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第一部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的“原型故事”
2023-09-09傅光明
傅光明
引子
梁实秋在《泰特斯·安庄尼克斯》“译序”中谈及该剧舞台演出史时,明确说:“《泰特斯》的故事很复杂,高潮迭起,缺乏‘动作的单一性’。内容粗野,属于‘流血的悲剧’或‘复仇的悲剧’的类型,紧张刺激,但不深刻。穆里尔·克拉拉·布拉布鲁克(Muriel Clara Bradbrook,1909-1993)在她的《莎士比亚与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Shakespeare and Elizabethan Poetry)一书中所说:‘与其说是一出戏,毋宁说是更像一场化装游行’(“more like a pageant than a play”),是很恰当的批评。”①梁实秋:《 〈泰特斯·安庄尼克斯〉序》,[英]莎士比亚,W·著:《莎士比亚全集》第七集,梁实秋译,第282 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本文中所引莎剧戏文均为笔者新译。
尽管该剧在伊丽莎白时代很受欢迎,但它毕竟是莎士比亚戏剧生涯的第一部悲剧,不仅“内容粗野”,艺术上较为粗糙,对前辈、同辈的模仿痕迹也很明显,可以说,是把两位古典前辈塞内加的“流血悲剧”和奥维德《变形记》里的血腥故事,与当代同龄人克里斯托弗·马洛的诗剧技巧杂烩加工,拼凑出初显莎氏悲剧风格的《泰特斯》。
写于13世纪的拉丁文名著《罗马人的业绩》(Gesta Romanorum),从历史和虚构故事中提取人物和事件,是一部由故事、传说、神话和奇闻轶事构成的合集,莎士比亚在尽力将通史中的人与事编入“罗马剧”特定虚构故事时,可能对这部故事集有所借鉴。
意大利作家马特奥·班戴洛(Matteo Bandello,1480-1562)同样擅于从他人、他处取材创作,他那部著名的“故事集”(Novellas)基于诸如乔瓦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和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等作家的作品,也可能为莎士比亚提供了许多间接素材来源。
英国第一位以这种文风写作的重要作家是威廉·佩因特(William Painter, 1540-1595),他对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 公元前484-公元前425)和普鲁塔克(Plutarch,46-119);古罗马作家奥卢斯·格利乌斯(Aulus Gellius, 125-180)和克劳迪斯·埃利亚努斯(Claudius Aelianus, 175-235);古罗马史学家提图斯·李维(Titus Livius, 公元前59-17)和塔西佗(Tacitus, 56-120);意大利诗人、作家薄伽丘和乔瓦尼·巴蒂斯塔·吉拉尔迪(Giovanni Battista Giraldi, 1504-1573)及班戴洛等,都有所借鉴。佩因特的《快乐宫》(The Palace of Pleasure)是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雅典的泰蒙》《理查三世》和《终成眷属》的素材来源之一。
