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牵引下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9-06刘天森王天东王佳遇邢新朋

高教学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

刘天森 王天东 王佳遇 邢新朋

摘  要:面向就业市场需求,事关国防事业及实体经济安全的国防特色高校亟需加强紧缺型人才培养。通过调研24家国防工业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旨在探索就业需求牵引下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依据调研结果,从全面把握国防工业领域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完善以跨学科建设为支撑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观”、优化面向国防工业领域的思政教育模式等方面提出优化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需求牵引;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160-04

Abstract: Facing the demands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related to national defense and real economy security urgently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badly-needed professionals. By investigating the middle and senior managers of 24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firm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path for the cultivation of badly-needed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traction of employment demand. According to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optim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badly-needed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ly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s of talent demand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improving the "whole process view" of talent cultivation supported by inter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facing t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Keywords: traction of dem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badly-needed professionals; cultivation path; talent training

加快紧缺型人才培养,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重要论述的有力实践,也是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举措。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高校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和一流平台,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国防特色高校作为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具有突出办学优势的行业特色高校,面向“十四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精准锚定“突出特色、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发展愿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前沿技术、高端人才急迫需求。通过主动谋划学科专业布局与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快重点领域人才培养速度,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防安全领域对青年人才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细的要求。为创新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需充分依托行业需求牵引,深度探索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的渠道,打造培养过程与培养成效协同优化的紧缺型人才培养新思路,着力突出国防特色高校主动面向国防安全领域发展需求、解决“高精尖缺”领域人才短板、完善紧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优势[1-2]。

一  就业市场视角下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现状与挑战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特征,为促进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进程更好地契合国防安全领域需求、切实加强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健全紧缺型人才供需协同机制,研究团队于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调研了24家招聘国防特色高校毕业生的知名企业。调研过程重点聚焦以下问题:①国防工业企业人才需求特征及其演变形态;②国防特色高校毕业生所展现出的能力与素质特征;③国防工业企业应对专业人才紧缺的破解之策;④国防工业企业对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期望。受访者包括企业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人力资源部门总监、技术部门总监和运营部门总监等,并获得以下重要反馈。

关于国防工业企业人才需求特征及其演变形态,受访企业普遍表示,为加快推动国防工业高质量发展并深刻融入“十四五”规划,行业人才需求特征整体呈现出由专业技能向综合技能演变的趋势,突出表现为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知識-能力-素质”协同推进,且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被不断提升至新高度。

关于国防特色高校毕业生所展现出的能力与素质特征,受访企业对国防特色高校以严谨、求实、精进作风培养紧缺型人才给予了高度评价,且认为国防特色高校毕业生普遍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高度契合国防工业所追求的“价值信赖”与“聚焦未来”的发展目标。

关于国防工业企业应对专业人才紧缺的破解之策,当前阶段,国防工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数字化、低碳化理念正在全面且深刻影响行业前景。面对行业高层次人才紧缺状况,国防工业企业在吸引人才过程中展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思路,逐渐模糊“专业对口”的固化思维,更加强调人才自身能力属性与企业需求的适配度,以及人才实际展现出的能力倾向,且部分企业明确树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观。

关于国防工业企业对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期望,为快速、高效、精准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受访企业期望国防特色高校从以下方面提升紧缺型人才培养成效:①促进学生熟悉不同学科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特征。通过强化学生对国防工业企业各部门运作特征及其内在关联的把握,提升学生跨专业就业能力,进而拓展职业发展空间。②提升学生在不同类型工作岗位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受访企业表示,沟通能力不足正在成为制约部分青年人才职业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鉴于岗位交叉融合已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趋势,以及不同岗位间共同需求的社会化关系,高质量的沟通能力将助推青年人才在人际关系建设、工作效率管理等方面实现显著进步。③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能力。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的本质特征很大程度决定了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应快速适应“干中学”的工作状态,这要求其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形成“无缝对接”。④培育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正确的职业观。鉴于当代青年面临的就业和生活压力,以及区域人口流动呈现集聚效应及规模效应的新态势,青年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与敬畏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此,受访企业建议国防特色高校在紧缺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突出爱国精神与文化传承创新,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强化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发展素养的紧密结合。

