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途径
2023-09-09成建斌
成建斌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新媒体产业兴起,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传统媒体应当改变过去的运营模式,逐步适应新媒体环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确保自身长远发展。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既要保留自己的权威性,又要引入新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优势,吸引更多人群关注,扩大时政新闻的覆盖面,从而促进电视时政新闻发展,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1 电视时政新闻的基本特点
时政新闻具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较强的时效性与客观性,时政新闻会对国内外政治动向进行及时报道,在内容的编制上也需要遵循严格需求,使用更加科学严谨的文字与语言,且新闻的时效性更强。第二,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领导人的讲话内容,主要是对上级下达的指导命令进行传达,政治色彩较浓。第三,较为严肃。时政新闻主要是指国家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编辑人员在制作时政新闻时需要遵循严格的要求,使用更加科学、严谨的文字与语言,所以时政新闻更加严肃,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栏目,该栏目每日播报的时政新闻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2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新媒体的冲击,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偏低,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受众范围较小,而且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落后,缺乏特色。大多数时政新闻都是对会议、领导活动的报道,有关于民生问题的内容偏少,或是不够详细,没有进行专栏报道,以至于和受众群体的距离较远。过于严肃的内容难以吸引受众关注,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没有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其对国家的政策方针和重大新闻事件都不够了解。二是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缺乏互动性,媒体大多数时候都是将新闻报道内容单向传递给受众,而无法得知受众的看法,难以获得反馈。三是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传统的报道语言已经不适用,不符合现在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境,而且画面中含有许多重复的镜头,视角较为单一,难以吸引受众关注。四是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时政新闻报道人才,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记者难以满足新时代提出的要求,未能实现全面发展,缺乏新媒体意识,在制作时政新闻报道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导致时政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较低,难以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1]。五是传统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单一,较难满足年轻群体对于新闻资讯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导致受众群体流失严重。例如,传统电视媒体在对重大会议进行报道时,依旧沿用传统报道形式,新闻内容包括会议主题、参会人员、会议内容等,内容比较固定,较难吸引年轻群体,从而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电视媒体需要结合新媒体发展需求,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工作,同时需要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创新,围绕当前时代背景下受众的新闻需求,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内容,以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持续增加受众数量。
3 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必要性
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十分有必要,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想要寻求长远发展,就应当适应新媒体舆论生态环境。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单向传播,传播渠道以电视媒体为主,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不断涌现,大众接收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电视媒体需要作出改变,使时政新闻报道适应新的舆论生态环境。二是电视时政报道需要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巩固自己的新闻地位,发挥其权威性优势,进行良好的舆论引导,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帮助受众寻找事件的真相[2]。
4 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具体措施
4.1 改变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形式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已经不符合当下大众的需求,所以电视媒体应当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要转变过去的语言风格。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有着明显的政治性,对信息内容严谨性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记者在撰写时政新闻时,会格外重视新闻内容和结构,但容易忽视受众的感受,这就导致电视时政新闻的受关注度不高。基于此,电视媒体应当根据当前的新媒体语境,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创新新闻报道语言,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促使其耐心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3]。例如,电视媒体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需要改变原来的语境和语态,灵活运用网络语言,以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其对时政新闻的好奇心。比如,《新闻联播》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联播划重点”版块,所采用的语言不再是传统的一板一眼,而是更贴近于用户语态,颇受欢迎。
二是改变时政新闻报道风格。电视媒体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引用先进的报道方式,转变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风格,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例如,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视频日志(Video blog, Vlog)来报道时政新闻,先了解受众的实际需求,关注受众的心理特征,从一些细微的角度入手,来选择具有可读性的新闻内容,然后再从宏观角度来进行叙述。比如,央视新闻在微博账号中通过发布一期讲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现场的Vlog,来叙述大国外交这一内容。该视频中呈现的都是一些小的事件,如现场的布置,雪容融、冰墩墩的摆放等,用碎片化的方式来向受众展示我国的外交,吸引了大量受众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在拍摄短视频时,拍摄人员所选择的视角还应当贴近受众,以增强受众的体验感,使之仿佛身临其境,浸入时政新闻报道所创造的情境之中。在上述的Vlog中,呈现的内容不仅有记者们急促的脚步、车门打开的镜头等,还有一些表情符号,渲染了当时的气氛,而领导人出现后则配上了背景音乐,营造了严肃的氛围,这种剪辑方式与受众的审美相符。电视媒体所制作的时政新闻报道系列Vlog,除了发布在官方微博账号中,还可以在抖音、官方新闻客户端等多平台进行播放,如此可以突破平台之间的限制,提高传播效果[4]。
