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3-09-08刘慧芳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乡村振兴

摘要: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凝心铸魂的重要价值。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根脉之所在,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厚文化土壤,更是我们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乡土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实践路径。

关键词:乡村;乡土文化;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社会的发展,制定和出台了多项推动乡村发展的政策。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 (2018—2022年)》,指出:“要加快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1]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乡村振兴战略关乎乡村的未来,也关乎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乡村产业和文化全面振兴的系统工程。乡土文化是乡村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形式,对乡村景观、精神风貌、教育、习俗和建筑等产生重要影响。

一、乡土文化的理论内涵

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和根脉所系,是乡村社会发展变迁的见证,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情感表达。乡土文化是指人们长期在乡村劳动生产实践中,为了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结合本地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方言等因素而形成的具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综合文化,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旨趣、风俗习惯。其中建筑、服饰、食物、劳动工具等实体性的存在是长期积淀的实态化物质文化,风俗、语言、信仰、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性文化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观念意识的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悠久的农业文明,乡土文化是在农业文明的发展中产生的。乡土文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生活的变迁中不断地演进、创新与转型,其包含了产生这一文化的地域内劳动群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和创造的文化养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例如,一些民间故事的流传、一些习俗和礼仪的代代传承。同时,这些文化凝聚了本土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认同,凸显了该地域的独特竞争力。乡土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形式。按照乡土文化的形态可分为物质文化形式和非物质文化形式。物质文化形式包括古代遗迹、建筑景观、自然景观、地方特色美食等;非物质文化形式包括民俗风情、地方方言、道德观念、乡规民约等。无论是物质的文化存在形式还是非物质的文化存在形式都是典型意义上的乡土文化,都是当时当地人们智慧的结晶。

二、乡土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随着科技网络的迅猛发展,乡村社会形态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改变,乡村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变化。优秀乡土文化在发展中本应受到保护,但现实情况却是,各类乡土文化资源遭到破坏,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

(一)内在价值挖掘不足

乡土文化是一代代乡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智慧产物,并被不断地传承与保护,延续至今。当前,部分区域出现乡村建设风格同质化,对现代化风格的追求使得本区域文化被忽略,本应体现本区域特色风格的文化土壤逐渐被城市化浸染。甚至因过于强调现代化的升级改造,一些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乡土文化因为不适应现代化村容村貌的主基调而被损坏,导致乡村文化建设既不是乡土性,也不同于现代性。乡村原有风貌和特色日益丧失,乡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这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在文明形式上的冲突。很多乡民对本地的鄉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深入了解,认识不到乡土文化的潜力所在,对乡土文化由于长期的弱势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很多文化遗产逐渐消亡,文化的内在价值不能挖掘。乡村的发展不是丢失自己的独有特色,而是要充分挖掘和找寻内在的文化价值,坚持将本区域特色打造成专属本地区的名片,在层出不穷的文化形式中依然能坚持文化的内涵本质,保持原有的乡土本色。

(二)传播方式缺乏创新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得以加快、传播范围迅速扩大。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个人偏好,推送相关内容。乡土文化不像现代文化受到大众的广泛熟知,很难在自媒体时代得到广泛和充分的传播。这一现象还要归咎于乡土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不足。乡土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传播方式。现在大多数乡村的乡土文化载体主要是乡村的长者,受限于年龄、视野和文化水平,他们艰难地维系着文化的延续,将文化作为自身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因而,使得乡土文化缺乏多样化的生存空间,缺乏创新的文化因素和传播渠道。乡土文化不借助适当的传播渠道和主体很难走出去。

