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的尴尬与现代散文写作经验的反省
2023-09-09杨洪承
杨洪承
有意谈这个话题,完全是平时读书、教书和学术研究时的一种感觉和困惑。一是教了多年的现代文学史,讲到现代散文时最为尴尬,没有讲现代小说、诗歌、话剧那么有专业特色的优越感,那么有文学史学术史的底气。二是在现代文学史中,一方面纯文学散文的作家不多,另一方面优秀的现代作家也都是优秀的散文家。三是作为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多已列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范文,其中文字修辞、抒情议论、情景交融等艺术特点都讲得很精透,并且总结了一套散文写作的模式。四是在专业的阅读和研究中,从现代作家的全集、文集、选集中发现作家集中归类比较乱的就是散文作品,而在解读作家时分类模糊的散文作品,又恰恰最能佐证作家的个性风格和作品的特色。为此,文体的尴尬和创作呈现的多样化构成了悖论现象,不无激发我们重新寻觅现代散文自身发展的路径,发掘现代散文传统的优质资源,发现影响和引导当代散文写作的可贵经验,并反省当下散文批评与研究的某些不足。
一
就文体而言,散文概念源自中国传统“文章”分类的流脉,也受到近代外国文学“散文”文类的影响,通常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集抒情、叙事、议论一体,乃之美文小品见长;广义可包括杂文、自传、游记、报告文学、书信、日记等,及所有实用写作体式、非虚构均在其内。这应该是常识性的认知定义。就文学史而言,现代散文是受20世纪初“五四”个性解放、自我独立的时代风潮影响而开启。郁达夫说过:“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①郁达夫:《现代散文导论(下)》,《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第205-206页,上海: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40。。这样一种没有固定格式,没有一定框框限定的文学样式,最大限度地为冲出几千年封建禁锢的人,获得了精神心灵充分自由的表现。散文开放形式的“散”和反映作家思想的“散”,重塑和凸显了一个大写的精神自由的“现代人”。“五四”文学革命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除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语言变革外,其核心表现内容在于张扬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潮。现代小说因受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率先提出小说界革命,认为小说叙事能够兴“新道德”“新政治”“新风俗”“新宗教”“新人格”,乃至“新社会”②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小说》第1卷第1号,1902年10月15日。的巨大功效。现代新诗以其“诗体解放”③朱自清:《现代诗歌导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第349页,上海: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40。和言之有物的写实说理入手,与五言、七律的传统格律诗分开了界线。中国虽然有着悠久而广泛来自民间的传统戏曲,但是现代话剧形式完全是一种“舶来品”,经早期中国留学生引进在中国传播。而唯有现代散文承接传统,接纳新思想的文学革命,并非从形式入手,而是一开始就切入文学主体创作者的思想层面,寻求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与传统的彻底决裂。鲁迅最早肯定了现代散文具有的文学史意义,他指出:五四以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④鲁迅:《南腔北调·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4卷,第59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但是,“五四”觉醒的“现代人”带着勇敢叛逆者的骄傲。同时,也表现了“走出去的娜拉”寻路的自觉,迷路的彷徨和困惑,追求的执著。这在某种程度上正同步于现代散文崛起的光荣,体式确定的尴尬,理论与实践矛盾的演进之路。