三是有效应用新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时政新闻报道。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一般都是在固定的时间点通过电视媒体播出,时效性较低。因此,电视媒体工作者需要树立良好的新媒体思维,充分使用微博、快手、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充分把握时政新闻的话语权,不断扩大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持续提升时政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例如,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除了常规的时政新闻报道,还应当精心制作一些新闻短视频,统筹管理系列新闻,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现有新闻资源的优势,在多平台进行新闻报道,实现新闻数据共享。电视媒体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时政新闻,有利于将党的政策方针传达给大众,因为新的传播形式更受大众的喜爱和关注。与此同时,利用短视频形式进行时政新闻报道,还可以摆脱传统传播途径的桎梏,尽量降低传统电视时政新闻的枯燥性。电视媒体在制作时政新闻时,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与差异化需求。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工作者也需要充分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来丰富时政新闻的传播渠道,不断提高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为受众建立多元化的网络交流平台,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帮助受众从多途径获取资讯。对于一些重要的时政新闻,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启全程直播,利用多途径来传递最新的时政信息,使受众更及时地了解时政新闻中传达的讯息。
4.2 注重时政新闻报道的民生化表达
新时期,电视媒体在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时,应当充分体现其民生特点,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需增设民生视角。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新闻传播环境也有所不同,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电视媒体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和实际需求,重视对民生新闻内容的报道。其中,有利于民生的时政新闻备受关注,所以在采集新闻素材时,报道人员可以从受众视角出发,制作受众感兴趣的时政新闻。二是时政新闻编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民生意识,改变过去时政报道的定位,着眼于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适宜的新闻报道方向,向下传达党的政策方针,向上反映群众问题,这样有利于将最新的国家政策告知大众,反映当前社会中的各类民生问题,充分展现时政新闻的报道意义。三是应当改变传统的时政新闻表现形式和手法,克服过去刻板的、公式化、程序化的报道形态,丰富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从而使时政新闻更接地气,拉近时政新闻和民众之间的距离,从民众的真实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4.3 推动时政新闻记者转型
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对记者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记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转型,以应对新媒体环境提出的要求。第一,时政新闻记者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既要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又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求全新的传播方式,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方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内容更符合当下的实际要求。第二,时政新闻记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可只局限于发展自己的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实现全面发展,朝着全媒体记者方向努力。作为时政新闻记者应当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认真剖析新闻素材,抓住其中的热点内容,并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第三,时政新闻记者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又要学会随机应变,能够根据事态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在编写时政新闻时,语言要简洁,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记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信息,优化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加强与受众的交互,增强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时政新闻记者还应当提炼出新闻的核心内容,要设计出能够吸引大众眼球但不虚假或是过于夸张的标题,做好信息整合工作,让受众能够在碎片化时间内获得自身所传达的新闻内容[5]。除此之外,时政新闻记者在对电视时政新闻进行编辑时,也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网络热词”,在保持新闻内容严肃性的同时,提高时政新闻内容的吸引力,使其可以满足新媒体发展要求和受众的相关需求。
4.4 创新时政新闻编辑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时政新闻的吸引力,编辑人员需做好新闻编排结构的完善工作。具体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工作中,需要做好各类优势资源的整合工作,并以此来完善新闻生产链条,持续提升编辑内容的吸引力,使其可以满足新媒体发展要求和受众需求。第二,在信息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需保证新闻内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保证时政新闻内容的质量,做好细节上相关内容的整理工作,不断提高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第三,在时政新闻的编辑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不断提高新闻内容的生动性与活力,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新闻内容,持续拉近时政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提高观众对于时政新闻的认同感。
4.5 科学使用视听语言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编辑人员在制作电视时政新闻时,可以科学利用视听语言,以增强时政新闻的趣味性,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在编辑电视时政新闻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关画面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内容的可观性,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从实际情况来看,编辑人员可以做好对各种画面细节的捕捉工作,并借助近景、中景、远景、特写等,增强画面的层次感,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航拍、摇臂等拍摄方法,增强新闻画面的趣味性,给予观众良好的视听体验,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视听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内容主次关系的梳理工作,确保近景、中景、远景、特写镜头的有序切换,避免镜头胡乱切换引起观看人员的不适感。
5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应当重视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报道形式,丰富时政新闻报道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报道形式,使用符合当下受众语言表达习惯的表述方式。与此同时,还应当不断地壮大时政新闻记者队伍,加强对记者综合素质的培训,吸引更多优秀的全媒体人才加入,以提高时政新闻报道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电视时政新闻的过程中,也需要提前做好各类资源的整理工作,突出时政新闻的主题,帮助受众快速了解时政新闻内容,增强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