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员的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
2023-09-08李超
李 超
浅谈演员的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
李 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广西 南宁 530015)
肢体语言对于演员来说是角色创作和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准表达语汇,是演员对舞台形象进行再创造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戏剧舞台为例,从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作用、有效运用等三个方面,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经历与思考,论述了演员如何通过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更好地塑造戏剧人物形象。
肢体语言;戏剧表演;有效运用
引言
戏剧表演是演员通过台词、肢体语言等手段在舞台上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表演形式。可以说,戏剧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来创作人物形象进而真实地再现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综合艺术。在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指代戏剧人物、戏剧作品中心思想、剧情和戏剧作品中心思想,肢体语言能够有效体现演员的专业性,体现观感的直观性以及显示戏剧表演的形象性。
1 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1.1 突出戏剧人物的情感
肢体语言是演员在舞台上表现戏剧人物情感的实体,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人物情感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心快乐时,表现出来的肢体动作语言是哈哈大笑和鼓掌,甚至会兴奋地开始跳舞;当人们伤心难过时,表现出来的肢体语言是流眼泪和哭泣,甚至会悲伤得蜷缩做一团;当人们生气愤怒时,表现出来的肢体语言是脸色通红和紧握拳头,甚至会气得破坏周围物品。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肢体语言,可以使复杂的交流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在舞台上,无论是表现开心还是悲伤,高兴还是愤怒,都需要借助肢体来表达,而准确的肢体语言可以更精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情感情绪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肢体语言是演员利用动作神态变化来实现的。演员在表演时展现出不同的神情和动作,所表达的情感信息也是不一样的。人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演员要融入角色,还要有丰富的情感。演员在演出过程中能根据领悟到的角色情感作出相应的肢体语言、表情等传递给观众,这就是情感的肢体语言存在的意义。
1.2 增进演员和观众的距离
戏剧表演属于现场型的艺术表演,优秀的戏剧演员需要拥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和良好的艺术素养,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需要将人物的肢体动作拿捏得刚刚好。一个优秀的演员应该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氛围,但是单有台词表演是不足以调动观众使其感同身受的,需要有丰富的肢体动作来支撑。
比如笔者在大型动漫音乐剧《跟斗小子》中饰演的李宁。剧中有一幕是讲述李宁在汉城奥运会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回国后遭到了无数的议论和谩骂,甚至有人寄来装有“上吊绳”的信件,威胁恐吓逼他上吊,但他克服重重压力,重新站起来,继续朝前走的场景。演员表演面对巨大的“报纸人”围墙及满天飞舞的信件的阻挡压迫时,仅靠说台词“朝前走”,是不能够拉近和现场观众距离的。在此段表演时,加入了以下动作内容:跳起来双手挥舞着抓满天飞舞的信件到快速的捡起地上的信件打开,发现是上吊绳后用双手颤抖着缓缓抽出绳子,重重地摔在地上,狠狠地踩上几脚,踢得远远的,来表达内心的恐惧、愤怒,随后面对前来逼压吞噬他的“巨大报纸人”,屏住呼吸使出全身力气“顶”住,慢慢往后退,因为怕母亲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利用整个身体夸张地张开形成“大”字来回在巨大的报纸上遮盖等肢体语言的表达来作为情感的铺垫,在最后克服重重自身心理与外界压力,说出“朝前走”这三个字时,更加有力量。可以说,这些肢体语言的表达是这段表演的点睛之笔,在表达人物情感时更加充分,最大化地将人物的能量展现给观众,从而创造观众的共情和共鸣,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