(三)缺少专业的人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离开乡村,乡村缺少建设人才。乡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缺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乡土社会的发展延续主要靠一代代的文化传承人,他们是乡土文化发展的关键人物。当前,乡村发展出现了代际断层,乡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乡土文化仅停留于老一辈人那里,“青少年因为离开村子外出读书,与土地、自然、村落长期疏离,他们对因土而生的乡土文化缺乏他们父辈般的难舍难分,对乡土文化的记忆是碎片式的、表象化的”[3]。年轻人对乡土文化情感淡漠,因而,乡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文化传承人流失与断层。此外,现存的文化传承人文化水平较低、年纪较长,已无力支撑文化遗产的延续与传承。传统的技艺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较多乡村青年不愿意助推乡土文化走出去,更不愿意扎根于那些对技艺有很高要求的文化传承中。另一方面是乡土文化缺乏引导者。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很多乡村居民进城务工,乡村的青壮年数量大大减少,有许多乡村甚至成了孤寡儿童村,乡村建设所需的人才极度短缺。虽然,乡村振兴助推了乡村发展,但是城乡的差距依旧存在,人才依旧是乡村发展的制约因素。乡村文化传承者不仅代表着乡村的风貌、充满着乡土情怀,也是乡村发展的带头人,是乡村发展的风向标。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热爱乡土文化的人们离开,新一辈热爱乡土文化的青年越来越少,乡土文化的人才锐减,严重影响了乡土文化的未来。

三、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传承优质乡土文化资源

乡土文化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延续,沉淀和整合了各个时代的特点流传至今,要想生生不息地延续就必须不断地与时代发展的内核相融合,与新时代的元素相结合。

乡土文化要突破传统得到发展,就需要在系统全面挖掘其蕴含的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凝练。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特色、不同内涵的特色乡土文化,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支持,实现乡土文化整体性、系统性和精准性保护。要借助乡村振兴大的环境和背景,着力将乡土文化融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文化振兴乡村为目标,将乡土文化打造成具有市场前景、体现乡土文化底蕴、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求的独特名片。同时,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保护机构等公共机构的文化服务功能,强化乡土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的广泛传播。乡土文化的传承需要抓住受众的眼球,融入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元素,在做好文化内涵保护的同时,以新的媒介和载体为人们主动接受和传承。需要注意的是,在乡土文化创新时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乡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乡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蓬勃发展。

(二)借助数字媒介传播乡土文化

数据化、网络化、信息化是21世纪的时代旋律,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造乡土文化传播平台。[4]数字信息时代,自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不仅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使人们对信息产生了更多关注。“互联网+文化”的发展路径成为如今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目前,互联网平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要通过互联网营销网络提升乡土文化、乡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为例,通过账号的营销和推广,分类占有乡土文化的网络空间。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视频、产品和咨询服务,增加人们的了解。此外,可以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模式,利用数字科技打造现代化文旅产业,如借助VR体验还原一些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样貌,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打造新型云端旅游模式,通过录制、直播的实时呈现方式,由专人负责对各景点、节庆活动进行讲解,使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云游景点。要推动乡土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 “互联网+产业”的合作社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形式,将文化产品、手工艺作品进行线上销售,拓宽销售路径。有效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载体,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充实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人才是核心要素。乡村要实现自身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补充,乡村人才的成长也离不开乡村这片沃土。乡土文化是一辈辈人得以成长壮大的重要精神滋养。

首先,发挥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人的重要作用。乡土文化传承人是外界了解乡土文化的重要桥梁,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加强对乡土文化传承人群体的物质保障之外,也要鼓励与支持他们走向学校,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文化及技艺传授给学生。其次,发挥新乡贤的带头作用。新乡贤是指心系乡土、有公益心的社会贤达。新乡贤不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具有现代的知识和文化视野。新乡贤可以为乡土文化注入新的源泉,助推鄉土文化走出去,同时也能对乡民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开阔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树立典型,适时举办各类引领文明建设的活动,营造热情洋溢的乡土文化氛围。最后,重视对乡村青少年的乡土文化教育。乡村青少年是乡村发展的根脉,他们对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乡土文化的传播中,将乡土文化意识融入乡村青年就是要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的乡土意识,拓宽他们的接触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在淳朴和谐的风土人情中感受乡土文化的深刻意蕴,增强乡土文化自信,自觉树立起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的意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人才的助力,他们是乡土文化价值挖掘的源源活水,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乡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与挖掘。[5]

四、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包括文化在内的全面的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应当发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多重功能,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多重耦合。”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独有的文化形态,也是乡村居民的文化根脉,只有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才能确保乡村居民不会被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遗忘。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必须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挖掘和传承保护乡土文化的物质资源和精神基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3] 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01):4-10.

[4] 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01):2-10.

[5] 韩玉祥.建构意义世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2(06):12-21.

作者简介: 刘慧芳,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乡村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