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探讨
2023-09-09范红全
范红全
【摘要】“双减”政策及新课标要求,各中小学在做好学生“减负”的同时,还要保持在教学方面“增质”。作业管理不仅涉及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布置、批阅等,也关联着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诸多方面。健全的制度是推进落实“双减”及新课标背景下作业管理的先行条件,各中小学只有把“减负”与“增质”协调统一起来,制定系统的作业管理制度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以“制”降“负”,以“优”强“质”,才能使“双减”真正走深走实。文章从作业管理的制度建设、教學质量的提升措施以及作业设计三个方面,就当前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作业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双减”;作业管理;制度管理;集体备课;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6—0124—04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各中小学都进行了尝试性的推进落实,但大多数学校往往停留于政策的宣传和教师教育行为上的自觉。加之教师已形成的随意性布置作业的习惯和对作业短视化、功利性的认识,致使教师教育行为上的“自觉”力度不大,见效甚微。在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当前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要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还应着力在作业管理方面下功夫,才能使“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一、健全制度统筹管理
(一)学生作业全程制订闭环管理制度
教师是学生作业的发起者,直接决定着学生作业的质和量,但教师已形成的陈旧作业观念和布置作业的陋习,很难通过个人自觉的行为迅速、彻底改变。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余奕群在《统筹抓好校内校外,推进‘双减落地落实》一文中指出:“要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首先要做到管理制度清,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是学校推进、落实“双减”政策的先决条件。学生作业关联着教师设计,学生完成、教师批阅、评价等各个环节,只有学校根据学生作业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作业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等一系列详细的制度,对学生作业全程进行闭环管理,以全面详实的监测数据对教师设计、布置、批阅的教育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才能以“制”笃“行”,以“制”降“负”,督导教师以“优”强“质”,给学生设计高质量作业,开辟作业新天地。
(二)将作业管理纳入班级考核的范畴
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师考核,只能做到对教师设计、布置作业方面的横向管理。对学生而言,各科的作业依然是一种“割裂式”的“拼盘”状态。而要改变这种局面,还需班主任以班为单位对作业进行纵向综合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统帅,对于提升作业质量、推进作业设计实施与管理,重构班级作业生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所以,学校要把作业管理纳入班主任考核,促使班主任积极主动协调任课教师,互相配合,设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五育融合、营养相济的“菜单作业”。此外,班主任还可随时关注学生作业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任课教师解决问题,保持班级学生作业生态呈现出科学、合理的态势。如,班主任可以组织科任教师召开关于班级作业的联席会或专题会,统筹考虑学生时间、各学科教学情况以及对学生能力的提升、素养培育等方面,共同商讨班级学生的作业内容。
(三)细化各学科作业时间和次数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规定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学生课后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90分钟看似很长,但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就有7门之多,90分钟若均分到每门课还不到15分钟。加之,各学科内容、性质难度的不同,采取均分和“一锅粥”的方式,都不利于学生作业质量的提升。为此,学校就要充分考虑各学科的特点及教学时间,统筹调控课程设置及课后服务安排,统筹研究各科的作业次数和作业时间,按学期、按月、按周细致规划各科作业的数量、次数及完成时间。否则,就会造成学生作业时有“拥堵”现象。
(四)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考评机制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改革教师考核考评机制,不仅能促进学生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还能优化学校教育生态,助推“双减”落地见效[2]。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有益于学生整体、长足、全面发展的教师考核考评制度,弱化短期的、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对教师的考核考评制度,促使教师克服只考虑现学、现考内容,短视化、功利化的思想,设计、布置有益于学生全面、长足发展的优质、高效作业。
二、深化教研和集体备课实效
学生课业负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或过难。作业的难度,不仅在于题目本身,也在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要从数量上“减”,难度上“降”,也要在课堂教学质量的“增”上下功夫。
(一)全面实施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集思广益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全面、细致的设计,集体备课生成的课堂,教学质量更高。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互助互学、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帮扶作用,集同科教师智慧,精心设计高效、优质教案,助力教师课堂教学更优化,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练习更高效,课后作业量就会相对减少。否则,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老教师不得不寄希望于“课内损失课外补”,就会额外增加学生课后的学习任务。
(二)深化以研促教实效
教研是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做足、做实、做强教研工作,就可使课堂教学效率成倍提高。因此,学校要重视教研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有计划地定期指导、组织同学科组教师聚焦“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建设,深入开展集体备课、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等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教学策略。开展诸如“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作业设计大赛以及名优教师示范课展示等活动,不断深化集体备课、备作业以及教师帮扶效果,助力教师课堂教学更高效,设计的作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作业设计的质量要求
提高作业质量,增强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治本之策[3]。集体备作业不但可以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在庞杂的题海中多角度筛选出恰当的作业题目,还可发挥群体优势,对筛选出的题目细化分层、分类整理。教师可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中选择适合于本班学生的作业。这样设计的作业不仅对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为教师在设计优质作业方面减轻了负担,节省了时间。
(一)教师设计作业要严格落实“三控”
