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教育

2023-09-08林延忠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罗马法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林延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史为鉴,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从多方入手,从历史角度深化人文精神教育,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挖掘历史人文素材,唤醒学生美好情操

人文精神教育是对“整体的人”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高中历史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随着社会时代变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发展。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被分为三六九等,处于底层的人的生命得不到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刑不上大夫”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到现如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历史直观地展现了人类的进步。所以,教师要发掘历史人文精神,帮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教学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横向对比同一时期全球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罗马法的完善对后来法治建设的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罗马法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但仍存在不足,因而教师在讲述时需通过罗马法蕴含的积极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此外还需提醒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发掘历史人文素材,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二、结合社会实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学习历史,应当以史为鉴,對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总结,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历史的理解,在学习中提升自我认知,提高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历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提高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古代手工业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近距离观看我国古代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或者,播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关于手工业的片段,加深学生对于“传承”的理解与感悟。将课堂与实际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穿越古今,让学生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时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时事的联系,进而体会其中包含的人文价值。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历史人文素养

历史是一门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学科,其展现了人类数万年的社会发展变化,能够客观反映历史现象,记录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客观、准确地了解历史,促使人类社会进步。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将历史事件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人文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培养人文精神,以此提升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述该课程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如:“哥伦布开辟了从欧美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旅行。我国古代也有一人曾率领船队在海上进行远航活动,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随后,运用多媒体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探索新航路的情况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合理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中,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进行合理设计,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历史作为人文精神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科,要求教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短片,加深学生对于该段历史的记忆,并提出问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影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需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控节奏。接着提问: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通过提问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罗马法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罗马法上的私犯之债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罗马法中有关公民法和万民法的教学思考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论罗马法上损害投偿制度对大陆法系侵权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