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麻鸭品种介绍与现状研究

2023-09-06李海涛陈玲瑶焦晓红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麻鸭昆明市日龄

李海涛,张 进,陈玲瑶,焦晓红,杨 昊,李 金,李 烜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畜牧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云南昆明 652100)

1 品种来源

1.1 家鸭的起源

根据动物分类学,家鸭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鸭属、鸭种。现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基本证实了我国家鸭起源于野生绿头鸭和斑嘴鸭的观点。又因各地生态条件及定向选择情况不同而出现了许多在体型、羽色等方面有差异的地方鸭资源,家鸭是一种陆、水两栖动物,是一种常见家禽。由于缺乏可靠的考古证据,我国家鸭的驯养从何时开始还不能确定。根据现有史料记载,我国家鸭养殖开始于西周中期,春秋时期民间开始普遍饲养鸭子。至秦汉时期,鸭与鸡、鹅已成为三大家禽。因为江淮平原水渠交错、水资源丰富、水湖颇多,自古以来又是我国的水稻产区,造就了河鸭生存的良好环境,所以我国古代养鸭最早应盛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我国地方鸭品种羽色有白羽和有色羽(麻羽、黑羽、红羽)之分,按经济用途分三个类型:蛋用型、肉用型和蛋肉兼用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水网纵横、人口密度大,用作饲料的商品粮不多,养鸭业主要以中小型的麻鸭进行放牧饲养为主,以稻田为主要放牧场所的多为小型鸭[1]。

1.2 品种来源

云南麻鸭饲养历史悠久,据唐代史书记载:“鸭、诸山及人家悉有之”。在清代文献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滇南多水似江湖故所畜鸡及鹅鸭之利是在司牧”。云南麻鸭的来源一种可能是:中心产区昆明等地气候温和、滇池流域水资源丰富,适合野生绿头鸭、斑嘴鸭过冬,成群的鸭子在滇池流域过冬,分子生物学证实了家鸭是由野鸭驯化而来,云南麻鸭体型外貌特征与以前滇池流域生长的野鸭极其相似,极有可能是滇池流域周边居民将野鸭饲养驯化而来,但何时开始驯化养殖无资料可考证;另一种可能是:民族南迁过程中将鸭种带来云南而发展起来。唐之前各朝各代,统治中心位于中原,古时云南并非如今旅游胜地,仍是边远蛮荒的所在。无论是重视度还是统治力度,相比中原都较为有限。云南的探索开发是从滇东北逐渐渗透到滇中、滇西地区,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原移民的作用大于统治者。东晋“五胡乱华” 时期,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人民南迁,唐代 “安史之乱”,战祸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原人民大量南逃,可能在这些南迁的过程中带来了适合其生存的鸭种,云南麻鸭鸭蛋、鸭肉为麻鸭产区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使养鸭成为农村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加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在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选育,逐渐形成了适应性强、蛋肉兼用的云南麻鸭。据了解,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滇池附近小古城发掘了一座汉古墓,内有水池、船、鸭子等陶制品,这些出土文物反映了古代云南省昆明市已经养鸭[2]。

2 云南麻鸭的基本情况

云南麻鸭分布较广,原产地晋宁县、宜良县,中心产区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在云南其他地州也有饲养,但是数量不多。云南麻鸭在昆明市内主要分布在宜良县以及滇池流域周边区县。云南麻鸭是云南省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全国37 个地方鸭品种之一,为云南2 个地方鸭品种之一,属蛋肉兼用型品种,为中小体型家鸭,具有适应性、抗逆性强、耐粗饲、宜放牧、繁殖力强、生长快等特点[3]。1987 年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9 年被《中国家禽品种志》 所收录,2009 年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1 年录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

2.1 中心产区昆明市的自然生态条件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东边与贵州、广西接壤,南面与越南、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接壤,北面经过四川、重庆进入中原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昆明大部分区域海拔在1500~2800m,中心海拔约1891m。昆明享有“春城” 美誉,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干燥少雨,日温变化大;夏无酷暑,雨量集中;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常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温差小。日照较长、霜期较短,常年日照2000h 以上、无霜期250d 以上。年均降雨量约为1450mm。昆明属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境内有滇池、阳宗海等湖泊,盘龙江、南盘江等河流流经,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滇池、宜良、嵩明、石林等地,全市水域面积3.7 万多公顷,年平均径流量49 亿m3。这样的自然条件为云南麻鸭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

2.2 云南麻鸭品种特征

2.2.1 品种特点

优良性能:繁殖性能优异,生产性能好,抗逆性强,觅食力强,耐粗饲,可舍饲可放养,肉质佳,经济价值较高;不足之处:多年来缺乏系统选育,现市场需求量较低,生长速度赶不上北京鸭、樱桃谷鸭等品种。属于蛋肉兼用型品种,产蛋量赶不上其他蛋用型品种。

