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性教学策略研究
2023-09-10张韦建
文/张韦建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三维教育要求,旨在让学生树立宏观学习意识,立足学科整体塑造学科学习观念,梳理语文学习脉络,条理清晰、富有层次地把握学习内容,提升自主学习素养。单元整体性教学以单元为阶段探究单位,围绕一个或一套总目标、总主题展开。
一、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性教学概述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整体性”表述可以梳理为两个方向。第一为单元主题的整体性。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具备有别于其他单元的独立性特征,因此,开展单元教学时需注意阶段课程主题探究的连贯性和关联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第二为课内外阅读的整体性。语文阅读教学包含大量课外拓展文学常识和阅读材料,将相关知识体系与教材内容整合,提升单元教学的关联性,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框架[1]。
二、在初中语文中应用单元整体性教学的优势
(一)优化学科教学结构
初中语文单元学习板块丰富多元。一般来说,完整落实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至少需要6 个独立课时,而单元教学目标呈零散化、碎片化形式分布于独立课时中。教师立足单元整体展开独立课时的精准设计,能有效提升单元教学整体性,兼顾、整合零散化教学目标,使独立课时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优化学科教学结构[2]。
(二)调整学生认知思路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认知停留于独立语篇教学,语文学习相对被动,侧重于聚焦独立文本,缺乏对学科宏观框架的本质思考。而单元整体性教学能在环节铺设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整体性学习理念,使学生学科认知思路逐步向整体性方向迁移,达到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提升自学能力的效果[3]。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单元整体性教学理念的有效策略
以整体性教学理念铺设单元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将教学设计着眼于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时段。教师要递进式落实单元整体性教学目标,以“总分总”结构铺设教学计划,形成完整的单元学习流程。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为例,展开教学案例探究。
(一)课前设计,立足整体搭建单元教学结构
1.化整为零,分化整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启动教学行为的关键枢纽。朱熹云:“学,须先理大底。大底通,小底透矣。”在语文单元教学中,“大底”为总的教学目标,“小底”则为总目标下的子学习内容。要想做好课程建设、提升每个独立课时的教学质量,教师作为教学引领者,就需要具备整体性教学意识,着眼于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考量单元教学,在充分解读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化整为零,将总教学目标分门别类地融入独立课时。目标的科学分化能纵向构建单元教学支线结构,使单元课时形成关联紧密的教学整体[4]。
以本单元教学为例,在教学设计前,教师立足多元角度展开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以阅读目标为例,单元内涵盖三篇散文阅读,一篇古诗文阅读,一篇写作教学。散文以回忆性质为主,作者处理语篇结构、人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存在差别,因此,阅读教学侧重有所不同。教师可以从此角度提取总阅读教学目标:“深度把握课文内容,揣摩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语言应用技巧,提炼课文写作特点与人物精神品质描写方法”。教师提炼出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总目标。在多维单元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将总目标分解为详细的子目标,纳入独立课时编排,完成目标驱动教学设计。
2.差异编排,明确独立课时侧重
目标明确后可以铺设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在独立课时教学设计中,教师需遵循差异化课程编排原则,注意课与课之间教学活动、理念、模式、方法的差异化处理。教师可以借助目标的差异化编排各具特色的单元独立课时,调动学生参与兴趣,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元的语文学习体验。差异化教学计划能从学习能力维度予以学生多元启迪,为学生拓展自主学习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自主学习思路。在设计差异化课程时,教师需注意遵循合理性原则。独立课程所选教学模式、方法要以有效教学、贴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与教材内容相匹配为主要考量依据,不能“为了创意而创意”,本末倒置,影响最终教学效果[5]。
例如,在本单元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为回忆性散文教学,但行文结构和语言风格各异。《邓稼先》着眼于全球、民族、历史视野来解读个人功绩,通过对比展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教师可因此设计情境教学,将文中出现的时空背景以视频、图片、新闻材料等方式呈现,辅助学生深化阅读理解。闻一多回忆散文以典型事例和诗意语言抒情议论。教师可因此设计赏析教学,以课文语言、写作手法、结构设计为赏析角度。《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着眼于日常琐事,以细腻的生活剪影刻绘人物形象,教师可因此设计群文教学,找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地书(节选)》等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丰富对鲁迅人物形象的认知。同类型课文的差异化处理使三个单元教学模块产生层次分明的教学特色。
