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仔猪黄痢的诊治体会

2023-09-08杜学林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7期
关键词:黄痢病猪日龄

杜学林

临洮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临洮 730500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1 ~7 日龄仔猪发生仔猪黄痢,其中1 ~3 日龄仔猪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随着日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发病猪以排出黄色水样稀便为特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个别耐过的猪会成为僵猪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在猪病防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猪病的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大,因此准确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曾就诊的一起仔猪黄痢总结诊治体会,旨在为生产防控本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临洮县新添镇某养殖场饲养猪180 头,能繁母猪86 头,严格按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免疫计划接种相应的疫苗。2022 年8 月23 日,存栏156 头的一个猪舍有3 头猪发生腹泻,在间隔12 h 后养殖人员发现同窝仔猪相继有54 头发病,在此期间有13 头仔猪意识模糊,全身虚弱,很快发生死亡。随后,24 h 内发病率达到了61%。赴猪场发现该养殖场圈舍保温床温度较低,仔猪拥挤在一起取暖,而且地面环境较为潮湿,在发病前2 天有下雨的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为大肠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仔猪黄痢。

2 临床症状

病情发生初期病猪精神沉郁,停止吮吸母乳,迅速消瘦、脱水,双眼塌陷,腹部皮肤发红,随后病情加重,精神沉郁,萎靡不振,虚弱,意识不清,死亡。随后全窝发病,病猪腹泻不止,排出黄色水样稀便,粪便中还带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粪便带有腥臭味,在抓捕、挣扎和鸣叫时肛门喷出粪便,随着排便次数频繁,肛门逐渐松弛,不自主流出稀便,沾染产床、地面、仔猪和母猪躯体表面。

3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全身被毛粗乱,剖检发现病程长短不同病猪表现的病理变化有差异,但主要病变仍集中在消化道,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黏膜红褐色,有出血点;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气体,肠黏膜水肿,肠绒毛脱落,肠壁变薄,松弛的肠管内含有大量黄色、腥臭的内容物,尤其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异常肿大,呈弥漫性点状出血,肝脏、脾脏、肾脏上有明显的坏死点,病猪严重脱水,可视黏膜苍白。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仔猪黄痢。在无菌环境下采集病死猪病变的肠系膜淋巴结、肠内容物、肠黏膜制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观察,油镜下能看到大量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病料接种在普通营养琼脂中,37 ℃培养12 h 后能长出大量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隆起的乳白色菌落,将纯培养物接种至麦康凯培养基上能长出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在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长出湿润、紫黑色、典型带金属光泽的菌落,菌落有一股酸臭气味。生化鉴定甲基红、吲哚试验阳性,VP、柠檬酸盐、尿素酶阴性,三糖铁琼脂斜面变黄,不发酵蔗糖,根据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

实验室用PCR 检测技术诊断,采集的病料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病原分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证实此次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并非上述三种生产上常见的病毒。

上述检测综合判断,本病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仔猪黄痢。

5 鉴别诊断

5.1 仔猪球虫病

多发生与7 ~11 日龄仔猪和少数断奶仔猪,在春末和高温潮湿的夏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腹泻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粪便呈黄色、灰色,在腹泻开始之初,病猪粪便松软,呈糊状沿肛门下流,随着病情加剧,粪便呈黄色液体,仔猪全身沾满粪污,并伴有腐败乳汁样的酸臭味,在这种情况下,仔猪仍会继续吃奶,但是被毛粗乱、脱水、消瘦。不同窝的病猪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发病率高,但病死率相对较低。

5.2 仔猪红痢

感染病原后当天就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不吃母乳,精神沉郁,走路摇晃不稳,粪便呈糊状或浆状红褐色血便,伴有剧烈恶臭,但是红痢最急性病例多见于出生1 日龄内的仔猪,突然下血痢,病程持续1 ~2 d,腹部明显肿胀,摇头摆尾,排出的粪便中混有坏死的组织碎片和气泡,最终因脱水、消瘦而亡;如果病程持续一周以上,病猪耐过,后躯沾满的粪便会与被毛粘连,变为僵猪,生长发育不良,瘦弱。剖检可见腹腔内有许多樱红色渗出液,肠道内充满红色液体,有出血性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深红色,采集病料经染色后可见革兰氏阳性杆菌。

