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味蕖主题性花鸟画创作特征分析

2023-09-07孟德鸿窦新垒

收藏与投资 2023年8期
关键词:主题性

孟德鸿 窦新垒

摘要:近年来,主题性美术创作逐渐成为新时代美术创作研究领域的焦点和显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郭味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花鸟画创作回答了如何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主题性花鸟画创作指明了方向,对于现今的主题性花鸟画创作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着眼于郭味蕖主题性花鸟画创作,主要从创作特征的具体表现、创作特征的成因、对新时代花鸟画创作的启示三个方面分析阐述。

关键词:郭味蕖;主题性;花鸟画创作

“主题性”美术创作指有情节的历史题材画、风俗画等,最初由苏联评论中俄文翻译而来,进入中国后,引申为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主的美术创作。

我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叙事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如彩陶上的花式纹样记录了狩猎的过程。秦汉时期,这种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载体变成了画像石、画像砖,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宣传教化功能也体现了出来,到唐代张彦远提出“成教化,助人伦”,第一次从理论的角度总结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社会文化功能,之后历朝历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皆带有这种功能性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以人民为主体,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1942年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向”,这一讲话指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向——艺术为人民服务,为了回答美术创作如何服务人民大众的问题,中国画创作发生了改变,花鸟画方面,出现了诸如郭味蕖、潘天寿等人,他们在花鸟画的题材、笔墨、色彩、情感方面均做出了变革。

一、郭味蕖主题性花鸟画创作的三个特征

(一)立足传统、融贯中西

郭味蕖主题性花鸟画创作的特征之一是立足传统、融贯中西。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画面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在内容上,郭味蕖将西方常见的植物题材加入花鸟画的创作中,如《朝晖》中的睡莲、《铁树仙人掌》中的仙人掌。画面表现形式上,色彩本身所带来的表现力就能赋予画面生命力。刘曦林在《郭味蕖传》中曾对郭味蕖的用色作出高度评价:他以色彩实现了与西画色彩学的沟通,并因此铺就了通向现代的新途。郭味蕖善于运用色彩,他主张加用水彩和水粉画颜料,常在画面的局部运用一些较为鲜艳的颜色,利用颜色对比,突出画面氛围,如在《月上》(图1)这幅代表作中,他以石黄绘月下花朵,以灰绿写叶,以墨写竹石,以至灰绿与墨形成一种氤氲之气,石黄点睛,在暗与亮、黑与黄的对比中产生了一种富有现代意味的色彩关系。

如果说在用色上郭味蕖将中西贯通这一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立足传统则表现在笔墨的运用上。20世纪50年代,较多虚无主义者批判笔墨是旧社会的产物,但这种丢掉传统笔墨形式的中国画也失去了独有的审美特色。郭味蕖早年在北京古物研究所学习,曾对诸多画论进行研习,从谢赫的六法论到张彦远的“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用笔”,都是他学习的参照,于是他总结出一套用笔用墨的规律。在用笔方面,他认为应该讲究笔力、笔气,用墨方面,他主张墨有美感,不管苍与润、焦与清,都应有气韵,如《杏花》中老干以苍拙的用笔凸显出杏花墨色的温润感。

(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对于郭味蕖来说,只有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艺术,才能使艺术展现现实主义传统,做到艺术为人民服务。深入生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深入自然生活,通过写生认识事物的生长规律和造型规律;另一部分是深入社会生活,郭味蕖在《谈花鸟画创作》一文中谈到,深入社会生活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创作新的表现形式。因此他积极参与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体会他们的心境,培养重新处理审美观点的能力,将古人不愿意表现的“俗物”加入了花鸟画创作,如1956年所作的《农家院落》(图2),他以一根竹竿配几只鸡,充分展现了农家日常生活中的院落场景,表现了人民闲适幸福、安居乐业的状态,再如《和平之生》中的两只鸽子、一串爆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题材展现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在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上,郭味蕖内蓄传统文人笔墨精神,将工笔与写意的优点兼收并蓄,使得花鸟画在表现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不失文人画的雅致,如《银汉欲曙》(图3)中以勾勒法绘制白荷花,然后以湿墨率性写出荷叶、蒲草,既烘托出白莲的润泽,又展现了整个场景的勃勃生机。

(三)顺应时代、弘扬主旋律

郭味蕖花鸟画创作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画面意境的改变上,传统花鸟画离不开“象征”二字,从对于“珍禽瑞鸟”的刻画来展现皇家富贵到以“汀鸟渊鱼”抒发内心的闲情雅致,或为皇家服务,或为内心世界服务,基本上都是借助“象征”含蓄的表达情感,再加上文人心态上常有的抑郁悲愤的时代感情,因此少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情调直接表达热烈、向上的情感。自郭味蕖对花鸟画进行改革,开始展现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情调与氛围,如20世纪60年代所作的《大好春光》《月上》等一系列作品,从题目就可以看出画家积极昂扬的心态与作品鲜明的时代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郭味蕖创作了众多表现政治内涵、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郭味蕖所作《繁荣昌盛》(图4),画中拓印了青铜簋拓片,绘四枝牡丹,“簋”是我国古代所使用的食器,但画中却配红黄粉白的四色牡丹。这种形式的创作不仅以簋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反差表现新中国之后,人民不再担心物质层面的温饱,转而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和五十周年之时,郭味蕖皆创作了赞颂新时代的花鸟画,在赞扬新时代的同时展现了花鸟画的传统美感,这些创作源于郭味蕖对这个时代的信任与热爱。

