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特色及传播策略
2023-09-09关美艺
关美艺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支撑。当今世界,国家间的国力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还体现在文化方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全民族自豪感,还能够促进国家繁荣发展。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媒体开始打造文化类节目。其中,河南卫视于2021年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在一众文化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在网上好评如潮,深受国民喜爱,真正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河南卫视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成功为其他媒体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其他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
1 河南卫视文化类节目的特色
1.1 内容精品化
1.1.1 打造中国文化节目品牌
“‘文化IP’是一种以‘文’承载用户情感意义并接受市场检验的符号、形象、元素、故事和载体,文以化人,文以载道。”[1]传统文化的传播不能仅靠一个视频或者一期节目的爆火,而是应该通过链式结构传播打造文化IP,实现文化传播的持久性。河南广电全媒体策划中心副总经理程万里在采访中介绍:“我们会深化中国节日系列的品牌,把它IP化,进行动画片、非遗文化、电影、网剧、舞剧等一系列的开发。”从河南卫视推出的“奇妙游”系列就能看出其文化类节目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从文化IP的整体产业链开发角度进行设计的,精心打造了“中国节日”文化IP。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以及七夕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强的号召力以及亲切感,能让国民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河南卫视在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也对节目进行了进一步宣传,使节目有了更好的传播效果。此外,河南广电与阿里文娱达成了战略合作,除了打造整条中国文化节目传播带外,还开发《唐宫夜宴》超级综艺,推出中国文化系列的线下演出、各类衍生品,让中国文化IP引领消费新趋势。
1.1.2 融入时代精神,赋予现实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精华,但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当代文明融合,才能够更好地被当代受众认可和接纳。河南卫视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融入时代精神,在体现传统文化活力的同时,又能用现代文明映射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2]。《梦幻天马》致敬在水灾中坚强不屈的河南人。《天地之中》两位身着宇航服的太极拳冠军在舞台中央打太极,以太极喻飞天梦。太极本身也包含了古人试图参透宇宙奥妙的愿望,两者的内涵相互呼应。戏曲联唱《白衣执甲》致敬抗疫英雄,抗疫工作者在现场与戏曲名家共同演唱,内容主要分为穆桂英挂帅、天仙配和花木兰三段。这三段戏曲改编自抗疫期间发生的真实事迹,其中花木兰这一段是歌颂抗疫中冲在一线的女性医务工作者。此外,豫剧《五世请缨》也融入了时代精神。一般情况下,出演《五世请缨》只需要1位佘太君即可,但在元宵晚会的舞台上却出现了4位佘太君,意在致敬在中印边境牺牲的4位烈士。古有佘太君百岁出征,今有边防将士舍生取义,该剧的表演让人动容。总之,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精神,不仅让传统文化更易读懂,还能加深受众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1.2 传播对象年轻化
1.2.1 定制个性化内容
河南卫视将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相结合,在内容上将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国潮与5G、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现代科技融合起来,在节目表现方式上使用了漫画、网剧、真人秀网综等年轻人更易接受的形式。例如,河南春晚的琵琶演奏打破以往表演方式,国乐大师方锦龙用五弦琵琶演绎二次元歌曲《达拉崩吧》,打破了传统文化与二次元的界限,将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创新了琵琶演奏的风格。除此之外,《清明时节奇妙游》中推出的唐小妹二次元形象,相比真人舞蹈演员来说,更符合青年群体对网络文化以及数字媒体化的个性需求。在短视频时代,观众的审美也早已发生转变,奇观化、极致化的视觉效果更能吸引观众停留观赏。在“年轻人喜欢奇妙游系列的原因”的微博话题下面,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就一句话:因为美”。对于年轻人而言,极致的美感和奇观化的视觉效果才能吸引他们。而奇妙游系列节目呈现了很多美到极致的画面。例如,《唐宫夜宴》《祈》等一场场视觉盛宴,极大地满足了年轻群体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审美需求。个性化的内容在拉近青年群体与文化类节目距离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了出去。
1.2.2 融入新国潮元素
新国潮是传统文化、消费文化同现代流行文化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国风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1.77亿,其中18~30岁人群约占七成。汉服、古筝、戏腔、原创国风舞蹈等具有传统文化符号的内容逐渐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学习、继承传统文化。新国潮的出现契合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欲望。随着新国潮时代的来临,传统文化类内容再次成为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突破口。河南卫视传统节日系列节目中就有很多内容融合了新国潮的元素,如大热的《唐宫夜宴》中唐宫少女的衣着以及妆容,都融入了唐代元素,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元宵奇妙游》中的舞蹈节目《梦莲》,将悠扬的国风音乐与曼妙的舞步相结合,让观众直呼“爱了”。
1.3 传播形式新颖
1.3.1 科技与文化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在创作环节加入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类节目可以重新焕发光彩。河南卫视顺应了时代潮流也抓住了机遇。“文化+科技”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1季》内容的重要创作原则之一,河南卫视在节目的呈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利用了3D、VR、AR等现代技术,打造出了很多视听盛宴,让传统文化“潮”了起来。《唐宫夜宴》运用了抠像、VR等技术,让唐宫少女在名画中穿梭,创造了一场视觉奇观,将流失的年轻观众重新拉了回来。七夕推出的《龙门金刚》在视觉上的呈现令人惊叹,首先创作团队在龙门石窟进行实景拍摄,然后使用AR、360度拍摄手法和子弹时间等科技手法,使得舞者可以在多个舞蹈场景之间不断转换。节目最后对龙门石窟的上色,被网友誉为神来之笔。这是根据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的电脑复原,用科技让文化表现得更加生动,赋予其更丰富的现代气息。