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着力点
2023-09-08刘英李文亮
刘英 李文亮
摘要:全媒体时代对主流媒体的产品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在分析当下主流媒体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主流价值导向、内容零差错、用户需求、评价体系建设、一体化平台搭建和人才管理等六个方面加强全媒体产品质量管理,为提升主流媒体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主流媒体 全媒体产品 质量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因此,加强主流媒体的产品质量管理,既是质量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主流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媒体技术的迭代更新,在助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对主流媒体的产品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总结了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不足及其原因,提出主流媒体加强全媒体产品质量管理的着力点,为提升主流媒体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一、当下主流媒体产品质量管理的不足
主流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出了一大批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高质量产品,有效发挥了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将“流量”等同于质量。在新闻产品的质量评价上,一些主流媒体将商业平台的阅读量、评论量、点赞量和转发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为了追求“流量”,有些媒体单纯依靠“算法”引导,只强调抓眼球、出爆款,忽视了新闻报道背后应该坚守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还有的报道片面追求抢首发、拼手速,疏于对信源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认真审核,落入标题党、浮夸体、洗稿文的陷阱,甚至出现虚假新闻和“娱乐化”“低俗化”新闻,有时还会导致“低级红”“高级黑”现象,损害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数量多,精品少。许多新闻产品同质化严重,样式单一,形式模板化,与庞大的数量相比,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少。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一些记者浮皮潦草、浅尝辄止,没有塌下心、沉下去,不经过精心策划、认真调研、深入挖掘,导致干巴巴的报道多,真正打动人心的报道少,浮在上面的报道多,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报道少。
3.传播效果评价不够科学全面。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广,许多主流媒体在传播效果评价方面出现老的管理手段不管用、新的管理手段不会用等问题,导致传播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和精准评估。对于产品的传播效果评价,往往用“传播广泛”“反响强烈”“爆款刷屏”等来形容,缺乏更全面、更多维、更能反映其社会传播效果的评估和认定。
二、影响主流媒体产品质量管理的因素
结合主流媒体的运行特点和规律,笔者认为目前影响其质量管理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意识不够强。一些媒体和采编人员满足于不出错这一低限要求,不能时时事事把“出彩”作为更高要求。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及其规律认识不够,对自己采编的全媒体产品质量不够重视。危机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报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媒体影响力和生存发展。
2.质量评价过度依赖数据。目前业界和学界还没有对全媒体产品的质量管理形成统一、完善、规范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标准,往往只用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等相对容易量化的传播数据作为评价要素,一定程度上对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本质特征观照不够,评价过程中容易产生过度依赖传播数据、忽略导向取向的情况。
3.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媒体在产品质量管理上缺乏全链条的有效监督和奖惩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质量管理工作没有做到全程有效实施。还有部分传统媒体内部分工过细,导致各部门之间工作统筹和协调不够,策采编发评各流程之间出现质量管理缺位,质量管理要求难以贯穿整个生产流程。
4.质量管理手段不健全。部分主流媒體比较重视技术体系的升级和拓展,在新技术驱动生产、高科技赋能内容方面投入很大,但对质量管理中的技术赋能等投入不够,导致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需的信息汇聚、全程跟踪、传播评价等功能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弱项,影响了质量管理效果。
三、加强主流媒体产品质量管理的着力点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需从思维理念、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制度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提升质量风险防控能力,有效激发高质量生产的内生动力。
1.坚持正确导向,用主流价值驾驭“算法”。随着“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化、智能化拓展了传播渠道,改变了传播生态。如近期受到很大关注的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不仅带来全新的内容产品和交互体验,也带来了虚假新闻的风险隐患。因此,主流媒体必须意识到使用智能工具可能的风险,不能以片面满足用户需求和追求流量最大化为目的,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用主流价值来规范采编行为,压实各个平台、各个环节“把关人”责任,确保发布内容导向正确、真实可靠,努力提供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内容,传播积极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2.坚守质量理念,追求内容“零差错”和传播高效率。产品质量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主流媒体要时刻把质量放在首位,树立科学正确的质量理念,努力追求内容“零差错”和传播高效率。其中,“零差错”是底线要求,传播高效率是终极目标。媒体的产品质量管理应从生产源头抓起,从细微处入手,将不良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零差错”,为传播高效率提供坚实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和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位采编人员、每一个策采编发评环节,多渠道、多方式引导采编人员树立质量意识,及时进行总结复盘,强化质量思维。
3.做好质量评判,建立新的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产品质量管理,应基于日常工作及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处置两个维度,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指标方面,应侧重产品的数量和传播量,如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评论量等。定性指标方面,则可侧重对整个新闻采编工作进程进行总体评价,按照互联网时代特点,设置导向是否正确、选题是否典型、策划难易程度、内容生产难易程度、采访深入程度、有无专家参与、受众反馈等指标。同时,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是多层级的。比如,将产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等设为一级指标,并在下面分别精准设置二级、三级指标,如根据平台PV/UV数据,建立互动评估指标;又如,根据传播渠道和发布形式,建立信息传播指标;或者,根据发布平台和用户黏度,建立发布效果指标;另外,根据用户评论和留言情况,建立用户反馈指标等等,以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质量评判。
4.搭建一体化平台,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主流媒體可通过搭建科学、规范的全媒体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和平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情况的统一管理、统一量化:“内容管理云平台”,即通过建立开发数据接口和多级考核模型,整合现有内容生产平台,对各种形式的全媒体产品进行多维度量化评估和质量管理;“传播力评估云平台”,即实时监测网站、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结合新媒体传播影响力评估模型,形成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新闻信息数据库”,即将媒体内部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平台号等各个传播平台上实时产生的新闻数据资源进行汇聚,通过对数据库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实现数据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此外,还可以建设“全媒体产品质量管理总控技术平台”,在管理好上述3个平台基础上,打通策采编发评全流程,将原创新闻和转发新闻进行综合管理,借助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主流媒体新闻宣传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5.抓好全员培训,强化采编人员的质量意识。主流媒体在持续开展全媒体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将质量意识方面的内容纳入其中,着力提高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全媒体采编队伍转型。在培训中,要让采编人员注重学习应知应会的质量管控要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和业务技能。此外,配套建立质量管理的保障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最终实现全媒体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主流媒体应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创新质量管理的理念、方式、手段,更好地履行所肩负的使命任务。
作者刘英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室副主任
李文亮系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总编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N].人民日报,2023-02-07.
[2]于璇,黄楚新.论全媒体时代主流价值的高质量有效传播[J].传媒,2021(11).
【编辑: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