一、奥维德的《变形记》与莎剧《泰特斯》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 公元前43-17)的叙事诗《变形记》(Metamorphoses)是该剧素材来源,剧中强奸与残害拉维妮娅及泰特斯随后复仇的场景,主要源于《变形记》。这一剧情极具特色,堪称剧中高潮戏之一,当时,拉维妮娅在向泰特斯和马库斯解释她遭受的一切。
奥维德在《变形记》第6卷中,讲到雅典国王潘迪翁一世(Pandion I)之女菲洛米拉(Philomela)遭强奸的故事。菲洛米拉的姐姐普洛克涅(Procne)置不祥之兆于不顾,嫁给色雷斯国王忒柔斯(Tereus of Thrace),为他生下独子伊提斯(Itys)。在色雷斯待了五年之后,普洛克涅想再见到妹妹,于是说服忒柔斯去雅典把妹妹接回色雷斯小住一段。忒柔斯启程了,但他很快贪恋上菲洛米拉的美色。归途中,他向菲洛米拉求爱,遭拒,便把菲洛米拉拖入一片树林,将其强奸。为防止真相败露,他割下菲洛米拉的舌头,回到普洛克涅身边,告知他菲洛米拉已死。然而,菲洛米拉织了一件披肩,把忒柔斯的暴行织进披肩,派人送给普洛克涅。姐妹俩在林中相见,一起商定复仇。他们杀了伊提斯,割喉,分尸,把尸肉做成馅饼,再由普洛克涅去侍奉忒柔斯吃下。席间,菲洛米拉现身,让忒柔斯看伊提斯的人头,并说出姐妹俩所做的一切。
在莎剧中,第二幕第三场,亚伦向塔摩拉说出“杀人毒计”:“今天是巴西阿努斯的最后审判日。他的菲洛米拉①菲洛米拉(Philomel):亦拼作“Plilomela”。古希腊神话中,色雷斯国王忒柔斯(Tereus)强奸菲洛米拉后,为防说出实情,割去其舌头。菲洛米拉将真相织在一披肩上,后与姐姐联手,将忒柔斯独子杀死,完成复仇。在奥维德《变形记》中,菲洛米拉受辱后,化为一只夜莺(philomel)。必须今天失掉舌头,你两个儿子要劫去她的贞洁,在巴西阿努斯的血泊里洗手。”第二幕第四场,马库斯叔叔看到遭强奸、被割去舌头嘴里淌血的侄女拉维妮娅,悲痛欲绝地说:“美丽的菲洛米拉,只不过失去舌头,还能把心思,缝在一块精心编织的刺绣里。但是,可爱的侄女,那个办法,也从你身上割去。你遇到一个更狡诈的忒柔斯,因你比菲洛米拉缝得更好,他把那些美丽的手指全切掉。”第四幕第一场,拉维妮娅在后面追着侄子小路西乌斯跑,侄子腋下夹着的书掉在地上,拉维妮娅用残肢翻看。泰特斯不解,向小孙子发问:
泰特斯 路西乌斯,她翻看的什么书?
男童 奥维德的《变形记》②奥维德《变形记》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影响巨大、深远。书中写了古代传说中一些惨遭不幸的女性,饱受折磨后发生各种变形。,祖父。这本,母亲给我的。
马库斯 也许专挑这一本,为了她那逝去的爱。
泰特斯 稍等!她翻页那么起劲!(帮她翻页。)她在找什么?——拉维妮娅,要我读吗?这是菲洛米拉的悲剧故事,讲述忒柔斯的背叛与强奸,——强奸,恐怕这是你痛楚的根源。
马库斯 看,哥哥,看!留意,她翻看哪几页。
泰特斯 拉维妮娅,你也这样被抓住,亲爱的女儿,在冷酷、荒凉、幽暗的树林里,像菲洛米拉一样,暴力之下,遭强奸,受玷污?(拉维妮娅点头。)
第五幕第二场,泰特斯向塔摩拉两个儿子凯戎和德米特律斯血腥复仇,他要割断他们的喉咙,让拉维妮娅用残臂抱盆准备接“罪恶之血”。他叫人把这两恶棍捆起来,堵上嘴,历数种种罪恶,说:“因你们对我女儿,比那坏蛋对菲洛米拉更坏,我复起仇来,比普洛克涅①普洛克涅(Progne):在古希腊神话中,因丈夫忒柔斯将妹妹菲洛米拉强奸,姐妹俩携手报复,杀死忒柔斯之子伊提斯(Itys),将其做成肉饼给忒柔斯吃。更凶。现在,你们备好喉咙。——拉维妮娅,来。(他切断二人喉咙。)”
奥维德“菲洛米拉的故事”为该剧提供了支撑起剧情的原型故事。只不过,第四幕第一场,拉维妮娅在沙地上透露自己遭强奸这场戏,引用的或是《变形记》第一卷中“伊娥(Io)遭宙斯(Zeus)强奸的故事”:宙斯强奸了伊娥,为防伊娥向外泄露实情,将其变成一头母牛。伊娥遇到父亲,试图告知父亲真相,却无法开口,最后她想出主意,用牛蹄在土里刨出自己的名字。
