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有家国情怀的人

2023-09-08杨沂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七七事变家国情怀

杨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核心素养是教师实施历史教学的指导。众所周知,历史核心素养由五大维度构成,家国情怀是其中之一。家国情怀是学生在建立历史认知,形成关键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良好情感。历史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引导学生研读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实现知识与现实的互相印证,由此增强价值关怀、人文情怀,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体验现实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着力探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研读教材,挖掘资源

教材是历史教学内容的承载,是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抓手。新课标在提出研读教材的要求之际,要求教师挖掘有关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历史认知,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家国情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家国情怀为要点,研读教材,挖掘相关资源,切实夯实培养基础。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教学为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当时的发展情况,了解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国存的事迹,是学生认知本节课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影视资源,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促使学生自觉地与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同呼吸”,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家国认知,为形成家国情怀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走进课堂

走进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保障,也是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的基础。在建构 主义者看来,情境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建构的载体。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习者会迁移已有经验和认知,自主与新知互动,顺其自然地实现有意义建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为抓手,采取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课堂。

以統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播放了《我和我的祖国》影片中的《回归》片段。教师把握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等人都希望能在7月1日的0点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香港回归有怎样的意义呢?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联想到“祖国统一大势所趋”“港澳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由此初步建构家国认知,形成民族统一思想。教师则立足学生的课堂表现,结合历史教材,讲解相关内容,揭示问题答案,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内容,同时增强家国认知。

三、师生对话,带动情感

家国情怀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具体体现。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历史事件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建构良好认知,由此发展家国情怀。课堂提问是师生对话的实践表现。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研读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与学生对话,借此调动学生情感。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结合第一目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如何发生的?七七事变有怎样的影响?等等。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对七七事变建构初步认知。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呈现问题答案。教师则立足答案顺势进行引导。比如,有学生提到了佟麟阁。于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誓死保家卫国的故事,使学生获取丰富的历史资料,完善历史认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会被英雄人物身上的爱国精神所感染,自觉建构家国认知,有利于发展家国情怀。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并按照如此方式呈现史料。这样,不但使学生建构了历史认知,还切实地发展了家国情怀,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以家国情怀为抓手,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建立家国认知,顺其自然地发展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七七事变家国情怀
七七事变祭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前后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纪念七七事变85周年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忆七七事变
略谈“家国情怀”
“七七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