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

2023-09-08李赛孟海英朱琳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外渗造影剂精细化

李赛 孟海英 朱琳琳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济南 25003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节奏加快,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疾病开始趋向多元化,常规基础影像学检查难以满足疾病基础诊断与评估要求。CT作为门诊检查手段,在各类疾病筛查中发挥出色作用〔1〕。增强CT较常规CT功能更强大,病灶判断更准确,尤其在细小病灶与血管类疾病方面,甚至对肿瘤分期也可有一定评估〔2〕。在增强CT检查中,注射碘造影剂后扫描是关键步骤,通过碘在机体分布情况判断病灶区域健康区域密度情况,展示病灶组织。碘造影剂注射时需由外周浅静脉入针,整个过程保持高压快速,可能因流速过快或进入压力过高出现造影剂外渗。当造影剂有静脉外渗至外周组织后,机体可出现肿胀、疼痛、水肿等症状,若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引发组织坏死,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激发医患矛盾〔3-4〕。因此,做好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至关重要。精细化护理理念强调护理资源、护理质量、病人管理精细化,通过对制度、流程、职责及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实现护理优质、精细化,让整个护理流程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有研究表示,精细化护理理念可运用至多种术后护理中,对手术疗效有一定提示作用〔5〕。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精细化护理理念应用于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本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行增强CT时造影剂外渗患者1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研究组男47例,女42例;年龄18~89岁,平均(51.48±15.90)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7例,高中25例,大专19例,本科13例,研究生及以上7例;CT扫描头颈胸腹部强化19例,颅脑血管强化、冠状动脉血管强化26例,肺动脉血管强化24例;轻度外渗41例,中度外渗32例,重度外渗16例。对照组男45例,女44例;年龄17~81岁,平均(49.88±17.19)岁;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6例,高中26例,大专18例,本科14例,研究生及以上6例;CT扫描头颈胸腹部强化、颅脑血管强化、冠状动脉血管强化、肺动脉血管强化25例;轻度外渗44例,中度外渗30例,重度外渗1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造影剂外渗体征,行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有肿胀、麻木、皮肤变色,皮温降低,医务人员确认为造影剂外渗;②在该院行CT增强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③无任何造影剂过敏史,行造影剂注射前确认符合造影剂适应证;④临床资料完整,配合完成量表及满意度等问卷调查,沟通能力较好;⑤充分了解研究利弊,属知情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代谢功能异常;②注射造影剂前病情不稳定;③存在其他因素干扰研究结果,如患者私自服用药物或私自进行其他治疗、护理手段。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包括评估患者外渗情况,及时更换血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科普造影剂注射可能发生情况等。研究组于此基础上行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的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①成立精细化护理小组:查阅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文献与相关资料,总结常见造影剂外渗原因与实用预防措施,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要求科室护士掌握个性化护理方案,保证护理人员可根据不同患者体征做好针对性护理。②规范护理步骤:推注造影剂时时刻观察患者机体表征,发现不适需及时停止造影剂注射,回抽药液,拔出针头并按压6~10 min。按压过程观察患者体征情况,评估造影剂外渗程度。轻度外渗无须特殊处理,嘱患者注意观察,若外渗加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个别疼痛明显者局部给予一定冷湿敷。中重度外渗需及时抬高患侧,促进血液回流,避免水肿。同时,早期使用50%硫酸镁保湿冷敷,24 h后改硫酸镁保湿热敷;或者用黏多糖软膏等外敷;或者用0.05%地塞米松局部湿敷。重度外渗应遵医嘱需于中度外渗基础上添加口服地塞米松5 mg/次,3次/d,连续服用3 d;针对反应较大患者可与临床医师沟通遵医嘱用药。③建立患者外渗档案:详细记录其外渗情况、临床症状、后续用药方案。④心理护理:患者出现外渗时应及时沟通,讲解外渗原因以及个体外渗情况,提高患者对造影剂外渗认知,科普后续治疗方案,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⑤并发症护理: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预案,观察患者造影剂外渗后表现情况,提前进行并发症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消失时间:记录患者造影剂外渗出现症状到护理干预后症状消失时间。②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含20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③疼痛:采用疼痛评分法(VAS)评估,1~3分、4~6分、7~10分代表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④依从性、医疗纠纷、认知水平:评估干预后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用药及护理操作依从性;记录医疗纠纷发生率;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对增强CT扫描认知情况,含扫描意义、注意事项、可能发生情况,采用4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认知度越高。⑤并发症:记录患者静脉炎、轻度呕吐、呼吸困难、局部荨麻疹发生率。⑥护理满意度评分:含护理态度、沟通情况、护理及时性、护理技巧、医护配合度5项,每项2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

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为(40.57±8.30)h,对照组为(49.81±9.57)h,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SAS、VAS评分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医疗纠纷、认知水平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认知水平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研究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分,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护理态度、沟通情况、护理及时性、护理技巧、医护配合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3 讨论

造影剂又可称为对比剂或显影剂,是一种可在CT增强等影像学检查中加强影像对比性的物质,被认为是影像医学成像基础〔6-7〕。造影剂的选取可根据检查方式及检查部位不同有所改变,进行CT增强扫描时,多用含碘造影剂〔8〕。由于在CT增强检查时注入造影剂多通过外周浅静脉以高压快速方式,速率可达5.0 ml/s,极易造成造影剂静脉外渗。调查显示,造影剂外渗率最高可达到1.2%〔9-10〕。在CT增强扫描中,一旦出现造影剂外渗,患者轻症仅出现皮肤症状或轻微肢体水肿,重者可产生坏死,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11〕。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对造影剂外渗进行干预护理,减轻外渗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是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精细化护理是医疗护理改革的产物,对护理水平、护理质量及服务理念等均有显著提高,更为科学、完善〔12〕。将精细化护理运用至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不光可以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患者认知,还可以改善护理流程,加深护理理念〔13〕。

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的造影剂外渗护理通过成立精细化护理小组,对造影剂外渗文献等资料进行归纳,总结CT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入时危险因素,针对性制定预防、护理措施〔14〕,对原有护理工作进行梳理、思考,将不合理的地方规范化改善,保证每项措施都设计的细致入微。其护理流程让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方案执行,精益求精,做到将流程内化于心,提升造影剂外渗护理内涵。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阶段考核,严抓护理安全性,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操作及时更改,做好每一个环节,将精、准、细发挥到极致。精细化护理不但作用于医护人员,同样作用于患者,通过多次、多阶段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既可改善其心理焦虑状态,又可提高其认知水平〔15〕。

本研究显示,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的造影剂外渗护理在患者突发外渗时可及时根据体表症状进行评估、分类处理,使患侧处于最合适的治疗状态中。研究组SAS、VAS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在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多次、耐心讲解造影剂外渗相关问题,预测事件后续发展情况,给患者安定心理。在沟通过程中,患者不仅可了解自身状态,还可了解医护人员对自身患侧处理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由于处理及时,且针对性较强、患者配合高度,出现并发症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提升明显。

综上所述,基于精细化护理的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可显著降低造影剂外渗后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提高依从性、认知水平及对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与医疗纠纷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外渗造影剂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