二、塞内加的《提耶斯忒斯》与莎剧《泰特斯》
莎剧中泰特斯血腥复仇的剧情,或受到古罗马擅写“流血悲剧”的剧作家塞内加(Seneca,公元前4-65)《提耶斯忒斯》(Thyestes)的影响。塞内加的悲剧皆从古希腊神话取材,《提耶斯忒斯》(以下简称《提》)并无例外。
在《提》剧中,提耶斯忒斯是比萨国王珀罗普斯(Pelops)之子,因与兄弟阿特柔斯(Atreus)同谋害死同父异母的兄弟克吕西波斯(Chrysippus),被珀罗普斯流放。兄弟俩在迈锡尼避难,不久共登王位。然而,二人开始相互猜忌,提耶斯忒斯骗阿特柔斯将他选为唯一的国王。阿特柔斯决心重夺王位,在宙斯和赫尔墨斯(Hermes)帮助下,将提耶斯忒斯逐出迈锡尼。随后,阿特柔斯发现妻子埃洛珀(Aerope)与提耶斯忒斯有染,发誓报复。他要提耶斯忒斯与家人一起同回迈锡尼,告知他已将一切旧仇遗忘。然而,提耶斯忒斯刚一回来,阿特柔斯便秘密杀死了提耶斯忒斯的几个儿子,砍下他们的手和头,把身体其余部分做成肉饼。在和解筵席上,阿特柔斯给提耶斯忒斯端上由他儿子们烤成的馅饼。提耶斯忒斯吃完,阿特柔斯出示手和头,向惊恐的提耶斯忒斯透露自己所做的事。
在莎剧中,先是在第五幕第二场结尾处,割了凯戎和德米特律斯的喉咙之后,说“等他们一死,让我把他们的骨头碾成粉末,用这可憎的血调合。把他们邪恶的脑袋裹上那面糊,烘烤。来,来,人人出把力,弄好这场盛宴,我希望能见证,它比‘人马怪’的盛宴②“人马怪”(Centaurs):古希腊神话中,提修斯的密友、拉皮斯人(Lapith)之王皮瑞苏斯(Pirithous)邀半人半马怪参加婚礼,酒过三巡,生性淫荡的人马怪欲夺新娘,双方动手血战。最终,在提修斯帮助下,拉皮斯人打败人马怪。更凶暴、血腥。好,——现在把他们抬进去,因为我要扮演厨师,在他们母亲来之前,眼见把他们弄好。(抬两具死尸;众下。)”随即在下一场,第五幕第三场,也就是全剧最后一场戏中,泰特斯一身厨师装扮,在家“备好筵席”,盛情款待皇帝萨特尼纳斯和皇后塔摩拉,他当着萨特尼纳斯的面杀死女儿拉维妮娅,萨特尼纳斯质问“你为什么杀自己独生女儿?”
泰特斯 不是我,是凯戎和德米特律斯。他们强奸了她,割下舌头,他们,就是他们,对她犯下这一切罪恶。
萨特尼纳斯 去,立刻把他们找来。
泰特斯 哎呀,他们俩都在这儿,放那肉饼里烤过,他们的母亲吃自己生养的骨肉,吃得有滋有味。这是真的,这是真的,为我锋利的刀尖作证。(杀塔摩拉。)
萨特尼纳斯 发疯的混蛋,干下这该诅咒的恶行,去死!(杀泰特斯。)
路西乌斯 儿子岂能眼见父亲流血?一报还一报①参见《新约·马太福音》7:2:“因为上帝要用你们评判人的标准来审断你们,也要用你们衡量别人的尺度来衡量你们。”,干下杀人之事,去死!(杀萨特尼纳斯。一场骚乱。路西乌斯,马库斯,及其他人,上楼座。)
不难发现,泰特斯杀死塔摩拉的两个儿子,即奸淫女儿的两个恶棍,把其尸肉做成肉饼,服侍其亲母(塔摩拉)、继父(萨特尼纳斯)吃,完成血腥复仇,应是从塞内加《提》剧获得了灵感。
三、提图斯·李维的《罗马史》与莎剧《泰特斯》
在上述最后一场戏中,泰特斯在向萨特尼纳斯和塔摩拉复仇之前,先向萨特尼纳斯发问:“皇帝陛下,请为我解除这个疑问:冲动的弗吉尼乌斯②弗吉尼乌斯(Virginius):相传古罗马“百夫长”弗吉尼乌斯(公元前340-公元前273)因担心女儿弗吉妮娅(Virginia)可能遭受阿庇乌斯·克劳迪斯(Appius Claudius)强奸,先亲手将女儿杀死。克劳迪斯出身罗马贵族,是罗马共和国时代政治家,父亲盖乌斯·克劳迪斯·克拉苏(Gaius Claudius Crassus)曾于公元前337年出任独裁官。事实上,弗吉妮娅未遭强奸。换言之,莎士比亚在此将故事改写。因女儿遭强暴、受玷污、被夺去贞洁,亲手杀了她,这样干好吗?”萨特尼纳斯回答杀得好,“那姑娘不该忍辱苟活,她一露面,他会不断徒生悲伤。”泰特斯当即表示这是“一个强大、有力、奏效的理由。一个范例,早先活生生的见证,因为我,最悲惨之人,要上演同样一幕。”他揭去拉维妮娅的面纱,嘴里说着“死吧,死吧,拉维妮娅,你的耻辱和你一起去死。你父亲的悲痛和你的耻辱,一同死去!”亲手杀死了拉维妮娅。