1.3 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生动
戏剧舞台上演员的肢体语言还能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在舞台演出过程中,演员除了要对台词能够熟练运用外,还应该加入与塑造角色相关的肢体表达。比如在排练前,笔者本人仔细研读《跟斗小子》剧本,不仅仅是熟悉台词剧本,更重要的是要设计与剧情与角色相关的肢体表达,让李宁这个角色更加生动鲜明。在《跟斗小子》剧中,展现了李宁几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身份,为准确塑造人物,首先要抓住他作为体操运动员的形体、肢体动作等外部特征。
例如,在剧中表演角色上台领奖时的场景,出场时脚背绷得笔直,踮起脚尖走路,快速地挥舞着双手向观众打招呼,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伸展手势,眼神交流坚定,自信地微笑等肢体语言展现出他辉煌时期作为体操运动员这个身份的自信,用手紧紧捏住奖牌,不时地放在胸口或放到嘴边亲吻,兴奋的面对镜头,踮起脚尖不停的举起手中奖牌来回晃动向妈妈分享获奖的喜悦[1]。
另外在展现“李宁”的低谷时期时,面对外界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周围的质疑,母亲紧握他的手,鼓励他勇敢地朝前走时,通过用力挣脱妈妈的手双脚不停地往后退,近乎癫狂地抓扑空中落下的信件,直至全身无力双手抱头跪在了母亲面前等肢体语言,体现出作为“儿子”这个身份,在母亲面前才能吐露出真情实感,把几近崩溃、歇斯底里的心理展现出来,让李宁这个角色,不仅仅只有单薄的几句台词,使观众能够在台词和肢体语言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撑,让这个人物有了丰富立体的形象,让观众看到一个在辉煌中,总是含着心酸、泪水和血汗,不管成功失败都抱有乐观心态,继续“朝前走”的“宁仔”,这个壮族英雄的戏剧形象。
可以说,肢体语言是连接戏剧剧情与演员的桥梁,更是连接戏剧舞台和现场观众的有效桥梁。肢体语言将戏剧舞台和李宁这个角色进行了连接和统一,可以产生以下效果:一是调动起现场观众的情绪,与之产生共鸣,增进“李宁”这个角色和现场观众的距离;二是肢体语言体现在能有效合理地助推戏剧的情节发展,推动了大型动漫音乐剧《跟斗小子》后续剧情的变化发展[2]。
2 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2.1 肢体语言可以指代戏剧人物
笔者曾在话剧《花桥荣记》中饰演营长,在表演到米粉店吃米粉对店里米粉丫头一见钟情、与米粉丫头一起看戏等片段中,笔者运用用手细致地整理身穿的军装、擦皮鞋及夸张的“嗦”米粉等肢体动作来吸引米粉丫头的注意,用双手“递”银票,深深地“闻”米粉的香味等肢体语言来试探米粉丫头的内心,挥手示意手下离开,看戏时发现米粉丫头感动地流泪时,快速地“掏出”手绢,深情地看着米粉丫头,轻轻地帮她擦去眼泪,情到深处时,将手轻轻地、缓慢地搭在她的腰间把她拥入怀中等肢体语言来强调人物的内心情感。因此,肢体语言将演员自身和营长这个角色进行了连接和统一,每个肢体语言的表达也汇集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戏剧人物。
2.2 肢体语言可以指代剧情
在舞台戏剧表演中,演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指代剧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肢体语言可以和文字画上等号。在剧本中,各类词语和句子汇集在一起,塑造出了千千万万种带着鲜明自然感情的戏剧形象。但是在具体的戏剧演出中,演员除了通过说台词表达剧本内容以外,还要通过有动机的肢体语言来展示戏剧人物形象、性格等[3]。演员可以通过抓住角色鲜明的肢体语言来刻画不同人物的年龄、身材、经历等,肢体摆成不同的姿势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所传递的信息多变,所以演员可以通过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以展示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剧本内容。
二是肢体语言可以和角色画上等号。戏剧表演中,角色的展现由丰富的台词表演和肢体语言构成,两者相辅相成。甚至在某些剧目里,某一幕是没有台词的,但是会有无声的肢体动作来展示角色剧情内容。这些肢体动作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也有效地展示了角色的人物性格,充分披露了角色的隐藏特性[4]。比如笔者在话剧《谭寿林》中饰演的革命烈士谭寿林,在了解革命烈士谭寿林这个人物的基础上,表演谭寿林被敌人押赴刑场的场景时,面对敌人的屠刀时“昂首挺胸”,在敌人喝令猛踹他跪下时,用“托着伤痕累累的身体,一次次被踹倒,一次次站起来,宁死不跪”的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内心的镇定自若、巍然屹立和视死如归。角色无畏、痛恨、牵挂、无助、绝望等复杂的内心情感,通过愤怒的眼睛,颤抖的肩膀、双手、双腿,握紧的拳头,咳嗽时捂住胸口的疼痛,别离时的拥抱等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情内涵,塑造戏剧角色特征,展现戏剧人物丰富的情感。当观众在舞台下观看时,能够感受到革命烈士谭寿林生动的形象,能够从肢体语言表达中理解该戏剧角色形象。