(二)课堂实施,立足局部推进单元教学进程
1.以单元主题为抓手,求同存异展开局部教学
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将精力聚焦于单元教学局部模块,按照既定教学计划精准推进教学进程。从教材内容来解读,单元局部教学包含写作教学、古诗词教学、散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等独立类型。教学方向与思路各不相同,使局部教学呈现相对独立、相对分散的状态。为提升局部教学与单元整体的关联性,使局部教学服务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将单元教学主题作为整体性教学的抓手,以人文主题探究作为局部教学模块、独立课程的共性教学要素,将主题探究贯穿于单元教学全过程,成为联系局部教学的线索。这种编排可使局部教学的差异性与整体性协调共存[6]。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群星闪耀”,所描写的人物有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他们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国业奠基,做出巨大贡献。因此,人文主题探究方向为“精神品质”,旨在引领学生提炼宝贵的人物精神品格,唤起学生对家国事业理想的追求。教师可将此教育要素融入各个课文教学模块,以主题为独立课时探究共性,在持续探究人物精神品质的基础上分析语篇差异。这种编排既可确保单元局部教学之间有明显连贯性、整体性,又能规避重复教学、机械教学,响应《课程标准》中“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丰富性也得到有效兼顾。
2.以任务群组为抓手,“零存整取”促进能力质变
课堂学习任务是教学活动的最小单位,由多个任务构成群组串联课堂,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堂自主参与性,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独立课时中,教师可以将任务群作为推进教学进展的抓手,以发布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集腋成裘,以任务量的积累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质变,使学生分解笼统、宏观的学习任务,持续性推进单元学习进程。为凸显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导学集合等教辅工具凸显任务群之间的关联性,或引领学生小组结合整体单元学习目标自主创设学习任务群,设计任务分项,为学生构建清晰的单元任务群关系网[7]。
以本单元《孙权劝学》教学任务的设计为例,教师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单元整体学习任务中包含“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这一总任务,任务又可纵向细化出“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素养”这一课时总任务。教师可结合此任务纵向设计学生小组课堂探究任务群如下: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言文朗读、翻译问题,流利解读全文并背诵指定部分。(2)联系前期文言文阅读经验,推测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内涵并重点积累。(3)结合文本内容延伸画面联想,描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群的逐级分化使独立课时学习内容与单元整体学习内容产生关联。学生能以零存整取的方式攻克学习任务中的难点,达到“提升阅读素养”的整体性单元教学目的。
(三)课后反思,立足整体梳理单元教学脉络
这里的“课后”,不仅指课外时段,还代表单元学习模块教学告一段落后的总结复习阶段。在单元教学后,为了强化学生整体性语文学习意识,教师可结合单元学习情况,引领学生系统回顾、反思。学生能在这一环节归纳单元学习收获,将整体性教学成果可视化、标准化。
1.小组合作,汇报单元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汇报单元学习成果是深化学生单元整体性思考,夯实知识记忆,锻炼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发布单元复习项目,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合作探究,整合单元重点知识内容,制成可视化汇报材料,在班会或复习课时中展示。汇报形式包含PPT、思维导图、导学手册、评价表格等。教师可以适当构建评价标准,在成果汇报中融入小组竞赛机制,提升学生对该学习任务的重视程度,使学生深度反思,锻炼整体性学习意识。
以本单元教学复习课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请学生小组在五个教学模块结束后设计单元学习成果汇报PPT。学生小组在PPT 展示中呈现人物精神品质、阅读理解分析、群文阅读框架等多种单元学习思路。教师要观察学生汇报成果,分析学生单元学习情况并予以有针对性的点评。教师评价内容可为学生提供课后反思导向。小组展现出的差异化单元学习脉络能为其他小组的学生带来有益的学习参考。
2.教师总结,归纳单元学习收获
初中生学习能力和整合意识有限,在自主整合单元学习重点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此时,教师需要站在整体角度,对单元学习重点做规范梳理,使学生以此为参照,反思自身学习水平,客观评价自身学习能力。教师在总结时需注意单元教学重点的结构梳理和框架重组,立足《课程标准》,为学生搭建单元知识框架,使学生的整体性学习思维得到培养。
在学生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为学生做有力补充。以写作为例,学生小组对写作的探究内容较少,教师便可规范本单元写作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与个人整理材料进行对比,从整体上收获学科总结感悟,深化对本课写作教学知识脉络的感知。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兼顾学科教育的整体性,立足单元整体展开阶段性教学铺设,建构以单元内容为纵轴、横跨课前、课堂、课后时段的立体单元教学结构。教师可以采取“总—分—总”式教学设计,在课前时段立足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主题和任务群的铺设处理局部学习目标的推进和落实;在课后环节引领学生展开整体性单元学习反思,整合学习成果,以达到启迪学生整体性学习思维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