二  需求牵引下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路径

国防工业领域就业市场对紧缺型人才培养成效取得重大突破寄予了极高期待,为此需在把握该领域人才需求动态与趋势、完善以跨学科建设为支撑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观”、优化面向国防工业领域思政教育模式等方面“大尺度”“深层次”推进,力促国防特色高校成为以行业需求引领教育创新的示范性高校。

(一)  全面把握国防工业领域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未来我国高校应构建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建立动态适应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健全就业反馈机制。其核心要义在于高校需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大变化,立足构建需求牵引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方案,形成人才供需全方位深度融合。我国国防工业企业较集中地布局于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除具有服务国防事业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外,也具有较强烈的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这种行业运营特征对紧缺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全面掌握国防工业企业期望的人才素质需求,是国防特色高校精准构筑紧缺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工作。调研结果表明,国防工业企业普遍对高校人才培养成效形成了清晰、规范、详实的评价标准,且企业对人才真实价值评价的敏感程度及准确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可见,以企业为代表的人才需求方正在成为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成效的“试金石”与“晴雨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方案精准剖析了高等院校面向“服务行业发展急需”的发展环境,并在重点建设任务中强调着力打造学科标杆,力求持续在服务行业急需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对此,建议国防特色高校全面把握国防工业领域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建立与代表性企业的持续对话机制。具体建议如下所述。

1)从权变视角出发,强化“需求牵引”对国防工业领域人才培养的驱动价值及对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价导向。首先,需明确界定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的具体范围,对此类人才的具体形态进行画像,以全面展示出其个体特征,进而在专项工作、牵头单位及牵引性指标层面作出精准布局。在此基础上,通过把握国防工业发展战略与人才素质需求的结合点,坚持并构建“以需引供”的动态培养模式与政策保障方案。进一步明确设立国防特色高校面向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并构建可量化的子目标体系。通过建立本科生院与研究生院牵头、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将总体目标进行可量化的子目标分解,积极在优势学科开展试点,并确保各项目标有效落实于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主动识别并跟踪国防工业领域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设计适用于国防工业企业评价国防特色高校学生真实岗位价值的指标体系,重点关注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情况,并将用人单位评价作为紧缺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及成效界定的重要依据。避免简单以就业率、就业单位类别、就业区域等笼统性指标评定人才培养成效,形成尊重客观成效、寻求社会反馈的国防工业紧缺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思路,实现培养方案与培养成效间的“知己知彼”。

3)建立国防工业企业就业单位名录。根据“主管领导负责制”原则,针对紧缺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代表性企业建立意见互通机制。为促进互通机制的可持续运行,国防特色高校可建立国防工业企业需求信息反馈平台,以主动、开放、专业和共享的姿态接纳企业关于人才素质需求的建议并及时予以回复,打通企业获取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信息过程中的“堵点”,解决高层次人才供需双侧的动能转换问题。在此基础上,学工部门定期将企业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并依据信息内容进行标签化分类,采用责任主体部门集体研讨的方式对企业需求进行对策研判,形成面向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校企长效互动机制。

4)深化国防工业企业导师制建设成效。在国防特色高校当前实施的企业导师制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各高校办学特色及服务国家与行业急需的教育发展战略导向,秉持创新思维、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等原则,重点从制度创新、条件保障、成效评价等方面推进构建紧缺型人才良性供需关系。对此,建议充分调研学生的导师选择意愿,拓展科研导师与企业实践导师并行的“双导师制”实践范围,将“双导师制”贯通本硕博学生,并从优势学科开始试点,深入推进不同学科专业融入学校办学特色,最终实现“双导师制”对所有院系学生的全员覆盖。在此基础上,依托企业导师推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效融合,加强有利于学生理解国防工业领域发展方式的教学科研活动。重点抓好三大平台建设,即教学科研平台、专业实践平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国防工业企业与国防特色高校协同育人的融入载体建设。

(二)  完善以跨学科建设为支撑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观”

跨学科人才培养已在我国高校开展广泛实践,下一步国防特色高校需重点解决“为何跨学科”“如何跨学科”“如何跨好学科”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满足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的综合能力需求。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国防特色高校毕业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岗位间准入及沟通困难的现状,其重要原因为跨学科知识存量相对匮乏。鉴于船海核领域事关实体经济与国防安全,如何保持区域乃至国际竞争优势是一项长期挑战,这种动态化的发展特征要求青年人才掌握复合型职业技能及快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多重岗位的发展需求。对此,建议国防特色高校精准识别船海核领域人才技能需求的组合形态及其演化规律,从学科交叉融合视角创新知识结构体系,切实依托人才培养“全过程观”引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同推进。

