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09-07王继军周吉成苏莉莉石娜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2期
关键词:热区热辐射红外线

王继军 周吉成 苏莉莉 石娜娜

(甘肃省白银市妇幼保健院,甘肃 白银 730900)

乳腺疾病是现阶段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乳腺疾病的重要措施。乳腺组织自身散发的红外辐射可以被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捕获,并通过光电和多媒体系统将其转换成医用红外热像图,以彩色图像的形式展现温度差异和变化[1]。除了双侧乳房外,还可以监测人体不同部位的正常和异常温度场,协助临床筛查不同乳腺疾病,有助于从中医角度辨证论治。相比其他检查方式,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具有方便效捷、经济实惠、接受度高等优点。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捕获健康女性乳腺组织在体表的温度场分布特征,为病变状态下的女性乳腺疾病建立参考标准,从而为诊断提供判读参考[2]。黄亮亮[3]联合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证素辨证法,发现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乳房与相关经络、腧穴对应的温度场较健康女性乳腺有明显变化,且与中医证素辨证下的特点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诊疗女性乳房疾病的新思路。程红霞等[4]研究认为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用于乳腺疾病早期筛查,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对于预防乳腺疾病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乳腺癌,能尽早发现,大大降低病死率。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就诊于我院的135例乳腺疾病妇女的红外线热成像数据,分析研究不同乳腺疾病的热成像图特征,以期为筛查疾病提供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2022年8月至2022年11月间就诊于我院的135例乳腺疾病妇女,应用“ZR-2010”型医用红外线热像仪检查,最大年龄患者78岁,最小年龄患者2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30~50岁占88.12%。

1.2 仪器性能 我院新引进“ZR-2010”型医用红外线热像仪,采用324×256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温度分辨率高达0.05 ℃,测量精度为±0.4 ℃,红外图像更精细、更清晰。检测期间不产生任何射线,无须药物标记,检查无接触、无痛、无创,对医患双方均无任何伤害和不良反应,可以动态客观地监控人体热场的分布及其变化。

1.3 检查方法 受检者步入室内,检查室温度22~24 ℃恒温,相对湿度50%~70%。检查室空气自然流通,无风、无尘、无高温辐射源。受检者保持上身裸露,双上臂外展抱头,充分显露双乳及腋下,距离摄像镜头前1.5 m站立,静待10~15 min,调焦至图像清晰后,即可拍摄受检者热像图,然后存盘打印,读图判断。需要注意应除去一切可能影响体温改变的外界干扰,拍摄应包括乳房正位及左右斜侧位热像图。

1.4 四诊检查 望诊:乳头有无溢液或溢血,乳房表面有无凹陷、突起、溃烂等改变。问诊:询问患者月经情况,是否有乳房疼痛,疼痛是否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相关,是否处于月经期、哺乳期、妊娠期,是否有乳腺癌家族史等干扰因素存在。触诊:单侧或双侧乳房若触及肿块,详细记录肿块位置、数目、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感,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是否与皮肤粘连等情况。辅助检查:采用乳腺超声、病理切片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作为参考依据。

1.5 乳房疾病判读标准

1.5.1 乳癖 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伴有肿块,乳房肿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质软,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边界不清,活动度良好,与皮肤无粘连。乳痛和肿块均与月经周期、情绪变化有关,可在经前加剧,经后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热像图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处小叶状、团块状不规则低热区,较正常乳腺区温度高出0.5~1.2 ℃,乳晕环升温更明显,热像图可见较多血管影。若一侧腋下及锁骨上区出现异常高热辐射,提示该患侧乳腺有显著增生、高代谢的可能。

1.5.2 乳核 临床表现为乳腺可单发肿块,也可多个肿块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肿块形如丸卵,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一,质地硬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诊常有滑脱感。一般无乳房疼痛感,少数可有轻微胀痛,疼痛与月经无相关性。热像图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多处小片状的圆形或类圆形低热区,也可呈现为无热区反应,与正常乳腺区温差通常小于0.8 ℃,乳晕环温度正常,热像图可无或见较细血管影。

1.5.3 乳岩 临床表现为乳房内触及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凹凸不平,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推之不移,活动度差,常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偶可伴乳头溢血。伴随癌肿增大,可有不同程度乳腺疼痛,乳头内缩,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变。疾病晚期乳房肿块溃烂,凸如泛莲或菜花。乳岩癌肿发生转移时,可在相应胸侧腋下、锁骨上区触及散在臖核,质地坚硬,按之不痛,后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团。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热像图表现为患侧乳房出现团块状高温热区,热区边界不清,与对侧乳腺区相比,病变区温度明显增高,温差大于2.0 ℃,乳晕环温度升高明显,热像图可见增粗、增多、迂曲的血管影与病变区相连,血管影温度增高大于1.0 ℃。若在相应胸侧腋窝、锁骨上区发现异常热区,则考虑癌肿转移。

2 结果

在受检的135例乳腺疾病妇女中,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检出乳癖89例,年龄均在30~50岁,占比65.93%,后经彩超复查,诊断符合率98%,其中19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符合率100%;乳核43例,其中32例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切片符合率100%;乳岩3例,超声检查均提示实质性占位病变,术后病理切片符合率100%。见表1。

