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2023-09-07黄祖斌陈忠平
黄祖斌,陈忠平
南平市第二医院,福建建阳 3542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指在排除外界影响的情况之下,患有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1]。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缺陷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系统疾病,其致病因子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障碍、心理方面等,导致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引发糖、脂肪、蛋白质以及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综合征[2]。临床上常采用依帕司他或者硫辛酸单独对DPN 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3]。依帕司他作为一种醛糖还原剂,其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羧甲基赖氨酸产物。硫辛酸作为维生素产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等疾病,其同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人体中还原成为二氢硫辛酸,能够抑制由自由基造成的相关病症[4]。本研究选择2021 年1—12 月南平市第二医院接诊的老年DPN患者99 例,展开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诊的老年DPN 患者99 例,以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1 组以及对照2 组,每组33 例。3 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书。
表1 3 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5]中相关标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标准者;②具有DPN 的临床表现,包括身体感觉刺痛、麻木、烧灼样疼痛或蚁着感、刀割样疼痛等,跟腱反射、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等症状者。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伴随心、脑、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其他疾病造成的外周神经病变;④合并神经系统、精神疾病或合并严重脏器损伤者。
1.3 方法
对照1 组患者采用硫辛酸注射液(国药准字H20203033,规格:12 mL∶0.3 g)治疗,静脉滴注,1次/d,持续4 周。
对照2 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片(国药准字H20143229,规格:50 mg/片)进行治疗,温水吞服,3 次/d,持续4 周。
研究组在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硫辛酸和依帕司他进行治疗,持续治疗4 周。
治疗期间均进行饮食控制,积极处理高血压、高脂血等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检测方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采用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显色方法测定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过氧化氢物酶的含量,对3 组治疗前后血清SOD、GSH 过氧化物酶水平进行对比。②使用总症状评分系统对3 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变进行评价,该系统主要对烧灼感、疼痛等4 种症状发生频率和强度进行综合评价,评分范围0~10分;使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对3 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神经反射等3 个方面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2 分。两套系统均为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③采用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法分别检测3 组患者的神经和肌肉兴奋的传导功能,记录检测结果并比较3 组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④采用肌电诱导电位法对3 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率进行测量,记录结果并比较,从而分析判断治疗效果:患者症状彻底消失或有显著改善,且运动传导速度增加≥5 m/s 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好转,运动传导速度增加<5 m/s 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F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后,3 组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对比(±s)
表2 3 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对比(±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
2.2 3 组患者总症状评分系统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水平对比
治疗后,3 组总症状评分系统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总症状评分系统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水平对比[(±s),分]
表3 3 组患者总症状评分系统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水平对比[(±s),分]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
2.3 3 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后,3 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表4 3 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表4 3 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
表5 3 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表5 3 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
2.4 3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3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和代谢性的病症,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高,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够,机体的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会对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DPN 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出现身体残疾或者死亡[6]。DPN 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相关研究显示,其可能与氧化应激、代谢紊乱以及高血糖毒性等因素相关,从而容易对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纤维造成损伤[7]。目前已知的是,氧化压力对DPN 的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影响,使其氧化、调节代谢异常,从而可以缓解DPN 的发病率和病情的发展[8]。目前,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且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效果显著的抗氧化剂,也就是所谓的“线粒体脱氢酶”,其主要作用是消除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等氧化应激物质,从而提高机体的氧化能力,而且这种效果对于那些血糖疗效不是很好的患者也是有效的[9]。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 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上升,总症状评分系统、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均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硫辛酸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及活性氧,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硫辛酸还具有与其他抗氧化剂发生反应的能力,从而增强生物抗氧化剂的再生和循环,保持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另外,在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中,由于多种醇类通路的异常活化,导致代谢产物堆积,细胞氧化压力损伤加重,渗透压异常;同时,氧化应激还可以活化多羟基的通道,从而导致一个恶性循环[10]。依帕司他是一种特殊的降解物,它可以通过多种醇通路的主要酶-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来阻断多酚类化合物的通路,从而阻止其在神经细胞中积累和降低肌肉醇含量。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药物治疗后,3 组神经传导数据均有所增加,而且经过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后,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率水平与腓总神经传导速率水平提升明显,且高于单一用药效果(P<0.05),说明联合用药可改善DPN 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目前临床上还未能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给出明确具体的结论,所以在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DPN患者时,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一用药的确切原因也未曾可知。但是依帕司他和硫辛酸因为性质不同,且成分具有较大差异,使得这两种药物所针对的疾病症状以及致病因素具有差异,而将其联合用于治疗DPN 患者时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单一药物,故对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1]。DPN 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血管自身免疫、代谢、氧化应激等异常相关,DPN 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氧化应激,如使用硫辛酸可能在糖尿病人群中尤其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更合适。代谢紊乱被认为是DPN 的另一重要发病机制,当血糖上升时,糖醛糖的还原素被活化,从而使比正常水平更高的葡萄糖通过多羟基乙醇途径转变为山梨醇;会使人体产生大量的山梨醇和果糖,进而造成神经细胞脱髓鞘和坏死[12]。醛糖还原酶是多醇通路中的一个关键的限速酶,而依帕司他是日本和国内唯一批准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它能抑制醛-糖的活力,从而降低醇通路中的山梨醇和果糖的生成;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提高神经传递速率。相关资料研究显示,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中有较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表明依帕司他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递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硫辛酸和依帕司他联合应用于DPN 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依帕司他组(P<0.05),提示在抗氧化和醛糖还原酶两种不同的靶向通路中,两种不同的靶点均能显著提高总症状评分系统评分和神经传递效率。
综上所述,依帕司他与硫辛酸结合可提高老年DPN 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提高其神经传递速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