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宗柏教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2023-09-08罗云婕李亚兰吴玉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

罗云婕 李亚兰 吴玉涛

摘要: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属中医“头痛、偏头痛”等范畴。具有头痛顽固难愈、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的特征,已成为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疾病之一。通过对吴宗柏教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经验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一则,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经验;吴宗柏

中图分类号 :R74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49(2023)08-0004-03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指由于患者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血管痉挛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头痛  [1],属于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的范畴,是临床常见头痛疾病,受患者情绪、饮食、睡眠、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阵发性疼痛,疼痛性质可呈钝痛、刺痛、搏动性疼痛等  [2]。目前西药治疗该病主要有止痛剂、钙拮抗剂、血管收缩剂等,虽能减轻患者临床头痛症状,但若长期服用,容易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且停药后头痛症状易复发  [3]。因此,探索既能减轻患者症状和副作用,又能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的药物十分重要。 中医药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对患者病因病机分析,准确辨证,给予个体化的治疗,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头痛症状,达到减少头痛复发或治愈的目的。

吳宗柏教授,首批云南省名老中医,曾任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中医诊断学杂志、云南中医杂志、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等编辑委员会委员。主编出版《新编中医临证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发表科普文章150余篇。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6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在中医药学界享有较高的声望。吴宗柏教授对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诊治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及用药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吴宗柏教授学习,收益颇丰,现将其诊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头痛”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有不同论述。唐宋以前,头痛多从外邪立论。如《素问·风论》认为头痛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宋代以后,各医家对头痛内因致病才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吴宗柏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可从外感和内伤来进行论述,外感头痛多因不慎感受风寒湿热邪而致,其中风邪是发病的重要病因。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热邪常为外感风邪所挟循经上扰头目,清阳受阻,气血经络运行不畅,故头痛时作时止,缠绵难愈。内伤头痛多系肝、脾、肾功能失调或气血失调引起,其中与肝密切相关。肝气上逆,夹痰、瘀、火循经上扰于清窍,脑络受阻而发为头痛。另外,因该病病程较长、病情经久不愈,久病必有瘀,瘀血阻滞脑络是其另外一个重要病机。总结起来正气不足乃血管神经性头痛发病的基础,风邪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肝虚阳亢、肝气上逆为发病之本,瘀血阻滞、脉络失和是头痛的终端病机。

2 辨证施治

2.1 风邪外袭证 患者症状常表现为头痛起病较急,遇风尤剧,头痛无休,恶寒发热。风邪入侵,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阻遏经络,气血不畅,则发为头痛。

若以外感风寒之邪为主,患者常表现为头角疼痛,痛连项背及眉额,苔薄白润,脉紧。因寒邪凝滞血脉,头部脉络受阻,运行不畅,则发为头痛。治则以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为主,吴老临证常选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若以外感风热之邪为主,患者则常表现为头额烘热,胀痛欲裂,口渴溲黄,舌红苔黄,脉数。因风热上炎,气血逆乱,则发为头痛。治以疏风清热止痛为主,吴老临证常选用芎芷石膏汤加减。若外感风湿之邪为主,患者则常表现为头痛如裹,紧闷沉重,脘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濡。因痰湿内生,蒙蔽清窍,则发为头痛。治以祛风胜湿止痛为法,吴老临证常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2.2 肝阳上亢证 患者症状常表现为头痛目眩,以单侧头痛为主,痛势如劈,性急易怒,烦躁失眠,面红口苦,两肋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于偏侧头目,故见偏侧头痛、目眩,肝阳有余,余热化热扰心,故烦躁、夜寐不宁。治以育阴潜阳,平肝熄风。吴老临证常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若火邪甚者,可加夏枯草、龙胆草清泻肝热;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者可加生地黄、何首乌、女贞子以滋养肝肾之阴。

2.3 瘀血阻滞证 患者症状常表现为头痛经久不愈,痛位固定,痛如锥剌,夜晚痛甚,面色多见晦滞,舌质青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瘀血阻滞脑络,气机郁遏不畅,清阳不升,故见头痛顽固不愈,痛位固定,疼痛如剌。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吴老临证常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若头痛剧烈,久治不愈者,可酌加乳没、当归、五灵脂等活血之品以及全蝎、蜈蚣、地鳖虫等虫类药增强祛瘀止痛之功;兼见气虚乏力者可加黄芪、党参补气以助血运。

2.4 气血亏虚证 患者症状常表现为头痛隐隐,遇劳则甚,心悸怔忡,眩晕体倦,气短懒言,饮食不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气血不足,精气无以化生,髓海空虚不能上荣,脑窍失养,故见头痛隐隐。治以补益气血,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加味四物汤加减。若乏力气短明显、汗出恶风者,可选加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固表;兼失眠多梦者,可加炒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养心安神。

3 诊疗特色

3.1 祛风、平肝、祛瘀并调 结合血管神经性头痛病因病机特点,吴宗柏教授治疗上注重祛风、平肝、祛瘀并调之法。祛风,即祛风解表,头为诸阳之会,风邪易袭于头部而致头痛,吴老临证常配伍选用防风、细辛、羌活、荆芥等祛风解表之药,取其“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之义。平肝,即平肝潜阳息风,平抑肝阳升动之风,吴老临证常配伍选用白蒺藜、代赭石、石决明、天麻、钩藤等药以平肝潜阳息风。祛瘀,即活血化瘀,通行血脉,吴老临证常配伍选用丹参、红花、当归、乳没等药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久瘀不愈者则加用全蝎、蜈蚣、僵蚕等虫类药。祛风、平肝、祛瘀并调,使得患者风邪可祛、肝阳可平、瘀血可化。

