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应用初探

2023-09-07徐蕊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3期
关键词:制度保障内部审计高校

徐蕊

[摘 要]远程审计具有能够提高审计工作效益,契合前移审计关口和推动技术型团队建设的需要等优点,具有现场审计所不具备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实施远程审计有较高可行性。本文从远程审计的制度保障、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角度,就高校内部的远程审计应当如何开展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动远程审计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远程审计;制度保障;内部审计;高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11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3-0039-05

0     引 言

远程审计 ,也称联网审计、在线审计、虚拟审计。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审计机关应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以“金审工程”为代表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促使远程审计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夏家莉、王琼(2001年)提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审计中心,将被审计的信息直接从网上传输到审计中心,进行远程审计”[1],对如何实施远程审计进行了初步设想;陈婉玲(2005年)指出信息化时代可以拓展网络远程审计业务[2];李梦鸣、陈忠毅(2016年)结合保险业实际工作阐述了以远程数据分析为主的审计工作思路和过程,分析了远程审计的优势和难点[3];许汉友等人(2022年)对客户信息化水平与远程审计效率进行了分析[4],尽管其研究面向的是社会审计,也为远程审计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回顾远程审计的研究历程,本文将远程审计总结如下:是通过网络、电话、邮件、语音及视频会议功能的应用程序等方式,同被审计单位保持远程沟通协作,运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执行信息记录、条件抽样、数据分析、事实确认、意见交换等审计程序,提出整改建议并出具审计报告[5]。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际,远程审计还包括对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和指导被审计单位整改。本文从远程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应用角度入手,探索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用远程审计的必要性、实施的难点,为高校远程审计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1     高校实施远程审计的动机

1.1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研究和实践表明,远程审计能够节约审计资源,有效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效率和效益。

一方面远程审计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少,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资源优化,具体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远程审计对异地研究院等机构开展检查,节约差旅、餐饮等成本;通过优化审计资源和力量的配置,同时开展多个审计项目,兼顾审计质量的同时达到审计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远程审计允许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将部分初级审计作业外包给人工智能,审计人员只需要进行进阶的分析和决策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审计资源。同时远程审计可以使被审计单位减少“迎审”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其日常工作受影响程度较小,间接提升审计工作效率。由此可见,远程审计以其空间灵活性和技术优势,多方面切实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及效益。

1.2   有利于前移审计关口

随着中央不断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审计全覆盖,审计关口随之前移,逐步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三种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远程审计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度较低,有利于前移审计关口。

远程审计要求内部审计机构非现场阶段就开始持续关注审计数据,探索实现对业务过程的自动执行监控测试和风险评估。关注和监督被审计主体业务过程是审计关口前移的有效途径,一是能够克服现场审计的滞后性,审计业务和被审计主体的日常运营活动同步进行,使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更多的异常情况或例外事项,揭示经营管理风险,实现对被审计主体持续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二是可以减少干扰,减少审计数据提取和传递时间,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分析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三是有利于跟踪被审计主体的后续整改情况,提高审计质量,契合教育部对高校审计整改工作的要求,有利于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推进“整改对账销号”,切实做好审计工作的“后半篇文章”。

1.3   推动技术型审计团队建设的需要

建设技术型审计团队是内部审计机构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掌握数据分析能力的技术团队对内部审计机构尤为重要。远程审计工作对数据分析的要求更高,为审计团队提供了实战的基础,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技术型审计团队。远程审计产生了大量的模型需求,有利于推动审计技术和模型不断升级和完善,最终形成符合本单位情况和需求的审计模型。如金融、保险、银行等行业,已经有优秀案例和模型,同时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的从业人员。

远程审计不代表内部审计机构只能依赖现有从业人员的水平,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扩建审计人才库,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满足数据处理、抽样、存储分析等需求,在技术型团队建设方面,远程审计为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     实施远程审计的难点分析

2.1   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

由于实务界还没有出台远程审计工作的相关准则,缺少制度保障,近年远程审计工作主要依赖于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职业判断,可供借鉴和学习的案例较少,应用框架粗糙,指导和监督的体系不健全。

一是没有远程审计程序和质量控制标准。现场审计是主流,现行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远程审计在实务中如何开展、应当执行哪些审计程序、如何规避风险,不仅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全审计行业都没有形成准则或指南,审计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难以保证。二是缺少对审计各方的约束机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从业人员对远程审计的总体认识不足,审计风险规避意识略有欠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不能有效實现审计目的。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审计程序的重视程度和配合程度差。