正是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让观众在感慨节目制作精良、科技含量高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1.3.2 打造节目新形态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1季》中很多节目不单单是有关传统文化的歌舞表演,不再局限于传统晚会的节目形式,而是将传统文化具象化、故事化呈现出来,打造出新型节目形态。将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以高度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在荧屏上,为观众打造了独一无二的视听盛宴。除此之外,河南卫视创作团队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摸索出“虚拟时空+综艺+剧情”的框架理念,除第一档春晚以外,全部采用录播形式,不设现场观众,没有主持人串联,更是打破对流量明星的盲目采用,根据晚会主题选择、编排节目内容。例如,在《端午奇妙游》中采用了“网综+网剧”的形式,将所有节目以4位唐小妹的视角为线索贯穿起来,将水下舞蹈《祈》、传统乐器表演《兰陵王入阵曲》、舞蹈《丽人行》等7个节目编排成一个故事主线。其中传统乐器表演《兰陵王入阵曲》又将音乐所表达内容具象化,讲述了1 500年前北齐名将兰陵王因容貌俊美,在战斗中经常被敌人轻视,为了震慑敌军,每次出战都会佩戴面目狰狞的面具,在邙山之战仅率500名骑兵就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故事。世人为歌颂兰陵王战功特做此曲,但后来被唐玄宗下诏书禁止演奏,之后传入日本,在国内渐渐失传,直到1986年才被重新找回,如今通过河南卫视再次传遍中国。该表演中间穿插的故事情节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曲中含义。
2 河南卫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
2.1 注重文化内涵,改善节目内容
好产品是爆款的灵魂,河南卫视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打造出了具有好内容的爆款产品。河南卫视节目中精彩的视觉效果以及节目蕴含的文化内涵,极大地契合了当下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美好想象[3]。在新媒体视域下的中国,文化类节目要敢于创新,敢于迈出舒适圈,不能故步自封。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1季》中的每个节目都没有浮于表演层面,而是注重文化内涵[4]。例如,元宵节时的《芙蓉池》,带观众从小人物的视角观看大唐盛况。此外,在节目内容方面也大胆革新,与现代文明相联系,加入时代精神,使受众更容易接受。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表现方式的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创作团队以合适的艺术形式作为载体,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力。例如:《洛神水赋》将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以一段唯美曼妙的水下舞蹈呈现出来;《墨香中秋贴》中将书法与舞蹈结合,两者交相呼应,用舞蹈体现书法的苍劲有力、有松有弛。这些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将文化可视化,以画面的美感吸引了观众。
2.2 扩展媒介平台,增强传播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个媒体要打破自身圈层壁垒,积极和其他平台进行沟通与交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具有自身优势,传统媒体要放下身段,吸收新媒体的优势,才能实现长远发展。文化类节目想要吸引受众,拥有良好的传播效果,一定要拓宽节目传播方式以及扩展传播媒介平台。加拿大学者尼克·斯尔尼塞克指出:从普遍的层面来说,平台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能够进行互动,平台不是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市场,而是提供基础设施来调节不同的群体。新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有了多种可展示自己的平台,除了自身具有的平台,还有许多平台可以利用,如抖音、快手、B站、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吸引不同受众群体,使传播效果最大化。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最开始就是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火起来的,这些新媒体平台聚集着大量的受众,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宣传范围,最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3 结合自身实际,融入特色文化
当下文化类节目同质化严重,最缺乏的就是自身特色。其实,很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一说起承德人们就会想到避暑山庄、一说起西安人们就会想到兵马俑。多样、丰富的地域文化是电视文化类节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各个媒体尤其是地方电视台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挖自身文化底蕴,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1季》扎根本土,融入了自身特色文化,将中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5]。例如,河南卫视《少林·功夫》将现代媒体技术与传统武术文化进行融合,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宣传传统武术。此外,《白衣执甲》《五世请缨》都是以河南最为出名也是最能代表河南的豫剧方式进行演出,获得了受众的认可。有不少网友在观看了河南卫视节日系列节目后纷纷留言说自己的家乡也有很多优秀文化却没有被挖掘宣扬出来,希望可以学习一下进而宣传本地文化。
2.4 改善内部机制,激发创作活力
当前,媒体从业人员流动现象较为普遍,且随着媒体格局的改变,电视人才出走、流失问题更加严重,创意危机暴露出来,因此急需建立稳定有效的人才动力机制,充分保障创新人才的安全感。河南卫视之所以能呈现出这些优秀的节目,是因为背后有优秀的制作团队。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元宵、端午、七夕等节日晚会的总导演并不是同一个人,2020年河南广播电视台就成立了18个导演工作室,工作室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制作团队的创作热情。2021河南春晚就是在新体制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制作的,同时推翻原来指定团队的做法,采用工作室参与竞聘的方式确定方案,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定了年轻导演陈磊的方案。如果不是新的体制,青年导演很难突围,发挥自己的才能。河南广播电视台这种能者上的运营机制,不仅充分利用了人才资源,同时也为河南卫视优秀节目的不断产出提供了保障,实现了良性循环[6]。这样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机制既能给有能力的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又让他们具有更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素养,还加强了他们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实现了共赢。
3 结语
本文从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形式等方面对河南卫视系列节目的特色进行分析与总结,然后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其他卫视提供一种思路与借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推动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