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探讨

2023-09-08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7期
关键词:猪瘟病猪非洲

李 娜

梨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梨树 136500

1 非洲猪瘟与猪瘟鉴定

1.1 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与猪瘟在流行病学上有一定区别。非洲猪瘟起源于肯尼亚,开始仅在非洲地区进行广泛传播。自2007 年起,非洲猪瘟开始扩散到全球。2018 年我国在辽宁地区首次确诊出一例非洲猪瘟,并立即采取消杀措施,并在消杀之后进行无公害处理。但非洲猪瘟在我国开始蔓延,很快便发展为全国性的流行疫病。猪瘟在美国首次被发现,与非洲猪瘟类似,很快便在全球开始蔓延,我国在1935年即发现猪瘟,并被定义为一类动物疫病。

1.2 病原体

非洲猪瘟和猪瘟均是由病毒引起,但在病原体结构上,二者有明显不同,这也是鉴定非洲猪瘟和猪瘟最为精确的方式。非洲猪瘟为虫媒病毒,具有较强的唯一性,直径在175 ~215 nm,对称性较强,病毒外部包裹囊膜。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强的复制性,可在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细胞以及细胞浆内快速复制,可对生猪的血液和内脏造成极大破坏。其对消毒剂和高温较为敏感,对于低温敏感度较低。猪瘟病毒与非洲猪瘟病毒不同,其为圆形病毒,病毒呈对称状,直径在38 ~44 nm,外有囊膜,没有复制性,在病株的肾脏、白细胞、淋巴、肺部等部位不会显示病变。

1.3 病程特点

非洲猪瘟与猪瘟在发病病程上也有较大区别,非洲猪瘟病程极短,一般持续2 ~10 d,传播速度极快,发病较急,致死率极高,感染上非洲猪瘟的病猪几乎可达到100%的致死率。猪瘟病程相对非洲猪瘟较长,一般在7 ~21 d 以内,分为慢性病症、亚急性病症和急性病症,且猪瘟可出现继发感染。

1.4 发病机制

非洲猪瘟在发病机制上通过血液和呼吸进行传播,除口鼻等传播方式以外,非洲猪瘟还可通过蜱虫、注射以及皮肤损伤处进行传播。其病毒首先对巨噬细胞造成感染,并通过血液迅速蔓延全身,仅需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破坏生猪循环系统,病猪腹腔均出现充血和水肿,最终导致猪大批量死亡。猪瘟在发病机制上也主要以呼吸传播为主,病毒利用呼吸入侵,在生猪皮肤组织、生殖器官等部位出现感染,随着病情的蔓延,逐渐溃散到骨髓和血液中,使得生猪循环系统被破坏,导致血小板无法正常合成,引发病猪死亡。

1.5 临床症状

在临床症状上,非洲猪瘟类型不同,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最急性型非洲猪瘟,病猪在还没出现临床症状时即猝死,死亡率高达100%;急性型非洲猪瘟在临床症状上,病猪体温可上升到42 ℃,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食欲下降,腹部和四肢部位发绀,眼睛和鼻子出现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呕吐、间歇性腹泻或者便秘。其排泄物中有血丝,病程可持续4 ~10 d,死亡率也高达100%;亚急性非洲猪瘟与急性非洲猪瘟临床症状较为相似,症状相较于最急性和急性上较轻,病猪体温在40 ℃左右,病程可持续5 ~30 d,成猪死亡率较低,仔猪死亡率较高;慢性非洲猪瘟在临床症状上以关节肿胀、消瘦、咳嗽带痰和呼吸困难为主,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但死亡率不高。猪瘟在临床症状上以体温升高到41.5 ℃为主,且退热困难,病猪后肢无力,精神萎靡,出现便秘症状,并且病猪在角质层较薄的部位还会出现出血点。对病死猪进行解剖检查可发现,病猪在皮肤黏膜部位、肾脏、泌尿系统、脾脏部位等均出现出血点。

1.6 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在鉴别和诊断中,患非洲猪瘟的病死猪解剖检查时其脏器出现肿大和出血,伴随暗红色血块,病原学和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患猪瘟的病死猪在进行剖检时,脏器呈现出血点,血清检测结果呈阴性,血液中淋巴球减少,中性球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减少。在对二者进行鉴别时,应结合血清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共同判定。