这一剧情的原型源自李维约写于公元前26-公元前9年间、俗称《罗马史》的史著《自建城以来》(Ab urbe condita)书中所述“弗吉尼娅的故事”(the story of Verginia)。故事讲述约在公元前451年,身为罗马共和国十大行政官之一的阿庇乌斯·克劳迪斯·克拉苏(Appius Claudius Crassus),对弗吉尼娅产生贪欲之情。弗吉尼娅是个平民女孩,已与前护民官路西乌斯·伊克利乌斯(Lucius Icilius)订婚。求爱遭拒,盛怒之下,克劳迪斯将弗吉尼亚绑架。伊西利乌斯和弗吉尼娅的父亲、有名望的百夫长路西乌斯·弗吉尼乌斯(Lucius Verginius),两人一向受人尊敬,克劳迪斯被迫依法捍卫占有弗吉尼娅的权利。在公共集会上,克劳迪斯发出暴力威胁,弗吉尼乌斯的支持者们纷纷逃离。眼见失败,弗吉尼乌斯问克劳迪斯可否同女儿单独面谈,克劳迪斯首肯。然而,弗吉尼乌斯用剑刺穿弗吉尼娅,他认为只有杀死亲手女儿,才能使她获享自由。
足以见出,莎士比亚把李维的弗吉尼亚之死,原封不动挪用到拉维妮娅身上。
四、“摩尔人复仇”的老故事
剧中,第三幕第一场,亚伦骗泰特斯说:“泰特斯·安德洛尼克,皇帝陛下给你带句话:——你若爱两个儿子,就让马库斯,路西乌斯,或你自己,老泰特斯,或你们任何一位,砍下你一只手,送到君王那儿。为此,他将把你两个儿子活着送还,那只手,算给他们的罪过交赎金。”泰特斯信以为真:“啊,仁慈的皇帝!啊,善良的亚伦!乌鸦可像云雀似的,这样唱过日出的甜美消息?我愿尽全心,把这只手送给皇帝。好心的亚伦,可愿帮我砍掉它?”路西乌斯表示愿砍掉自己的手,去求两个弟弟的命;马库斯愿用自己一直赋闲的手去当赎金,救两个侄子免于一死。泰特斯假意答应,哄骗马库斯和路西乌斯叔侄俩去找斧头,随即恳请亚伦砍下自己一只手。待马库斯和路西乌斯回来,剧情如下:
泰特斯 你们现在不用争了,要做的,我已办妥。好心的亚伦,把我的手交给陛下。告诉他,这是一只守卫他免受千种危险的手。请他埋了它。它应得更多封赏,——那就埋了吧③那就埋了吧(that let it have.)朱生豪译为“这样的要求是不该拒绝的。”梁实秋译为“这一点点要求就给了它吧。”。至于我俩儿子,要我说,权当用便宜价买来的珠宝,倒也算值钱④值钱(dear):与“亲爱的”(dear)同音双关。,因为我买的是自己的亲骨肉。
亚伦 我去了,安德洛尼克斯,希望你的手,能很快换回你两个儿子。——(旁白。)我是说,两人的脑袋。啊,凭这万恶的念头,能把我养得多肥①原文为“How this villainy / Doth fat me with the very thoughts of it.”朱生豪译为“我一想到这一场恶计,就觉得浑身通泰。”梁实秋译为“这天害人的毒计,我想一想都觉得开心。”!让傻瓜们行善,面色白净之人②面色白净之人(fair men):亚伦是摩尔人,肤色较深。在此代指白人。吁求恩典,亚伦愿他自己,有像脸色一样黑的灵魂!(下。)