2.2.2 外貌特征

云南麻鸭根据其羽色主要可分为褐麻鸭、黑麻鸭、黄麻鸭。云南麻鸭体形呈方形,带麻点,羽毛紧凑,头小而清秀。喙呈淡黄色或灰绿色,喙豆黑色。虹彩多呈红褐色,少数呈褐色、灰色。镜羽多为湛蓝色、有光泽的黑褐色,皮肤呈淡黄色或白色。胫、蹼呈橘黄(红)色或灰绿色,爪呈黑色。各部位图如图1 所示。

公鸭体躯呈长方形,头、颈上部羽毛主要为有光泽的墨绿色,颈部有的有一圈白环、有的为半圈白环、有的没有白环;公鸭胸深,体羽为黑麻色或褐麻色,以黑麻色居多;腹羽呈灰白色,黑褐色;翼羽多为墨绿色镶白边,少数为褐色镶白边、白色镶黑边;尾羽呈黑色,尾部有2~3根向上卷的性羽[4]。

母鸭羽毛紧密,胸腹丰满,臀部方形,全身呈黑麻色、黄麻色、褐麻色。母鸭羽毛以黄麻色居多,黑麻色次之,有少数白鸭和花鸭。

雏鸭绒毛多为黑色灰黑色。

2.2.3 生产性能

成年体 重公鸭1.4~1.8kg,母 鸭1.48~1.75kg。云南麻鸭开产日龄为172~206 日龄,年产蛋数为210~231 个,平均蛋重70g,蛋壳有白色、淡绿色和绿色3 种。公鸭137 日龄全净膛率70.7%,胸肌率13.7%,腿肌率10.3%,腹脂率0.97%;母鸭347 日龄全净膛率71.5%,胸肌率12.9%,腿肌率10.5%,腹脂率1.49%。蛋形指数1.44,蛋壳强度6.05kg/cm2,蛋黄比率34.4%。繁殖性能表现较为优异,种蛋受精率9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0%左右。母鸭就巢性较弱。300 日龄的云南麻鸭屠宰体重,公鸭为1.4kg,母鸭为1.2kg,屠宰率在81%~88%,瘦肉率在16%左右。

2.2.4 饲养管理特点

雏鸭(出壳至30 日龄)管理:①及时试水开食。出壳后24h 左右让鸭脚浸常温水后开食;②注意保温。把雏鸭放进提前供温的室内,根据雏鸭表现调整温度;③充足光照。1~3 日龄需整日光照,3~10 日龄需12h 光照;④合理密度。刚开始20 只/m2,随着日龄增大,降低饲养密度。

中雏鸭(出壳至50 日龄)管理:①合理搭配日粮。此期鸭子觅食力强,是骨骼、肌肉、消化系统急速发育阶段,在日粮中增加糠麸类、青绿饲料用量;②不同饲养方式的管理。放牧:选择水较浅、水流不急、饲料丰富、水温和的区域放牧;圈内饲养:根据日龄调整饲养密度,配有相应的运动场、戏水池。

后备鸭(50 日龄至产蛋前)管理:①调整日粮,减少能量和蛋白摄入;②减少约一半日食量,增加运动量(放牧时间),限制鸭重,做好产蛋前准备。

产蛋鸭管理:①产蛋前两周要注意粗蛋白、青绿饲料、精饲料的摄入;②注意产蛋初期(产蛋率65%以下)、中期(产蛋率达65%~80%)、高峰期(产蛋率80%~95%)日粮配合,理论上产蛋率越高,越要增加能量和蛋白的摄入;③产蛋期每天保持14~16h 光照;④合理配备公母比例,一般公母比在1∶25~1∶20,也可采取人工授精;⑤保证饲喂、饮水的量和次数。

3 品种现状

云南麻鸭又叫“滇麻鸭”,因为生长在滇池流域而得名。作为中心产区的昆明市,因为滇池流域治理、禁限养规划以及昆明市城市建设发展,云南麻鸭基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其存栏急剧下降。

全省云南麻鸭存栏量在1996 年约25 万只,2001 年约8 万只,2006 年约3000 只[1]。现如今,云南麻鸭处于濒危灭绝状态。2021 年12 月9 日,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昆明市对濒危物种云南麻鸭开展抢救性保护》,文章提到:“云南麻鸭的原产地为昆明市的晋宁县,中心产区为昆明、玉溪、曲靖等地。2021 年,国家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原产地晋宁区已无纯种云南麻鸭,全昆明市均无云南麻鸭的集中饲养,仅散在分布很少部分的散养户,数量均不足百只”。根据云南台都市条形码报道,云南麻鸭属于云南省的优良品种,但因为养殖成本高,在与外来品种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落败。

