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2023-09-08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受众算法

张 如 旭

(北京联合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44,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是攸关党的事业、攸关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一环。而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反映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决定高校学生发展质量,影响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2]。算法推荐技术是以技术受众的个性化数据捕捉、分析、转化为基础,对受众进行个性化定制画像,根据其个性化需求数据,帮助受众获得适配程度较高信息的一种最新媒介技术。近年来,全新变革技术的持续冲击迫使网络与新媒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繁杂无序、碎片化、复杂裹挟的信息充斥着高校学生的网络空间,引致了一系列主流意识形态的结构风险,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建设环境。分析算法推荐技术作用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机理,探析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遭遇的多重挑战,建构适应现实挑战的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和极其紧迫的。

一、算法推荐技术作用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机理与缘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碎片化信息的处理与互联网受众群体与时俱进的需求引致不同程度的矛盾,互联网企业主动抑或被动的选择算法推荐技术以求弥合信息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用户粘性,从而实现市场的占有和流量变现。早在2018年,我国超过九成的网络信息社会化分发都已经由算法推荐完成,这已经说明了当今的互联网受众群体以智能移动端为载体获得的信息都已经间接或直接被赋予算法推荐属性。分析算法推荐技术以何种逻辑机理作用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应当从算法推荐的技术机理,算法推荐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的社会背景入手。

(一)算法推荐的技术机理

算法推荐技术是以技术受众的个性化数据捕捉、分析、转化为基础,对受众进行个性化定制画像,根据其个性化需求数据,帮助受众获得适配程度较高信息的一种最新媒介技术。算法推荐完整的技术逻辑运行过程包含三个主要环节。首先,面向内容进行标签化处理,根据内容的特征、属性进行结构与分类,划归不同的标签所属,以供后期根据标签化的精准识别实现有针对性的推荐。其次,面向受众的精准画像,根据受众在数据平台的历史痕迹,对受众行为进行针对性分类,并利用大数据平台的特点,隐形识别受众的地域、职业、年龄等历史大数据,形成可靠性较高、关联度较强的受众画像。最后,受众使用需求端与信息供给端精准匹配,根据面向受众与内容的数据化分析对二者进行精准适配,并根据其对信息推送的反应程度给予反馈,及时对受众画像进行调整。目前,在各类数据化平台中存在的算法推荐模式主要包含四种:一是以内容为基础的算法推荐,以受众对内容的历史偏好为抓手,对受众进行精准化推荐;二是以与受众相似度极高的群体偏好为基础的算法推荐,以相似受众的历史偏好为抓手,推荐相关度极高的偏好内容;三是以信息或物品关联度为基础的算法推荐,以某一信息或物品的“同类”或“互补类”为抓手,类似于“汽车与油价”的相关类信息推荐;四是以热点数据为基础的算法推荐,以受众对某一内容的浏览数据、点赞数据、转发数据等为抓手,为受众推荐当下聚焦热度较高的内容。

(二)算法推荐时代的缘起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变革与发展,算法推荐成为互联网技术演变的必然结果,并从互联网新媒体领域逐渐辐射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这些都预示着算法推荐时代的到来。算法推荐究竟缘何在十余年间便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形成愈演愈烈的趋势?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算法为技术核心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算法推荐时代到来的“温床”。大数据的加速发展与演变积累了难以估量的历史数据与可供参照的数据案例,这从根本上提供了算法所需要的硬性数据支撑,提供了算法推荐技术发展的源源动力。其二,当代资本的新聚焦推升算法推荐的发展态势。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热潮涌动,带动生产核心由劳动力逐渐向技术领域转向,数字资本主义成为主要的资本主义形态。在资本的驱动下,算法推荐隐含的是具有资本选择偏好的算法,是一套“围猎”用户偏好的盈利方式,而正因为资本有利可图,使得算法推荐技术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其三,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为算法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载体。算法推荐深入大众生活大多以新媒体平台为主,而如今以“两微一抖”为主、以丰富发展的定制化社交媒体为辅的新媒体环境为算法推荐的发展提供了多项选择。