这场大戏之原型,可能源于一个不太知名的“摩尔人复仇”的故事。在16世纪的欧洲,这个故事以多语种出版过,1569年,曾有个英文版在伦敦“书业公会”登记入册,可惜至今未存世。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已婚贵族,惩罚了自己雇佣的摩尔仆人,仆人发誓要向他复仇。一天,仆人来到贵族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的有壕沟环围的塔楼,强奸了贵族的妻子。妻子的尖叫引来丈夫,但摩尔人拉起吊桥,把贵族丈夫挡在外面。然后,摩尔人让这位贵族亲眼看他把自己两个孩子杀死在城垛上。贵族恳求,只要摩尔人饶过他妻子,他愿做任何事。摩尔人要他砍掉自己鼻子,男人照做不误,但摩尔人还是杀了他妻子,贵族震惊而亡。然后,为逃避惩罚,摩尔人从城垛跳下自杀。
虽说并无直接证据,但从莎士比亚写戏最擅移花接木之能,不妨推论,莎士比亚一定在编写该剧之前读过这篇故事,并巧妙地把故事中摩尔人要贵族砍掉自己鼻子,改为剧中泰特斯恳请摩尔人砍掉自己一只手。
五、新发现的《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的历史》之于莎剧《泰特斯》
目前尚不能确定的是,莎剧《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主要素材来源是否留存下来。该剧的故事背景是罗马帝国的衰落,事件是虚构的,由此可见,其原型也属虚构。因为莎士比亚从不原创故事,他仅有的一点点原创剧情,只在《仲夏夜之梦》《爱的徒劳》《温莎的快乐夫人》等几部喜剧和《无事生非》剧中比阿特丽斯与本尼迪克的剧情里。
1936年,在华盛顿“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里发现一本1736-1764年间印行的廉价小册子,内含一短篇散文《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的历史》(History of Titus Andronicus)和一首120行的歌谣《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的抱怨》(Titus Andronicus' Complaint)。这首歌谣是旧作,出版商戴西(C.Dicey)1620年出版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 Johnson)《金花环:王子般的快乐和轻柔的喜悦》(The Golden Garland of Princely Pleasures and Delicate Delights)时,由约翰逊将其收录。不妨推想,这首“抱怨”可能仅是一首古老到或可成为莎剧素材的歌谣。这册《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的历史》(以下简称《历史》),虽无更老版本存世,其拼写和标点符号均按18世纪惯例,用词却很古老。这表明,出版时印在标题页上“在罗马所印意大利文本之新译”的说法是错的。
歌谣与《历史》由一完全相同的两联句连在一起,这两联句由拉维妮娅用手杖写下,用来指认施暴者:“骄狂皇后的淫荡儿子们 / 是这可憎罪恶的实施者。”在剧中,第四幕第一场,马库斯教拉维妮娅用嘴衔住手杖,用残肢引导,在沙地上写出施暴者的罪恶:“拉维妮娅,看这儿。这片沙地很平坦。如果你能,就照我这样,引导一下。(用嘴和脚操弄引导手杖,写自己名字。③古希腊神话中有关于天神宙斯(Zeus)与伊俄(Io)的爱情故事:宙斯爱上伊俄,为躲避嫉妒的天后赫拉(Hera),宙斯将伊俄变成一头牛。奥维德在《变形记》中,将此写成“朱庇特与伊俄”的故事:被变成牛之后的伊俄,嘴不能说话,用脚画沙,想把自己只有两个字母的名字告知父亲。)完全没用手帮忙,我把名字写这儿了。愿逼迫我们用这种方法的那颗心遭诅咒!——好侄女,你来写,在这儿最终把上帝为复仇而揭示的秘密,透露出来。愿上天引导你的笔,直白标记出你的悲伤,好让我们认出叛徒与真相!(拉维妮娅用嘴衔住手杖,用残肢引导来写。)”
两者何其相似!
