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开展红色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3-09-10唐晶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红色基因德育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红星小学为例,论述学校从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展“三红”德育活动、构建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探索,旨在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德育 红色教育 红色基因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9-0033-03

红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虽然我们早已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历史不应忘记,革命精神应世代传承。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必须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红色教育让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勤劳勇敢、坚毅自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努力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南宁市红星小学成立于1945年,是一所有著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的老城区学校,七十八载的风雨历程,奠定了学校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底蕴,造就了学校团结、坚毅、自信、进取的“红星精神”。学校在“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提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折射出教育智慧的光芒,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和成长的喜悦”的办学愿景。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展“红色引领,构建‘星火先锋党建品牌”课题研究为抓手,从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展“三红”德育活动、构建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红色教育的有效路径,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注重内外联动,营造红色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坚持内外联动,将挖掘校内资源与运用社会资源相结合”,要求“积极统筹协调校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我校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这一要求。

(一)打造红色宣传阵地

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是学校宣传的窗口,是学校开展集体教育的主要阵地。我校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定期播放和张贴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诵读红色诗词等方式,让红色经典在校园中广泛传播,致力于打造团结自信、积极进取、红色润心的育人环境。此外,我校还充分利用各班外墙展板、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展示学生创作的关于清明祭英烈、庆祝建党百年等红色主题的手抄报、诗词作品、书法作品等,切实发挥红色教育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创设红色育人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校园中创设红色育人环境,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熏陶,提高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我校围绕“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折射出教育智慧的光芒”的愿景,精心创设党史楼梯、少先队楼梯、十大英模墙、“星未来”科技长廊等教育环境。党史楼梯由“党的光辉历程”“中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五个篇章组成,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百年党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思想和重要成就;少先队楼梯以“红领巾爱学习”为主题,张贴伟人画像与名言及有关少先队的知识;十大英模墙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英模的事迹;“星未来”科技长廊直观展示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我校通过创设上述育人环境,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折射出红色教育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

(三)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庭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例如:举办家长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到“星光大讲堂”为家长授课,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向家长推送红色读物、红色故事、红色视频等,号召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传承红色基因;成立“星志愿”服务队并鼓励家长积极加入,以身作则弘扬红色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立足日常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方案》指出,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增强知识传授的道德教化功能,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按照这一要求,我校立足日常教学,将红色素材与学科教学、主题班(队)会融合,让红色精神大放光芒。

(一)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革命传统进教材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3+1+N全科覆盖。”语文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占60%—70%,其他学科也相应设置、渗透红色主题的内容。日常教学中,我校教师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红色教育元素,将其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让红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语文教学结合语言运用要求,设计红色经典朗诵环节,让学生在发展朗读能力的同时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数学课上引入红军长征的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二万五千里”究竟有多远,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量感等核心素养,并从中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此外,我校教师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创作红色题材绘画作品、音乐课上指导学生学唱红色题材歌曲、体育课上融合军体操训练,都是将红色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具体体现,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重点开好关键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我校重点开好道德与法治课,要求教师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融合红色教育,灵活运用红色素材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山和水”这一主题时,我校的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结合革命先辈邓颖超的故事,将家乡的山水情怀延展至家乡的人物品格,让学生充分认识邓颖超的高尚情操,继而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了本课的教学主题。

(三)与主题班(队)会相结合

班(队)会是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班级(中队)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方案》要求构建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和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教育活动之中。我校要求各班主任(辅导员)按照这一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以上关于红色主题的班(队)会。班主任(辅导员)可以结合红色主题,灵活设计实施方案,将红色教育主题班(队)会开出新意并取得实效。例如,我校高年级某班举办了一次主题为“革命英雄不容恶搞”主题班会,针对当前网络上“恶搞革命英雄”“质疑英雄事迹”等不良现象,引导学生事先收集有关素材,在主题班会上充分展示革命英雄事迹的悲壮与惨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革命英雄不容玷污、革命精神不容置疑,由此进一步明确是非观、荣辱观,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网络文化。

三、结合学校实际,重点推出“三红”德育活动

红色是新时代学生德育的鲜明底色,应贯穿学校德育工作全过程。将红色教育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将红色因素融入德育活动,能很好地提升德育实效。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创设红色教育讲堂、红色节日活动和红色研学德育活动。

(一)开设红色教育讲堂

小学生年龄小,不容易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開展红色教育,能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变得感性、现实,使小学生感同身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基于此,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校长妈妈讲故事”和“星娃思政大课堂”红色教育讲堂。每周一下午放学前为“校长妈妈讲故事”时间,校长通过学校广播为全体师生讲述生动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学生每次听完故事后,根据校长提出的要求进行自省并开展同桌之间的交流感悟活动。“星娃思政大课堂”的宣讲团成员由党员教师、优秀少先队员组成,在每周一的晨会上,安排1—2名宣讲团成员讲述红色经典故事。讲述者声情并茂的讲述,常让现场师生听得入神。近三年,我校红色教育讲堂通过“校长妈妈讲故事”和”星娃思政大讲堂”讲述的红色经典故事近300个,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到江姐、杨靖宇、董存瑞、钱学森、华罗庚、于敏等革命先辈、科学家的事迹,树立了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的决心和志向,红色的种子渐渐在心里生根发芽。

(二)开展红色节日纪念活动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重大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开展纪念活动能让学生在缅怀历史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我校结合清明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庆节、建队日、抗美援朝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特殊日子,开设了相应的祭英烈、防空疏散演练、礼赞祖国、新队员入队等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培育红色种子,增强报国之志。

(三)举办红色研学活动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开天辟地的革命史,进入革命场馆、革命遗址参观学习是重要途径。学生只有走进这些场馆,才能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南宁本地的邓颖超纪念馆、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活动前,学校精心制订方案,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内容、有目标,避免走过场。每到寒暑假,我校还精心设计红色德育作业,号召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打卡”活动。这些有意义的红色研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四、构建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争做“红心少年”

评价是开展育人活动的必要环节,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评价能够诊断和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和促进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我校将红色教育列入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按照“五育”并举原则,制定了“星娃风范二十三项”,包括“明礼守信”“乐学善思”“阳光健康”“求真尚美”“勤劳勇敢”等方面的内容,并建立了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多元评价体系,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引导学生成为明礼守信、乐学善思、阳光健康、求美尚美、勤劳勇敢的“红心少年”。

综上所述,南宁市红星小学通过多种方式探索开展红色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学校的特色办学水平,助推了学校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教师爱岗敬业、博学善导,争做“星火先锋”,学生明礼守信、乐学善思,争当“闪亮星娃”,校园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红色教育,让学生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将“红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长为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4-7.

[2]胡廷香.打造适合孩子的红色教育模式[J].教学与管理,2020(11):4-5.

[3]车驰明.浅议红色文化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天津教育,2021(28):166-167.

[4]杨秀红.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的价值与有效途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14):7-10.

[5]王立胜.红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融合方式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58.

作者简介:唐晶(1979— ),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教学、学校管理。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红色基因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