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东麻栎国家储备林造林技术初探

2023-09-07许烈奇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皖东麻栎造林技术

许烈奇

摘 要 麻栎在木材储备、燃料和生物质能源方面的作用和潜力已经得到公认。为给其他地区营造麻栎林提供技术参考,以皖东地区营造麻栎国家储备林造林项目为例,总结了种子采集与处理、育苗管理、整地造林、修枝间伐、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

关键词 麻栎;国家储备林;造林技术;皖东

中图分类号:S792.1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17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壳斗科栎属多年生落叶乔木,树体高大,高达25 m,胸径达l m,树皮呈现灰褐色,表面还有一些不规则的裂痕,木栓层不够发达,呈现冬芽圆锥形[1]。广泛分布于我国温暖带和亚热带地区,长江流域各省(区)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地、丘陵为其主要分布区,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麻栎为我国著名的硬阔叶树优良用材树种。其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树干是优质的家具材料,果、皮、叶均可入药,具解毒消肿止泻之功效,尤其是麻栎的果实,富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收敛和调理脾胃、排毒、减肥等保健作用,对乳腺炎有明显的疗效。

1 皖东地区(滁州市)的麻栎栽培环境

1.1 麻栎栽培环境

麻栎生长环境比较复杂,一般生长在海拔1 000 m

以下的山坡或沟谷处,还会与一些松类针叶树、其他阔叶树等形成针阔混交林、阔叶落叶混交林或小面积的纯林。另外,麻栎属于阳性树种,生长过程中喜光,自然分布的麻栎多生长在阳光较为充足的阳坡、半阳坡或是沟谷低海拔的地带。麻栎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耐干旱,不喜积水,在pH值为6~7的砂性土壤中生长最旺盛,在荫蔽湿润的山谷或北向山坡上砂质壤土及石灰质土中生长也较好。麻栎同时具有很强的抗风沙和污染的能力,寿命也很长,是我国优良的用材树种和阔叶先锋树种。

1.2 皖东地区(滁州市)环境

皖东地区指安徽省江淮丘陵东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5 ℃,最高气温41.2 ℃,最低气温-23.8 ℃,

年平均降水量1 035.5 mm,多集中于6、7、8月。梅雨期长23 d。年日照总时间2 230.2 h。初霜為11月初,终霜为3月底,年无霜期219~227 d。皖东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全区地貌大致分成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3个类型,地势西高东低,海拔50~100 m,局部高丘有300 m以上,最高海拔399.2 m,围绕丘陵分布的平台和波状起伏地带,构成岗地,滁河、淮河沿岸和女山湖、高邮湖的滨湖地带为平原区。林业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分为普通黄棕壤和黄褐壤两类,在石灰岩分布区域,有棕色石灰土和紫色石灰土。麻栎是乡土树种,“减松增栎”是皖东地区一项重要的林业生产举措,营造麻栎国家储备林能够促进当地林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提高林分的质量。基于此,麻栎的栽培在皖东地区发展前景广阔。

2 麻栎营造林技术分析

2.1 种子采集与处理

采集麻栎种子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与皖东地区气候和土壤类型相近的麻栎林作为种源,选择树干通直、树冠开阔均匀、长势旺盛、无病虫害、20~30年

生的优良麻栎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树,采集种子的时期一般在母树果实生长的定型期,也就是9月和10月左右。一般来说,母树的果实从绿色变成黄褐色或栗褐色,就代表母树的果实已经成熟,自然脱离的果实相对饱满,同时数量较多,果实品质极佳,此时采收果实最佳[2]。

1)收集的麻栎种子进行粒选,挑出杂质、病虫害种子和一些颜色不正常的种子。再进行水选,将种子浸入水中,涝去漂浮和半漂浮的种子和杂质,保留沉入水底下的种子,待下一步杀虫处理。2)一般来说,对麻栎种子危害较大的是栗实象鼻虫,从种子的外表上看,很难发现,但可以采取浸水法、温水浸烫及药剂熏蒸法的办法杀死麻栎种子中的害虫。在皖东地区多采用前2种方法。浸水法:就是将水选后的种子装入化纤袋中,浸没入流动的清水中30 d以上,不超过60 d,使种子内的害虫窒息而死[3]。温水浸烫法:准备55~60 ℃的温水,然后将麻栎种子浸泡在温水中10 min左右,初步杀死麻栎种子内的害虫。3)杀虫完成后晾干种子。晾干种子要注意,避免种子被阳光直射,每天翻动种子4~5次,避免其发热霉变。晾干后的种子用于播种和储藏。