二、郭味蕖主题性花鸟画创作特征的成因

(一)家族氛围的熏染

1908年,郭味蕖出生于山东潍坊的一个书香世家。郭氏在潍坊是有五百年历史的名门望族,家族文化艺术氛围浓厚,才人辈出,善诗词、书画者众多,郭味蕖因此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染,自幼勤奋好学,喜爱绘画。成年后的郭味蕖与金石收藏大家陈介祺的玄孙女结为夫妻,受到陈家金石文化的影响,再加上郭家祖辈曾与郑板桥、赵之谦等人交往密切,收藏了不少书画,因此,这些金石收藏与名人真迹成了郭味蕖早期学习中国画的关键资料。

(二)个人的修养

《大学》中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积极的儒家思想是每一位文人入世的思想根源,郭味蕖也不例外。他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少年时曾跟随丁启哲、刘炯学习中国画,以临摹陈老莲、恽寿平为主,后进入上海艺专学习了四年西洋画,他的油画受到陈抱一和倪贻德的影响,作画感性,一挥而就,画面构成感强。1937年,郭味蕖考入了古物陈列所研究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对中国画系统化的研究。他关于美术理论的治学方法与山水画创作受教于黄宾虹,花鸟画创作受教于于非闇,初学張子祥,后学赵之谦、任阜长,最后是明代大家,如周之冕、陈白阳、沈石田、文徵明。20世纪50年代初,以《朴友图》《三友图》请教齐白石,并得到高度赞赏。正是这种西洋画学习经历与后来的中国画研究经历共同造就了郭味蕖花鸟画的艺术成就,为创作出立足传统、融贯中西的花鸟画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时代的要求

郭味蕖的花鸟画创作之路如同他所处的时代是漫长而曲折的。自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西方资本侵入中国,西方艺术冲击中国画体系,随即出现了主张用西方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融合主义”和坚持在中国画内部改造的“传统主义”两大阵营。在这个时期,受这种美术思潮的影响,郭味蕖在上海学习了四年西洋画。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指导下,中国画的社会功能性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有人发出花鸟画不能反映现实,必然被淘汰的论调。面对这种论调,郭味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反驳这种观点,如在《谈花鸟画创作》这篇文章中说:“有人认为花鸟画不能表现现实,不能为政治服务,甚至提出了对继承和发展花鸟画创作的疑问。这是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也是对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狭隘理解。”在这种历史使命下,郭味蕖在花鸟画创作方面开始了改革之路。

三、对于新时代背景下主题性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放怀古今,艺脉相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众多人跟随郭味蕖的脚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作之路。郭怡孮作为郭味蕖的第三子,在题材上,善于运用野花野草表达画面意境,在用色上吸收西方印象派与野兽派的特点,使他的作品远看像工笔,近看如写意。王晋元作为郭味蕖的学生,深刻领悟了花鸟画现实主义的传统,在创作前期深入自然,探寻真实的自然生态,以此展现最鲜活的画面气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并密切关注着中国文艺的动向,近期,在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的回信中肯定了中国美术馆守正创新的工作方法,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由此可见,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要求没变,但是社会语境和文化氛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今天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焕发出新的气象,一是创作更加贴近生活,在创作题材上表现得更加平民化和生活化,如当今国展中将农作物与家庭日常用品入画已变得很平常;二是时代特征更加明显,当今花鸟画坛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关照花鸟世界,营造人与自然新意境的作品,通过体察花鸟、关切生命的情怀,赋予花鸟画新的象征。新时代以来的创作者吸取了郭味蕖主题性花鸟画创作的经验,进一步积淀传统笔墨的厚度,使花鸟画在现代转型的历程中,更为深刻地契合时代性,在表现社会和艺术语言层面,完成纵深多向的探索。

四、结语

综上所述,郭味蕖主题性花鸟画创作立足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要求,展现时代风貌。他深耕中国传统笔墨精神,吸收西方绘画技巧,在花鸟画创作内容与表现语言上作出巨大改造,对于当今的花鸟画创作者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促使新时代花鸟画创作在多元并存的风格中仍能重拾传统、立足人民、顺应时代。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智库(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打造黑龙江省鹤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KKF2022133)。黑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思政育人导向下地域特色美术资源深度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45205159)。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项目“工笔画表现形式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类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XMQUG 2021002)。齐齐哈尔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工笔花鸟画创作”(项目编号:QDJG_2022KCSZ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孟德鸿,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理论及创作。

窦新垒,男,汉族,江苏沛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理论及创作。

参考文献

[1]郭怡孮,郭绵孮.郭味蕖艺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刘曦林.郭味蕖传[M].济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3]张亮,李艳.主题性中国画的内在规定及育人功能[J].文艺争鸣,2018(10):187-193.

猜你喜欢

主题性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浅析主题性在丝巾设计中的体现
农村幼儿园有效开展美术活动的几种途径
餐饮空间的主题设计研究
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个案成果展示的指导研究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
浅谈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