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护理专业“三阶段分模块学业导师制”的改革与实践
2023-09-07宁忻王婷婷李莹霞
宁忻 王婷婷 李莹霞
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背景下,多角色参与的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改革创新的新方向,如何实现学业导师与现有管理角色的融合,是各高校在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过程中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作为云南省护理教育的领头羊,始终致力于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和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在率先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专任教师与临床导师的双重优势。针对护理专业“3年理论+1年实习”的培养特点,认真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主要发展目标,自2019年开始构建以“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其他教学人员共同参与的三阶段、分模块育人模式,在思想意识、学业规划、专业学习、科研素养、升学及就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教育,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推行“三阶段分模块学业导师制”的路径分析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其前提和关键必须厘清人才的特点是什么,社会的需求是什么。云南省护理专业多为二本或专科院校招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学习基础不牢,学业目标不清晰,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新时代护理专业的发展与人们传统印象中重医轻护的认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强调,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多种护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护士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加多样化,在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和安宁疗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社会发展对护理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要,“三階段分模块学业导师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任课教师的调整,制定及组建了各阶段工作目标和导学团队。
(一)第一阶段:“学业导师+辅导员+研究生助管+高年级学生助管”共育模式,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此阶段,即大一学年。此阶段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学习和生活的双重适应困难。根据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大一的主要课程为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课程进度快,学习难度大,几乎所有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均面临极大的学业挑战。加之刚刚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失去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管,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对学业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大一学习效果较差,没有筑牢基础,进一步影响了后续学习。
针对以上共性问题,第一阶段导学团队的组成为“学业导师+辅导员+研究生助管+高年级学生助管”,其中,前两者以“生活帮扶,德育指导”为主,共同制订统一的月主题活动方案(每学期≥4 次),对学生进行生活帮助、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后两者以分享学习经验为主,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找准学习方法。
(二)第二阶段:“学业导师+辅导员+研究生助管+高年级学生助管+专业教师”共育模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此阶段,即大二、大三学年。此阶段学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筑牢专业基础,提升科研能力,树立职业理想。绝大部分的护理专业课程都集中在大二、大三学年,包括基础护理课程(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士人文修养等)和临床护理课程(成人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两大类,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领会职业内涵的关键时期。同时,大二、大三也是学生接触科研的启蒙阶段,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主要平台,学生开始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初步的科研实践,掌握科研技能。
针对以上特点,第二阶段导学团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入了“专任教师”,“学业导师+辅导员+研究生助管+高年级学生助管”以“学业指导+思想引导”为主,采用“集中指导+个人指导”模式,在统一的月主题活动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形成帮扶台账,持续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规划,培养坚韧品质。专业教师则以课程教学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抓手,以“科研精神,职业规划”为教育内容,用严谨的教风、渊博的学识感染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专业、探索真理、钻研科学的精神。
(三)第三阶段:“学业导师+辅导员+研究生助管+高年级学生助管+临床导师”共育模式,指引学生积学苦志成人成才
此阶段,即大四学年,学生将在医院完成为期40周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生活场所也由学校搬到医院。此阶段学生临床实习任务重,面对繁重紧张的临床工作心理压力大,同时面临升学、就业等重要抉择。
针对学生在此关键时期的需求,第三阶段导学团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入了“临床导师”,“学业导师+辅导员+研究生助管+高年级学生助管”继续在前期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业指导”,采用“线上联系+线下座谈”方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护生角色,主动提升实践能力,强化融合知识体系,为高质量就业和升学做好准备。临床导师以“实践能力+职业精神”为指导内容,在“润物无声与救死扶伤”的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精进临床技能、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适应社会需要做最后的准备。
二、“三阶段分模块学业导师制”实施效果
(一)多举措提升学生素质,综合成绩大幅提高。“三阶段分模块学业导师制”实施以来,学生成绩大幅提升。2019年至今: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分别提升37.41、4.36个百分点;升学率提升4.78个百分点;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提升21.39个百分点。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质的提升。
(二)多途径培养科学素养,科研创新取得突破。在学业科研两手抓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科研水平提升显著。2019年至今共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143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29项,校级99项,参与学生621人,参与率达29.22%。学生科研素养得到锻炼发展,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升,参加云南省第一届护理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交流论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三)多场景锻炼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各阶段培养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形成高素质专业化护生团队,学生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西南西北赛区专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铜奖、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西南西北赛区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国家级),第三方评价显示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评价达98%,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知识达成较好地符合了实际就业领域的需要。
(四)多路径磨炼意志品格,服务基层扎根边疆。导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主旨,支持帮助学生结合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开展健康帮扶下基层、三下乡志愿服务8次,以少数民族人群、社区人群、老年人、儿童、妇女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科研服务46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竞赛,共获奖2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0项。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三全”育人的时代背景下,针对边疆地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量身打造的“三阶段分模块学业导师制”有效整合了多个教育主体的优势,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时代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得到了全体师生的高度认可:一是各阶段各成员指导重点明确统一,能够集中力量解决不同时期学生的主要痛点,共同着力为学生成长提供系统、专业、有效的指导。二是专任教师、临床导师各发所长,有效参与到育人过程中,与学业导师、辅导员和高年级助管同学等角色形成合力,从思想、学业、生活、科研、就业等多方面提供指导,进一步落实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三是针对专业和学生特点制订的学业指导规划,厘清了学生不同阶段学业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目标,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顺应了新时期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