的,是没有生命活力和审美价值的。当前,书法评论界对当代书法创作的不满,就包括钱泳所讲的问题。比如,过分注重形式,创作风格雷同,艺术语言单一,缺乏波澜壮阔的生命想象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衡量当代书法家文化素质的高低,读书是重要的一环。技法是创作的基础,也是一位书法家创作能力强弱的证明,艺术感觉是书法家才华的表征,是催生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精神力量。掌握了技法,有了艺术感觉,还要有必要的知识结构,其中包括对全社会的认知能力,对自我的判断,对艺术价值的真正理解。这一切,就需要读书来支撑。古代书法家不存在这个问题,众所周知,古代书法家都是文人,他们凭借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后为朝廷效力。漫长的古代社会,毛笔书写是文化常态,不管是知识启蒙,还是著书立说,毛笔书写居于主导地位。新文化运动以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毛笔书写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分工明确,学科细化,传统的书法家的文化生态改变了。当代书法家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所学专业有别,追求目的也不一样,自然导致当代书法家队伍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协调、改变这种状态,就需要耐心读书,甚至是自甘寂寞地读书。不管是传统的纸媒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都会极大提高书法家的文化素质和书法创作的质量。

2021年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决定,把2011年规定的“书法学”是“美术学”下的二级学科,改为“书法学”与“美术学”并列成为一级学科。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新版目录,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自2023年下半年启动招生的研究生培养按新版学科专业执行。国家对书法专业的学科调整,对今后的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会构成重要影响。对当代书法家队伍的建设,对书法家文化素质的培养,我们要有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基于此,倡导书法家读书,促进书法界养成读书的风气,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世界的观察,对自己的反思,对书法创作审美意义的开掘,对“志于道”文化力量的强化,直至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向往,唯有读书才能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书法作品书法家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作品选登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书法家·谢 锐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