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粮油供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9-10王绍飞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王绍飞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一、北京市粮油的消费状况
北京市是巨大的粮食消费城市,这与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密切相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8.6万人,粮食消费总量为459.7万吨。农村粮食消费主要用于口粮、饲料粮、种子粮;城市粮食消费主要用于口粮、加工企业生产饲料用粮、食品加工用粮、工业用粮、制酒用粮。在粮食消费品中,口粮比重最大,消费量为352.7万吨,约占粮食消费总量的77%;饲料粮居第二位,消费量为82.3万吨,约占粮食消费总量的18%;工业及其他用粮23.9万吨,约占粮食消费总量的5%。北京市的主要粮食消费品种是面粉、稻米、玉米、大豆和杂粮,其中面粉、大米、杂粮的消费比例分别为80%、40%、10%。北京市居民粮食消费结构正在变化。2006年以前北京市居民粮食消费中比重最大的是大米,约占消费总量的60%;2006年以后北京市居民消费的面粉开始增加,占50%—60%;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粮,居民很少直接食用。近十几年,北京市粮食消费总量以每年平均1%—2%的速度增加,2011年以前增速稍慢,随后几年增速稍快。2016年北京人口达到高峰,之后人口下降也影响了北京市的粮食消费。在粮食消费总量中,口粮的消费比重在下降,餐饮业的粮食消费快速增加,畜禽养殖所用饲料粮大幅增加,酿酒用粮也在增加。在粮食品牌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面粉类产品有古船、香雪等,大米类产品有北大荒、冰灯、七河源、古船等。
北京市的食用油消费在我国列居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市。2015年前北京市的食用油消费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北京市的食用油消费量为40万吨,到了2015年增长到了57万吨,上涨了43%。之后增长较为平缓,2021年北京市的食用油消费量为57.9万吨。北京市食用油用于居民食用和生产加工,其中居民口油消费约占48%,餐饮用油约占46%。北京市消费的食用油品种主要是色拉油和花生油,其中色拉油占总消费量的近70%,花生油占总消费量的20%,其他是菜籽油、芝麻油等。北京市食用油的集团消费比重较大,家庭购买的食用油约占76%,而单位以发放福利形式购买的约占24%。在食用油品牌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有鲁花、金龙鱼、火鸟、福临门、汇福、绿宝、多力等。
二、北京市粮油的供应来源
北京市90%以上的粮食消费依赖外埠供应,其中主要是大米、小麦和玉米。我国水稻种植大省在南方,种植面积的前10位依次是湖南、广东、四川、江西、广西、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北京市销售的大米主要来自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吉林省,分别占销售总量的44%、17%和10%;其他大米产地是河南、天津和泰国,但销售量比重较少;在东北大米中,90%的大米又来自盘锦、五常、东港等地。南方大米在北京市销售量很少的原因是南方大米是两季稻,口感较差;南方水稻产地距离北京市较远,运输不便。我国小麦种植大省在北方,主要产区有河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河南是小麦地一大省,产量约占全国的25%。北京市销售的小麦主要来自河北省和山东省,分别占销售总量的77%、10%。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品牌有北京的古船、辽宁的香雪、河北的金沙河、山东的风筝、内蒙的河套、黑龙江的北大荒、江苏的苏三零等。玉米是我国第3大粮食作物,种植大省有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在北京市销售最多的玉米主要来自河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占销售总量的65%、11%。北京市的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生产,居民食用的比重不大。
北京市本地粮食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一直就很低,近年更是被持续压缩。2015年、2016年的粮食产量分别为62.7万吨、53.7万吨,自给率分别为11%、9.5%。到了2021年北京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51.1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91.4万亩,粮食产量38万吨,粮食自给率为8.3%。2022年北京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15.1万亩,总产量45万吨。北京市压缩粮食种植面积的原因是粮食种植耗水量很大,土地使用效率较低。北京市粮食生产的方向是规模化、机械化,重在提高粮食的单产和质量。