5.3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以10 日龄仔猪高发的腹泻性疾病,病猪排出白色稀便,剖检可见病猪胃内含有凝乳块,有胃溃疡的病变;肠壁变薄,变透明。和仔猪黄痢区别不同的是在疾病初期病猪会出现短暂性呕吐,排出水样黄绿色稀便。

5.4 猪流行性腹泻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猪,仔猪感染后出现发热、腹泻、消瘦等症状,病理变化与黄痢相似,但是剖检观察到病死猪的小肠膨胀扩张,肠系膜充血严重,肠绒毛和隐窝深度明显下降,抗生素治疗无效。

6 治疗

治疗选择抗菌药联合微生态制剂,在做出初步诊断后立即对全群仔猪使用氧佛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0.5 mL/次,2 次/d,连续治疗3 d 为一个疗程。病情严重的仔猪口服三痢康口服液(主要成分氧氟沙星、抗菌因子,肠道保护剂,增效因子,规格100 mL:4 000 mg),3 ~6 mL/次,同时充分补给新鲜干净的口服补液盐,治疗2 d 后效果不佳的仔猪和母猪同时使用白头翁散(方剂组成:白头翁2 g,黄柏2 g,黄连1 g,秦皮1 g,丹皮1 g),用水煎服,连用3 d,再配合酵母片。

在加强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猪场的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和猪舍的清洁消毒,尤其是生产后的母猪,在哺乳前必须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和乳头,避免因吮乳引起感染。本次发病的猪场经过上述方案治疗2 d 后其余仔猪的症状消失,病情得到好转,猪场整体发病率得到明显的控制,此次治疗是有效的。

7 体会

7.1 仔猪黄痢是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的一种高致死率的细菌性疾病,1 ~3 日龄仔猪发病后病情尤为严重。一旦发生疫病,要立即进行准确的诊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控制病情发展和蔓延至关重要。如果病情蔓延到整个猪群再治疗,较高的病死率对养殖户来说就是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7.2 仔猪黄痢跟其他传染病一样,防控的重点在于“防”,预防该病必须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母猪生产前,将粪便、尿液、污水进行堆积,对圈舍和产床进行全方位的冲洗,彻底清扫,选择喷雾、擦拭、熏蒸等方法全面消毒,始终确保产房处于干净、整洁、清洁,冬季做好通风散热,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在整个养殖的过程尽可能符合动物饲养的要求;规模化猪场要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制度,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对母猪乳房、乳头、躯体可使用0.1%聚烯戊二醛或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在喂养仔猪前挤掉母猪乳头前几滴乳汁,在其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分段饲养。

7.3 注重母猪的免疫接种,使用K88,K99 双价基因工程苗,在妊娠母猪产前10 ~20 天耳根深部皮下接种1 mL,人工被动免疫一次即能有效地增强机体抵抗力,仔猪在出生后尽快吮吸到第一口母乳,以补充体内母源抗体的水平。对于仔猪黄痢的致病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而言,病原菌的血清型非常复杂,细菌的抗原和人工免疫无法特异性对应的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疫苗免疫的技术、成本、效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养殖者并不会采取疫苗免疫仔猪的方法,而是将抗血清或母猪血清注射到仔猪体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此外,为了避免商品苗血清型不匹配,达不到预期的预防效果,可选择分离病原菌,制备蜂胶灭活苗,给母猪注射,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7.4 做好初生仔猪“开奶”前用药,在仔猪初生后,未吃到初乳之前,全窝逐头口服土霉素10 mg/kg,之后1 次/d,连续服用3 d,能起到很好的药物预防作用。在治疗时可坚持抗菌止泻、补液强心的原则,对病猪的实际临床表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避免疫情蔓延。7.5 猪场在用药治疗仔猪黄痢时,可在断奶期间使用保育太保拌料,其中富含营养素、益生菌、氨基酸、分子肽等活性成分,能激活仔猪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应激因素的能力,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断细菌和病毒在机体内繁殖的作用,让仔猪消化好、吸收好、免疫力强、少生病,有更好的存活率。

猜你喜欢

黄痢病猪日龄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哺乳仔猪黄痢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