现代散文自身内涵建设从一开始的破旧立新,就表现出承接中国文学传统和吸收外来新思潮现代的困惑,更反映出不同观点与时俱进的交锋和讨论,尤其是贴近大时代的激变,在体式和内容上突围和超越。20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号角,现代散文跳出中国传统“文章”宽泛散行体的“韵文”“骈文”,最先倡导白话文学散文。这受外国文体观念的影响,强调文学性美感的散文与相近的小说、诗歌、戏曲、记叙、议论等体式相并列。最早提出是1921年周作人发表的《美文》⑤子严(周作人):《美文》,《晨报副刊》1921年6月8日。,接着,王统照、胡梦华、胡适等作家积极呼应其“美文学”特质的白话散文观,有称为“纯散文”(Pure prose),它能“使人阅之自生美感”⑥剑三(王统照):《纯散文》,《晨报副刊·文学旬刊》第3号,1923年6月21日。;也有称它为“一种不同凡响的美的文学”⑦胡梦华:《絮语散文》,《小说月报》第17卷第3号,1926年3月10日。。从打破传统散文概念,到理解或阐释散文性质的不同,也反映出现代知识者认知的多层次性和散文概念的复杂性始终交织在一起。“五四”的美文倡导之后,很多情况下,现代散文概念是涵盖着叙事、抒情、议论、批评,甚至通讯、随感等样式的。她们与现代小说、新诗、话剧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四大文学体式。现代散文非简单的广、狭义之分,而过多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更主要决定于使用者在不同层次上理解这一概念。“五四”之后,现代文坛因散文内涵性质认识的分歧,发生的有关“小品文的危机”、鲁迅杂文特质等论争足可见之一斑。中国现代散文史对散文理论建设有着自己的发展和新的建构。面对散文文体的复杂和内容的综合性,更面对着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动荡社会生活,现代作家将自由、开放的散文中的杂文、报告文学、散文诗三类体式发挥到极致,创造了既融于大散文又具有独立品格的新文体特征,并以一大批优秀的散文创作实践的文本成果丰富了现代中国散文史。杂文,不只是对大散文议论、记叙的文学性情感和形象化等因素的提升,甚至也不只是较多的讽刺幽默手法的运用,才有了自己的特质。鲁迅的伟大在于杂文可以从散文文体中独立,是他的杂文饱满而有生命温度的战斗性,嬉笑怒骂皆文章的深刻锐利,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以其真知灼见的思想穿透力,使得杂文独树一帜。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结合体。她是现代散文园地最为光彩夺目的珍品,更是现代中国苦难和战争的疾风暴雨中,我们作家与大时代同呼吸共患难的独特奉献。单纯考量其文体特征有些单薄,而由现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应运而生的报告文学,却是如此的灿烂辉煌。从五四时期听到的“十月革命”的炮声(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随后军阀混战的“五卅惨案”(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到日本侵占东北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钱杏邨编《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再到侵略上海的1932年“一·二八事变”(茅盾发起《中国一日》征文),直至1937年抗战的全面爆发(梅益等主编《上海一日》),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武装斗争都有着迅捷的文学书写(《前线通讯》《战地日记》《随军散记》《敌后琐记》《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等作品)。散文诗,本是外来译名。现代中国散文诗从诗和散文中分化出来,可见清晰地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艺术演变的线路。郑振铎、滕固、于赓虞、王统照、王平陵等一批现代作家,在散文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的本质,与散文和诗的体式差异等问题上有过热烈的理论讨论。而最具独特文体建树的是,当我们读到鲁迅的《野草》,瞿秋白的《一种云》,王统照的《烈风雷雨》《繁辞集》,何其芳的《雨前》《黄昏》,郭风《麦笛》《百合花》等经典散文诗作品时,他们积极的艺术实践创造了对话、独白、速写、寓言等各色散文诗体式,与抒情写景、格言哲理、象征寓意、冥想梦幻等多样散文诗类型。这标志着现代散文诗有了一种创设独立新文学体裁之可能的坚实基础。
