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钢琴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探索
——以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

2023-09-06赵芸禾

戏剧之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山丹丹红艳艳踏板

赵芸禾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中国钢琴改编曲作为“中西结合”的民族创作典范,对钢琴民族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王建中先生的中国钢琴改编曲为钢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同时也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思想内涵。魏廷格先生曾说:“王建中对中国钢琴创作的多种贡献中,从某种角度看,最为成功、最为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中国曲调改编曲[1]。”本文研究的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选自王建中先生的钢琴组曲《陕北民歌四首》,全曲保留了原民歌的风格特色,曲调欢快,情绪炙热,钢琴化的织体写作使得乐曲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民歌的旋律线条也更显美感。

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教学中的民族元素探索

在钢琴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作品中的优秀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情怀及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专业学习及演奏的过程中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原曲的创作贴近陕北人民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不受拘束、自由丰沛的热烈情感,以山丹丹的盛放来歌颂红军先烈,激励群众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递下去。由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版本集中体现了作曲家的艺术经验与原曲的时代精神,通过钢琴乐器本身的音响特点将原曲的抒情内容以更为丰富的形式体现出来。这首作品是王建中创作《陕北民歌四首》中较有代表性的曲目,是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典型,在扩大传统民歌影响力的同时,也推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登上了新的台阶。而在钢琴教学中,无论是从鉴赏还是演奏技巧的角度,都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红军的坚毅品格以及人民群众乐观积极的态度等。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舞台经验的历练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也是培养学生掌握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在舞台实践中,完整的音乐表现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激励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但由于琴房与舞台的空间及音响效果等差别较大,演出时也比平时练习更易紧张,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可以使学生正视自身临场应变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终获得专业能力的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舞台演奏,对于表演者的技术与心理情绪是较大的挑战,如何表达旋律的歌唱性以及如何控制速度等都需要表演者在平时练习中养成严谨的习惯,体会演出的心理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上台的机会,积累舞台经验,使学生始终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进行演出。

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创作的民族特色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钢琴改编曲由《女孩担水》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两首陕北地区民歌相结合创作而成,整首作品散发着浓厚的乡音气息,形象地展现出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喜庆场面。王建中先生在全曲创作中运用独特的民族语言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陕北地区的地域描绘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运用了陕北信天游的曲调,音域宽广、高亢悠扬,独特的和声旋律充分展现了我国广大民族风貌中的地域风情,作品的演奏更彰显了民族风采。整部作品的引子部分借鉴了我国唐代雅乐第一部分“序”的结构,采用了散板节奏类型,旋律连绵宽广,节奏自由,整个引子段落由两部分构成;在一连串琶音织体中,使用了分解下属七和弦,渲染了浓浓的陕北风味,形成了独特的五声性的和声旋律,通过钢琴的多声部音响效果,描绘出一幅空旷、辽阔的地域画卷。

(二)旋律的民族化创作

1.直接引用民族旋律

直接引用民族旋律进行创作的手法是指直接将民间音调或民歌引用过来,作为钢琴曲的主题旋律,这也是一种采用较早、范围较广的创作手法,将整首民歌或乐曲作为素材进行改编,这里所说的“改”其实就是指把原曲改成钢琴演奏的形式,而“编”则是对乐曲进行重新编配,使之不但保留了原曲的音乐特色,还具有钢琴音乐的风貌[2]。如王建中的这首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把民歌或民间器乐曲改编成钢琴曲,但是依然完整地保留了原曲的旋律与结构。由于传统的音调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这类钢琴改编曲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2.旋律的变奏