2.2   审计风险较高

审计风险一直是审计从业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是所有审计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即首先考虑降低审计风险、其次才能考虑如何保证审计质量。现场审计的优势在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信息获取的风险,因为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验证信息的可靠性,获取审计证据,验证审计结论。相比之下,远程审计存在较高的信息风险,一是审计方法和技术受限引发的审计风险,二是信息安全风险。

首先,远程审计的局限性会使部分审计技术方法失去原有的效用,如核对、查询、盘存、详查、抽查等对空间要求较高的审计方法。现场审计项目中运用抽盘法时,审计人员会尽量避免使被审计对象知道即将盘点的存货或其他物资类型、内容,但在远程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通常需要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协助抽盘,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盘点实物资产,抽盘结果受到被审计单位人员配合程度的影响,审计人员难以详细检查、核对抽盘结果。由于空间限制,通过照片、传真、视频等方式提交的审计证据往往需要被审计人员耗费较大精力判别是否有修改痕迹,增大了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审计风险。

其次,因部分审计技术方法受到限制,数据提取和分析、传输等环节中都存在风险,在前期的数据提取和分析过程中,远程审计项目的实施人员难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真实的内部控制水平,数据缺失、篡改相关审批手续等问题不易被发现。同时,钉钉、微信、邮件等互联网信息传递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涉密信息如果发生泄露,后果会比较严重。

2.3   专业胜任力有待提升

相对于现场审计,远程审计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需要对已有信息进行更深度的分析才能发现审计风险,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更高;也要求审计人员有较好的独立性、分析和判断力,认识到远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审计人员沟通的方式方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以财会、工程人员为主,信息化专业素养相对薄弱,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不足,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有用信息的难度较大,影响到远程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少审计人员对远程审计的认识不足,习惯了现场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思维一时不能转变,甚至陷入远程审计不如现场审计重要的思维误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所欠缺;远程审计工作中审计各方的沟通主要依赖于电话、微信、钉钉等通信工具,难以观察被审计人员的微表情、现场环境,内部审计人员沟通的难度加大,想要达到与面对面同样的访谈效果需要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

3     克服远程审计难点的措施

远程审计是内部审计未来作业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开展远程审计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内部审计部门所在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数据质量、审计人员的审计模型开发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审计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审计人员的认知能力等。克服审计工作中的难点需要从制度建设、项目规划、实施程序等方面入手,为远程审计的发展寻找可行的道路。

3.1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的制度是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远程审计相关制度的缺失会导致审计范围受到影响,审计制度缺失会提高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建议出台相关准则规范,为远程审计的系统性发展做好知识储备和政策预案,同时通过制度形成可靠的工作机制和体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保证远程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研究并适时推出与远程审计相匹配的审计准则,为内部审计机构业务提供制度依据;帮助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系统规划,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验证审计证据的方法等内容,明确电子证据认定的规范化程度,帮助内部审计机构从业人员平衡現场审计和远程审计找到支点;界定AI等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范围和水平;推动远程审计技术中算法的研究和基础模型的应用;规范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明确被审计方的职责,对配合度低的被审计对象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对提供虚假审计证据的人员的措施,提高被审计对象的配合程度。有关部门应出台远程审计方面的准则规范和指导文件,规范和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实务程序和风险控制及质量检查。

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一是需要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上,汲取优秀审计项目成果经验,加强与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加强与本单位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交流。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的精准度。构建数据平台,提升信息交互的科学性,提高远程审计效果与质量。做好审计保密工作,建立健全资料传输安全机制。

3.2   多措并举,降低审计风险

3.2.1   做好审计计划

除了完善制度之外,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注意到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在审计的各个环节的差别,远程审计对审计资源的安排和协调更加灵活,一般通过编制审计方案制订审计计划,决定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的分配情况,统领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因此,编制审计方案时主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结合被审计单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各个单位的主要业务、制度情况、资产等水平和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确定关注重点。二是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的关注,从业务流程中发现薄弱环节,明确风险点。三是需要对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程度、审计沟通方法等事项进行考量并在审计方案中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如果审计对象业务信息化的程度比较高,具备标准化的系统接口,能够允许审计组通过信息系统对接、导出数据,审计方案中信息提取部分的内容可适当简略;如果不具备直接提供数据接口的条件,审计组需要在审计方案中体现数据提取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减少问题出现的可能。

