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023-09-06王美娟
王美娟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这样描述的: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把原来课标中的“积极思考”换成了“独立思考”,可见对于数学学习,独立思考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呢?我主要分享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提出要求,分类指导,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者较弱的学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难度适中的题目,也可以采用“导”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些鼓励和启发,使其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可结合教材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学有所成的事例,讓学生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同时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让学生体验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树立大教学观,突出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延伸”三个基本教学环节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一)课前预习时,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诱发学生独立思考。(二)课中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提炼出思想方法并学会独立思考。(三)课后延伸时,设置拓展性作业,比如数学日记、数学经验小总结、实践操作等作业,让学生独立探究,感悟深化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
教学中设计具有一定坡度和差异的问题,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首先,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并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留有充足的时间。例如五年级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可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观察圆与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他们之间有何关系?你能根据操作实践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问题,符合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能够各有所获。
四、及时组织有效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交换思考所得,品尝独立思考的乐趣。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
五、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直观性,要把数学理论和学生熟知的实际联系起来。例如三年级教学面积单位时,认识1平方厘米,首先让学生观察、触摸课前制作的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或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手指甲盖、开关小按钮、计算机键盘上的一个按键面等实物的感知进一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二)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包括对应、假设、比较、符号化、类比、转化、分类、集合、数形结合、统计、极限、代换、可逆等。例如教学数轴知识时,根据数轴上的点与具体的数的对应关系渗透对应思想;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渗透转化思想;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渗透符号化思想;推导圆面积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时可以渗透极限思想等。(三)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如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又分为三种类型:由因导果,即从条件往下演绎,逐步导向结果;执果索因,即从所求的结果,逐步向前演绎,与已知条件沟通联系;从两边往中间凑,即把已知和结果,都进行适当推理、演释,找出沟通它们联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