作业时间、作业数量、作业难度是保证学生作业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三者互相关联、相互作用。作业数量过多或过难都会导致学生失去作业的兴趣和动力,养成抄袭作业的恶习。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控制好作业时间、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这三者互相关联,其中作业难度和作业数量客观上决定了作业时间。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对各种题型的难度、学生完成的时间进行深度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教师设计符合“双减”要求的优质作业,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教师设计作业要力求做到“四精”
1.精挖教材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之根本,而作业又服务于课堂教学,或为已学内容巩固复习,拓展延伸;或将学习内容提前预习,难度分解,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灵活应用和全面消化。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设计意图要做到一清二楚。如此,教师才能在备案中删繁就简,设计出优质教案、学案和学生作业。
2.精准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阐释课程的性质并规定其质量标准,它对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与课程方案三者互为肌骨,血肉相连、密不可分。作业设计和教学设计一样,既依赖于教材内容,也离不开课标的指导意见。因此,作为教师,只有精准把握课程标准,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度增加或拓展一部分教学内容,课后给学生甄选作业内容,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
3.精挖练习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纷繁浩杂。有课标内的,也有超出课标的。因此,教师要对各种试题精挖精研,按试题的难易程度分类,分层次收集,认真甄选后拟定备选题目,再充分考虑学情,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作业内容,坚决反对随意拿来就用的陋习。
4.精准把握学生学情。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的水平、学习个性等方面信息的掌握是教师设计作业的一个重要参考。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清楚哪些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哪些学生还需要巩固基础知识,哪些学生需要拓展思维,哪些学生需要帮扶指导,从而根据学生需求设计、布置个性化作业。
(三)教师设计作业要注重把握“三个一致”
当代心理学名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安德森等编著)提到,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作业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虽然三者是不同的环节,但围绕的中心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把握好“三个一致”。
1.把握课后作业目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一致。作业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只有保持作业的目的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始终一致,设计的作业才能真正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进一步复习巩固、拓展深化的作用。
2.把握课后预习作业内容与将授教学需求一致。作业不仅有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承上”的作用,也有对将要教授的下一节内容有提前复习、预习相关知识,化解难度的“启下”作用。因此,设计作业不仅要考虑到为已授完的教学内容服务,也要考虑到为将授的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考虑课后作业目的与下一节课堂教学的需求一致。
3.把握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衔接目的、方向一致。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对已学知识即学即用,既为培养学生能力,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教师设计后续教学和课后作业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因此,学校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把课堂练习的情况作为设计作业的重要参考信息,保持两者融洽衔接,目的、方向统一,这样设计的作业才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要求教师创新作业类型,实施分层作业
1.创新作业设计类型。“双减”背景下,要实现“减负增效”,就要在有限的作业里让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学校要积极指导教师在立足学生长期发展的基础上,有规划地针对学生课堂教学的学情精准选择作业内容。同时,在丰富作业类型上也要下功夫。教师要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设计个性化的弹性作业、跨学科作业。如,倡导教师从现在推行的大单元教学的角度,细化作业目的,设计基础巩固型、能力拓展型、应用探究型、综合实践型、学科融合型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2.实施分层作业。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课标,但整体上各学的科新课标再一次明确了一個共同的目标:“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学校就要倡导和鼓励教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分层作业,达到既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中间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育目的。
(五)要求教师做好作业批阅和评价反馈
学生的作业效果不仅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晴雨表,也是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情动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只有对学生完成的作业逐一认真批阅,才能精准且适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和作业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学生作业批阅,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中肯评价和纠错意见。对完成好的要进行表扬,对完成有进步的要适时给予鼓励,对完成不好的除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作业设计以及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切实推进“双减”及“减量不减质”落到实处。
总之,学校做好作业管理是当前“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是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标教学目标的直接要求,也是新时代智慧教育建设、高效课堂建设的必然需求。教育理念在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实施科学的作业管理就是情理之中、必然之中的举措。只有学校和教师齐心协力、不断探索,才能积累经验,在“双减”的路上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肖庆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J].天津教育,2021(31):32.
[2]黄睦晴.“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9):56.
[3]陈殿兵,朱鑫灿.“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师作业管理能力的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01):45.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