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改革的实施路径

2023-09-10李钰燕赵艳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质量评估学前教育幼儿园

李钰燕 赵艳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加强评估队伍建设、深化教研改革、创新评估方式、强化评估结果应用五个方面,论述区域推进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改革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幼儿园 保育教育 质量评估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9-0017-04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在学前教育领域,通过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教育部2022年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推动各地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当前,一些地区在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评估内容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对等、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路径不明晰、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结果运用机制、评估标准与程序不一致、评估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区域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改革的实施路径,以期促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

过去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办园条件、管理成效、队伍建设及保育教育过程等方面,从评估要点内容及分值占比来看,呈现以结构质量、结果质量为主的特点,这与学前教育发展初期资源短缺、条件不足等情况相匹配。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旧的评估思路与模式已不符合教育发展实际,必须改变以结构质量与结果质量为主进行评价的方式,紧密结合过程质量开展科学评价,最终实现“质”的提升。

第一,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估指南》明确提出要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当前,一些地区的幼儿园质量评估工作不够重视对保育教育过程的评估,忽视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问题。为此,建议构建科学的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把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作为评估的着力点,尤其应将师幼互动质量作为评估的核心内容,促进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第二,建立常态化的幼儿园自我评估机制。《评估指南》强调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幼儿园自我评价的功能在于让每一所幼儿园内部建立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螺旋上升式保教系统。各地应结合实际,制订完善区域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指导手册,增强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效性。要聚焦幼儿园保教实践,用科学评价的“指挥棒”引导幼儿园教师深入研究幼儿发展、教学行为、环境材料等,推動幼儿园开展自评反思,实现幼儿园自主发展。幼儿园要结合本园实际,建立完善保教质量自评制度,开展常态化、科学化自评工作,通过个体反思、集体诊断,引导教师经常反思自身教育行为并加以改进,同时有效发挥外部评估的导向、激励作用,有针对性地支持和引导幼儿园不断完善自我评估体系,持续改进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第三,加强幼儿园质量评估资源整合。幼儿园教育质量管理包括办园行为督导、办园等级评估、保教质量评估三个方面,且均以政策文件形式形成独立的评估体系。有些区域的督导、评估及质量监测三项工作管理部门不统一,由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及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等级评估则由其他部门负责,这样容易导致评估标准及评估程序等方面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冲突,造成基层单位、幼儿园在各项迎评迎检中负担过重。《评估指南》明确要求,各地逐步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与已经开展的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等工作统筹实施。为此,各地要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现有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与评估指标框架进行有效衔接,明确办园督导、等级评估、质量监测各类评估工作的任务和重点,理顺彼此关系,进行必要的协调整合,采用统一的标准评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同时,要建立多部门联动与协同机制,避免多头评估、重复评估,共同促进幼儿园良性发展。

二、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评估队伍是确保评估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评估指南》明确要求建立一支尊重学前教育规律、熟悉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事业心责任感强、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评估队伍。各地要以此为指导,持续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队伍建设。

第一,建立专业化评估队伍。要针对区域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队伍整体偏弱的现状,抓紧建立一支集研究、指导、培训、评估为一体的专业化队伍。建立动态分级评估专家库,将高校专家、责任督学、学前教育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园长、骨干教师等专业人员纳入专家库。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人员专业保障机制,重视质量评估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人员资质标准和公正有效的遴选程序,完善评估人员任用和考核制度,培育一批区域质量评估专家队伍,形成梯队式队伍培育与发展新样态。

第二,提高评估队伍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评估人员专门培训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专题培训。在区域内营造学、研、用《评估指南》的良好氛围,分层分类组织开展有关政策解读培训,将《评估指南》内容纳入园长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引导评估队伍、园长及保教人员充分了解《评估指南》的价值导向及核心要义,为评估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评估导向,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园本评估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自评能力,增强幼儿园质量意识,将条件质量、结果质量评估转向聚焦过程质量评估。引导幼儿园在支持幼儿游戏的实践中,着力提升教师观察幼儿、创设环境、实施师幼互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自评提升教师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

三、强化幼儿园教研工作助推评估改革

以《评估指南》为导向,学前教育发展已从注重结构质量转向过程质量。而要持续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离不开全面有效的教研工作。新的质量评估所关注的内容与要点,为开展幼儿园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教研工作紧密围绕真实的教育情境和教育问题开展,最终达成以教研改革推动保教质量提升、以评估改革促进教研提质的“双向互动”。

