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练习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究
2023-09-09谌爱芳
谌爱芳
作为关键教学活动,作业设计是促进学生交流的最佳途径,不仅可以深化课堂内容,及时查缺补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此外,强调教育载体的重要性,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程,提高教学针对性。故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练习作业设计理念
(一)遵循作业设计原则
为顺应教育“双减”背景,初中語文大单元练习作业设计应制订合适的策略,从根本上树立全新练习作业设计理念,减少作业压力,克服传统语文作业弊端。为做好练习作业的设计更新工作,应从改进传统作业预留原则出发,教师充分认识作业设计重要性,以全体学生共性特征为参考内容,建立个性化作业体制,使其意识到作业是全部学生作业,不是个别学生作业,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掌握语文知识,优化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敢于创新的教学空间。基于此,教师在规划练习作业时,应尽可能满足以下要求:语文作业应以短小精练为主,减少作业数量,从质量出发,紧扣核心内容,提高探究力度,加强选择练习,科学把控作业难度。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基础训练,着重讲解经典题型,强化示范典型,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适当拔高,秉承双基教育原则,将一种题型训练到极致,使学生完全掌握该类问题的解决技巧,争取做到举一反三,实现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整体性原则
大单元概念下的整体作业设计是基于学生立场和学习过程的整体性设计。设计者从单元主题出发,以驱动任务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兴趣,在作业实践中形成必备的解决生活真实问题的能力,其形式丰富多样,如果按照作业的性质类型划分,可以有: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创造性作业,以及新课标特别强调的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等。语文作业的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而整体性就要兼顾全体学生,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明确练习作业设计目标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育的人才培养的主体,教育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应明确发展目标,彻底转变当前我国应试教育模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挖掘全新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某教育专家认为,作业的布置应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作为结果导向。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划分不同侧重点,明确练习重点,布置作业时,不以全面覆盖为主,需围绕核心目的展开,依据文章特性,科学划分重难点,突出强调重点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应明晰设计作业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空间,一切以学习知识为主,切勿以一切从考试成绩出发,遵循教育为本的学习原则,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指导方向,以学生为本,帮助其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好语文奠定稳定基础,为人才体系建设创造发展空间。
三、凸显练习作业设计层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才培养,要想贯彻落实人才发展理念,就要从学校教育出发,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此,教育部做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不仅削减学校教育时间,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力求弥补应试教育的弊端,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以语文教育为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转变练习作业方式,重新编排作业内容,作为教育的基础步骤,作业设计方案极其重要。从凸显作业设计层次来讲,应首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家庭背景,心理发展,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考虑大范围的共性差异,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以平等练习为原则。比如,内容一样的课文,有些学生基础较好,不认识的内容较少,仅有4个生词,而大部分学生基础不牢靠,面对的生词可能有14个,如果进行统一划分,教师要求重点划分14个生词,每个预习三遍,抄写两遍,如此一来,对某些学生而言就是浪费精力,消耗时间,没有丝毫实质意义,得到的帮助也并不大,所以,在具体的作业练习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拔高空间,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从中体会到出色完成作业的快感,例如,在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的学习中,某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可布置关于父亲的写作内容,刻画父亲的伟岸、赞美父亲的美好、理解父亲的关怀等内容,以此展开阅读此文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母亲,在学校周刊报告中撰写相关内容,歌颂伟大的父亲,力求真情实感,以引起其他学生情感共鸣为目的。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布置词组练习、语句训练、人物描写等方面的内容。
四、增强练习作业的实践性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从作业本身出发,增强语文作业的实践性,根据教育部最新的文件精神,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真理,获取新知,创新学习模式,以培养实践型人才,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专业人士指出,语文作为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青少年的语言实操性,培养此类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应用实践。社会生活中语文知识无处不在,语文老师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环境,开发教学资源,基于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拓知识传播途径,扩大语文内容,增加交流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学以致用,从根本上强化实践能力。比如,为做好语文教学实践,教师可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以口语表达性作业为例,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多,家庭环境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减少束缚感,提供舒畅学习的环境,所以,教师应充分结合该特点,布置有关的口语作业,《范进中举》的口语作业,以要求学生讲解范进的故事为主,为家长重现故事内容,讲述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记忆课本内容,还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高文学创作素养。而在议论文类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此为作业,要求学生与父母深度交流,以纠正生活陋习为核心,重点简述为什么纠正,或沟通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力求实现真实诉求,家长作为听众,通常态度较普通观众更认真,也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学生语文学习百利而无一害。以观察性作业布置为例,其注重知识积累,众所周知,观察是基础,积累是目的,学生阶段尚处于探索世界的时期,对大众生活及社会见闻具有极高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设计有关的观察性作业,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时,主要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可以留心观察身边的“阿长”“老王”之类的小人物,重点指导其观察方法,紧抓重点,以写实为主,捕捉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的善良与伟大的写人散文系列,整理成册在班级展出。
综上所述,作为内容丰富的语文课程,应设计形式多样的课程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其综合素养进步,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理念,突出作业层次,强调作业实践性,从根本上明确教学目标,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