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

2023-09-08焦岩岩

教育观察 2023年18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幼儿园

肖 雪,焦岩岩

(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一、引言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1]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开端,也是引导幼儿树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识的重要阶段。本研究通过深入挖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蕴含的价值,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构建路径。

二、课程价值意蕴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教育发展势在必行。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帮助幼儿树立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自觉意识,提高幼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行动能力,滋养幼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民族情感,从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赋能,使幼儿园课程更加丰富多元。

(一)树立幼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自觉意识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需要系统思考与整体设计。[3]黄河流域中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和水文化等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多环节、多领域、多要素也需要幼儿园的参与。幼儿园可以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价值观念、语言表达、文学艺术成果和行为方式等资源进行甄选和表征,再将其转化为幼儿园课程素材,从而引导幼儿树立保护黄河生态流域的自觉意识。例如,幼儿通过了解黄河沿岸的历史治水故事,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养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增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自豪感。

(二)提高幼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行动能力

以打造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幼儿园课程为目的,幼儿园把国家战略需求同幼儿园实施的理念、思想融入园本教学。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融入课程培养体系各环节,帮助幼儿认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什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做什么”。例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包括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珍稀植物保护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等。教师可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五大领域的指导要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幼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行动能力,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4]

(三)滋养幼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民族情感

深刻理解保护黄河流域生态资源的时代内涵,滋养幼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民族情感。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结合黄河流域生态的乡情、市情、省情,依托自然资源、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大型公共设施等。例如,自然资源包括九曲黄河第一弯、壶口瀑布、黄河小浪底、晋陕大峡谷等黄河沿岸标志景观;文化遗产资源既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的历史典籍、神话传说等,也包括黄河题材的文学、曲艺、影视等艺术作品。将这些素材中蕴含的精神和理念进行表征、转化后,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使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幼儿园课程成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从本质上看,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幼儿园课程更加关注幼儿与自然、幼儿与社会、幼儿与国家的联系,旨在滋养幼儿爱黄河、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情感。[5]

三、筛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

黄河流域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璀璨历史。[6]教师在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时,需要在审视各类资源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设计原则和课程内容,从而为课程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目标是设计幼儿园课程的核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为构建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幼儿园课程目标指明了方向。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与幼儿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促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保护黄河的历史故事、谚语、黄河文化传说、民间歌谣等,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遗产,承载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理念和黄河传统文化。为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贴近幼儿的社会生活,教师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改编和二次创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

黄河流域是民族文化的大熔炉,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借助《东方红》《沁园春·雪》《保卫黄河》等红色文化作品,以音乐鉴赏、儿童舞台剧、朗诵等多样化的方式,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目标,让幼儿学习国家的光荣历史和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

3.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中的多种优质元素融入幼儿园课程,如传统美术和手工技艺类的麻编、刺绣、泥塑等。教师可通过音频、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收集、记录和整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优质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课程素材。例如,在开展各种传统手工艺活动时,幼儿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和视频认识各种传统手工作品,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并分享和展示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幼儿在实践中体会丰富的黄河流域生态资源,可以提高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原则

教师在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时,需要遵循以幼儿为主体、在生活中把握渗透教育契机、保持课程整体性等基本原则,从而为实施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幼儿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主体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需要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建构,使幼儿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开展幼儿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程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需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境;准确把握幼儿的发展特点和现状,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并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多样性,支持幼儿主题活动开展;活动结束后不断反思和改进,确保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避免教育活动流于形式。

2.渗透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应尽可能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资源,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黄河故事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的传统风俗和风土人情,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对幼儿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动植物自然探究、黄河文化遗存等活动为实践契机,让幼儿通过主动观察和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教师则可以针对幼儿遇到的问题寻找教育契机,鼓励幼儿通过总结生活中的知识经验或实地走访等多种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3.整体性原则

