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专业教师关注大众化教育
2023-09-07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得到了党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儿童美育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以师资队伍为例,据《中国美育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2)》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师(音乐、美术和艺术课程教师)达83.0万人,相较十年前增长52.3%。
虽然儿童美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要看到,当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难题。城市里的课外美育机构看似热闹,但缺乏系统教育体系,师资及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而基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个别地区特别是乡村儿童的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尚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作为家庭,美育功利化也是当前我国儿童美育的典型症候。城市兒童往往四五岁时就被家长送去各种艺术辅导机构,学习钢琴、绘画、书法等艺术知识和技能,但家长们普遍存在功利心态,大多希望孩子通过艺术考级助力升学,对美育陶冶情操、涵泳性情的价值意识不足。此外,学校美育技能化现象也比较普遍,缺乏学科融合理念。
蔡元培先生百年前就主张,美育不仅仅是美术、音乐、文学等课程的事,“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和美育有关”。美育应该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教材插图、校园环境的营造等,都和美育有关,都需留意。推动新时代儿童美育的发展,需要借助政府、学校、文化机构等多方机构和组织的合力。
一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积极推动儿童美育各项工作部署。中小学校要树立学科融合观念,在完善音乐、美术、书法等各类艺术课程设置的同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推动各类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可在语文课或阅读课上,通过绘本、儿童诗、儿童戏剧、儿童小说等儿童文学素材来开展儿童美育;教育部门、出版社则要从严对各学科教材插图进行把关,结合学科特色,将趣味健康的、优美的插图融合到教材中,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质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绘本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具有公共性的儿童美育空间,加强馆校结合,借助这些机构丰富的美育资源,积极打造各类儿童美育公益项目——比如可开发博物馆儿童美育课,将其纳入学校的课外兴趣班,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机构儿童美育的服务水平来对学校美育和家庭美育予以补充,为广大儿童提供更丰富的美育资源。
最后,对乡村儿童的美育需求,我们应投入更多的关注。可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核心,开展剪纸、绳艺编织、地方戏曲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通过自然美育和民俗美育,帮助乡村儿童发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风俗之美,也为他们奠定健康的审美底色。
(来源:《光明日报》 费 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