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东地区专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2018-02-23吴秉申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产高效小麦

吴秉申

摘 要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对小麦的产量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生活品质的提升,使人们在食品的绿色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技术的革新来实现小麦的增产增收、绿色健康的功效。基于此,阐述了皖东地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从整地、选种、浇水等八个方面对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希望对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皖东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3.013

农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家关注的焦点,也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小麦是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促进小麦的绿色高产高效发展,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工作任务。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国家为了支持小麦作物的生产,不仅制定了一定的政策,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技术等,在多个地区成立示范基地,进行栽培技术的革新升级试验,通过与周边普通种植作业地区对比,新栽培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和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皖东地区的小麦新型栽培技术,这种新型技术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种植的高产量和高效率的发展,既满足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适应了国家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利于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得到大力推广。

1 高标准整地技术

土壤的质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土地耕松的深度,这就对整地技术有了较高的要求。从小麦种植的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当前小麦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这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机械作业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要积极努力转变传统耕地、松土浅的状况,在推行耕地机械化的同时要注重耕地的质量。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整地方式,从而提高整地的整体水平。按照“秸秆还田地块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地块必须耙实”的要求,提高整地质量,夯实麦播基础,增强抗灾能力。整地时,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保”字、落实一个“深”,即早腾茬、早整地,保住底墒和口墒,加深耕层。前茬作收获后立即腾茬,若土壤墒情适宜,适合耕地,就可以施肥整地,吃窄犁细、犁透,一犁多耙,耕深达20 cm以上,逐年增加至25~30 cm。针对旋耕整地,要提高旋耕地的配套技术,1)旋耕要与深耕相结合,隔年或2年轮换,以解决旋耕机整地耕层浅和犁底层等问题;2)旋耕与耙耱相结合,旋耕次数在2次以上,耕后要耙细耙透,使土壤踏实、上虚下实,以解决土壤过于疏松的问题;3)对皖东地区稻茬麦注重“三沟”配套以防渍害;4)旋耕与农艺技术相配套,旋耕机播后要镇压,以免因“秸秆还田”造成麦种与土壤接触不良而出现死苗[1]。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土壤通过给作物提供养分来促进其生长,而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作用也不尽相同。在传统的小麦农作物种植中,人们往往根据土壤的贫瘠状况施肥,忽视了养分与作物之间的联系,致使小麦产量不高,同时还造成化肥资源的浪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相关技术人员在充分研究土壤、肥料、作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该技术需要先对种植作物的土壤进行相关分析,包括各种养分含量、土地可承载的最大产量以及种植作物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分析的状况配方施肥。这种方法是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更为科学、高效,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增产效果,还帮助农民节省了大量的化肥资源和成本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项技术的使用的过程中,要合理搭配有机肥、无机肥,科学配方,同时针对普遍“秸秆还田”的实际应增加氮肥用量。

3 选用优良品种

经过长期的发展,小麦的品种不一,不同的小麦品种又适合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因此,皖东地区在小麦种植中,不仅要全面掌握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地质量,还要对小麦的品种有科学的认识。当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小麦品种,最好订单企业要求选择国家或者省级审定或认定的春性、半冬性专用小麦种植品种,如镇麦168、镇麦9号等一般都有质量保证,能够保证基本的产量、符合订单企业要求,此外,还要注意在播种前过滤小麦种子,避免播种一些破损、干瘪的种子,影响小麦的生长。

4 适期精量匀播

结合土壤墒情和小麦品种特性,做到适期播种,镇麦168、镇麦9号等春性品种在10月25至11月5日播种,半冬性品种在10月15—20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10.0~15.0 kg。播种上采用统一机播,推广小麦宽窄行匀播技术,通过高标准整地和匀播技术,达到了一播全苗,踏实了土壤,保水保墒,耐旱抗旱,達到节水增效、藏粮于地之目的[2]。

5 示范推广小麦精准匀播技术

在项目新技术示范区,在落实小麦综合配套技术的前提下,主要示范推广小麦精准匀播技术,行距 20 cm,墒宽3 m,每667 m2播量10.0~15.0 kg,通过示范对比,突出农技农艺相结合的增产效果[3]。

6 越冬前科学浇水施肥

冬季是小麦生长的重要时期,做好小麦越冬前的浇水施肥工作,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保证小麦顺利健康生长,还能减轻春季的工作量,可谓一举两得。在冬前浇水施肥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施用的时间。所谓“不违农时”,浇水和施肥都是有讲究的,并且要根据具体的土壤环境和小麦生长状况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施肥。通常情况下,浇水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进行,此时的气候最为适宜,有助于充分体现冬水的价值。2)做好技术和用量的选择,浇水最好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施肥工作一般结合浇水进行,要注意把握施肥的量。

7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要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1)在小麦播种前,可以通过种子包衣或农药拌种的方式,降低病虫害的威胁,保证种子的出苗率。

2)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期,也要注重对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注重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的防治,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3)对于小麦草害,应根据草相、苗情、温度、湿度选择合适的除草剂适时化除,在化除时要注重不同除草剂轮换使用以免杂草产生抗药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是让人食用的,因此,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过程中,要科学用药,尽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操作,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在选择农药时也要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总之,在保证小麦种植产量的同时,要注重小麦的绿色健康生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投入的成本。

8 适时收获防混杂

把握收获小麦的时机能够有效保证小麦的质量。最适宜的收获阶段是蜡熟末期至完熟期,若收获过早,小麦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晚,不仅易落粒折穗,遇雨易穗上发芽,而且使千粒重、容重、出粉率降低,丰产不丰收。使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时,宜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进行。为了保证收获的实效,农民还要时刻关注天气条件的变化。特别注重分品种收获、储存、销售以免影响小麦品质。

9 结语

小麦新型栽培技术是对传统小麦种植技术的革新,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上,实现了绿色种植、高效种植的目的,满足了当前对小麦种植的技术要求。该技术优势显著,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不仅适用于皖东地区的小麦播种,还对其他地区小麦播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1)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到不同地区进行小麦作业指导,丰富农民的播种知识,2)通过开展地区研讨会的方式,增加不同地区的小麦种植经验的交流和讨论,让更多的人了解该技术的特点,从而促进该技术的推广使用,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31.

[2] 王志亭.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7(25):57-58.

[3] 于振文.全国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高效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