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的传统文化
2023-09-08
谁不曾辜负人,或者被辜负
只是,一定莫要辜负了这
一月细雨,二月春芽,三月桃李
四月芳菲,五月香粽,六月轻雷,七月流火
八月秋高,九月菊黄,十月斜晖,十一月霜白,十二月雪飞
9月8日·白露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暑热结束,天气渐渐转凉。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道:“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节气正是大雁、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粮食以备过冬的时候,“羞”同“馐”,是美食的意思。白露的三候都与鸟相关,这也给人们发出了信号:天气变冷了,要抓紧时间收割庄稼,多添一些衣服,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
白露最有特色的食俗当属白露茶和白露酒。白露茶就是在白露节气前后采摘的茶叶,在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这一天,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则有用糯米酿白露酒的习俗。
说起白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节气,而是《诗经·蒹葭》里的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白露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最浪漫的表达。唐诗中关于白露的最美的句子当属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水在清晨太阳初照时最为美好,但这美好极为短暂,一如易逝的青春和有限的生命,正如《短歌行》中说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过,正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生命才如此珍贵,我们才要让生命绽放光芒。
白露秋意浓,珍惜好时光。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的夜晚带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最适合寄托思念之情的中秋节,也随着白露的脚步翩然而至。
“中秋”一词最早载于《周礼》。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人们对月亮天体的崇拜, 民间很早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当月亮升起,人们在露天设案,摆上石榴、枣子等祭品,以祭拜月神。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共赏明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恰好是农作物成熟的时候,此时家家户户都设酒备菜,祭拜神明,祈求農耕顺利,古时称为“秋报”。因此,中秋节也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隋唐以后,随着人们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时代文化的进步,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退,中秋祭月、拜月的习俗逐渐变为赏月、玩月。如《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自古以来,月亮便被赋予阴柔的意涵,它是舒缓的、温柔的、神秘的,人们将情感流泻于月光,以月寄托美好的心愿。而中秋之夜正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夜。“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人们围绕着中秋月夜,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