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逍遥游》“冥灵”新解*

2023-09-06王晓阳张一方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灵龟尔雅字形

王晓阳 张一方

(安徽大学文学院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提 要 《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冥灵”的“冥”并非“冥海”,应为“黑”,表示龟的颜色;“灵”为“龟”,“冥灵”即黑色的龟。在传世文献中,“冥”可作颜色词使用,表示黑色“;霝”加“龟”作为义符专用来表示“灵龟”的“灵”见于楚卜筮祭祷简。

《庄子》中有“冥灵”一词,见于《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学界对该词的说法并不统一,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认为“冥灵”是木名,如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成玄英疏:“冥灵、大椿,并木名也,以叶生为春,以叶落为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冥’本作榠同。‘灵’李颐云:冥灵,木名也。”第二种将其理解为“灵龟、海龟”,如宋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冥,即南冥;灵,灵龟也。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冥灵者,冥海之灵龟也。”清宣颖《南华经解》:“冥,海也,灵,龟也,海中大龟。”明王夫之《庄子解》亦将“冥灵”解作“冥海灵龟也”。第二种说法将“冥”和“灵”分开,“冥”释作“冥海”,“灵”释为“灵龟”。我们认为,将“灵”解释为“龟”是十分正确的,但“冥”并非指“海”,应训为“幽”“晦”,引申为“黑”,表示龟的颜色,“冥灵”即黑色的龟。

先来说“灵”。楚卜筮祭祷简中有从“霝”从“龟”的形体,如下:

传世典籍中常见“龟”称“灵”,如《论衡·实知》“蓍草称神,龟称灵矣”。《尔雅·释鱼》“二曰灵龟”,清郝懿行《尔雅义疏》:“灵龟者,刘逵《蜀都赋》注引谯周《异物志》 曰:‘涪陵多大龟,其甲可以卜,其缘中叉似瑇瑁,俗名曰灵。’”《礼记·礼器》“诸侯以龟为宝”,贾公彦疏引《尔雅·释鱼》十龟“二曰灵龟”郭璞注云:“今江东所用卜龟‘黄灵’‘黑灵’者。”这些都是“龟”可称作“灵”的例证。

此外,“冥灵”是“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于省吾(2012:2)曾提道:“甲骨文无夏字,虽有冬字,但均作终字用,当然亦无冬夏对贞之例。此乃商代有春秋而无夏冬之明证。”故可知“冥灵”实为千岁,典籍中“龟千岁而灵”多见,如《广雅·释草》“蓍,耆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曲礼》正义引刘向云:‘蓍之言耆,龟之言久。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也。’《御览》引《洪范五行传》云:‘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可进一步印证本文“灵”为“龟”之说。

从“霝/雨(霝省)”从“龟”的“灵”字不仅见于楚简,还见于金文和传抄古文中,如:

再来说“冥”。前人将“冥灵”之“冥”理解为“海”,多是因为将“北冥有鱼”之“冥”解释为“海”,如“北冥有鱼”成玄英疏:“溟,犹海也,取其溟漠无涯,故谓之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北冥’本亦作溟,觅经反,北海也。”《逍遥游》中亦见“冥海”:“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对于“冥海”的“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东方朔《十洲记》云:水黑色谓之冥。”民间有句俗语是“水清则浅,水蓝则深,水黑则渊”,故我们怀疑“北冥”与“冥海”的“冥”相同,“冥海”的“冥”即“黑色”,“北冥”的“冥”就是代指“黑色的海”。前人将“冥”解释为“海”也是这个原因。“冥”的释义多与“幽”“晦”有关,《尔雅·释言》:“晦,冥也。”《说文·冥部》:“冥,幽也。从日从六,冖声,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也。”黄德宽等(2007:2128):“从冥之字如瞑、幎、溟、螟、嫇等含有幽远、覆冒或其引申之义。”“黑”亦有“晦”的意思,如《释名·释彩帛》:“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由此可知,古人已有用“黑”来描写“幽”“晦”之意。

在出土文献中,“冥”与“黑”关系也很密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后文简称《清华简(拾贰)》)中有如下字形(2022:46,71,73):

古文字中,“黑”的字形作:

对比可知《清华简(拾贰)》中B的“冥”字形和古文字中的“黑”字形几乎一致,大概也是因为意义相近。

我们认为“冥灵”即“黑色的龟”。《周礼·春官·龟人》“各以其芳之色与其体辨之”,郑注云:“色,谓天龟玄,地龟黄,东龟青,西龟白,南龟赤,北龟黑。”楚简中也有表示“黑龟”的词,如“寘”(新蔡甲三 213、212),读作“缜”,《广雅·释器》:“缜,黑也。”“缜灵”或即相当于古书中的“黑龟”(参宋华强,2010:411)。“训”(包山199),程燕师将其读作“缜绎”,指黑色的地龟。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有关“黑龟”的记载,可资互证。

猜你喜欢

灵龟尔雅字形
灵龟八法临床运用的现状与展望*
灵龟八法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灵龟望月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灵龟献瑞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