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种菜告别“体力活”
2023-09-09武竹青
武竹青
“在我们这里种植蔬菜,除了栽苗和采摘需要人工,其他各环节几乎不用人工。育苗,有先进的智能化育苗设备;管理,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可以说,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种田早已从‘体力活转变成‘智力活。”8月3日,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王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董荣斌介绍说。
为了让蔬菜优质、早熟、高产,王家庄村推进了百亩大棚蔬菜种植项目,一期占地30亩,建设有14个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棚,就是智能育苗棚。智能育苗棚究竟先进在哪儿?董荣斌举了一个西红柿育苗的例子。他说,通过智能化育苗播种机,一个个西红柿种盘可以被快速制作完成。这些种子在育苗生产线上处理完成后,将进入育苗温床系统,接受自动化喷水和施肥。随后,工人只需要察看并记录种苗的生长情况,再通过秧苗培育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就可以确保西红柿秧苗在最佳环境下快速生长。
说着董荣斌掏出手机打开App,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水肥等情况一览无余。“一个占地3亩多的四季蔬菜大棚,工人不需要进里面,只用一部手機就能操控了。”董荣斌演示着,“点击这里,能打开智能补光灯;点击那个按键,能开启智能放风机;点击右下角的按键,能打开水肥一体化设备。”
“手机操作只是小意思,甚至不需要手机,俺们也能管好大棚。”董荣斌拍着胸脯说。原来,王家庄村四季蔬菜大棚采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可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并动态调整被、膜、窗等部件,使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甚至是二氧化碳浓度、水肥灌溉等,始终保持在最适宜蔬菜生长的状态。
“大棚装‘大脑,种地有准头,咱们有赚头。”董荣斌仔细算过收支账。他说,发展设施农业,安装智能连栋温室大棚,人工省一点,种苗省一点,水肥省一点,产量和品质却双双提升,这“买卖”稳赚不赔。
年近六旬的村民苏家林是王家庄村种地的一把好手,谈到经济效益,苏家林表示,到寿光学习育苗后,他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原来需要50多天才能成熟的西红柿,如今一个月就能成熟一期。再比如种黄瓜,通过与南瓜苗巧妙嫁接后,每亩地黄瓜的产量可以从不到0.5万公斤提高到1.5万多公斤,产量大幅提升。“这个月西红柿成熟,下个月黄瓜成熟,俺们是月月有的种、月月有的收。”苏家林说。
“我们村利用废旧矿山进行改造升级,打造百亩蔬菜大棚基地,去年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同时,也为本村村民提供了许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民摇身变成了‘上班族。”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建华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