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2023-09-09马川
马 川
(作者单位:天津海河传媒集团)
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尊老爱幼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超过2.6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70%。按照国际标准,社会人群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我国这个数据还在持续上升,国家卫健委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逐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作为在老年群众中普及率最高、对老年群众影响也最为广泛的电视媒体,在为老年人服务这个问题上却表现得明显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电视屏幕上的专业老年节目或者老年频道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庞大的老年观众群体需求;另一方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制作手法上,老年电视节目都显得比较陈旧老套,没有出现能够真正吸引老年观众且在社会上引起普遍关注的优秀品牌节目。当前,在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制作优质的老年电视节目,为老年人服务,给他们的生活送去温暖与欢乐,是电视媒体必须担负的一项重要义务和责任。
1 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各领域的逐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电视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电视也就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最为普遍也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当时的电视节目正处于改革开放后的初步发展阶段,电视频道不多,播出的内容也主要是新闻、体育赛事类转播以及一些电影和电视剧。1979年,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创办的专题栏目《为您服务》被业内认为是我国第一档生活资讯服务类电视栏目。节目内容主要是普及一些生活常识,为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包括健康、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在电视节目类型相对单一、内容也比较简单的20世纪80年代,《为您服务》节目以贴近百姓生活的内容、轻松亲切的风格赢得了全国各地电视观众的喜爱,其栏目宗旨和制作方式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各种资讯服务类的电视节目。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视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频道数量和播出时间都大大增加,各种资讯服务类电视栏目开始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逐渐被分类细化。专门针对老年电视观众、为老年人群服务的电视栏目也开始出现。1991年,天津电视台创办了全国第一档老年电视栏目《晚霞金晖》,随后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电视台也都陆续创办了专门的老年电视节目。其中在观众当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北京电视台的《金色时光》、上海电视台的《精彩老朋友》等,节目内容涉及老年生活、健康养生、文艺表演等多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电视媒体对老年受众群体的关爱与帮助[1]。特别是央视的《夕阳红》节目,以亲切的平民视角关注老年观众,以真正贴近老年人需求的选题体现节目的贴近性、服务性和实用性,节目风格温暖细腻、节奏轻松舒缓,自1993年开播后,长期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成为众多老年观众值得信赖的“老朋友”和“贴心人”[2]。精准的栏目定位和精良的制作水准也使得《夕阳红》节目成为当时全国众多老年电视栏目的典范和标杆。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各地电视荧屏上的老年节目一方面丰富了电视播出的内容,拓展了电视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在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资讯和生活指导服务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 老年电视节目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2010年前后,传统电视受到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冲击,各级电视台无论在收视率方面还是在经济创收方面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提高收视率和增加广告收入,除了新闻,当前各省级卫视在黄金时段普遍播出更受年轻观众关注的综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传统的各种资讯服务类节目包括专业老年节目,由于节目形态老化、表现形式单调、节目内容难以满足观众需求等,逐渐退出黄金时段或卫视频道,甚至从荧屏上消失。曾经连续多年被评为央视名牌节目的《夕阳红》也于2010年遭遇停播,其后虽然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重新改版调整后复播,但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都大不如前。
近几年,相对于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电视节目的数量不增反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都普遍设置了诸如新闻、科教、文艺、体育、少儿、影视等各种专业化频道,却没有一个专门为老年观众设置的老年频道。除了央视的《夕阳红》、北京卫视的《养生堂》等少数几个节目,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专业影响力并且具有自身品牌形象的老年节目更是难以见到。在数量不足的同时,老年电视节目在类型上也不够丰富和多样,当前各级电视台主要播出的老年节目多为相亲类、健康养生类及老年才艺展示类等,这几种类型的节目都更为注重老年观众生活中的情感需求与休闲娱乐需求,而对于解决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节目,各级电视台普遍涉及较少。总体来说,在新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明显滞后,电视媒体在老年人生活中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性与服务性作用,并未满足老年观众群体的心理需求与实际需求。
3 老龄化社会环境下老年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对于电视台而言,无论是创办新的老年频道还是开办新的老年节目,其必须对老年观众这个目标受众群体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分析。与其他各年龄段的观众相比,老年观众在收视心理和收视特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与独特性。一方面,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退休之后离开了工作岗位,外出活动减少,居家的闲暇时间比较多,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收看电视节目,从而成为最为稳定的收视群体;另一方面,由于老年群体参与的社会活动减少,生活内容相对单调,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都希望能够与外界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而作为老年人生活中最具居家陪伴性质的电视媒体,就更应该起到积极且有效的作用[3]。因此,老龄化群体的增加一方面对老年电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其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1 体现爱心,在节目内容上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电视节目的创办目的就在于满足目标受众群体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许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生活变得相对单调甚至有些沉闷,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的情绪,他们渴望生活中能够有更为积极健康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近年来,诸如关注老年人情感的老年婚恋相亲节目、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康养生类节目、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的老年才艺展示类节目等,就比较有针对性地满足了老年群体的这些需求。吉林广播电视台的《缘来不晚》、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桃花朵朵开》、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养生堂》等这几类老年节目,因为找准了节目定位,体现出了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从而在老年观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不仅在收视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吸引了许多老年观众积极参与,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4]。