二、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遭遇的多重挑战

信息爆炸的全新时代,算法推荐登上大数据时代的主舞台,作为一种全新的数据化资源配置技术,算法推荐具有一定的正向价值。从信息视角来看,算法推荐技术提升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广度、深度,极大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并且对于信息的处理与反馈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算法推荐依靠信息的相互关联度而产生的推荐方式使得获取信息时的“默契”程度陡然提高。除此之外,基于对受众精准画像的算法推荐方式,迫使信息供给端时刻适配受众的需求,促进信息产业的持续更新与升级。不可否认,算法推荐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出场的重要技术革新,创新了信息获取、处理、反馈等多维度的逻辑范式。但是,对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而言,算法推荐存在的诸多短处引致的“失位”“失能”“失信”“失真”等意识形态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信息内容“把关权”失位,增加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共识的凝聚难度

算法推荐技术的核心是根据对受众的精准化画像,将信息适配给受众,从而打破传统的“人找信息”范式,革新信息分发的模式。但是,在全新的信息分发模式下,算法推荐模式裹挟的是一套具有资本逐利性质的商业模式,是一套迎合受众需求但无视其是否合乎伦理、提高获取速度但无视其是否合乎主流价值的商业逻辑,看似是为受众选择“可能想看”的信息内容而忽视是否“应该看”的乱序。高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速形成的重要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2]。高校大学生是极具好奇心、创新力的社会群体,“青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强,网络信息获取行为的自主性、常态性提升”[3]49,更应当进行精准引领,而不应因一时“猎奇”“寻求刺激”便对他们进行固定画像。当前,由于资本的过度进入,信息的算法推荐对大学生群体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关注度不高,算法推荐技术环节中忽略了很多关乎高校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并且对高校学生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关注不够,使学生意识形态呈现出“圈层化”现象,学生内部分化也较为严重,增加了凝聚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共识的难度。

(二)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失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遭遇“信息茧房”等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4]312。这一重要指示揭示了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廓清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前进方向。但是,由于算法推荐技术特有的技术机理和针对性极强的选择与推荐,容易使受众尤其是高校学生掉入信息“自我封闭”的陷阱,不由自主地被动接受经算法推荐技术逻辑甄别与选择的信息,而在这种持续作用下,受众会不断增加对推送的信息的认同与偏好,从而牢牢的围困在“信息茧房”中。高校学生都是初次作为独立的个体尝试接触社会,属于逐渐感知社会、感知环境、探索自我的“黄金时期”,本应处在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建立个人信仰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他们不断地在被动强化某一种或某一类思想认同,或者是被算法推荐技术划分到不同圈层来建构他们的社会关系,使他们无法接受主流价值的持续引导,思想逐渐极化而偏离正确方向,最终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失去其应有的整合能力。

(三)社会主导价值失信,“泛娱乐主义”消解主流价值权威

算法推荐究其根本是一种新兴媒介技术,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的工具,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算法推荐更加看重对受众信息推荐的效率与信息获得反馈的速率,而在这种趋势的引致下,算法推荐逐渐呈现出价值理性的偏位,更加具象地体现在社会主导价值的失信方面。以效率至上,商业目的为主的算法推荐技术,熟稔地捕捉任何一个吸引眼球的事件,并以此形成面向受众的热点推送,这些热点、爆炸新闻等等常常以简短、碎片化的形式呈现,辅助以大量吸引力极高的“标题党”话语,借助算法推荐技术的热点推荐算法不断引导受众、迎合受众,导致网络世界充斥着冗杂的、乱序的、娱乐的信息,严重影响社会主导价值的受信赖程度。若算法推荐持续以技术逻辑霸凌价值逻辑,高校学生将持续接触到“泛娱乐化”的主流价值,甚至完全被娱乐化、庸俗化、碎片化的非社会主导价值裹挟,若高校学生群体误以此为主流,跟风盛行,沉迷在远离主流价值、解构家国认同的泡沫中,社会主流价值将彻底失去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其权威性也将彻底被消解。

(四)客观事实失真,“后真相时代”代入错误认同

“后真相时代”环境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主观猜测代替客观事实、以情感否定真相的媒介传播现象。在算法推荐的推波助澜下,算法先入为主,以持续滚动的热点牢牢牵引受众的目光,持续给受众带来感官刺激与“猎奇式”体验,从而削弱了受众对某一事件的持续思考。“后真相时代”下,受众对主观猜测、情感感受的依赖性远超过对事实求证、客观检验的主动性,而算法推荐媒体以点赞、转发等数据呈现的群体效应,使受众不再“孤独”,更加“团结”地寻找一种异化的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在网络世界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我猜我有理”“大家都觉得对就是对”的谬论效应。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长期生长在“失真”环境下,以自我感受为中心,以猜测、推断、情感替代事实、求证、客观,或许会主动抨击一切他们认为错误的价值,并在群体中持续强化个人意识,无视主流价值,这给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极大挑战。

