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句丽墓室壁画看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2023-09-07王聪

文史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句丽莲花壁画

王聪

一、佛教的传入与兴盛

佛教在高句丽的传入时间至今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公元372年,即小兽林王二年传入。朝鲜《三国史记》中记载“二年,夏六月,秦王苻坚遣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文”,可知佛教的初次传入是通过外交方式进行的,前秦苻坚的努力推动也是佛教传入的重要因素。据研究,该说法是最为肯定、可信的,在正史中有所记载。第二种说法认为是在公元366年由高句丽僧人和东晋僧人交流而传入。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佛教传入的时间是公元396年的晋孝武帝时期,晚于第一种说法二十年。第四种说法提出佛教传入时间为公元357年,是在考古发掘与史料相互印证后所提出的。在双重证据下,这一说法也较为可信;但据研究表明,此时的传播仅限于民间人士的较小规模。[1]

佛教在传入高句丽之前,在中原地区广为兴盛。东晋时期,庐山的东林寺、建康的道场寺都是南方佛教的中心地,慧远、慧观等僧人致力于译注佛经,大力宣扬佛教。在这一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兴起、佛寺的建造、雕刻绘画艺术等都在此时得到快速发展,这为佛教北传高句丽奠定了基础。上文已提到,秦王苻坚在派遣使者前往高句丽的过程中带去了佛教,同时这一时期高句丽与北方各政权间的联系交流也较为频繁,从中可以推测出高句丽对外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因素。

佛教传入高句丽后,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它的繁荣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他们兴建佛教寺庙,从集安内城的肖门寺、佛兰寺,到好太王二年一次“创九寺于平壤”,以及后来的金刚寺、盘龙寺等[2]都能够看出,佛教在高句丽得到了长久的信奉和流传,且“唯佛寺、神庙及王宫、官府乃用瓦”[3]。据研究得知,高句丽佛教寺庙的建造方式已有定制,且寺庙面积较大,结构完整,庄严规整。其二,佛教信徒大量增加。佛教走出国家上层,在民间流传普及。民众更多将“佛”视为祈求平安的外来神,将其与氏族神、国土神和鬼神等放在一起供奉。[4]社會上涌现出大量的佛像图。僧人的游走宣扬、佛教思想的大事传播都反映出佛教在高句丽民间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

二、长川一号墓壁画佛教元素分析

大约到公元7世纪,佛教在高句丽仍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直到道教的传入,普德和尚将寺院迁到完山孤大山时,佛教才逐渐走向衰落。这一阶段的丧葬习俗也是高句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句丽盛行厚葬之风。在《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记载:“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厚葬,金银财币。”[5]厚葬不仅仅指死者墓葬中伴有丰富的随葬品,还有对墓葬的选址和建造也极为讲究。平民与贵族的随葬品已经有了很大差别。在吉林省集安市考古发掘的长川古墓群中,长川一号墓是最大的古墓葬之一,墓内绘有精美丰富的壁画,尽显其厚葬之风;壁画中的元素体现出浓郁的佛教气息。由此看出高句丽民族的绘画艺术也十分高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在集安五盔坟四号墓和五号墓中也都发现了佛教题材的壁画,丰富的佛教题材绘画元素尽显高句丽此时的崇佛尊佛风气。[6]这里以长川一号墓的前室东壁藻井上绘有的典型拜佛图为例,对其中的佛教元素进行简要分析。

在墓画中部,佛祖坐于弥山之上,端庄肃穆,背后佛光闪现,烟雾缭绕,左侧有四位站立的侍从,侍从圣体微侧,面向佛祖,尽显崇拜尊敬之情;一男一女在右侧跪拜。据考古研究,这两位就是墓主人,最右侧同样也是两位侧身站立面向佛祖的侍从,四周绘有飞天和数朵双人化生的莲花,画面布满祥云,且点缀莲苞,这被认为是人间信徒礼佛的生动描绘。[7]往上看,佛祖之上共绘有五个飞天,她们裙带飘扬,身姿曼妙,最上方三个飞天分别手持笛子和琵琶,这是伎乐天,在佛教中称为乾闼姿。她们奏乐,是佛家的乐神,与佛家的歌手乐人——供养天相配合,[8]相得益彰,自是满满的仙气十足。最后观察下方,绘制的是汉晋时期常见的四神:玄武、朱雀、白虎、青龙。此幅拜佛图中共绘有九朵侧视莲花和一朵写实莲花。莲花的绘制线条实在有力,粗细有致,花瓣呈现随风飘舞的感觉,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这说明高句丽人也喜爱莲花,把莲花看成美好吉祥的象征,[9]当是高句丽人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最后,整体来看这幅拜佛图的布局,体现了苍天在上(日、月、北斗等星宿)、“佛”及“天人”居中、墓主人拜佛场景居下的观念,[10]也是三位一体观念的呈现,表现出对佛教的重视与尊崇。

