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2023-09-11尚衍从

中学政史地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命

尚衍从

●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安中学

自新课改以来,生命教育成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立足于现实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其中,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初中生而言,对其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向引导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并从人类发展规律、新课改要求以及初中生个性特征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关注人类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从文化传承视角来看,还是从现代教育的理念来看,当前教育都具备充足的生命教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有关于生命的阐述,即人类生命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人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生物,能够主动创造出满足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其二,人存在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向社会索取。此外,马克思主义学说还提出,人是社会性的生命体,他们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综合上述学说、观点,生命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将生命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

2.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较于小学阶段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关注生命教育,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要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并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3.促进学生成长的要求。

初中生由于涉世未深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在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中,他们也极易走向极端。因此,在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重生命的意识,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要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善用教材,挖掘生命教育内容。

要真正落实生命教育,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远远不够。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整合课外资源,以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时,为了引领学生深入知识内涵,理解生命的意义,教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片段,带领学生观看千姿百态的人生,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尝试着理解他人的坚强和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以身示范,进行生命教育熏陶。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榜样的作用,让生命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诉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师生之间》时,教师先通过一首情感真挚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作为导入,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随后,教师结合自身的经验,与学生分享自己在学生时代如何与老师相处,以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就进一步认识到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这样一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了生命意识。

3.联系生活,活化生命教育形式。

若要有效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轨。这也意味着,教师应当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生活,让生命教育回归生活,如此,才能真正凸显生命教育的现实价值。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时,组织了一次“我爱我家”的实践活动。有的学生一边播放家庭电子相册,一边给同学们分享亲情故事;有的同学则提前写好发言稿,以轻松、诙谐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自己与家人相处的趣事;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学会正确看待生老病死,看待人生喜乐。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注重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将教学活动深入学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与感受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命感知,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强调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让学生了解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义,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命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