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3-09-08赛汉其其格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赛汉其其格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 年8 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2020 年5 月28 日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同样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强调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 反映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晰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与性质,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国家战略发展双重需求。然而,有关学者也指出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课程不是简单的 “外语课程”加“思政”,不是在外语专业课程中拨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而是要从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外语学科专业特点、课堂教学、外语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改革[1]。

以 “课程思政” 为关门键词搜索知网,截至2022 年6 月6 日,检索到1.96 万篇期刊论文,有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文献有2083 篇。有关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瑾从课程体系建设角度论述了外语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可行性[2];姜智彬从宏观角度论述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路径与成效[3];桂婷、沈乐敏以某门外语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融入外语类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4];刘正光、刘建达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外语课程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方面提出了建议[5]。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理论层面。研究内容涉及专业英语较多。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从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总体教学设计,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真正发挥外语课程的思政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论指导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是关于人的认知如何发展的理论,人的心智活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类认知的发展是个人主体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或称客体)不断交互的结果。”[6]社会文化理论的“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主张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最终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实现自我发展。教师在关注学生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其潜在发展水平,在教师帮助、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是以课堂活动、评价方式、教师自身思政能力提高等为载体,以培养具有英语相关知识和思政能力两个维度的高水平人才为教学目标,以促进英语课程改革并响应国家课程思政建设为宏观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改革,教师首先围绕英语课程知识和思政元素建立“英语知识+思政”框架,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探索学习。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引导帮助,最终实现学生独立的思政和英语知识学习能力。此外,在支架式教学的指引下,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展开协作学习。最后是效果评价环节,效果评价包括小组成员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以及学生的个人自我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对小组协作学习的贡献、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

三、研究总体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立足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特点和优势,以《大学基础英语II》教程为例,结合英语课程教学语言目标、文化目标、思政目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实践探索。

《大学基础英语》教程是赤峰学院起始班英语学生所使用的英语教程,一共分为四册。本研究所使用的《大学基础英语II》 教程一共包含10 个单元,内容广泛,涵盖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相关内容。本研究以赤峰学院2020 级起始英语班学生(学生人数:40)为授课对象,将对教程重点单元内容进行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目标

本研究根据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所强调的课程思政教育相关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中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最新要求,拟对赤峰学院2020 级起始英语班《大学基础英语II》教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除了语言目标,文化目标之外,根据每单元的内容设置思政目标,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对课堂设计进行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到英语教学中,并对研究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了解课程思政相关要求以及目前学者对外语思政教学研究现状,研究趋势,为本研究内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验法对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教学实践,同时通过教学记录、课堂观察、口头访谈、问卷调查来确保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最后对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检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二)研究过程

前期,教师向学生发放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政知识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了解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 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前期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课堂观察,发现课堂问题,总结课堂经验。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以便及时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教学的难易度等问题,对方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大学基础英语》教材内容全面,难易程度符合本科生教学需求,且富含潜在思政元素。选定教材后对其内容进行系统优化,依据教学材料设计练习活动,以教授英语听说读写译相关技能为核心,同时进行价值观引导,落实学生的思政学习目标。

1.重构教学内容

首先重构原有的教学内容,传授教学内容为“专业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教学内容。据教材各个章节的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如表1 所示),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引领,做到教学中立德树人。在备课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思政这条主线,整合和树立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思政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巧妙运用教育技术,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并且在教学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将价值引领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价值认同。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比如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分析思政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并且培养价值认同;采用研讨式教学,运用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写作的能力以及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思政养成的能力。在本课程48 个学时的课堂学习中,主要以教师挖掘思政元素为主,并将其融入到《大学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去,还体现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比如课堂讨论、小组演示文稿展示、小组互评及教师反馈等(如表1 所示)。

表1 主要章节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二)课后改革评价方式

可以说,课程思政的融入进一步优化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考核方式,在原有的考核指标中加入了思政元素,也进一步促进了思政学习。实践中,在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小论文、课堂讨论、课堂演示文稿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在教师对小论文的反馈中,在课堂讨论、演示文稿同伴合作中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考核评价要体现思政导向,因此优化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将思政内容纳入考试范围,测试题内容适当地体现思政内容和思政功能;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等均以分数的形式体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主体也更加多元,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都纳入了评价机制(如表2 所示)。

表2 课后评价方式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验证

为了了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期末对班级4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0 份)、对20 名学生和三名相关教师进行了访谈,所得调查与反馈结果如下:89%的学生对英语课程教学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表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仅学习了英语知识,通过思政内容的融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约80%)、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约60%),通过小组协作,进一步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约50%)。教师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也收获颇丰,表示通过思政内容的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气氛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变,大部分学生开始主动说英语,用英语讲述自己了解的中国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英语交际能力、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受访教师也表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更高。学生通过超星平台完成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布置的任务,教师将学生完成情况公开通明地纳入过程性考核,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助于达成英语教学思政育人教学目标,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从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认可度较高,课题组根据学生需求在课程选择和内容选择方面的尝试基本是成功的。以思政教育为宗旨创设的具体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师有意识地设置的思政教育内容和相关背景资料以及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等设计与实践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研究还发现,虽然大学英语师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功能,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如教材中缺乏相关素材、教师缺乏教学方法和相关技巧以及课堂氛围还不够浓郁等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师、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诸多环节[7]。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可以从丰富大学英语教材的人文内涵,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开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思政实施机制,健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