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影视的文化传播分析
——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2023-09-06张天聪

戏剧之家 2023年16期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妓女跨文化

张天聪

(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1430)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新世纪。国家与国家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矛盾与冲突,这时就需要跨文化传播对文化冲突进行疏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跨文化传播研究开始在国内起步,并涉及到社会传播、语言研究、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跨文化传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何在文化交流中打造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文化传播道路,以及如何在文化领域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地位成为当前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

文化传播过程中,影视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文化的韵味与内涵,是一种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日韩与欧美的影视作品使国内刮起阵阵“日韩风”和“欧美潮流”,这些国外影视作品使国人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年轻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和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与声望逐渐提高,国际影视市场中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元素的影视作品。从最初加入中国籍角色、融入“中国结”“中餐”等文化元素,再到《花木兰》《孔子》等全中国题材影视作品的出现,中外文化壁垒逐渐打破,内容与形式的交流更上一层楼。同时,影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创作题材的扩大以及科技进步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加持,这些都加快了中国影视行业的工业化进程,这就更加要求相关从业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继续创新,推动跨文化传播的发展。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强烈冲击,影视市场也受到波及。影视拍摄制作、排片状态、票房经济都处于停滞的状态。恶劣的大环境,也在倒逼影视行业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和更广泛的传播效果。影视作为高效的跨文化传播手段,必将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独特的历史题材,打造创新传播视角

(一)以民族战争为文本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以近代民族抗日战争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为故事背景。战争是全世界关注的共同话题,而南京大屠杀是最能引起本民族共情的事件。不仅本民族对近代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深恶痛绝,其他国家人民也在宣传中逐渐了解这件惨案的真相。1937 年,日军踏进南京城并开始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十三位妓女带着行李翻进教堂寻求庇护,但这里只有一位入殓师假扮的教父、一个男孩、十三位懵懂恐惧的女学生和一位受伤的抗日军官。丧心病狂的日军还是闯入这片净土,但因为妓女们先进入隐蔽场所,女学生们便遭到了日军的侵害,其中一位女学生坠楼而亡。残暴的日军命令女学生们去军营里庆功唱歌,实际暗藏歹心,历来因“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人唾弃的十三位秦淮女子唱罢最后一曲《秦淮河》后,替女学生慨然赴死。

电影叙事过程中,不只还原了战争的惨烈场面,残酷战争中人性真善美的体现更让观众印象深刻。假神父对女学生们的保护,妓女对伤员的照顾,玉墨和假神父约翰间的爱情,都是人类共通的真挚情感。在这样的文化认同基础之上展开故事叙述并抒发情感才能真正做到跨文化的有效传播。

(二)采取小人物的视角

首先,这部影片讲述的并不是某个特定英雄人物的故事,而是从妓女、入殓师、女学生这些渺小但真实的人物角色出发,讲述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妓女从最初自私自利到英勇献身;入殓师从玩世不恭到愿意假扮神父保护女学生;单纯的女学生由恐惧到后期坚强无惧地抵抗。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转变和人性的力量更为动人。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都在逐渐挖掘平凡的力量,人们不再追捧天生的英雄角色,而是为更真实、更接地气的影视角色所散发出的情感魅力着迷。这样的角色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同样的情感共鸣。

其次,在战争片中以女性的视角去讲述故事也是一项创新举措,战争不仅是男人间的枪火交锋,也有血肉的碰撞中最真实的人性体现,这些小人物的情感和经历在那样宏大而悲惨的历史之下更显悲情动人。琵琶、秦淮小曲、男欢女爱也是战争,也是人性光辉闪耀之处。

二、混合中西元素,传播文化底蕴

(一)南京话的保留

电影中的妓女们使用独具特色的南京话,一句“你kei(去)不kei(去)”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影片方言指导徐春华在尽力还原1937 年南京话的同时,也努力贴合现代语言使用习惯,减少影片与观众间的距离感。南京话使南京地区观众产生强烈的语言记忆共鸣,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情节发展的同时,可以体味更加地道的金陵韵味;本土元素的保留,在展示地区方言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使影片的民族性得以延伸和传播。

