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三导一清”课堂教学策略
——以“圆的面积”为例

2023-09-07黄小玲

名师在线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公式图形面积

文/黄小玲

引 言

“三导一清”教学模式由四个环节构成,即导学、导练、导悟、自主完成当堂清[1]。在这四个环节中,学生始终作为学习主体,发挥自主性,体验不同的活动,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从而获得良好发展。例如,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获取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能够锻炼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以“圆的面积”为例,教师可如此实施“三导一清”课堂教学。

一、导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课堂导入的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数学“三导一清”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达到课堂导入目的。

在“圆的面积”这节课之前,学生了解了圆的周长、平面图形的面积等概念。立足学生的学情,教师出示一块圆形桌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倘若要为这张圆形桌布缝一圈花边。请问求花边的长度实际上是在求什么?”学生积极思维,迁移已有认知,轻松地联想到圆的周长,并自觉描述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要将这个圆形桌布铺在桌面上,保证桌布的边和桌面的边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多大的桌面呢?这是在求什么呢?”学生兴致高昂,再次迁移数学认知,联想到面积。于是,教师鼓励学生描述圆的面积。在描述后,一些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教师趁机引出本节课课题,和学生一起探究圆的面积。在体验情境时,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自觉迁移已有认知,不断思考、解决问题,走进了新知课堂。

(二)动手操作,互动探究

数学活动类型多样,操作活动是其中之一。学生在体验操作活动时,会与他人交流操作方法,继而动手动脑,深入剖析,生成数学现象,得出数学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还会锻炼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所以,在数学“三导一清”课堂的互动探究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动手操作活动。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动手操作,推导了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他们积累了转化经验。教师可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组织操作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任务:“请回顾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试着描述推导过程、方法。”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纷纷进行头脑风暴,回顾学习内容。有学生提道:“在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时,我们要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于是,教师向学生发问:“我们能否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如果能,我们可以将圆转化为哪种已知图形呢?怎样转化呢?”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呈现操作任务:“请大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确定方法,动手操作。”

在了解问题和任务内容后,学生走进合作小组中,与他人展开讨论。有的学生提出方法,如“一次次地对折圆,沿着折线剪切出不同的小三角形,将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得到我们熟悉的图形”。有的学生阅读教材,找寻方法,一次次地剪切、拼接。最终,大部分小组得到了近似圆的长方形。

在获得探究成果后,学生毛遂自荐,展示作品,并描述操作过程。教师可把握时机提问,如“为什么要对折圆,剪切出小三角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圆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等。在一个个问题的作用下,学生集体讨论,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锻炼了多样能力。

二、导练

导练是数学“三导一清”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在此环节,学生要应用课堂学习内容,解决课堂问题。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使学生弥补认知漏洞,加深理解。对此,在数学“三导一清”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学情,及时组织导练活动。

例如,在“圆的面积”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提出了情境问题。在学生了解了圆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再次呈现情境问题:“假设这个桌布的直径是2 米,请问圆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大部分学生联想圆的面积公式,认真书写算式,细心运算,得出结果。例如,有学生提出:“2÷2=1(米)。12×π=3.14(平方米)。”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同时,教师发现未解决问题的学生,并鼓励他说明原因。有学生提出:“在进行计算时,没有读清题目,直接用2 的平方乘以π。”教师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半径的平方乘以π,而不用直径的平方呢?”学生纷纷联想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描绘画面,踊跃作答。有学生提出:“在转化后,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即πr。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相等。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可以得到圆的面积公式:S=πr2。”通过体验练习活动,学生解决了课堂问题,检验了课堂学习成果。部分学生因此完善了课堂认知,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的理解。

三、导悟

导悟是数学“三导一清”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此环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工具”,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支撑。在数学“三导一清”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练习后,可以引导他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梳理活动经验。

在导练后,教师向学生发问:“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在推导的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方法?”在提出问题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思考时,大部分学生在脑海中描绘转化圆的过程。之后,有学生毛遂自荐,描述转化过程。在描述时,学生强调了转化法。基于此,教师提出任务:“我们之前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时,使用了什么方法推导面积公式?请联系本节课内容和之前学习的平面图形内容,整体回顾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建立思维导图,重点标注使用的方法”。在任务的作用下,学生打破学段限制,发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转化法为“桥梁”,绘制思维导图,轻松搭建知识结构。学生不仅感悟了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了活动经验,还切实建构了知识结构,实现了数学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

四、自主完成当堂清

自主完成当堂清是数学“三导一清”课堂教学的第四个环节。在此环节,学生要完成随堂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在完成作业时,不少学生会暴露出学习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学生也可以因此查漏补缺,做到当堂课当堂清,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三导一清”的自主完成当堂清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完成随堂作业活动。

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组织讲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给出问题答案,还要说明原因。教师则要认真倾听,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通过体验此活动,可以查漏补缺,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应用“三导一清”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中心,积极体验学习过程,扎实掌握学习内容,锻炼多种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把握机遇,应用“三导一清”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公式图形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巧用面积求坐标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