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在解决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等方面,还应该起到更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各种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走进了百姓生活,移动支付、外卖订餐、网络购物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相比,许多老年人对新技术怀有畏难情绪,对于接受和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态度不够积极,而且由于视力、听力和头脑反应等方面的身体机能都有所下降,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感觉力不从心,进而产生厌倦感和挫败感。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电子银行、扫码支付、生活缴费、手机预约医院门诊等新的技术手段不仅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麻烦,如果操作失误甚至会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此外,一些智能家电的功能操作设计也显得越来越复杂,之前只要按下开机键就可以收看电视,如今却要拿着遥控器对着界面进行选择,无形中增加了操作难度。对于这些老年群体在数字化时代遇到的实际困难,电视媒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开办多种有针对性的教学类节目,对手机和智能家电等数字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使老年观众可以跟着节目进行学习。在制作这种类型节目的过程中,电视媒体要注重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保持足够的耐心,在讲解新的一期内容之前,应该适当对往期节目的一些内容进行复习,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增加节目的重播次数,让他们可以多看几次、多尝试几遍,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使各种数字智能技术能够通过电视节目融入老年观众的生活,从而真正体现电视媒体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
3.2 保持尊重,通过节目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制作老年节目的过程中,电视台应该树立牢固的宣传主体意识,时刻注意对老年人保持足够的尊重。与其他年龄段的观众相比,老年群体普遍具有“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因此在电视节目当中,尤其是在情感相亲类和才艺展示类的节目当中,老年人往往更渴望展示自己,无论是表达自己的诉求还是进行才艺表演,他们都更容易不加掩饰地表现自己。而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有些节目工作人员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会将老人的一些话语和行为进行重复剪辑,或者利用特效放大等,通过这些手法去刻意追求所谓的喜剧效果,将老人当成调侃的对象。更有甚者,一些网红博主为了吸引流量博取关注,将一些老年节目的视频断章取义,随意做成搞笑段子在各类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进行传播,无端给许多老人增加了心理压力,甚至造成困扰。对于这类现象,电视台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自身做起,尊重老人的自我表达,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自觉对一些自媒体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抵制。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诈骗等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不强、容易轻信别人等弱点,设计“以房养老”“投资理财”“古董收藏”“养生保健”等各种骗局对老年人进行诈骗,使许多老年人蒙受经济损失,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在帮助老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方面,电视媒体也应该起到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多开办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节目,在节目形式上要力求简单直接,可以将一些真实案例通过小品或情景剧等方式进行过程再现,并适当设置诸如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环节,使老年观众更为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对于那些因为一时不慎被骗被害的老人,要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尽量减少损失。同时,也应在节目中呼吁家人、朋友及观众对他们给予宽容和理解,不要轻易横加批评指责,避免给这些老人造成后续的二次伤害。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体现出老年电视节目的服务和宣传教育功能,使电视媒体真正成为他们可以依赖和信任的“贴心朋友”。
3.3 打造线下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暖心服务
作为传统电视媒体最为稳定的收视群体,老年观众对于电视有着较强的信赖性和较高的忠诚度。当前各级电视台普遍注重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利用各种新的传播媒介扩大影响,吸引更多受众,但对于老年观众群体,还必须注重加强线下平台的建设,为他们提供更加具有贴近性的实体化服务。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银发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消费概念。而针对老年观众的线下延展性服务,一方面利于树立老年电视节目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为电视媒体提供了一个拓展盈利方式的新渠道。相较于中青年群体,老年人普遍具有比较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他们更期待具有组织性和实际交流感的集体。针对这种心理特点,在播出线上节目时,电视媒体要有意识地依据节目内容,开办诸如观众俱乐部、观众服务部等线下实体组织,形成“内容+平台”的媒体服务模式。另外,依托老年相亲节目组织的相亲会、开办的婚介所,结合养生健康节目开办的健身训练中心、旅行社、才艺培训机构、康养中心等,只要涉及老年群体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可以成立相应的实体机构,为他们提供暖心周到的服务[5]。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媒体在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时,必须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树立正面的形象,切忌因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设置消费陷阱等乱象,从而损害电视媒体在老年观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从老年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享受到具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晚年生活,是电视媒体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责。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电视媒体对老年人群的关注度也开始逐渐提高,一些优秀的老年电视节目不断涌现,如2022年10月,湖南广播电视台创办了全国首个省级电视台的专业老年主题电视频道——“爱晚频道”,这是传统电视媒体在关爱老年人群、服务老年观众方面作出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可以预见的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未来的老年电视节目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