《历史》似不可能从民谣取材,歌谣叙述了出现在莎剧《泰特斯》第五幕第二场的场景:皇后和她两个儿子乔装成“复仇女神”“强奸”和“谋杀”出现在泰特斯面前。这一场景,《历史》中没有。因这首民谣在其他方面并无原创,此景或许源自失传的素材、或戏剧也未可知。《历史》故事主线如下:罗马将军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在对哥特人的十年征战中,打了多次胜仗,25个儿子中 22人阵亡。此番他又以非凡的韬略和勇猛,几乎凭一己之力,将险境中的罗马城从哥特人手中拯救出来,并杀死了哥特国王托蒂利乌斯(Tottilius),俘虏了哥特王后阿塔瓦(Attava)。但哥特国王的儿子阿拉里库斯(Alaricus)和阿伯努斯(Abonus)继续调兵,在罗马周边行省烧杀抢掠、不断作恶。双方因牺牲巨大,最终达成和约:罗马皇帝娶哥特王后阿塔瓦为皇后。泰特斯极力反对,招致阿塔瓦憎恨。不久,皇后阿塔瓦撺掇皇帝放逐泰特斯,引发众臣不满,皇帝只好作罢。皇后深感权威受到挑战,又便怂恿摩尔人(Moor)和儿子谋杀王子,并栽赃泰特斯的两个儿子,使其以谋杀罪被判死刑。泰特斯为救两个儿子的命,不惜砍掉自己一只手,却换回两颗头颅。不止如此,皇后的两个儿子强奸了泰特斯的女儿拉维妮娅 (Lavinia),并割掉她的舌头,砍去双手。泰特斯悲痛难忍,发誓复仇。他先与朋友们联手,将皇后两个儿子杀死,把尸体剁成肉酱,做成两个大肉饼,随即摆下家宴,邀皇帝和皇后前来,告知真相,将其杀死。然后,挖一深坑,将邪恶的摩尔人竖在坑里,埋住半身,身上涂满蜂蜜,引蜜蜂、马蜂螫咬,加之饥饿,摩尔人痛苦而死。最后,拉维妮娅哀求泰特斯杀死自己。泰特斯杀了女儿,然后自杀身亡。
不难发现,尽管《历史》所述故事与莎剧在人名和剧情细节上略有不同,但两者的主线几无不同。《历史》平铺直叙,虽用词上与莎剧相似处不多,但其叙事与莎剧对白仍颇为相似。比如,莎剧第五幕第二场,泰特斯执刀,拉维妮娅手拿一盆,泰特斯对被反绑双手、堵住嘴的皇后的两个儿子(凯戎和德米特律斯)厉声宣判:“听着,坏蛋,我要怎么弄死你们。我剩下的这只手,切断你们的喉咙,与此同时,拉维妮娅两条残肢抱住那个盆(basin),接收你们的罪恶之血。”①参见《旧约·创世记》4:11:“地开了口,从你(该隐)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历史》第43页这样叙述:“安德洛尼克割断他们的喉咙,拉维妮娅遵父命,用残肢抱住一只碗(bowl)接血。”两处似乎只有“盆”与“碗”之不同。
在剧中,泰特斯继续宣判:“听着,恶棍!我要把你们的骨头碾成粉,再用你们的血,把它调成面糊。我要用面糊弄个大馅饼皮,把你们可耻的脑袋做成两个肉饼……”《历史》第43页这样叙述:“然后把尸体运回自己家,把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把骨头磨成粉,做成两个大肉饼……”两者区别仅在于,一个是叙事,另一个是人物独白。
以上对比足以说明,《历史》与莎剧之间存在筋肉的关联。这意味着什么?无外三种可能:无论意大利语本、法语本或英译本,《历史》与莎剧有同一原型;《历史》的早期版本乃莎剧原型之一;莎剧是《历史》的素材之源。不妨由此再做推论:无论当年那部“旧剧”叫什么名字,《一个高贵的罗马人提图斯·安德罗尼克斯的历史》也好,《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最可悲之罗马悲剧》也罢,总之,必定是它,为莎士比亚“新剧”《泰特斯》的剧情和结构主线,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型。
六、《泰特斯》剧中人物姓、名之源
剧中那么多人物姓甚名谁,都是莎士比亚编的吗?不仅不是,且各有来头。耐人寻味的是,姓名之源与人物之性格及命运,内在构成一种饱含意蕴的互文关联,列举如下:
第一主角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之名“泰特斯”(Titus),或源自公元79-81年在位两年的罗马皇帝泰特斯·恺撒·维斯帕西雅努斯(Titus Caesar Vespasianus,39-81);安德洛尼克斯(Andronicus)之姓,或源自1403-1407年在位的拜占庭联合皇帝、帕里奥洛加斯王朝安德洛尼克斯五世(Andronicus V Palaeologus, 1400-1407)。但也许,更有可能源自西班牙作家安东尼奥·德·格瓦拉(Antonio de Guevara, 1481-1545)《亲友信札集》(Epistolas familiares)中“安德洛尼克斯与狮子”(“Andronicus and the lion”)故事里的名字——“安德洛尼克斯”。该故事讲述一个名叫泰特斯的施虐狂皇帝,把奴隶扔给野兽,眼见他们死于非命,以此取乐。但当把一个名叫安德洛尼克斯的奴隶扔给狮子时,狮子躺倒,拥抱此人。皇帝百思不解,安德洛尼克斯解释说,因他曾帮狮子拔掉脚上一根刺。在这个故事里,皇帝叫泰特斯,奴隶叫安德洛尼克斯,或许此乃当时提及这部戏时,均以“泰特斯和安德洛尼克斯”(Titus & ondronicus)形式出现之故。尽管这十分有趣,不过无法确知,莎士比亚有意让他笔下的“泰特斯 =‘皇帝(泰特斯)’+‘奴隶(安德洛尼克斯)’”。