一般来说,麻栎种子在室内储藏,要保证室内环境干燥通风,同时储藏种子的时候,可以采取1层种子1层沙的方式进行储藏,保证每1层沙的厚度在5~7 cm。室内储藏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6层,避免储藏不便。同时,每层种子中间还可以插入1束秸秆,达到更好的通气效果。还要注意在储藏的过程中不定期检查,防止种子出现大面积发热霉变损坏。

2.2 育苗管理

皖东地区麻栎播种一般是采取筑床秋播或冬播。主要注意以下5个环节。1)苗圃地选择,要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好,距离造林地近,土壤松厚肥沃,排水畅通的地块。2)施足基肥做好床,每667 m2施土杂肥500 kg、复合肥30 kg、磷肥30 kg、尿素30 kg,

3犁3耙后整墒作床,床宽1.20 m、步道沟0.40 m,床面土壤要细,中间稍隆起,利于排水[4]。3)开沟播种,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或翌年4月播种,横条播,每隔25 cm开1条播种沟,深5~6 cm,每条沟内均匀撒播25~30粒种子,覆土3~5 cm。每667 m2用种200 kg左右。期间要根据天气情况做好苗圃地的墒情管理,以及抗旱、排水工作。4)松土、除草、间苗。麻栎出苗后,要及时松土除草,苗出齐后,进行间苗和补苗,每隔10~15 cm留1株强壮苗,去除生长细弱、矮小的残苗,间出的壮苗可用于移栽、补苗。间苗后要及时浇水。5)水肥管理。5月底至6月初幼苗出齐的时候追肥,根据麻栎的生长具体情况追尿素5~8 kg/667 m2。6月至9月上旬是生长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气温相对比较高,所以生长也会更快,要加强水肥的管理,如果麻栎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干旱的情况,要及时浇水保墒。梅雨季节,要防止出现草荒,尽量不用除草剂。经过精心管理,秋天麻栎苗能够生长到高80~100 cm,地径达0.8~1.0 cm。产合格苗10 000株以上。

2.3 整地造林

麻栎的造林地可选择采伐迹地、灌丛地或荒山荒地。1)整地。一般在秋冬季进行。在坡度小于12°的山场可采用全垦加大穴,坡地大于12°的山场采用沿等高线的带状整地加大穴。带与带之间保留2 m宽的原生植被带,以减少水土流失。整地深度40 cm以上。2)起苗。起苗前3天苗圃地灌水。起苗一定要用锹挖,不可用手硬拔,否则会拔断须根,影响成活率。3)起苗后进行分级,修剪根系,剪短主根,根系打浆,打浆前,将麻栎苗根部浸入2%的生根粉溶液中10 s,控干溶液后根部打上泥浆进行假植。4)栽植。在秋季苗圃地麻栎苗落叶后至翌年的春分前均可栽植。选择苗高大于80 cm,地径0.6 cm以上的麻栎壮苗,在阴天或者雨后初晴栽植,栽植的深度控制在根茎深度的3~5 cm,分层覆土压实后,上覆细土。5)造林密度。皖东地区营造国家储备林以生产大径级材为主要培养目的,同时结合中间利用。采用株行距1 m×2 m,每667 m2栽植330株。6)抚育。造林后连续抚育管理

3年,第1年抚育3次(4—5月、6月和9月),6月结合除草松土抚育施肥1次,将尿素和复合肥按质量比2∶1混合,每穴20 g;第2年抚育2次(6月和

9月),6月结合除草松土抚育施肥1次,每穴100 g;第3年抚育1次(6月),结合除草松土抚育施肥1次,每穴200 g。3年后林木郁闭度可达0.7。

2.4 修枝间伐

修枝和间伐是提高木材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1)修枝。麻栎在造林后第4年要及时修枝,以培养通直干形,提升树木的品质。一般在树木休眠期间进行,为缩短伤口愈合期,修剪切口要平滑,不伤树皮,留桩长度不超过0.5 cm。要将枯死、衰弱、被病虫为害的树枝去除,树冠长度维持在树高的1/2以上,等到树木生长8~10年以后,要保证维持在1/3上。2)间伐。间伐原则为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密留疏、砍病虫株留健壮株。第1次间伐时间在麻栎定植的第8~10年,间伐强度为35%,以后每隔5~8年间伐1次,每次间伐强度为35%左右,每次间伐后的郁闭度保持在0.65~0.70。通过5~6次间伐,最终每667 m2 保留11~15株大径级材麻栎。