第一,建立“研评一体”教研机制。要以教研作为落实《评估指南》的重要抓手,强化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服务的根本属性,建立“研评一体”教研机制,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明确“评估—诊断—教研—实践—评估”循环路径。基于评估结果,以项目为驱动,将评估问题转化为教研专题,强调评估结果在教研中的运用。二是完善“省—市—县—园”教研组织层级架构。省级教研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教研制度和顶层设计,建立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机制,通过陪伴式、跟踪式教研,将教研跟踪与陪伴过程作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的开始与依据。三是创新教研形式。市、县(市、区)教研部门深入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探索教研、培训、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将教育质量评估内涵、原则和方法等融入教师研训过程,引导幼儿园通过自评不断反思保教实践,开展沉浸式、常态化园本教研活动。

第二,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共同体是一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原则建立的学校与学校之间联合研修的模式。以区域为单位的学前教育管理涉及各级各类幼儿园及多元办园主体,需要以共同体的方式凝聚教育质量发展共识。而教育质量发展观的普遍建立,能极大激发实施教育评估的“活性”,有助于提升教研工作的活力。为此,要在区域范围内以质量评估为手段,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现状的园所进行分层分类,形成发展共同体,当面对同样的问题时,由共同体建立一个或多个教研项目,共同研究解决。要以教研为纽带,强化教研共同体联动,实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最大限度融合,彼此之间互为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实现由内至外的自评、由外至内的他评,共同提升保教质量。

第三,开展区域专项课题研究。科研课题是推动质量评估的有力抓手。应结合评估管理工作过程,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为质量评估工作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确保评估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真实性,引导学前教育发展回归幼儿本位,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形成一批教学成果。专项课题要以过程为导向,关注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环节,结合环境支持、师幼互动、活动组织实施等内容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开展实证研究、行动研究、沉浸式研究等,确保以专项课题研究促进实践过程的改革评价。

四、创新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方式

《评估指南》强调“坚持科学评估”,要求“完善评估内容,突出评估重点,改进评估方式”。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应该不断创新质量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估,促进幼儿园安全、优质发展。

第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呈现方式不仅在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信息化,还在于教育评价的信息化。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应该秉持常态化评估、数据佐证、管评分离等理念,以“大数据”为中心,为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行为“把好脉、开良方”。幼儿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记录保育教育过程,促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为教师反思提供更直观、更真实的数据,让教育质量提升路径可视化。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系统分析数据背后反馈的教育事实与结果,有助于排除评估者主观判断的负面影响,让评估结论更科学、更准确。

第二,重视多元主体参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中的自评与他评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质量评估应促进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形成如图1所示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自评是幼儿园质量发展的根本,其评价主体为幼儿园及教育机构自身,幼儿园应以自评为主,激发内驱力,实现评估常态化。他评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助推剂”,外在评估能发挥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形成区域教育发展驱动力。质量评估应引入多个评估主体,如家长、第三方机构、教研部门等,有助于评估结果的检验与运用。尤其是由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的评估,能够排除区域管辖、人情干扰等因素,更有利于实现“管、评、办”分离,提高评估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五、强化幼儿园质量评估结果应用

针对评估结果应用,《评估指南》强调“坚持以评促建”,要求“充分发挥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作为评估工作的最后一环,评估结果应用直接关系到评估工作的成败。为此,要高度重视评估結果应用,切实发挥评估作用,引导办好每一所幼儿园。

第一,科学呈现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可通过案例、报告、表格、视频等多种方式,科学呈现评估工作的情况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分析,就此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评估意见应发挥“指南针”的作用,明确使用范围、实施要求、具体措施与方法等,便于评估对象对照执行、按期整改。

第二,将评估结果与有关考核挂钩。各地要将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纳入教育行政部门职责与考核评估范畴,将评估结果作为幼儿园年检、等级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纳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指标,切实以评估工作倒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第三,限期督促整改。经过科学评估后,各地要依据评估结果,对办学过程违反有关规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质量持续下滑的幼儿园进行督促整改,指导幼儿园依据评估结果反思办园行为,充分利用评估结果,树立科学评价导向,推动构建科学保育教育体系,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育教育质量。

总之,建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优化评估路径、改进评估方式、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我国学前教育以省级统筹,市、县(市、区)具体实施的背景,笔者与团队将继续探索区域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改革的可行路径,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助力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慧娟.儿童为本 过程导向 持续改进:聚焦过程质量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J].上海托幼,2022(4):14-16.

[2]刘昊,李琳.自我评价的概念辨析、历史演进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然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23(2):12-20.

[3]潘月娟.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演化变迁与优化建议[J].中国教育学,2022(11):60-64.

[4]虞美燕.教研共同体有效研修的行动策略探寻[J].教学与管理,2012(5):17-19.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教育研究教育发展专项课题“广西幼小衔接研究与实践”(2018ZJY204)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钰燕(1988— ),广西玉林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政策;赵艳(1984— ),广西桂林人,高级教师,本文通讯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发展。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质量评估学前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基于组合分类算法的源代码注释质量评估方法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