三是肢体语言可以和推动剧情发展画上等号。演员借助角色的肢体语言,能够充分展示角色的外在和内在,也通过细微的表演细节来体会戏剧的深刻内容,推动剧情的有效发展。演员通过手、胳膊、腰部等身体部位做出肢体动作的变换,表达出角色相应的体态或者情感,从而推动整个戏剧的剧情发展。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不仅在于肢体语言可以刻画角色人物形象,还在于它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可以传递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表演和故事内容的意义和主题[5]。
2.3 肢体语言可以指代戏剧作品中心思想
戏剧作品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作品主旨不同、剧种风格迥异,但优秀的戏剧作品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表达着一定的中心思想。而且,一般戏剧作品的的中心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现实[6]。是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亦或是体现精忠报国和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又或者是体现崇德向善和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再或者是体现孝悌忠信和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在笔者表演的话剧《谭寿林》中,分诀别、成长、投身、生还、伴侣、钉子六幕,笔者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了主人公谭寿林从贵港领导学生运动,到考上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指派到梧州建立广西第一个党委机关——中共梧州地委,再转战上海领导工人运动,最后不幸被捕牺牲的英勇事迹,诠释了谭寿林铁骨铮铮、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通过艺术演绎的方式传承了革命精神。
3 肢体动作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有效运用
3.1 肢体语言要体现演员的专业性
肢体语言要体现演员的专业性。演员的肢体语言专业性体现在能够有效的通过控制手、胳膊、腰部等身体部位的肢体动作表演,表达出戏剧角色相应的体态、思想或者情感。笔者在儿童剧音乐剧《灰姑娘与水晶鞋匠》饰演的老国王,用身体的佝偻、走路踉跄、不时手抖等肢体动作来表达年龄感及内心的悲伤,开心时加入兴奋地“来回踱步”“手舞足蹈”来展示老顽童一面的性格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演员培养自己的专业性的,要求演员对自己的专业做到精益求精,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坚持磨练演艺技能,这不仅需要演员有超强的悟性、体能和技术,更需要演员有安静下来的心态,保持完整的内心世界,保持认真专注于戏剧表演,真正做到演员的专业性和作品的融合,从而能够真正打动观众。
3.2 肢体语言要体现观感的直观性
戏剧表演是需要让舞台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剧情的。在这个过程中,肢体表达不仅仅是舞台表演的手段,更是舞台表演交流思想和传递情感的载体,具有表演的现场性和舞台的感染力。戏剧演出不仅仅是台词,还包含了富有思想内涵的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的演出。戏剧表演需要通过演员将角色人物直观地传达给观众。在这时,演员就是戏剧舞台表演过程中的直接体现者,肢体语言就是最直观的展现。通过多样的肢体表达,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戏剧演员的表演,领会戏剧舞台所要传达的信息和内容。笔者在话剧《忠诚》中饰演革命英雄陈树湘,在剧中目送牺牲的战友一幕时,身体颤抖着,有控制地缓缓抬起右手做敬礼的姿势,表达着对失去战友的悲伤及敬仰等复杂情绪,用双手轻轻地“敷”在年轻的娃娃兵肩上、“摸头”、用力把他们“揽”入怀中,表达作为师长对他们的疼爱、安慰、鼓舞以及不舍等情绪。还有,在陈树湘腹部中弹受重伤被俘,敌人准备抬着他去邀功请赏的剧情中,导演在剧中都做了意向性的处理,演员躺在担架上用轻蔑地笑,加入肢体动作,比如用颤抖的手捂住腹部,使出全力踉跄缓缓站起,后背稍微弯曲,展现出陈树湘在克服身体的疼痛;敌人面前毫不畏惧,伸出右手用力猛拽藤条等肢体语言,展现出陈树湘“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生动地展现出绝对忠诚的内心坚定。
3.3 肢体动作语言要显示戏剧表演的形象性