2.5 病虫害防治

麻栎病虫害少,抗性好,不会有大面积危害发生。常见病害有栎树猝死病,虫害有栎褐天社蛾、栗实象鼻虫、柞天牛。1)栎树猝死病主要是类真菌感染引起的1种林木病害,主要为害壳斗科栎类植物,在皖东地区4月上中旬至5月中下旬(15~25 ℃)时有发生,病菌通过雨水、土壤、病苗等传播,感病株嫩枝枯萎,叶片由绿色转为褐色,树皮表面变成红色,树干下部表面产生红色至黑褐色的黏性液滴,液滴下树皮和外部边材出现暗红色腐烂状。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期喷洒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2)栎褐天社蛾,也叫栎毛虫、红头虫,是栎类的食叶害虫,大发生时叶片被啃食殆尽,影响栎树生长和栎实产量。在皖东地区1年发生1代,当年卵在树枝上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15 ℃,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小枝上取食,造成叶片枯萎。3龄以后集中日夜取食,幼虫数量多时,常压弯枝条。4龄以后分散为害,食量剧增,产生转株为害现象。幼虫5龄,幼蟲期40~50 d。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于树根周边疏松土中结茧化蛹。11月初羽化,羽化当天即交尾产卵于树冠中下部的枝条上。防治方法:4月下旬在初龄幼虫群集为害时,组织人力捕杀;幼虫已分散为害情况下,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2 000倍液或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1 500倍液喷杀1次,然后人工捕杀清尾[6];成虫有趋光特性,在11月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3)栗实象鼻虫,幼虫在种子内蛀食,种子外见不到虫孔,仅有一不明显小黑点,受害种子早落。栗实象鼻虫在皖东地区一般2年1代,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7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8月上旬成虫陆续出土,上树啃食嫩枝吸取营养,8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栗苞上钻孔产卵,成虫咬破栗苞和种皮,产卵于栗实内孵化,蛀食栗实。其在果实内约为害30 d,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幼虫钻出果实入土越冬。防治方法: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出土之前,用农药封锁地面,可喷洒50%杀螟松乳剂500~1 0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等药剂;8月中旬成虫上树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期间,向树冠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20%杀灭菊酯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等药液;及时采收种子,9月底至10月中上旬,果实成熟后尽量采收干净、彻底,避免幼虫入土越冬;清水浸种或温水烫种,将采收的种子浸入清水中40 d左右,或用55~60℃热水浸烫10 min。4)柞天牛,成虫7月取食树皮补充营养,产卵于树皮间,翌年6月幼虫钻入树干为害。防治方法:蛀孔内注入25%亚胺硫磷乳剂250~500倍液10~20 mL,然后用黄泥堵住虫孔;7月成虫大量羽化时,聚尾群交,可进行人工捕杀。

3 总结

麻栎是一种比较珍贵的树种,其经济价值非常高,在医药领域、建筑领域及食品领域都有所应用,作为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所以,营造麻栎国家储备林能够很好地保存优良的林木资源,为国家储备大径级的木材。

参考文献:

[1] 王瑞静,杨玉霞.麻栎繁殖栽培与造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8(2):51.

[2] 潘晓峰,张春祥.麻栎储备林培育技术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20,46(4):6-8.

[3] 王新洋.麻栎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58-160.

[4] 于一苏,于光明,李丛,等.皖东丘陵地区麻栎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J].林业工程学报,2009,23(4):81-84.

[5] 汪志强,鄢洪星,徐正中,等.豫南麻栎优良类型选育及薪炭林栽培技术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10,30(1):6-8.

[6] 杨恒吉,何旭春.麻栎播种育苗和造林技术要点[J].乡村科技,2022,13(22):106-109.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皖东麻栎造林技术
麻栎果实的开发利用及培育探究
麻栎种源1年生苗生长特性比较
定向培育措施对麻栎生长的影响评价
皖东苏家湾地区三里陈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皖东传统年俗文化的当代适应性研究
皖东地区专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皖东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