作为教育系统工程,人才培养“全过程观”需全面把握不同培养环节的特征、各环节配套支持措施及整体联動关系。对此,为提升国防特色高校在国防工业领域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建议完善以跨学科建设为支撑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观”。理论层、方法层、绩效层视角下的具体建议如下所述。

1)理论层面。建议国防特色高校聚焦面向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设定。根据国防工业领域对青年人才素质需求的期望,完善跨学科运行机制设计,将人才培养“全过程观”界定为“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等环节,将其全面融入教学与科研环节,并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升与深度融通作为最终成效的评价要点,据此规划稳定的跨学科培养过程并设计科学的培养制度,着力于培养成效的稳步提升。

2)方法层面。建议国防特色高校构建面向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联动体系。随着人才培养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展,能动者联动被视为促进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动力。依托国防特色高校办学特色,可尝试打造“课程推动、教师带动、跨学科体系拉动、行业需求驱动”的四轴联动育人模式,并依据实践成效进行动态调整。具体来说:①建议根据国防工业领域人才需求特征打造跨学院联合授课模式,将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理念推广至更多具有国防特色的专业,推动学生强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科研技能;②建议组建具备跨学科素养与知识体系的教师团队,带动学生形成对自身专业的深刻理解与认知;③建议将跨学科建设全面融入课程内容的精细化塑造过程,拉动学生对所学理论与实践前沿的突破性探索;④搭建面向国防工业领域需求的实训平台,驱动学生深刻掌握跨学科教育的内涵及其如何在行业实践中开展应用。综上分析,这种主客体相融合的能动性开发模式将激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突出模式创新对紧缺型人才培养成效的赋能意义。对于国防特色高校,四轴联动模式的实践重点在于,将高等教育思想创新全面融入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知识-能力-素质”协同推进的新合力。

3)绩效层面,建议国防特色高校构建面向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价标准。近年来,我国更加强调高层次人才在理论、思想、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紧缺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成效评价依据,由此,建议构建校内、校外双重考量体系。校内层面,在评价人才培养“全过程观”关键构成要素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对三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及学生“内隐”和“外显”学习效果的考量。校外层面,定期邀请国防工业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国防特色高校紧缺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重点突出对学生“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判断,从外部视角形成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思想道理素质、社会实践能力的系统评价。

(三)  优化面向国防工业领域的思政教育模式

国防工业领域发展质量事关国防战略执行成效,这要求青年人才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与责任担当意识,也对国防特色高校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新期望。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需要深刻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国防特色高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及突出的行业特色为扎实践行思政教育提供了发展土壤,国防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3-5]。对此,建议国防特色高校基于国防工业领域紧缺型人才需求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具体如下所述。

1)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在“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全过程观”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知识基础-思政意识-政治能力”相融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充分依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学习与集体学习等形式,丰富思政元素的传播路径。基于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防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与新动能,并将德才兼修与经世济民作为紧缺型人才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同时,促进教师把握紧缺型人才供给视域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与全局性。

2)依托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防工业发展议题,引导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思想建设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建议国防特色高校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部门与专业教师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多元化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防工业思政教育与日常思想建设的关系,进而积极融入政治育人体系、专业知识体系、思想建设体系与社会实践体系。另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及专业教师全面鼓励学生将日常思想建设成果融入国防工业思政体系,充分挖掘学生日常思想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红色精神、国防战略和国家文化建设等重要议题的价值增值,并引导学生主动拓展日常思想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视域范围,形成国防办学特色与学生日常思想的协同建设,促进国防工业领域思政教育的创新式发展[6-7]。

参考文献:

[1] 李程云.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115-117.

[2] 郭立群.充分认识就业育人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11-14.

[3] 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5):92-97.

[4] 陈华栋,苏镠镠.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8-20.

[5] 郭南,张婷.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探究[J].高教学刊,2019(23):167-169.

[6] 陆华.基于同向同行“课程思政”的高校国防教育价值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2018(2):237-247.

[7] 许韶平,王海芳.“大思政”视域下普通高校国防育人探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4):61-64,69.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人才培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