2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防控技术

2.1 严格地对待检疫程序

根据《动物检疫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对猪肉产地的屠宰和检疫过程必须加强监督,对于出售的猪只必须要有检疫人员进户到舍地进行实地检测,查看出售猪只是否健康,是否具有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相关体征现象。由于有些病猪在临床上具有不明显的病象特征,检疫人员必须进行现场采集尿液进行检查的环节,该环节包括对“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检查。待检查结果出来,确认猪只健康无疾病的情况下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售。

2.2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动物防疫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并且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尽可能地缓解非洲猪瘟对我国养殖业发展的影响。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预警系统,其中应包括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和动物疫情报告体系等,对于区域内部的疫情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诊断,从而对非洲猪瘟进行有效地防控。

2.3 做好消毒工作

在开展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消毒重于防范、防范重于治疗的防控原则,所以生猪养殖行业应当充分认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地政府通过免费向生猪养殖场发放消毒药剂的方式来为养殖场地的消毒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养殖场在出口处和入口处要设立专门的消毒地点,并定期更换消毒地点内所使用的药剂,保证消毒的高效性,另外还要定期对养殖场所和养殖用具进行消毒;对各类疾病做好信息完善工作,为今后加强非洲猪瘟和猪瘟的防治提供参考;对于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场,对其日常管理和日常经营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出现疫病的生猪或者猪肉流入到市场中。对已经出现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养殖场,需及时进行隔离,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将受到感染的猪群进行封锁和隔离,将其接触物以及污染物等进行全面无害化处理。在隔离期间,需使用2%~3%的苛性钠溶液进行消毒。一旦确诊为非洲猪瘟或者猪瘟,需立即对感染猪群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公害处理,防止其进一步扩散造成疫病大规模蔓延。

2.4 做好免疫工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非洲猪瘟和猪瘟的防控上我国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猪瘟弱毒疫苗已经出现并运用到生猪免疫中,对预防猪瘟起到极好的效果。在2020 年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已经被研制出来,对降低非洲猪瘟的致死率也有着较大作用。因此,在开展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为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以及猪瘟,需做好免疫工作,及时为猪群接种疫苗,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感染概率。

2.5 加强对养殖户的指导

很多地区在开展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依旧以零散式家庭养殖为主,没有形成产业化,这些养殖户受到经济发展和认知程度的制约,在开展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对非洲猪瘟和猪瘟的认知程度不足,没有认清其危害,更没有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对此畜牧站需发挥自身重要职责,针对养殖户需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提升其对非洲猪瘟和猪瘟防控的重视程度,提升其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认知程度。当地政府可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一系列相关养殖专业知识培训,聘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组织养殖户踊跃参加,在培训中需注意引入人畜共患病的概念,为养功户讲解例如炭疽、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猪Ⅱ型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O157:H7)、李氏杆菌病、放线菌病等可以传染给人的畜禽疾病,使养殖户加强警惕,从而提高重视程度。

2.6 加大监督力度

非洲猪瘟和猪瘟病毒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尤其是在泔水中,因此泔水已经成为非洲猪瘟和猪瘟重要传播途径。在部分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很多养殖户利用泔水来进行喂猪,极大地提升了疫病的传播概率。因此,相关部门需联合畜牧站共同开展监督检查和宣传工作,制定完善的举措,禁止用泔水养猪。更要加大对屠宰场的监督力度,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对屠宰场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发现私宰现象,及时作出处理,关闭没有屠宰资格的小屠宰场,杜绝私宰行为,对屡禁不止的行为从重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小结

非洲猪瘟和猪瘟均是影响生猪养殖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需提升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和防控力度,来最大限度减少其暴发概率。非洲猪瘟和猪瘟在发病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病原体上又有着根本性质的差异,因此,需做好二者之间的鉴定工作,来及时判定疫情分类,并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在具体的防控过程中,需做好生猪检疫工作、养殖场的消毒工作、生猪免疫工作,更要加大对养殖户的指导力度,促使其在开展养殖的过程中科学养殖,更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于不合规的养殖场和屠宰场应及时关闭取缔,提升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传播。

猜你喜欢

猪瘟病猪非洲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非洲鼓,打起来
浅谈猪瘟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