3.2.2   完善项目管理

审计方案决定了审计项目规划的合理性,而项目管理水平决定审计计划的完成度和审计项目的完成质量,完善审计项目全过程管理能够促进项目组成员提升对远程审计的认识,降低审计风险。

远程审计工作中往往审计各方甚至项目组成员都不在同一时空,强化项目管理、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极为重要,各类交流应当涵盖前期培训、事中掌握、事后审核等内容。统一审计组人员对远程审计、重要审计证据的认识,及时解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了解审计项目进度,掌握好时间节点,避免偏离审计目标。

3.2.3   优化审计程序

审计组应当认识到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方法的异同,了解远程审计不等同于舍弃现场审计的方法和程序,而是以远程审计的方式代替部分现场审计程序,兼顾审计效益的同时降低审计成本。审计组应当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判断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做好衔接工作。

实务中,部分审计工作程序可以根据远程工作的特点进行一定修改。利用通信工具改进审计沟通效率,例如审计进点会可以借助线上会议软件进行或者改为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形式代替。对于询问、分析性程序、函证等远程可行性较高的程序,应采取措施提升所获得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如进行询问时,审计人员应采取查验对方职务、出示身份资料和工作场景、地理位置等方式核查被询问人的身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身份资料以备后期核查。对于抽样等对现场要求较高的审计程序,可以通过结合现场审计和远程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比如确认库存程序,审计人员可以使用无人机航拍辅助现场抽盘,借助科技力量提升审计证据的可信度;或者在有条件的时候实施现场盘点,结合盘点结果、相关库存的收发记录等补充程序进行确认,以验证数据的合理性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存档,降低审计风险。

3.3   提升专业胜任力

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应当从加强人员培养,提升审计人员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建设高水平的审计团队入手,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为审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储备[6]。

3.3.1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识

内部审计的发展离不开审计人员的角色转换与审计风险的变迁,远程审计的实施和发展与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识密切相关。审计人员需要提升对远程审计的认识和判断,明白远程审计是一种手段,并不会因此放松对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切忌“看项目下菜碟”,对远程审计项目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带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不少审计人员认为远程审计是现场审计的替代,没有认识到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反之,远程审计并不一定是全过程的审计,可以只是集中于数据分析环节,发现审计线索、提出疑点,后续环节交由现场审计进一步确认。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促使内部审计人员转变思维,重视远程审计,认识到远程审计的重要作用。

3.3.2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技能水平

注重提升认知水平的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促进内部审计人员从普通的从业人员向“审计工程师”转型。

高校业务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机构也需要适应学校的建设,内部审计机构从业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业务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审计业务的发展,远程审计逐渐进步为常态化业务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寻找合适的培养途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包括但不限于沟通技巧、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职业判断力等。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尝试将部分基础业务“外包”给计算机,培养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做好和“机器”打交道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分析和整合信息,也能了解背后的原理,能够完成基础设置和糾偏等工作,确保审计的客观性。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场上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针对性不足,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尝试解决培训机制的缺位问题,一方面应当积极探索内部培养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按照现有人员的技能进行分类,如高级、中级、初级等人员类别,通过“传帮带”,形成和自身业务相适应的内部培训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第三方服务,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打造适合内部审计业务的培训课程,持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4     结束语

近年来远程审计发展迅速,虽然远程审计存在局限性,实施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支持要件,但远程审计也存在明显的优势,应用的过程中有不少亮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审计准则规范的不断完善,远程审计必将成为一种常用的重要审计方式[7]。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从制度保障、风险规避、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现有远程审计与传统模式下现场审计的差异化策略,探索提出可行措施,为远程审计在适应审计环境变化中优化思路、创新方法、促进履职、提质增效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夏家莉,王琼.关于远程审计系统的研究[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3):6-7.

[2]陈婉玲.信息时代审计业务拓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27-29.

[3]李梦鸣,陈忠毅.远程审计抓舞弊“黑手”:大数据时代的新型审计模式[J].中国内部审计,2016(12):56-60.

[4]许汉友,周钰琪,赵静.基于客户信息化水平的远程审计效率研究[J].财会通讯,2022(7):111-118.

[5]康鼎煦.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22(6):9-13.

[6]张佳.远程审计模式在广电行业内部审计监督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2(5):51-53.

[7]赵珊,李秉润.数据时代下远程审计的应用探索[J].商业会计,2022(14):43-45.

猜你喜欢

制度保障内部审计高校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