一个世纪以来现代作家就散文文体概念的宽泛和形式的自由之理论探究,最重要的收获是,散文文体极大地推动了作家求变求新的自觉。在现代作家笔下时代精神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开拓性的个人化书写,为现代散文增添了多姿多彩的丰富个性化体式,既有典雅圆润的传统美学,又有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风。
二
纵览现代中国散文史,现代作家积极而有效的多姿多彩的散文创作实践文本世界,远比起散文文体概念不确定性的辨释,理论厘清的尴尬之努力要丰富许多。这是现代作家睿智和才华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散文起步期就超越小说诗歌等其他文体的重要原因。其宝贵经验元素需要更深入地走进现代散文天地细致地把脉。
其一,现代散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文笔散淡而圆润,又追求诗性的意境。这些作品最为读者青睐,也是被公认为经典的纯散文作家,其作家有周作人、朱自清、梁实秋、林语堂等。这个群体如按照散文文体偏重“美感”“美的文学”标准衡量,作家数量并不多,但是他们对现代散文本体精神的塑性和展示文学自然天成的表现力影响巨大。其基本的散文创作特色:一是灵活地驾驭了记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散文表现方法;二是强调散文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三是重在平心静气的随性,娓娓道来的闲聊,或真真切切的谈话,或言志而有节制,或超脱而有趣味,最大可能地还原人性、人心的多元本色。朱自清的《背影》名篇,书写简单而有复杂的父子的情感,不刻意造情,却将父送子别可体味而又体味不尽的几分悲凉寥落,几分温暖惆怅,流淌在记叙的字里行间,是普通人的“平常心”,也不无有朦胧的灵魂启示。他的《给亡妇》,写妻子离开三年了,深情的怀念,开篇温润而朴素的叙述给人刻骨铭心。“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的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朱自清为人为文的“平常”,渲染了极浓的夫妻相知相爱,幽深绵绵的真挚感情,创造了现代散文的悼亡佳作。周作人沉浸在“自己的园地”舒徐自在,信笔所至“雨天的书”“苦茶随笔”,或想象的友人“闲谈”,造就了一种闲适情境下恬淡隽永的谈话体散文。梁实秋国难之时,世事多艰,身居简陋平房,名之为“雅舍”。“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也不复他求”。安贫自持,通达超然,感悟人生理趣。情理中和,文白相济,夹叙夹议的笔致,再创平常心写平常事的自由小品文的新艺术风格。林语堂的《论躺在床上》和《我怎样买牙刷》两篇散文描摹人情,形容世故,在闲散自在中畅泄广博知识,铺展人生阅历,谈天说地却平淡中见深长,深入浅出里有哲理。前者从英文“lying”同字有“躺”和“撒谎”两种意义说起,而发现“躺”是身体的动作又是精神的,舒松姿态与自由沉思,现象里有生活哲学的奥秘。后者亦庄亦谐地记述虔信各色各样的卖牙刷广告的受骗经过,文字中的机敏和情趣,表现着率情率性的林氏的幽默讽刺。整体上,这类现代散文作家专注于自由舒展性灵的放飞,他们的学养、阅历、气度、性情,奠定了“真”与“美”的现代散文重要特质。
其二,现代散文另一独特创作现象,即非散文作家冠名的散文成为了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如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废名、汪曾祺等一流新文学大家,他们主要身份归属于小说家、诗人,散文创作是第二位的。他们的散文作品在体式和内容上与小说诗歌多有难分难辨之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完整地了解作家,认识作家主体的小说或诗歌创作时,往往可与他们的散文作品对读、互证。散文是作家思想精神的重要载体。典型的例子要数鲁迅一本很薄的小册子《野草》散文的诗或诗的散文。文体交叉,自我消融,以思感哲理的深刻和多样的美学情境,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开拓了现代中国散文诗的疆域。《野草》表现的敏锐而又深广的感触思索,及艰难曲折的自我探索的心路,是对五四杂感、小说家的鲁迅精神战士的重塑。废名(冯文炳)的《桥》《竹林的故事》《枣》等作品一直模糊于小说与散文之间,周作人是最早将废名划为现代散文“涩如青果”一派的。他后来在梳理“五四”散文时又再次强调废名的这些作品,“我看着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不,不但是可以,或者这样更觉得有意味亦未可知”①周作人:《现代散文导论(上)》,《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第195页,上海: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40。。