据调查了解,在昆明市各县区,特别是宜良县还存在散养的云南麻鸭,数量在几只到几十只不等。宜良鸭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宜良是云南省最大的商品鸭出栏大县。本土养鸭户(企业)颇多,全产业链完整。宜良民间有许多养殖户利用小麻鸭(极有可能是云南麻鸭)与北京鸭、殷桃谷鸭等进行杂交选育,普遍做了十年左右,稍久的已经做了二十多年,选育出来的品种较稳定,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好、适应力强、口感风味好等特点。这些养鸭户虽养殖经营丰富,但缺乏遗传育种理论知识,选育出来品种的优良性状过几年会退化甚至消失,需要不断的淘汰更新,选育出来的品种利用起来比较繁杂。

2001 年在原昆明市晋宁县建立过云南麻鸭保种场,也提出过保种和利用计划,但投入不完全,在使用一年后于2003 年9 月关闭;2015 年,在昆明市宜良县内,云南兰老鸭学成饭店有限公司对云南麻鸭开展保种选育工作,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给予技术支持,2017 年云南麻鸭保种选育工作中断,云南麻鸭集中保种选育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直至2021 年,经第十四届昆明市人民政府第83 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将宜良县(鸭产业)列为昆明市“一县一业” 示范县,宜良县开始了“云南麻鸭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 工作。

多年来,由于消费市场的变化,主产区被外来家鸭品种主导,云南麻鸭经过长期的自主杂交,优良性状退化,生产性能下降,市场竞争力下降,再加上其生存环境改变、时代发展、缺乏系统保护及开发利用等因素,云南麻鸭处于濒危灭绝状态。庆幸的是,2021 年昆明市开展了云南麻鸭抢救性保护工作。

4 前景展望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5]。近年来,国家把保护种质资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云南麻鸭处于濒危灭绝状态,保护势在必行。要谈云南麻鸭的前景及未来,不得不谈一下宜良烧鸭和宜良鸭产业。

宜良是云南省传统农业大县,2009 年宜良烧鸭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宜良烧鸭外酥里嫩,颜色均匀,口感良好,以宜良烧鸭名义售出的鸭子日销售量在15 万只以上[6],消费群体大,品牌认可度高。宜良鸭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商品鸭年出栏量1800 万只,每年有6 万人从事相关工作。宜良早在2007 年就已形成完整的鸭产业链[5]。现如今,宜良的鸭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程度更高,涵盖了云南麻鸭的保种和品种选育、肉用种鸭养殖、鸭苗孵化、肉鸭养殖、肉鸭屠宰、白条鸭交易、鸭饲料加工、鸭系列产品深加工、烤鸭制作技艺培训、烤鸭餐饮旅游、羽绒初加工、羽绒服制造等全产业链,是云南省养殖业中产业链条最长、最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典型的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以一业带百业,以一业兴一县的产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市场发生了变化,以前人们吃烧鸭喜食以北京鸭等大型鸭为原材料烧出来的较油腻的鸭子,现在人们追求的是更高品质的鸭子,喜食以小麻鸭等中小型鸭为原材料烧出来的不油腻、风味物质多、口感较好的鸭子,北方省份以养殖快大型白羽肉鸭为主,而南方省份仍是麻鸭主要的消费市场,肉鸭食品加工行业兴起、冰鲜鸭生产、麻鸭养殖增加,已成为产业重要增长点。云南麻鸭是优质的地方蛋肉兼用型鸭品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铁、锌等微量元素丰富,平时食用云南麻鸭,可以促进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对缓解缺铁性贫血、预防骨质疏松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等非常有帮助。云南麻鸭是制作宜良烤鸭、昆阳卤鸭、小刀鸭的首选食材,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改变,处于濒危灭绝状态,种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要保护好优良种群,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培育出受市场喜爱的配套系(新品种)[6],形成造血功能,才能可持续的保护好品种资源。随着环境变化、时代发展,我们不可能像过去一样进行放牧饲养云南麻鸭,改变饲养方式,往标准化、现代化圈养转型升级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比如以种鸭旱养(节水养殖)、肉鸭网上平养、肉鸭笼养等方式养殖或许才是适合时代发展的养殖模式。

目前,市场上麻鸭种类繁多,均有其消费的主力群体,云南麻鸭的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利用自身优势(优良性状)、根据消费市场进行开发利用,才可以在“大浪淘沙” 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云南麻鸭保护与开发利用任重道远、前途光明,可以预见,未来鸭子市场必定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

猜你喜欢

麻鸭昆明市日龄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殉情的野麻鸭(外一首)
可爱的小麻鸭
可爱的小麻鸭
昆山麻鸭的“复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