3.2 头痛须用川芎 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散风止痛,可治疗外感及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吴宗柏教授认为,外感头痛关键在祛风,川芎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去血中之风,对于外感头痛,无论寒热,均具有良好效果。内伤头痛关键在温通,川芎具有辛散温通的功效,能行血中之气,使得久瘀可祛、痰浊可化、寒滞可散,对于瘀血阻滞、痰浊内蕴、寒邪留滞头痛可达到行气活血化瘀、温化痰浊、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此外,川芎还具有升发清阳之气的功效,对于气虚、血虚头痛,可使补益之药上升直达病所。吴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川芎配伍其他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故有“头痛须用川芎”之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中提取的部分有效成分可增加脑血流量,从而可改善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减轻头痛的症状  [4]。

对于川芎的用量,中药药典中推荐的用量较小,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故吴宗柏教授治疗头痛时临证常选用川芎20-30 g,只要审证准确、配伍适当,临床皆能取得良好疗效,且未出现过不良反应。但阴虚内热、多汗、有出血疾病者及孕妇当慎用川芎。

3.3 辨头痛部位,擅用引经药 引经药,是指在处方中具有导向作用,能引领方中其他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  [5]。《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吴宗柏教授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照患者头痛的不同位置及经脉循行部位选取相应的引经药,药专力宏,使药物直达病所,增强药物治疗头痛的效果。例如痛连项背太阳经头痛可选用川芎、羌活;前额、眉棱骨阳明经头痛可选用白芷、升麻、石膏;两颞、耳目少阳经头痛可选用柴胡、黄芩;巅顶厥阴经头痛可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3.4 善用活血藥、虫类药 吴宗柏教授临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常配伍使用当归、乳香、没药、延胡索、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并将活血化瘀之法贯穿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的始终。谢荣芳等  [6]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性进行Meta分析证明:活血化瘀药对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大脑缺血区细胞的缺血、缺氧,减轻患者头痛。

对于头痛久发不愈、痛势较剧者,吴教授常在所选主方的基础上配伍全蝎、僵蚕、蜈蚣、地龙、水蛭等虫类药物,取其钻锥搜剔、疏风通络而止痛之义。研究证明全蝎具有止痛效果,且具有增强免疫、抗血栓等作用  [7]。僵蚕味辛咸,能息风化痰、通络止痛。临床上吴老常将全蝎、僵蚕两味药配伍运用,对于各证型头痛均可获得良效。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通络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镇痛、保护血管等作用  [8]。

3.5 注重使用安神药 吴宗柏教授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日久不愈容易影响患者情绪,可能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从而导致失眠。而失眠容易诱发头痛,长期以往形成不良循环,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因此,对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患者,吴教授认为应该关注并且重视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对伴有失眠情况者,临床酌加龙骨、牡蛎、百合、炒枣仁、茯神、鸡血藤、夜交藤等安神之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头痛的复发。

4 典型病案

患者杨某,女,53岁,职工。主诉:发作性头痛 4年,加重3天。患者4年来曾就诊于多家医院,颅脑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痛每于劳累、情绪激动时诱发。刻下症见:头痛,以左侧为甚,疼痛如锥如刺,伴心烦失眠,恶心欲呕,倦怠乏力,纳呆,二便正常。舌暗红,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测血压 114/80mmHg。中医诊断为:内伤头痛(血瘀肝旺证),治宜活血通络,祛风平肝。予自拟活血平肝头痛方:川芎30 g,僵蚕12 g,当归15 g,丹参15 g,代赭石20 g,白蒺藜20 g,柴胡15 g,白芍15 g,延胡索15 g,白芷15 g,细辛5 g,炒酸枣仁20 g,夜交藤15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1周后复诊:头痛程度减轻,发作时间缩短。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地龙12 g,蜈蚣2条,再服7剂,诉头痛止。后以八珍汤加减调理1月,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患者头痛4年不愈,属内伤头痛范畴。治疗当标本兼顾,遵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该患者每因劳累及情绪激动时诱发头痛,肝失疏调,气机阻滞,加之久病有瘀,脑络瘀阻,不通则痛,故见头痛频繁发作。肝旺乘土日久而致脾虚,脾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故患者不思饮食、神疲乏力。结合其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辨证为血瘀肝旺证。方中川芎行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头痛要药;柴胡、白芷、细辛为方中引经药,柴胡兼疏理肝气,白芷具有止痛之功,细辛还可祛风;代赭石、白蒺藜平抑肝阳;白芍和肝血,缓急止痛;蜈蚣、僵蚕、地龙息风通络止痛;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炒枣仁、夜交藤安神助眠;延胡索活血行气、镇静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平肝、活血止痛、养心安神之功。头痛止后以八珍汤加减调理月余,乃取之缓则治其本之义。

5 小结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属中医“头痛、偏头痛”等范畴。具有头痛顽固难愈、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的特征,已成为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疾病之一。通过对吴宗柏教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病机,个体化治疗,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震,郭利平.郭利平教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采 菁[J].天津中医药,2020,37(7):803-80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6.

[3]杨中华.中西联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与药学安全性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5):33-34.

[4]刘韬,杨庆新.芎芷石膏汤加味治疗血管神经性 150例[J]. 光明中医,2008,23(10):1509.

[5]张庆美,刘美斯,王永丽,等.头痛引经药源流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8):1054-1057.

[6]谢荣芳,刘丽婷,黄春华,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Meta分析[J].江西中医药,2022,53(469): 39-43.

[7]史磊,张天锡,杜聪颖,等.中药全蝎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17(4):89-91.

[8]张乔,刘东,赵子佳,等.蜈蚣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7,37(3):263-265.

(收稿日期:2022-11-15)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
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张介眉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伍光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