三、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应对策略

算法推荐时代的来临给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现实挑战不可回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始终强化主体责任以提升组织力,必须始终协同算法治理以提升整合力,必须始终加强价值引导以提升引领力,必须始终创新形式以提升渗透力。

(一)强化主体责任,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组织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4]314。这一重要论断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指明方向,奠定基调。意识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重点工作,需要高校党委从顶层设计层面高位谋划,率先垂范抓好意识形态工作。首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从组织层面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保障一支信念红、专业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其次,激发落实推进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红色示范”与“黑色示范”,即把重点突出的示范经验广泛推广,树好风险频出的反面典型,并以反面典型来划定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危线”。最后,建立健全“权”“责”“效”监测机制,明晰党组织抓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权属范围、责任清单、落实效果。

(二)协同算法治理,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整合力

应对算法推荐的技术机理对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冲击与挑战,并非简单地将其中某项风险进行合理规避,而应针对其技术机理,精准应对算法推荐各环节中的风险,协同规避算法对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首先,“精准”反向突破。针对算法推荐技术的精准化推荐或是给予受众标签化设定,从内容方向扩大算法推荐的信息范围,使算法推荐不但根据其固定技术逻辑推送,而且还能根据特定位置、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等因素推送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其次,冲破“信息茧房”“算法黑箱”。加强与社会机构、政府的数据合作,运用现有网络体系增加数据搜集、存储、分析等工作,在不影响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数据共享面,以海量数据、有效分析、主流引导冲破桎梏。最后,加强阵地预警。加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监管制度,超前捕捉意识形态风险,建立起前端捕捉,中端研判,后期应对的反应机制,将舆情动态掌握在第一时间。

(三)加强价值引领,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领力

把握方向才能把握未来,引领方向才能通向坦途。高校学生不仅要在正确的价值引领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需在价值引领下加强自身素养,培养自觉抵御算法推荐技术侵蚀的能力,形成客观环境上营造正确价值引领,主观意识上培养自觉防范的价值引领范式。首先,加强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算法推荐技术之所以能够对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产生威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学生对于算法推荐的技术逻辑、价值取向等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全面地甄别、思考,从而无法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思辨和对风险的防范。要教育引导学生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5]56-57和底线思维的习惯。其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筑牢高校学生思想根基的重要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6]482,应当及时选取新鲜、典型的意识形态案例以诫勉高校学生勿触及算法推荐风险频发领域,提升高校学生在算法推荐环境下的质疑、求证、思考能力。最后,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价值引领不仅依靠“第一课堂”,还应拓展“第二课堂”的引领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学术讲座、主题宣讲、艺术活动等丰富的教育形式,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融入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内容。“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7]40,高校还应该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将校园精神文化、学校历史文化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四)创新形式,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力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意识形态工作着重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8]196。明确提出了“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8]197的实践路径。面对算法推荐主导网络信息分发,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产生重大冲击的现实情况,真正应对与化解危机,高校必须主动适应与融入,主动掌握算法推荐的技术机理,不断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表现形式。首先,推动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化。牢牢把握算法推荐技术的“标签化”属性,根据高校学生使用频率高、趋向度高、认可度高的形式取向和话语取向,用高校学生熟悉认可的生活化话语教育引导学生自主远离“算法时代”的意识形态陷阱。其次,推动意识形态教育载体丰富化、新颖化。合理运用算法推荐技术的直观化阐释与交互性趋向,充分调研学生群体热衷的新媒体软件、短视频平台等,积极寻找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新兴算法推荐技术的共性,结合算法推荐技术的特点,做到“学生在哪里,意识形态教育就要辐射到哪里”。最后,持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青年化阐释。在算法推荐的信息化场景中,多元价值主体的个人情感更易受到同年龄、同爱好、同经历等趋同性的引导,充分发挥意识形态领域中青年化阐释,运用情感化、具象化、共鸣式的方法,拉近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与对象的距离,在青年化阐释中教育青年,将意识形态教育“润物无声”般渗透入学生心灵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9]43。当下,算法推荐技术高速发展并持续影响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准确把握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风险挑战,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受众算法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