我们一般认同小说家的废名,实际在散文上也是自成一家的。反之,文学史称道的文体家沈从文,他的《湘行散记》《湘西》散文作品兼有抒情、纪实、人物刻画等多种表现手法。重要的是,他们与沈从文表现“湘西世界”的小说代表作《边城》《月下小景》《长河》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互文对照的。沈从文在散文中对故乡湘西极平凡的人生现象的描写和普通人的记叙,如水手牛保、吊脚楼妓女、老兵、拉纤老人、巫婆、落洞少女等人物,与他虚构的小说人物描写不分轩轾。《湘行散记》《湘西》里糅合了游记、散文、小说三者合而为一。有学者指出沈从文“吸取这三种文学体裁的长处,融铸成一种新的散文样式”②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对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的研究》,第387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还有张爱玲那篇不足500字的散文名篇《爱》里,透彻的人生感悟,美好爱的记叙:“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里的叙述议论文字,更有舒缓而韵味悠长的片段情节,“爱”的故事描写又不失生动形象。在极短的篇幅里,却有着过去、现在、将来小说完整的叙事结构。相反,她冠名小说《等》故事情节又是无中心的散文化叙事。太太们究竟在“等”什么呢?“生命自顾自的走过去了”。张爱玲的人生和创作,如同她的小说“传奇”和散文“流言”一样不可分割,可互为补充。现代文学的名家大都不再关注散文体式是否独立,自由与无限定的散文,随其自然的创作之中,现代散文的精品和大作家风范,也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其三,现代散文还有一种突出的“散文杂家”现象,如郑振铎、钱杏邨(阿英)、曹聚仁、郑逸梅、梁遇春,丰子恺等作家,更兼有文史家、藏书家、文史掌故补白大王、漫画家、报人编辑、学者、翻译家多重身份的称誉。这些作家自觉跨界写作,积极贴近生活,顺遂世事变化,写作不过是他们一种应对生活的方式,不自觉地成就了散文各色新样式新类型,现代散文有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域,及饱满的艺术天地。他们共同的创作特点:散(遍地皆文章,任意而走笔)、杂(历史古迹,金石书画,人物风流,无所不及)、多(笔耕不辍,日日有文,著述丰硕)。这批作家阅历丰富,读书广而杂,也不失探究,独立思考。既“以学养思,精思入神”地钻研,又能够从“经以致用”的“经意”“经心”中跳出来。郑振铎的《西谛书话》《插图之话》《读书杂记》《民族文话》《古事新谈》,感情至深的文字尽显饱读天下文史的厚重功底。抗战蛰居“孤岛”又写许多记述“读书”“得书”“售书”书话体散文,由书而感思,冷暖自知,自然发挥着学人的特性;还有20世纪三十年代阿英及时跟踪写了那么多现代作家论、作品评论;曹聚仁文化人,抗战兴军成为流动的战地记者。他的《万里行记》在文学、史学、山川地理里行记世说,记叙人情见闻,说“杂”也见醇。他散文小品讲故事演绎历史,虽取材琐屑,但有借古喻今之效果。梁遇春27岁病逝,生性敏感,有人生的矛盾和颓唐,但是他读书甚广,学识渊博,思辨不同凡响,在散文里常有“脱俗”的惊人思语。谈“打麻将”,从消闲到贪财,再到文化性格的批评(《论麻雀及扑克》)。谈“学问的风气”讲高等学府里大大小小的学术问题,讨论却大同小异。有学者只会说别人懂,自己不懂的话,随和而失去了自己,实际上是“伤心的事”(《 “还我头来”》及其他)。丰子恺在“缘缘堂”里闲笔漫画,赤子之心静观自然,受佛学悟彻人生,带有虚无的玄思。散文特别的“散”而随意,自然、个人、旅记、平居,或写生或谈天,多有青菜豆腐家常饼之味。生于当下而超然,在“入而不入,不离而离”之间彷徨,呈现分裂的真人。他沉浸自然、依恋童心、漫步艺海,传达人性的微妙。如《作父亲》对天真的孩子该不该说“合理”的谎话,既吐露矛盾,又有自发率真。简言之,散文杂家的博览群书,学识才华,厚重文化根基,整体提升了现代散文自身的内涵和品质,为现代散文的发展繁荣开辟了极为宽广的道路。
三
