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23-09-07曾爱霞
☉曾爱霞
“游戏化”教学模式满足了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模式开展活动,这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知识探索的兴趣,还可有效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原理认知、概念理解、技能探索、实践应用等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课堂认知质量,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高学生自主探知兴趣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激发学生探知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自觉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改善课堂学习效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好奇心强和专注度差的特征,教师不但要将其全部精力投入到数学知识探究活动中,还要利用趣味性数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缓解学生消极学习情绪
数学教师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开展授课活动时,不但能有效降低学科知识的认知难度,还能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抵触心理,缓解他们的消极情绪,进而提高其课堂认知质量。教师引入游戏化认知模式可以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进行趣味化、生动化展示,把抽象的数学原理进行具体化处理,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自主认知的信心,从而有效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消除抵触学习情绪。
(三)增强师生之间情感联系
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小组成员或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认知过程中,这不仅可以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的印象,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增强师生双方情感联系的同时,提高游戏化互动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程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设计游戏化课程导入,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导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数学导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速度、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强度都将影响他们课堂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导学教学的效果,要科学优化导学的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法。将趣味性元素融入其中,利用游戏化探知活动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使其在轻松愉悦的认知氛围中消除抵触的学习情绪,增强自主探知的热情,在游戏活动中能够更加自觉主动地探索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其导学学习的效果[1]。
以《认识时间》课程为例,在导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钟表模仿”游戏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时间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三人为一组,自行分组,然后把动态钟表图片投影到班级大屏幕上,让每组成员用肢体动作摆出屏幕上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位置。在游戏活动中,各组学生需要先分配好每个组员所扮演的角色,在演绎指针转动时,小组成员之间要找准各自的角度,而秒针扮演者更要注意自身转动的频率。通常情况下时针的转动频率最低,分针一分钟移动一下,而秒针则一直围绕原点不停转动。学生掌握这一特点之后,就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模仿。与此同时,同学们还能通过参与模仿游戏活动加强对钟表的认识,初步了解钟表中所包含的关键要素,如3 个指针、12 个时间数、时间格子等,从而为以后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创设游戏化数学导学活动,能够让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同时,利用趣味性元素快速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其活动参与的专注度、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导学学习的效率。另外,导学游戏也契合了数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点有一个初步了解,进而为课堂细致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游戏化知识教学,改善课堂学习质量
1.设计人本化游戏活动
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开展人本化游戏探知活动,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看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提升其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若想使游戏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坚持以学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知时间和自由发挥空间,减少游戏干预,让学生在游戏实践、知识探究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人本化游戏活动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厌倦情绪和抵触情绪,在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2]。
以《位置与方向(一)》一课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与方向有关的知识,掌握位置判断的方法,可以开展“位置识别”游戏活动。游戏以学生为主,教师先用抽签方式选出一名学生,蒙上他的眼睛,而其他学生需要自行变换位置,用拍手的方式吸引蒙眼学生的注意力,被蒙眼的学生需要通过聆听拍手的声音判断其他同学的位置,正确说出即可过关。例如,蒙眼学生面朝北站在班级中间,其中一位拍手的学生站在他的斜后方,通过聆听拍手的声音,蒙眼学生可以判断出声音来自身后,从而初步判断出此人所站方向为南,但是声音并不是正后方,而是偏右侧,由此可以推断出拍手学生在自己的东南方位。教师通过设计人本化游戏活动,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拥有充足的自主探知空间,提升其知识探索的兴趣和质量,还能满足其轻松学习的需求,让他们在有趣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借此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看法,提升他们的认知效率。
2.设计层次化游戏活动
数学教师若想增强“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需要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融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层次化游戏活动,在满足他们真实求知需求的同时,改善其游戏化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差异化认知,而在成长期间也会产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层次化游戏内容。另外,在进行分层设计时,教师不能只依靠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判断,而是要通过日常观察和细致分析加深对他们综合认知水平的了解,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游戏活动分层创设[3]。
以《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先根据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将其分成基础组、普通组和拓展组三个不同层级的游戏小组,然后针对每个小组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探知活动。例如,针对基础组,教师可以设计观察、比较、计算类数学游戏,如“观察两个相似的趣味性平行四边形物体,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利用此类游戏让这部分学生初步形成数学空间观念,让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事物的面积计算方法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并在实际测量和自主演算过程中加深对面积计算原理的理解。同时,也借此让同学们感知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同学们知识运用意识。
对于普通组,教师可以设计“图形自组”游戏活动,让同学们用七巧板或其他数学工具组合多边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也可以将多种图形拼接组合。然后用相关数学公式对所拼图形进行面积计算。例如,有的学生把三角形和两个长方形组合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尖顶小房子,而另一名学生则用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小房子”的面积。通过完成此项游戏活动,普通组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多种多边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数学问题。
针对拓展组,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自行设计数学游戏,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善认识质量的同时,提高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图形转化”游戏活动,他先计算了一张A4 纸的面积,然后用这张纸折叠出一个正方形,通过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又用这张纸折叠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在此项游戏活动中,这名学生实现了数学转化能力训练,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面积推导的方法,根据一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原理推导出另一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思路。例如,从三角形到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由此可见,此类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加深拓展组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记忆,还有效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自主探知能力和灵活创新能力。
3.开展生活化游戏活动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巧用数学原理或数学技巧快速解决相关问题。对此,教师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计生活化数学游戏。在讲解完所有知识点以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开展生活化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4]。
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数学教师通过知识讲解,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对此,教师为进一步锻炼同学们准确换算人民币面值的能力,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可以创建“模拟购物”游戏活动。例如,教师用桌子代表商品柜台,在上面摆放铅笔、橡皮、格尺、教材、粉笔盒、书包、三角尺等与学习相关的商品,并在每个商品旁边标注相应的价格。而学生要扮成购买者,用教师提供的模拟货币进行商品购买。例如,格尺的价格是2 元,而某个学生手里只有六个五角的模拟硬币,如果他想购买格尺,则需要交给教师四个五角的硬币。再例如,书包的价格是150 元,某位学生手里有两张一百元的模拟纸币,当他把纸币交给教师时,要自行计算出教师应当找给他多少元钱。数学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借此提高同学们知识实践运用的能力。
(三)开展游戏化课堂总结,提高查缺补漏效果
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知识复习的效果,可以创设游戏化总结活动,让同学们在趣味性游戏活动中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科学串联,找到遗漏的、模糊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理解,弥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体系。此类游戏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升他们课程复习的质量[5]。
以《圆》一课为例,在课堂总结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头脑风暴”游戏活动,先把学生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科学分组,然后让各组进行知识点梳理比拼,鼓励各组选用知识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此单元知识进行合理总结。此项游戏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同学们自主复习的动力,还能让他们在“头脑风暴”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迸发出更多的认知灵感,快速完成单元知识点总结任务,从而使课堂总结游戏真正发挥出查缺补漏的作用。例如,有的小组在“头脑风暴”游戏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产生了分组灵感,同学们先对单元知识进行完整汇总,然后根据知识点内容进行正确分类,分出“圆的知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三大类,之后又对每一类进行细分,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圆”知识体系。最后,教师再让各小组展示本组的知识点总结成果,评选出最优小组。数学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化知识总结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借此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同学们自主复习的信心与动力,从而改善其知识复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特征创建“游戏化”教学模式,利用趣味性游戏活动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知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多样化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改善他们知识复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