粮食种植主体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为主,耕、种、收的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3%,2021年、2022年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分别为每亩413公斤、394公斤,绿色种植比重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食用油的生产地主要是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分别占北京市食用油销售总量的36%、33%、13%。北京市食用油消费中居前的是色拉油、花生油,其余是菜籽油等其他食用油。色拉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我国大豆产量位居世界第4位,主要产地在东北、黄淮海和南方。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种植省,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0%。我国大豆85%以上依赖进口,每年大豆进口量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65%以上。花生是我国第2大油料作物,种植地区有山东、四川、福建、安徽、湖南、浙江等。山东是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30%。菜籽油的产区在长江流域,较大的菜籽种植省区有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和贵州等。菜籽油的消费量在2002年以前居我国首位,但近年随着大豆进口和色拉油消费量的增长,菜籽油在市场中的地位大幅下降。
北京市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很小,2020年北京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仅有1227公顷,总产量3276吨。北京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很少的原因是油料作物经济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目前,北京市只有在远郊区县种植少量花生,大豆种植极少,芝麻已经没有种植。
三、北京市粮油的供应方式
粮油供应方式与其他农产品有很大差别,这种供应方式是粮油储备体系与批发市场相结合,再通过零售终端供应给消费者的。
粮油储备体系是粮油供应中的关键环节。北京市的粮食系统以收购转储方式购买粮油,控制着全市70%消费量的粮油来源。北京市拥有由粮食局系统管辖的国家、市、区县三级粮油储备库。2021年北京市参与粮食储备的企业有51家,粮食完好仓容565万吨。粮食和食用油的储备规模一般不低于6个月和2个月的正常消费量。储备粮油采用吞吐轮换方式来供应市场、稳定物价。北京市的粮油每年约轮换20%—30%,轮换期间粮油的实际储备不得低于储备库总库容的80%。粮油采购和销售采用竞价交易、定向购销方式,竞价交易在粮油交易机构定期组织的粮油竞价交易会进行,定向购销是指政府指定购销的地区和对象。北京市的粮食系统拥有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以及覆盖全市的三级市场监控体系。管理部门对粮油储备进行监控,以保持充足、稳定储备粮。动用储备粮油的情况是粮油明显供不应求、粮油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
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是北京市粮油分销的主要渠道,北京市的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都经营粮油批发,其中较为专业的粮油批发市场有7家,从事粮油批发的经营户有1300多户。粮油批发市场的经销方式与一般农产品基本相同,粮油产品来自全国多种渠道。超市和社区菜市场是粮油零售终端,也是市民日常购买粮油产品的直接渠道。北京市有超市和社区菜市场2000余家,粮油零售业的从业人员有1万余人。
北京市一些粮油加工、进出口和经营企业的也参与粮油供应,其中的大型企业较少,主要有中粮集团、京粮集团,以及区县粮油公司等。粮油企业与粮油批发经营户不同,这些企业业务涉及粮油储备、粮油进出口、粮油加工、粮油销售,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国家粮油政策执行者的角色,因而对北京市粮油市场、粮油供应有很大的影响。
粮油储备供应还涉及粮油保障体系、粮油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粮油保障体系采用覆盖全市的网点体系,目前包括32家加工企业、47家配送中心和900多个投放网点。这些网点覆盖了北京市的所有街道、乡镇和中大型社区;平时自主经营,出现突发事件时则成为应急供应点。粮油加工企业是粮油的另一大消费方,一般涉及粮油深加工、食品、酿酒等行业。我国90%以上的粮油加工企业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居多。北京市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不到200家,工业总产值约占北京市的1%。北京市还有为数众多的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它们是粮油产品的消费大户,也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北京市粮油供应中的问题