匆匆一瞥现代散文史,现代散文文体的自由而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作家作品。散文本身概念的模糊和宽泛,非有绝对严谨的文体意识。如果硬要区分出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的不同,应该说每一位现代作家鲜明独立的自我意识,提供了现代散文追求自由与本真独立品格的最大可能。现代散文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不仅成为“五四”新文学最有成就的标志,而且展示了极有活力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朱自清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一文里就说过,现代散文“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形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方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①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第408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现代散文的辉煌,某种程度说是现代作家的探求,突围文体也就是突破自我。他们对传统的赓续和超越,积极调适散文体式的尴尬和矛盾,自觉贴近现实人生,激发个体生命的活力,也为现代作家创作获得了宽阔的写作空间和其无限张力的精神思想。现代散文的成就和作家探索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当代散文写作认真借鉴,乃至当代文学的反省。
第一,现代散文先声的抒情叙事议论的美文,一开始就重在写作者我手写我心,自然倾述面向生活的真诚而独立的感思。为写散文而写散文,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与散文写作无缘,当代散文写作惟真性情、深洞见,呼唤作家良知与独立人格。
现代散文是现代人心态、心境个人私语的自然流露,还原普通而平淡的人生。鲁迅充满矛盾的“自言自语”(《野草》),难以忘却的记忆“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凸显了生命印迹的个人化的心史;周作人在雨丝不断的日子,心思散漫,不想做事,几个朋友围炉,喝茶,聊天有了平淡闲适的“雨天的书”;朱自清以最“平常心”的谈话式,述说着几分温暖惆怅的父亲的背影;丰子恺咏儿童诗“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能做的事,不勉强不虚伪,不妨享受人生,静观和体味已知和未知的一切,“能缘所缘本一体”。现代散文力避矫情,拒绝作态,作家的个性,作品的风格,就是自然而然流露的本真,脱俗的气度。梁实秋笔下“雅舍”虽小却可品味。雅舍里的平常事,贵在连着世事的洞明。“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作家私语独白,心平气和见其“真人”,鲜活个性跃然纸上。同时,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家又尽显个人感思的精神升华,良知和人格的光芒。鲁迅、巴金两位作家有相近似的创作选择,从小说家到杂文家和散文家。鲁迅杂文独成一体,以特有的隽冷和挺峭强化了散文中议论的质地,又以深刻的爱与憎的感受,直面现实人生加大了文学的思想浓度,成就了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巴金从“我要控诉”的“家春秋”,到“说真话”的“随想录”,他有着“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①鲁迅:《且介亭杂文末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鲁迅全集》第6卷,第55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的巴金一面,和生性忧郁,讷于言、慎于行,经历高扬、分裂、平稳、沉沦、复苏“人格的发展”②参见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第118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的巴金另一面。穿越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后,巴金生命和人格获得了巨大飞跃,受到读者和世人永恒尊敬的,正是他晚年散文文字中闪耀着忧患、良知的璀璨光辉。我们期待当代散文有像鲁迅、巴金这样的大家出现于新时代。
第二,现代散文跨越了固定的小说、散文、诗歌那样一种纯文学的类别界限,广泛的取材反映着作家文化内涵,知识结构,人文素养极高的综合表现力。当代散文夯实根基,作家宽厚知识的积累和多元文化的认同,自身思想内涵的提升是其关键。