(二)旗袍的群像

整个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是秦淮女子们身穿各色各异的旗袍,画着精致妆容,身姿摇曳地唱到“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一段《秦淮景》在展现秦淮妓女风情的同时,特殊的时代背景的反差也使人对影中角色不由得心生敬意。旗袍作为中国特有的服饰元素,展现了中国女人独特的风韵和魅力,这段剧情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纵然是背负骂名的妓女,也有着生活的苦与乐;同样是鲜活的生命,她们吃尽苦头所求也不过是如正常人般活着。在得知日本人残害女学生的计划后,这些秦淮妓女本可以选择保全自己,逃出生天。难道妓女的命就比学生低贱,就该替女学生为人所辱吗?这种质问也同样出现在国外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为拯救一个人,牺牲其他八个人的性命值得吗?人类都厌恶战争,谁有资格去决定哪一条生命更值得活下来?这样的情节设置使观众在悲惨的战争中看到正义的存在和人性的光辉。

(三)西方元素的加入

1.天主教堂

作为影片情节发生的主要场景,天主教堂是神圣与光明的象征。透过五光十色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那群怀揣着活下去的希望而来的妓女们,那是一幅充满爱与美的画面。画面与教堂院墙外的断壁残垣以及日军大屠杀后横尸遍野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而看似静谧安全的教堂里,只有手无寸铁的女学生和假教父。这样的场景搭建既增添了影片美感,也凸显出厚重的历史色彩,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真实。

2.假神父——约翰

约翰原本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他贪图金钱利益,喜好美色,最初进入教堂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日本人残害女学生的暴行和对和平的追求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维护正义的情感,促使他站出来保护手无寸铁的女学生。这种人物设定更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使他国观众跟随人物角色接受剧情的发展和变化。

3.唱诗班

教堂内的女学生们是唱诗班成员,片中透过玻璃照射进来的阳光如神的恩赐,光下孩子们用童真纯净的声音唱出神圣的歌词。唱诗班是西方宗教的产物,和孩子一样,都是纯洁美好事物的象征。在面对这群纯真的孩子时,日本军人却暗藏歹心,要将她们送入军营。在这样的情感共鸣下,影片连接全世界观众的情感,共同品味影片传递的意蕴内涵。

4.救赎

在西方的价值观念中,即便是穷凶极恶之人也有机会和权利忏悔、转变,寻找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谛,即“救赎”。中国的救赎是借助人类道义的觉醒,西方的救赎则是依靠“上帝”的仁慈。影片中,妓女为救女学生甘愿赴死,约翰从自私自利的小人到勇敢担当责任,这都可以看作救赎。无论以何种方式忏悔,这些人物都获得了救赎,这也符合世界范围内人性和正义的价值体系。

三、传播的不足之处

(一)情节过度依赖语境

《金陵十三钗》中,十三位妓女和十三个女学生以及假神父、男孩是主要人物角色。由于导演想将重心放在表达中国人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仁义”内涵,所以并没有花费更多笔墨详细刻画个体角色的形象塑造与内心转变。无论是神父的转变、妓女的舍身付出还是男孩的勇敢,似乎都是为了情节需要服务,受故事主线的推动和氛围烘托发展。简单来说,人物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氛围到这了”,但实际上,是因为这群学生是国家未来的象征,是美好家园重建的希望,所以大批的军人为保护他们而牺牲,人们印象中自私自利的妓女也甘愿为这希望而放弃自己活下来的机会,甚至假神父也愿意为了保护女学生直面恐怖的日本官兵,这是国人才能理解和接受的“为国献身”的家国情怀,这才是集体主义的精神所在。但当这样的影视作品进入到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就不能得到认可和理解了。

(二)对生命的划分

在国内获得一众好评的影片,在国外却遭到了很多人质疑。在西方价值观中,他们无条件无差别地尊重每一条生命,但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观念中,人的价值分三六九等。身处底层的人,只有历经艰难心灵才能得以蜕变,懂得牺牲的意义。在权力等级分明的社会中,生命是不平等的。所以西方观众很难接受影片中妓女代替女学生赴死的情节,但该部影片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以及主题表达方面都有出色的呈现效果,但如何在国家文化大背景之下进一步与其他文明文化进行借鉴与融合仍需要影视工作者们努力。

四、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的影视创作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资源,更应该利用此优势在国际视角下进行创新性制作。国外影视作品中不断加入中国元素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外市场对带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的渴求。近年已经有不少影视创作者进行尝试,《金陵十三钗》便是一个有力证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时,我国要想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政治,还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依托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打开世界视角,直面挑战,将影视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优秀载体,向国际传达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金陵十三钗妓女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受到皇帝褒奖的妓女将军
左翼电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