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态视阈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思考

2023-09-11天津理工大学讲师潘海霞

国画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活态手工艺传统

天津理工大学讲师/潘海霞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最终要回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场域。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为标准的循环过程,生产力发展到某一时期必定带来与上层建筑的融合。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演化。以活态的视角研究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延续,是学科研究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人们对文化研究与发展的渴望。

一、传统手工艺演化与困境

(一)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演化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代替传统手工劳作成为制造业的主流,在世界范围内,农耕文化、自然经济消退,许多优秀传统手工艺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消亡。中国传统手工艺同样存在着传承的困境。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这种改变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社会形态的改变,也是人们进入崭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人们思想的改变。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化、共融。在历史变迁中,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存续关系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二)传统手工艺传承困境

1.主观传承意愿降低

某些传统手工艺仅具有艺术美学价值,并不能带来经济价值的转化。例如中国书画创作材料中的毛笔与纸。浙江湖笔在制作工艺上有120道流程,手工制作周期长达一个月;小源元书纸从原材料到成品则多达35道程序。传统手工艺制作工艺复杂,“高付出、低回报”成为大多数手工技艺的特点。经济社会的驱动下,投入产出比低,人们的主观传承意愿也就相对较低。加上长期以来西化的大众美术教育,也弱化了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授,大部分人对于传统技艺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快餐式文化的影响也导致年轻人越来越不关心身边看似“繁杂冗长”的民族文化,人们很难产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文化认同感也就难以建立。文化的认同危机导致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主观传承意愿降低。

2.工艺制作材料缺失

原材料的缺失影响着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的历史起源相对久远,传统的制造材料也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工艺的改变在不断地变化,一些稀有的原材料也在发展变化中消失或被替代。用于制造傣纸的构树就是其中之一,内蒙古的巴林石、海南黎族织锦等都面临这种境遇。材料的减少造成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困难。材料枯竭,成本变高,没有与时俱进的传统手工艺便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消亡。而年画、剪纸、窗花、彩灯等艺术形式也由于生活方式的更迭和市场需求、民俗信仰的变化,在时代变迁中被重构。

3.传承人数量断代锐减

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型社会阶段,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也进入了衰亡高峰期。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20%已去世,在世的平均年龄达60左右,仅有25%的工艺美术大师在进行授道、传业和创作。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一份普查结果显示,在我国764个传统手工艺品种中,竟然有高达52.49%的品类后继无人,陷入濒危状态。传承人的自然消亡是传承人递减原因之一。“传内不传外”的言传身教式的精准传承背后,是传统手工艺传承人逐代递减、几近消失的境遇。社会的转型、生产结构的变化,也使传统手工艺人无法在手工艺上获得应有的经济价值,生存变得困难。传承人的年龄跨层存在,学习能力分化严重,导致传承人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社会资源实现变现与转化生存危机。

二、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路径建设

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场域下,以发展的眼光和方式进行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方法。活态传承是现阶段传统手工艺传承的重要方式,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它区别于传统的表象性保护,不只注重内容和技艺的传承,还注重传承主体和传承客体活性发展的表达,是一种动态的传承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完善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培育对策

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不仅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者,还是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者,更是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者,是传统手工艺最重要的活态载体。

首先,完善相应的立法与政策,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植与重视是重中之重。对传统手工艺以及传承人进行法律政策保护和资金技术支持,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有效地进行活态传授;为传承人的发展提供相对自由的空间和生态环境,使他们能够有序地进行活态传授。其次,与高校合作,强化传承人队伍建设,拓展传承人培养途径。充实教师队伍,扩大学生队伍,利用当代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拓展传承路径,减少活态阻力,培养更多的当代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和学习者;优化传承人培育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实时更新传承内容,形成活态的培养教学模式,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手工艺传承人;完善传承人认定机制,提高民众对传承人的价值认同感,提升传承人的职业地位,采取综合措施保证传统手工艺继承的连续性和活态性。

(二)生态保护区设立与生产性保护

传统手工艺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是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重要一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建立为前提,让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环境变得活起来,呈现出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应有的景象。想要整个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就不能仅仅只对某一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需要设立文化生态区,为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播环境提供整体性的保护。传统手工艺是人类生产生活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的特点,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要保护好这些传统手工艺,就需要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规划,并在地域性生产生活的特点下进行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保护。

传承手工艺的活态传承路径始终要回归到大众生活当中去。通过保护使传统手工艺能够在商品市场中存活,传统手工艺传承人能够获得价值变现,从而消除生存危机,还能协调传承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学习与活态传承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利用生产性保护,使传统手工艺的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建立传统手工业发展传承的良性循环,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

按照传统手工艺学科发展的规律和本身的特点,在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体系中融入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形态,使之创造出相应的社会财富,是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重要一环。

(三)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

传统手工艺产业化贯穿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传统手工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现传统手工艺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化模式等市场经济运作形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区域化布局。

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思考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从地域性出发探讨不同传统手工艺的区域特点,营造有创新性、经济性的产业化模式和运营机制,拓展市场,形成一套完善的产业化生产运营机制。传统手工艺产业化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与文化进步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绿色活态传承开辟新路径。

(四)形成文化保护传承的闭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工艺的生产工具、文化构成和价值存续关系的认知也发生着变化。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并非单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包含传统手工艺传承在内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将传统文化当中的不同方向有机结合,相互交融,建立一个完善的文化保护共生圈,形成文化保护传承的闭环。

结语

传统手工艺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活态文化分支,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造物智慧,更是华夏文明的生动体现。传统手工艺文化美学价值,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的特殊追求。史料记载,传统工艺具有实用性、理性、审美性、人性、个性、活动性和永恒性,这七种品性特征决定了其当代的价值。

传统手工艺活态发展的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穿插叠加地显现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及手工艺品本身。对于作为传统手工艺的古法制墨、古法湖笔、古法造纸术的活态传承,不仅仅是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传承,同样,对于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研究和修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法造纸术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可以更精确地理解纸张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湖笔的制作,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研究书画作品画面中用笔的方式和笔触的形成;墨块的活态传承,使人们对古代书画作品的发色有更全面的认知。在传统手工艺的加持下,便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代书画作品的材料特性,理解墨色与纸张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准确地去研究、完善和修复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科技发展和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其保护、传承、发展对于延续华夏文明、保持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本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传统手工艺已不再适用当下,但我们今天依旧需要保护、传承,并不是我们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是我们懂得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懂得从前人的智慧中寻找灵感、积蓄力量。

人类正在经历一个文明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形式,为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思路。我们应以一种文艺复兴的态度去研究传统手工艺内在的哲学精神和活态传承的方式,更应站在文化保护的角度去全面分析和探究,实现文化保护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活态手工艺传统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