饱满的好散文既“散”在文化疆域纵横驰骋,又“具有诗的圆满,完整如珍珠,也具有小说的严密,紧凑如建筑”③李广田:《谈散文》,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第150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自成风格和独立个性的散文作家,本真地为自己写作,说自己想要说的话,必有心智自由的境界。这些更取决于散文家必备的开阔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浓烈人文情怀之前提。现代散文家许多为“两脚踏中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的学者。他们自幼饱读诗书有家学渊源,自觉传承中国文学的流脉,又接纳了20世纪欧风美雨的世界文学洗礼。现代散文创作的成功为我们所揭示的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的收获,更在每一位作家在艰难岁月、动荡年代里不凡的人生和社会阅历,及丰赡文化知识的鲜活呈现。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郑振铎、丰子恺等大多服务于教育、文学、出版,偏于文化学术园地的耕耘。朱自清散文清醇而经久,与他参与“五四”新文化下的语文教育建设有着潜在联系,他多年中学和大学的教书育人,学术研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梁实秋散文内容广泛,信手拾掇,从容迂缓也藏犀利。其底蕴和根基是他八十余年,以教书、译书、著文论述为生业,工作之余,耽于读书,写作之外,功在不舍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们作为学者广博的文化知识的学养,再融入具体的人生做成了平凡而丰腴的文字。而另一类的沈从文有着非普通的人生履历,亲密无间体察乡民。他是仅有小学文凭的作家,十几岁当兵,浪迹湘西,蛮荒山水粗朴人生给予他的气质、个性,如果他并不曾从那个世界中走出来,这一份生活履历的资本和经验,又是许多科班文人所没有的。因此他的笔下的“湘西”开出了别一样情致的乡土散文之花。新时代的当代散文的繁荣,面对没有格式限定和框框束缚的文体,首要作家无涯学海,广读书,勤钻研,重文化积累,满腔热忱地拥抱生活,主动体察现实人生,才能够自由驾驭文学与生活融合的多彩世界,写出有自己个性的散文作品来。
第三,现代散文自由、真诚、独立、散淡而不随波逐流的基本特质,是“五四”以来“人的文学”最鲜活具象化的典型样本。当代散文研究跟踪创作的前沿发现,旨在解决作家笔下聚焦人生百态的书写,透视当代人复杂精神纹理,弘扬健康思想的真问题。
当代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为迅疾地反映和表现这一日新月异、万千气象的伟大时代,开放而自由的散文无疑成为文学与生活最亲密无间的娇子,再加上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纸媒书报传播双向并进的推助,当代散文创作比任何时候都空前繁荣兴盛。当代散文写作联系着古今中外的时间,覆盖着世界范围的大小空间;所涉猎的内容有最先进新潮的最久远古老的各行各业、有各色皮肤各种身份的人的生活描摹,也有现代人更为复杂的精神世界的披露。其巨大的文学空间已无法列举出具体散文作家和作品名字。如此创作盛况,受到最大挑战的自然是当代散文研究了。可以发现当代散文批评和研究,忙于表层的散文命名和分类、概念的纠缠和描述(注入:时间:新潮、新生代散文;空间:西部田园散文,城市散文、军旅散文;专业:政治历史学者散文,文化散文、报章体散文;性质:亲情女性散文,大小散文)成了重要的现象。
通常文学研究以内容分类关注作品“写什么”,同时还重视作家“怎样写”。后者大的是区别作品的样式,小的探究写作对象的角度和眼光。面对散文的特性和当代创作的现状,我们的批评和研究不是取材决定论,更不是简单套用概念的作品定位,构成虚假的研究繁荣。首先,认真审视写作者切入对象的角度和眼光,作家是如何充分调动散文这一开放的文体样式,在他写作对象(题材)里是否有肯定人生活动(有创造能力地做某件事)的自发品质,即凸显独特的风格和自我调适的个性人格。比如发现作家面对并不圆满的人生、矛盾的生活情境,在现实的向度之上加诸理想的向度,加以情感的与睿智的潜能的表现。其次,重在考察作家散文写作如何展示宽广的文化知识,专业储备,丰富的人生履历,并且将自己生命体验,充满思想之光,化为散文的内在活力和生气,见率真自然流露的性灵,文字又闪耀智慧,给予读者精神的启迪,有再创散文新表达新样式之探索。
最后,当代散文作家加强内功修炼和散文批评研究者走出贴标签、定身份、排座次的困境,关键要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感恩新时代的盛世辉煌,真正做一个沉潜读书的知识者、文化人,持有本真自由独立人格的人。果能如此,当代散文赓续现代散文优秀传统,诞生当代散文名家和出现经典散文作品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