北京市粮油供应是我国粮油供应体制下的一个标准案例,这种体制结合了粮油计划购销和粮油市场供应。粮油计划购销过程是国家进行的政策性收购、轮换储备和定向销售。粮油市场供应是经营企业通过批发市场、零售终端进行的销售。放开粮油市场是推进市场经济的要求;但粮油关系社会民生,粮油供应完全交由市场将面临很大风险。粮油计划购销和粮油市场供应存在互补,但两者也存在着诸多矛盾。
粮油收购以国家主导,政府制定收购价格;粮油企业大量收购,然后向政府获取财政补贴。粮油收购价加上供应成本会高于粮油销售价格,粮油供应从开始就是一个亏损过程。除了销售给国家,农户很少有其他粮油销售渠道,因而常常出现卖粮难的情况。
北京市是特大型粮油消费城市,但粮油自给率很低,粮油消费严重依赖外省和进口。外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变动对北京市粮油市场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粮油货源、销售意愿、粮油价格等多方面,随着市场力量日益强大,仅靠行政手段将面临更多困难。
北京市粮油供应地距离较远,大多在华中、东北及山东等地。粮油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并且是粮油仓库到粮油仓库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时间长、过程复杂、物流设备要求高,因而运输成本很高。粮油运输由国家控制,粮油运输、仓储的现代化程度不高,这些也是造成粮油运输难的因素。
北京市的粮油储备量巨大,粮食的有效储备库容必须达到年消费量的90%,粮食储备量必须满足8—11个月的消费。粮油储备成本很高,这是粮油供应中的一个亏损环节。粮油轮换周期是4个多月,轮进、轮出过程会造成人为的价格波动;粮油轮换都是大宗交易,轮进、轮出对市场有冲击作用。
粮油市场供应过程无法反映供求状态,粮油收储制度使国家控制了粮油收购到粮油储备轮出的供应阶段,粮油批发、零售的货源来自储备轮出。在这一过程中,前端是计划经济方式,后端是市场经济方式,后端受前端的控制。在粮油批发市场,经销商销售各地的粮油产品,因此批发市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地粮油储备轮进、轮出的综合状态。
粮油生产由农业部门主管,粮油收储、销售由商业部门主管,农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在粮油供应中存在矛盾。农业部门不了解消费需求,粮油生产主要依据计划指标,这使得供求脱节、粮油卖出困难。商业部门不掌握粮油来源,在市场波动时缺乏应对的主动性。
粮油收储制度无法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因而准确的粮油储备量难于确定。粮油储备过多会浪费,粮油储备过少无法应对突发事件。确定粮油储备量需要监测消费量和库存量,调整供应量常常落后于消费需求变动,粮油收购量也常常不随消费量变动而变化。
另外,作为超大型国际化都市,北京市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多。这些时间点,很多消费品市场可以暂时停顿或延迟,但粮油市场必须持续平稳。因此,北京市粮油市场的保障要求、调控能力和反应速度要高于其他城市和其他消费产品。
五、北京市粮油供应的改进对策
国家粮油收储制度、粮油管理中的农商分离、粮油运输困难等不少问题是北京市自身无法解决的。在现实条件,北京市应把改进粮油供应的重点放在粮食局体系和粮油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可以减轻粮食局系统的压力;粮食局系统更好的管理,可以维护粮油市场的运行,降低粮油市场和粮油价格的波动。
在未来一段时间,粮食局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粮油精确检测、精确调控能力、完善粮油交易过程。粮油情况监测是针对北京市粮油消费、粮油交易状况的监测,它是粮油精确投放的依据。北京市已经完成市级和区县级粮油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监测对象包括超市、粮油批发市场、粮油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等。粮油库存监测是要了解粮油储备状况,主要针对粮油储备量、粮油质量安全。粮油库存监测主要采用常规检查和集中检查。北京市已经开始建设智能化粮库,粮情监测仓库占总库容的80%,但库存监测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粮油价格的分析、预测是粮油管理的重要工作。加强分析精度、提高预测准确性对粮油调控有重要作用。北京市粮油竞价交易会每月举办一次,每次销售粮食在万吨级别、油料在千吨级别,每次采购粮食在十万吨级别。交易会采用现场和网上竞价方式,有严格的粮油审批、出库程序。增加交易会场次、放活交易批量、下放审批权限、简化交易流程和出库手续可以改善储备粮油的交易。
粮油批发市场在粮油供应体系不处于决定性地位,但粮油批发市场具有很强的发现价格、协调供求关系的功能,它对粮油供应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北京市应明确粮油批发市场的定位,支持粮油批发市场的建设。粮油批发市场应加强规划,使之拥有完善的存储、交易、检验、运输等设施,并具备停车、住宿、金融、信息等服务条件。粮油批发市场是外埠粮油产品进京的重要渠道,也是粮油经销企业的重要经营场所;因此要培育市场主体,引进多方面企业进场经营。粮油批发市场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包括粮油物流与配送、粮油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等。因此应加强批发市场与粮油加工企业、粮油零售终端的联系,提高粮油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