肢体语言总是与戏剧演员表演的台词配合默契,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戏剧舞台上肢体语言的使用简便快捷、灵活自由,只要戏剧演员从运用台词开始,都需要经过设计运用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交流信息,让观众产生共鸣。有时候舞台上的肢体语言甚至先于台词这种有声语言的演出方式,在观众的心目中形成第一视觉形象,直接影响着台词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候舞台上的戏剧演员在不使用台词的情况下,单纯运用肢体语言,更能传达一定的信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童话剧中,一般是以小动物等特定的形象呈现,是童话剧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形象。笔者演出前要详细的研究剧本,抓住特定角色的外在特点,通过肢体语言精准地将特定形象贴合实际特征表演,这才会使与儿童平时生活相脱离的角色更为生动且鲜活。
笔者在儿童剧《鬼马小雀仔》中饰演的狐狸,一方面通过模仿狐狸的的肢体动作使角色更有代入感,另一方面加入模仿歌唱演员唱歌时和舞蹈演员跳舞时的肢体动作来丰富角色的性格。例如在戏中狐狸想尽千方百计抓住小麻雀后,为表达内心的兴奋和欢快,用“唱歌”“跳舞”,甚至兴奋过度“晕倒”的肢体语言来展示,适当地增加幽默感;再如戏中狐狸伪装失败被其他小动物揭穿时,气得“抓耳挠揌”,甚至充分打开肢体做了一个“扑”的动作,吓唬其他小动物以示自己的权威,还有狐狸在其他小动物面前伪装成好朋友的身份,而内心却想吃掉他们时,用时不时地“擦口水”和手不听使唤的向前“抓”,下意识地快速“伸缩”回来等肢体表达来展现想吃而不得的复杂内心。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戏剧舞台上,不仅要求表演者能够熟练运用台词,更对表演者肢体语言的运用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要求演员要不断体现演员的专业性、体现观众观感的直观性以及显示戏剧表演的形象性,从而达到能够在反复地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磨炼演技,增强自己肢体语言的感染力。戏剧演员要想在表演过程中让自己的肢体语言可以变成会说话的工具,就不能停止对肢体语言的学习与深化,使肢体语言能够完全被自己熟练运用,才能进一步突出戏剧人物的情感、增进戏剧演员和观众的距离以及更加生动地塑造角色形象。
[1]梁筠菱. 浅析戏剧舞台表演中肢体的运用与语言的技巧[J]. 参花(上),2022(5): 30-31.
[2]周坷鑫. 戏剧舞台表演中肢体的运用与语言技巧[J]. 戏剧之家,2022(4): 53-56.
[3]陆瑶,于晔. 浅析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对人物塑造的重要性[J]. 戏剧之家,2021(6): 20-21.
[4]耿新波. 戏剧舞台表演基本功的塑造和养成探析[J]. 剧影月报,2021(5): 45-49.
[5]王晨. 浅谈演员的肢体语言塑造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J]. 艺术评鉴,2021(8): 155-157.
[6]雷蔚. 试析戏剧舞台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 戏剧之家,2021(13): 167-169.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of Actors in Dramatic Performance
Body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precise expression vocabulary for actors in character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is a necessary means for actors to recreate the stage image. Taking the theatrical stage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actors can better shape the image of theatrical characters through the effective use of body languag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mportance, role, and effectiv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heatrical performanc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body language; dramatic performance; effective application
J80
A
1008-1151(2023)07-0210-03
2023-03-10
李超(1987-),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为话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