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学主题,立核心素养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教学方法初探
2023-09-11黎小燕
黎小燕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愈发受到关注。而高中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关键科目,若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需要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和标准,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完善和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材内容,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完全掌握这些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需要转变学习理念,调整思维模式,以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模式来学习这门科目,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但忽视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前社会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因此,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重要,一方面要确保历史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历史重要时间节点模糊不清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确保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感悟,提高思维水平。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仅会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还会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发展带来影响。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强化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二、主题教学的内涵
主题教学是当下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也是推进高质量教学,打破应试教育束缚的有效途径。教师能够根据主题的不同来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缺乏主题意识,就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显得过于呆板、散漫,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不能以一种提纲挈领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主题教学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提炼教学主题。例如,在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分析了解课程内涵,从知识逻辑体系之中提炼主题“容—融—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牢牢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工作,就能够确保课堂教学不偏离教学中心,就能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另外,应用主题教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积极影响。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想象,在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整个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明白历史事件的影响,并思考对社会、个人的价值。
三、立足教学主题,推进深度教学
1.加强图表应用,培育学生的时空观。
时间与空间是历史界量的尺度,也是史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时空线索是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立足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正确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考查,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把握和分析教学内容。然而,统编版历史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并且知识点之间的时间跨度较大,导致学生无法通过简单的文字叙述了解历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所以,教师要进行引领与指导,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材料,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只有掌握时空观分析方法,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水平。首先,教师应该积极构建时空体系,让学生在时空环境中辨析历史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与分析重大历史现象,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时空分析和判断,将多个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探究史事的本质,形成历史概念。例如,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特定的时空体系,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将一系列历史线索串联起来。学生了解了当时北洋军阀割据的情况后,再联想五四运动带来的影响,就能够以历史俯瞰者的角度去了解历史的变化发展情况,最终明白历史事件的发生始末,从而获取更多历史知识,进一步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借助地图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内涵。例如,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相关地图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领土主权被侵犯的情况,直观感受到抗日战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同时,利用地图还能够帮助学生记忆重大的战争事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列表比较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例如,在教学秦汉统一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土地制度等方面将秦朝、汉朝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探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2.强化人物渲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课堂是贯通古今的课堂,历史教师通过深入讲解和引导,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同历史人物对话,了解历史人物当下做出的选择和价值判断。因此,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和节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影响。所以,教师要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首先,教师可以突出历史人物的处世之道,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赋予学生特殊的间接经验,达到以史为鉴的教育目标。如果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人物当时所做出的判断和选择,有利于未来人生的选择和判断。其次,教师要着重体现历史人物特有的精神气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突出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例如,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张载的精神品格体现出来,突出“关学”的价值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建设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明确素养要求,了解教材特点
1.新教材特色明显。
新教材能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判断。并且,教材内容借助时间线索来阐释人类文明的发展,进一步体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情怀和发展模式。其次,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德育内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考虑到教材内容中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髓,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实现审美水平的提高。这不仅能够达到弘扬传统文化、延续文化内涵的作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团结、向上的环境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符合当前的社会文化教学理念,突出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意义。
2.教材内容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完整性。
新版历史教材增加了很多内容,这对于学生全面理解、深刻掌握中外历史的发展变化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历史知识点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课程量和教学时间却几乎没有变化。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保障历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主导者,其坚守的教学理念、具备的教学能力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着一定影响。对此,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只有打好知识“地基”才能够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来解读历史。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时,教师不应该仅仅传授教材上的内容,还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史料挖掘。教师还应该贯彻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通过补充知识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关键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非常艰巨和复杂的任务,是真正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成绩、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可行途径。对此,教师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改进教学理念,破除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封闭思想,突出教学主题的价值和优势,以此来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进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