不同于中小学的分科课程教学,幼儿园课程是相互关联、紧密结合的。在构建幼儿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程时,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思考如何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巧妙地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同时课程需要涵盖五大领域的内容。例如,种植活动《黄河岸边的花生》、体育活动《快乐小鸟》等属于健康与科学领域;黄河故事《小鲤鱼跃龙门》《大禹少年治黄河》等属于语言与社会领域;棉签画《小小柳叶书签》《柳树妈妈的头发》和音乐活动《黄河童谣》《保卫黄河》等属于艺术领域。教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进行表征后转化为课程素材,可以让幼儿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

(三)课程内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黄河石、贺兰山岩画、动植物、水资源和农业种植等。挖掘优质资源对科学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幼儿园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1.以农业种植活动为依托的生命教育课程

黄河流域的农业种植颇具特色,如黄河滩西瓜、地瓜、花生等。幼儿园可以借鉴这些种植经验,带领幼儿开展黄河农业种植活动,让幼儿在播种、养护、收获过程中学习植物生长、黄河流域环境和必要劳动方面的知识,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劳动、合作等多方面能力,以此完成对幼儿的生命教育。例如,在给农作物浇水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习操作水阀、控制水量,从而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树立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与获得成就感。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大自然有密切联系。黄河流域的农业种植活动,可以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心理氛围、思想情感、实践场域等广泛内容。在课程实践中,幼儿通过感知、分享和合作亲身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2.以周边动植物为对象的自然探究课程

以黄河流域周边的动植物为对象的自然探究课程,让幼儿通过多感官的观察认识类活动,了解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和辨别珍稀动植物,培养幼儿保护动植物的意识。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幼儿了解黄河流域周边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环境与人文间的关系,从而学会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以文化遗存为载体的社会文化体验课程

幼儿园课程要关注黄河流域沿岸的文化遗存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结合相关社会活动,该课程对人文资源的探究可以拓展至社会领域,同时体现黄河的地域特征。例如,以具有代表性的宁夏贺兰山岩画为载体的主题课程,集科学性、趣味性、文化性、教育性于一体,彰显了地域和文化的印记。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黄河流域中人类的饮食和风俗习惯等融入“爱黄河、护黄河”的园本课程,可以生成文化自信的生动课堂,培育幼儿的中华文化主体意识,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观察了解黄河流域生态,品悟黄河精神。

四、课程的构建路径

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构建幼儿园课程,要充分考虑其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与幼儿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从而实现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程的构建路径包含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开发与利用、审议与管理。

(一)收集与整理

幼儿园课程的构建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强大支持。因此,收集和整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是构建幼儿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程的基本前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潜在性和待开发性等特征,需要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例如,通过实地走访、田野调查、实物收集和任务访谈等途径,全面深入挖掘园所附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了解其分布情况和基本特征,形成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收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后,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整理。由于黄河流域不同区段都有独特的生态保护资源,所以需要根据不同资源的特点研制适应园本课程资源建设的分类标准,并在这一标准之上对收集到的资源逐层进行分类和编码。

(二)开发与利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服务于幼儿园课程建设和提升幼儿发展水平。幼儿园应明确开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程的目标,充分挖掘附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教育价值,使其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从而培养幼儿爱家爱国情怀,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程时,除了要注重与幼儿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应利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活动,支持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审议与管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审议与管理是幼儿园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幼儿园需要组织教师、家长等主体,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议,从而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决策,以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根据课程目标和幼儿认知水平,教师需不断考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的适宜性,通过反复讨论和调整,逐步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果。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有效支持课程活动的开展。同时,幼儿园还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库,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线上对资源质量进行评估,从而为教师提取课程建设所需要的资源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五、结语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背景下,将相关资源融入幼儿课程, 可以为培养和造就具有黄河精神的新时代幼儿提供有效途径。本研究从实际出发,结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特点,积极探索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具体路径,以实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幼儿家国情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黄河幼儿园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黄河知道我爱谁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