剧中泰特斯的长子路西乌斯的角色轨迹(疏远父亲,后遭流放,最后荣耀归来为家族荣誉复仇),或基于普鲁塔克所著《科里奥兰纳斯的一生》(Life of Coriolanus)。至于名字,则可能借用了“不列颠的路西乌斯”(Lucius of Britain)之名。相传,这位公元2世纪的不列颠国王将基督教引入不列颠,被后世奉为“圣路西乌斯”(Saint Lucius)。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借用的是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创始人路西乌斯·朱尼厄斯·布鲁图斯(Lucius Junius Brutus)之名。倘若如此,莎士比亚则意在表明,这位“路西乌斯”在最后一场戏里恢复罗马帝国所立功勋,与那位创建了罗马共和国的“路西乌斯”一样。
泰特斯之女拉维尼娅(Lavinia)的名字,或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同名人物拉维尼娅。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 公元前70-公元前21)的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中,拉维妮娅是拉提姆(Latium)国王拉提努斯(Latinus)之女,当她得知埃涅阿斯打算在拉提姆定居,便向他求爱。
萨特尼纳斯之弟,与拉维妮娅相恋的巴西阿努斯(Bassianus)之名,或取自路西乌斯·塞普蒂米乌斯·巴西阿努斯(Lucius Septimius Bassianus)之姓,后者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卡拉卡拉”(Caracalla),他像剧中的巴西阿努斯一样,与亲兄弟争夺王位继承权,一个诉诸长子继承权,另一个诉诸民意。
剧中哥特人女王塔莫拉(Tamora)的名字,或源出历史人物托米丽司(Tomyris),一位凶猛、从不妥协的古代部落马萨格泰(Massagetae)女王。按希罗多德记载,托米丽司女王曾率军抵抗史称波斯第一帝国的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 Empire)创立者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的进攻,并于公元前530年,将其击败、杀死。
剧中塔摩拉之子阿拉布斯(Alarbus)的名字,或取自1589年出版的英国作家乔治·普顿汉姆(George Puttenham, 1529-1590)《英国诗歌艺术》(The Arte of English Poesie)书中援引的一句诗,“罗马王子令野蛮的非洲人 / 和无法无天的阿拉布斯(Alarbes)胆怯。”
剧中的罗马暴君萨特尼纳斯(Saturninus)之名,或取自“安提阿的希律”(“Herodian of Antioch”,170-240)所著《马库斯之死以来的帝国史》(History of the Empire from the Death of Marcus)书中那个嫉妒、残暴的护民官萨特尼纳斯。此外,莎士比亚还可能在1503年出版的盖伊·马尔尚(Guy Marchant)的《土星历法》(The Kalendayr of the shyppars)中看到一种占星说法,该说法认为“土星宿命之人”(Saturnine men)“虚伪、嫉妒、心存歹意。”剧中的萨特尼纳斯,正是这种人,何况剧中他的名字又时常被称作“萨特尼纳”(Saturnine),更与“虚伪、嫉妒、心存歹意”相符。
除以上这些,剧中其他人物也几乎个个有来头,像盖乌斯(Caius)、德米特律斯(Demetrius)、马库斯(Marcus)、马蒂乌斯(Martius)、昆图斯(Quintus)、埃米利乌斯(Aemilius)和桑普洛尼乌斯(Sempronius)等人的名字,可能均取自普鲁塔克的《大西庇阿的一生》(Life of Scipio Africanus)。大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 公元前236-公元前183)是罗马将军、政治家,其生平最伟大的军事胜利,是于公元前202年在“扎马战役”(Battle of Zama)中击败汉尼拔(Hannibal,公元前247-公元前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