3 讨论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发热体,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产生热辐射,医用红外热像仪就是通过捕获这些热辐射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和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以伪色彩热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热像图[5]。人体拥有相对稳定的动态热平衡,热像图可以反映机体细胞代谢热量的强弱。一般来说,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越快,释放的代谢热量就越多,反之,新陈代谢越慢,代谢热量就越少,而一些老化凋亡的细胞,不仅不会释放热量,甚至还会吸收热量,医用红外热像仪正是通过接收分析这些正常与异常的热辐射差,评估判断机体的代谢状态,再结合临床,达到诊断推论疾病性质与程度的目的[6]。

近年来,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逐步应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乳腺疾病、肿瘤疾病、皮肤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经过不断完善,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7]。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对于疾病的早筛和诊断有着明显优势,陈茜和廖完敏[8]认为红外线热成像能够发现堵塞的输卵管,可以作为诊断不孕症的初筛方法;姚益冰等[9]认为带状疱疹患者在出现疼痛但未有皮损症状时,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更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杨茜等[10]认为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能提高女性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效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直接用于疾病诊断,如面神经炎和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诊断,热成像技术在病变程度和治疗指导中有更效捷、无痛、可重复等独特优势[11-12];通过监测体表热值变化及特征,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评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变区域和临床症状,为后续选择康复技术和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借鉴[13-14];红外线热成像通过检测患者双下肢的温差变化,可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5]。此外,医用红外线热成像仪的便捷性、速效性、高温敏性,在观察移植组织和皮瓣术后、预防血管危象、提高成活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检查仪器,是集客观性、可视性为一体的辅助监测设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前景[16-18]。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也不可忽视,在人体经络和腧穴可视化、辨证客观化、体质评判辨识等方面都能为研究理论提供证据[19-21]。如可以观察评价阳虚体质患者蜡疗后的临床效果[22];辨证痤疮患者上热下寒型,有特征性改变的热像图表现,为中医药辨治痤疮丰富可视化认识,提供客观依据[23];评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型,发现脾肾虚寒、湿浊内停、肝郁脾虚证患者均有其特征性热像图分布,值得临床参考应用[24]。由此可见,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更科学、更效捷、更经济的新方式。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有60多年的历史,获益于1956年美国外科医师将红外线热成像技术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检查,证实病区皮肤温度高于正常部位,这项技术被正式纳入临床应用研究。直到现在,全球约有数千家医疗机构都在使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国内众多前辈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热成像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热成像技术中医临床应用研讨会”,立题开展应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实现中医辨证可视化的研究,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断时,由于乳腺组织的位置相对表浅,发生病变时,其温度变化更能直接清晰的反应在热像图上,不同病理机制导致的乳腺疾病,热像图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变化。正常乳腺的热像图表现为分布均匀的热区,无明显的异常热区,乳晕环温度正常,血管影较细或无。随着女性月经和情志的变化,乳腺组织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增生和复旧,当激素代谢失衡,就会出现过度增生和复旧不全—乳癖(乳腺增生病),此时的热像图表现为高于正常水平的热辐射值,乳晕环升温明显,且伴有较多的血管影;若有显著增生和高代谢活跃的组织,其热辐射值可明显增高,提示癌前病变,需要引起重视。乳腺的良性肿瘤疾病—乳核(乳腺纤维腺瘤),细胞代谢活跃,热辐射值也高于正常,但对病变热区引流的淋巴结无明显影响。乳腺的恶性肿瘤疾病—乳岩(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多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代谢异常活跃,血运丰富,此时的热像图表现为局部热辐射值显著升高的高温热区,同时与病区相连的血管影异常增多增粗;若癌种发生转移,则相应淋巴区域的热辐射值也会随之改变。

我院新引进“ZR-2010”型医用红外线热像仪,采用全新视角,以可视化的形式诊断疾病,尤其是对乳腺疾病的早期预防、干预和治疗,从技术层面为“治未病”提供可靠方法和支持[5]。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能够全面真实、系统动态地反映出乳房组织的代谢热情况,尽早发现其功能性变化,从而协助医师判断乳腺疾病的临床类型、分期以及预后情况,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乳癖、乳核、乳岩都可归属于肿块性乳腺疾病,与肝脏关系密切,可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不舒,进而犯脾,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致使气滞痰凝互结成肿核;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肝肾亏损,导致冲任失调,水不涵木,肝火上炎,灼津化痰,痰瘀互结聚而成肿核。在热像图上,除局部乳腺组织的异常高温区外,还可以看到经络与穴位,病理状态下,经络的其中一段会以高温或低温的形式出现,穴位会在层析过程中以一种较规则的圆形热辐射显现,并且位置较浅,提示与其相关的脏腑出现问题,这都是很有用的参数,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辅助方法。

相较于目前临床的主流诊断技术,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更方便安全、快捷经济,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是一种无损伤、更高敏、能早期筛查的检测方法,可对乳腺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高疾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5]。

猜你喜欢

热区热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机(UHT)
天津大学的热辐射催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研究获进展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谱写热作新篇章
——《热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关键技术专刊》刊首语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热辐射的危害
不同水系统阻隔热辐射研究进展
红外线遥控电风扇
定向退火条件下柱状晶形成及连续扩展的相场模拟
滇西热区柚早结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热辐射亮温异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