长川一号墓壁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佛教元素,从中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当时高句丽人的虔诚信仰,触摸到高句丽墓葬文化中“信佛法、敬鬼神”[10]的特点。根据考古调查研究,高句丽墓室壁画与同时期中原地区其他政权的佛教壁画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彼此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十分密切。高句丽的佛教文化经过本土化的改造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成果。

三、佛教传播给高句丽带来的影响

关于佛教衰落的原因,学界的主要观点是道教的传入导致佛教逐步走向衰落。李海涛认为高句丽佛教衰落最根本和主要的原因是迁都和新势力的胜出。[11]他认为高句丽在走向鼎盛后,外部边疆政权的挑拨与内部政权的纷乱迫使其迁都。高句丽都城由今吉林省集安地区迁往今朝鲜平壤地区,集安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被迫丢弃,佛教坚实的信仰基础被打破。何况高句丽上层统治者在势力争夺中引入道教并将其置于佛教之上,佛教在丢失基础后也失去了统治者的庇护。因此,佛教在高句丽的衰落是必然的。但佛教在高句丽盛行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促使高句丽人民找到了精神信仰与寄托,促进宗教思想多元发展

在佛教传入之时,高句丽面临着严峻的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人们生活困苦,需要新思想的慰藉。佛教主张人们学佛可去除烦恼,开显佛性,不求今世之福,但修来世,断除烦恼,让广大人民群众找到很好的精神归宿。[12]当时,儒、道思想也有传入,长时间内三教出现并存局面。其中佛教思想的融入,促进了三教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在高句丽当地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推拥出新的文化成果。宗教思想也便呈现出多元发展的面貌。

(二)推动高句丽墓葬文化及其他艺术的蓬勃发展

在上述分析到的长川一号墓室中,藻井就意味着“天”,它置于顶部,具有沟通天地的重要作用。藻井的图案设计与绘制颇具特色,图案精美细致,众星相拱,飞天环绕,含有福瑞之气。在这样一个幻想世界中,高句丽人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壁画的众多精美的佛教元素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佛教在高句丽墓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佛教中“天”“佛”“人”三位一体的观念托举着人们对逝者以后生活的美好愿景,希望逝者能够得到保佑与福瑞之气,顺利升仙。

在佛教的影响下,高句丽的佛像建造颇具北魏时期佛教的铜像形态,佛像丰富多样,莲花台、立像等铸造工艺快速进步。在高句丽特色的髹漆业中,出现了精细勾勒的侧视莲花和莲叶纹样,图案圆润精致;建筑和壁画艺术中也融入了大量的佛教元素,尤以莲花形制最为突出。可见,高句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漫溢着佛教的影响,从而造就了高句丽独特璀璨的民族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了高句丽与其他政权的友好沟通,密切了与东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

在国内,佛教最初主要是通过外交形式传入高句丽,因此,在各国使者或僧人千里迢迢北上与高句丽交好传教时,高句丽往往通过政治上礼遇传法僧,派遣求法僧等形式以示对中原政权的友好和尊奉。[13]这对中原政权和高句丽与周边政权友好往来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新罗佛教最初就是高句丽佛僧传入的,且日本的佛教最初也是受到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地佛教的影响。高句丽与日本僧人之间的传教求法活动密切了两国之间的交流,成为中华文化外传的重要窗口,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使命。

综上,透过纵览佛教在高句丽的传播情况,分析长川一号墓室壁画的佛教元素,能够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高句丽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民族政权,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学习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注释:

[1]齐利毅:《高句丽与中国北朝佛教造像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14年,第9页。

[2]徐贵通:《高句丽寺庙述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页。

[3]《旧唐书·高句丽传》,转引自邹存慧:《略论高句丽佛教的传布及影响》,《文化产业》2018年第3期。

[4][11]李海涛:《佛教在高句丽的兴起与衰落及其成因》,《宗教与民族》,2013年。

[5]《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6]王诗晓:《汉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佛教图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20年,第423页。

[7][8]黄龙顺:《佛教的东传及高句丽长川一号墓壁画的“礼佛图”》,第十五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卷(韩国研究丛书之五十七),2014年,第153页。

[9]孙仁杰:《谈高句丽壁画墓中的莲花图案》,《北方文物》1986年第4期。

[10]温玉成:《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佛教壁画研究》,《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12]张春霞:《高句丽宗教的多元发展》,《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2010年,第46页。

[13]李海涛:《略论高句丽的佛教及其影响》,《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第6期。

作者:東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高句丽莲花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云莲花灯
壁画上的数学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帮壁画“治病”
高句丽乐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