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2023-09-10莫东霞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五育劳动教育中小学

【摘要】劳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落地,为学生树立健康的劳动意识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奠定基础。本文以新时代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改革创新为切入点,提出加强学科融合、运用活动教学法、注重家校合作等有效途径,落实“五育”并举,提高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中小学 劳动教育 “五育”并举

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9-0036-03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目前,各地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但由于劳动教育具有广泛性,一些学校实施劳动教育难免存在方式单一、学科融合薄弱、教育外延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阅读了相关研究文献,探索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认为小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劳动教育。

一、加强学科融合,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

学科分化是专业学术研究深入、细化的结果,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发展。随着学科研究的逐渐深入,出现了许多涉及各种学科知识的复杂问题,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学科又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学科间的壁垒不断被打破,交叉学科、多学科融合不断涌现。由此可见,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又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多学科融合学习能力成为新时代各阶段学生理应具备的一种核心能力。就小学教育而言,实施多学科融合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谓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逐渐打破学科边界,促使学科间相互渗透,引导学生参与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活动。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有着与其他学科开展融合教学的天然优势。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教学相结合,通过融入相关课程的教育元素,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取得“1加1大于2”的教学效果。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一文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与父母、兄姐的一次夜谈,反映了作者一家人对花生的好处、特点和品格的认识。这篇课文与劳动教育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的讲解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文章脉络。然后,教师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向学生简单讲解花生的外形特点、种植季节、种植方法。最后,如果本校建有劳动教育基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开展种植花生的劳动实践,定期组织学生给花生除草、浇水、施肥,让学生用拍照、写日记等方式记录花生的生长过程;如果学校未建有劳动教育基地,教师则可以布置课后劳动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小花盆种植花生,观察花生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情况,要求学生通过录视频、拍照或写观察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课文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既能够了解花生的种植、生长的情况,又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文中“父亲”所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的含义。

当然,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并非随意的,也不是所有学科都要与劳动教育融合,而是应该坚持适用、适度的原则,在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为了劳动教育而忽视原学科教学目标的情况。只有坚持适用、适度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融合教学的作用。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劳动教育结合,让学生尝试用扇形统计图统计学校劳动基地里所种植的植物品种和数量,或让学生用扇形统计图统计家庭劳动中各种家务的占比等。用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智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二、运用活动教学法,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

活动教学法也称“活动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去感知、理解知识。

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意见》指出,小学中高年级的劳动教育主要是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的光荣。这样的内容要求,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可以灵活采用活动教学法,通过设计更具趣味性、更有吸引力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校情、生情,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体系。例如,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及一定的生活、写作、拍摄等技能,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时间跨度可以是一周甚至一个月,根据活动内容而定,主题可设定为“快乐劳动,快乐成长”,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具体的劳动内容。常见的做法是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划分班级劳动“责任田”,由学生确定种植作物的品种,并全程参与松土、播种、浇水、施肥等劳作过程。等到作物有收成后,高年级学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厨艺大比拼”,各班级选出参赛代表,之后还可以将制作的菜肴作为“商品”进行义卖或交换,义卖所得可用于班费支出,也可用于爱心捐赠。学校还可以组织举办作文比赛,主题可以是“一次愉快的种植经历”,可以是“一次难忘的劳动体验”,也可以是“我喜欢的一种农作物”。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与劳动活动有关的摄影、摄像比赛,先由各班级进行班内评选,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全校性评比活动,对获得校级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还能在活动過程中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提升综合能力。

此外,学校应积极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当然,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既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只有开展符合校情、生情的劳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校如果没有建成劳动实践基地,就不宜照搬照抄上述做法。另外,摄影、摄像等比赛也不适合在低年级开展。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流程,或是以其他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三、注重家校合作,拓展劳动教育的内涵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两者的交流互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小学阶段,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小学生大量的时间是生活在家里,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家务劳动是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构建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的良性互动体系,才能确保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宣讲、网络媒体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让家长主动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和社区的劳动任务。目前,各小学基本都组建了家长委员会,甚至有些学校还建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这为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家校共育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学校应该组织家长代表召开校级劳动教育研讨会,商讨、制订本校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具体职责;另一方面,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商讨、制订劳动教育管理办法,制订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并建立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其次,学校要积极探索丰富、有效的家校互动形式。当前家校互动形式单一、家校合作实效性不高等问题是制约家校合作迈向“深水区”的主要阻碍。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家长的意愿等,探索丰富多元的家校互动形式。例如,学校可以在举办丰收节时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现场活动,各班级通过录制视频、制作图册等方式,在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上传分享相关活动内容,激发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又如,学校可以邀请具有种植经验、技术的家长,到学校给学生开展种植方面的培训,这样既可以弥补学校劳动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

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教师可以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布置一些适宜的家务劳动,让学生运用在学校劳动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布置“我给爸妈做一道菜”的家务任务,让学生先学习一道简单菜肴的烹制方法,然后在家里为父母烹制这道菜肴,由父母录制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或微信群,并让学生写一篇五六百字的短文,叙述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表达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的活动既能有效拓展学校劳动教育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又能很好地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学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必要性,积极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探索劳动教育方法、形成劳动教育有效模式,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参考文献

[1]汪海洋.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规范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12):4-6.

[2]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侧重点探究[J].人民论坛,2021,25(36):117-119.

[3]邓亮,张艳秋.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知识构成及发展路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32(6):77-82.

[4]马莉,魏浩天.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1,43(6):46-51.

[5]任君,钱志惠.中小学班主任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教育视界,2021,36(34):28-31.

[6]余文森,殷世东.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0):92-10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2021年度“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理论研究”(2021ZJY417)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莫东霞(1991— ),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编辑,研究方向为教育教研、新闻传播等。

(責编 韦榕峰)

猜你喜欢

五育劳动教育中小学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