变奏即使乐曲的主题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加上不同的变化,从而使作品的织体更加丰富。变奏是作曲的基本技巧之一,传统的变奏是指主题与变奏,这种写作技法在通过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中使用较多。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钢琴改编创作中,王建中先生巧妙地运用变奏的手法进行创作,每次都加入新的修饰与变化,使旋律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乐曲的第二主题以和弦的形式呈现出高声部旋律线条,此处主题旋律简单明快,形象生动;在第二主题的第一次变奏中,相较于第二主题,旋律几乎保持一致,只是以单线条形式在低声部呈现,但在曲式结构上,篇幅有所扩大;在第二次变奏中,高、低音声部共同完成旋律的诠释,丰富了音区的变化,同时作曲家通过变换节奏和加花的手法进行变奏,模仿西北唱腔中的甩腔,使音乐内容更为华丽且具有民族特色。这一次的变奏写作使乐曲在音响上产生层次鲜明的对比效果,进一步表现出军民大生产干劲十足、欢快热闹的劳动场景;在第三次变奏中,音乐织体的写作得以加厚,高声部通过八度的柱式和弦形式展现主题旋律,使音响效果更加厚重,达到全曲中部的高潮,后逐渐对主题旋律进行情绪上的回归,进而结束中部音乐,为再现部的出现进行准备。

(三)对民族乐器的模仿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绝大多数来源于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引子部分,首先用双音倚音模仿陕北腰鼓的演奏,仿佛双手同时敲击鼓面发出的音响效果;紧接着用连续的琶音写作来模仿古筝刮奏的演奏手法;第三小节出现的三个倚音是对民族乐器扬琴的模仿,要以灵巧的触键演奏出轻盈的音色。再如高声部的长颤音是模仿民族乐器竹笛的演奏技法,展现明亮悠长的音色,准确地表现出陕北信天游悠扬婉转的曲调特征。

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演奏技巧

(一)旋律的歌唱性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和乐段,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弹奏技巧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触键音色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聆听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贝尔曼教授曾提到:“对于那些不能用耳朵判别钢琴音质的学生而言,很多演奏技巧就用不上了。”[3]因此,要实现旋律的歌唱性表达,首先要听得出旋律中的歌唱性。

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第一段中,其主题旋律优美抒情且极富歌唱性。在演奏此乐段的歌唱性旋律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划分乐句。乐句的起音应带有思考地随气息触键,手腕往旋律进行方向适度转动,并将力量随手腕的转动送到指尖,这种有控制的触键能够使音色更加圆润饱满,音和音之间更加连贯,整个乐句的起伏变化也更富有逻辑性。最后,使尾音的弹奏随气息结束,营造出深远悠长的意境。

(二)跳音的把握

王建中先生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乐谱中用“staccato”的标记来表示跳音的奏法,通常在练习跳音时,教师会要求学生的手指有足够的支撑能力,手型稳定,利用反弹的力量触碰琴键,从而发出短促明亮的声音。在跳音的演奏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体会通过不同位置发力而导致的音色区别,例如手指跳音要求掌关节稳定,手掌跳音要求腕关节稳定,手臂跳音要求肘关节稳定等。

在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第二主题的第二次变奏中,运用了大量的跳音以及快速的锣鼓节奏,描绘民众在见到红军到来时的欣喜,表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欢快场景。整个乐段的音乐情绪是高昂激动的,演奏时手臂和手腕应处于放松的状态,掌关节起稳固支撑作用,手指贴键弹奏,触键要短促轻巧,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才更加灵巧生动,从而展现出活泼热闹的舞蹈场景。

(三)速度的控制

中国的散板音乐不同于欧洲音乐有节拍重音的律动,在散板音乐中,演奏者可以相对自由地对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进行处理。中国钢琴作品中的部分散板音乐有虚线小节线,其并不像实线小节线包含节拍重音,只是将音乐相对划分成几个部分,在演奏时需要把握好虚线小节线划分出的每一部分音乐。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引子部分,王建中先生用散板作为速度标记,并用虚线小节线划分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双手的二分音符要弹奏整齐,音色坚定且明亮,仿佛太阳刚刚升起时点亮了新的希望。第二、三部分是主旋律与12 连音华彩乐句的交替呈现,主旋律音的时值要弹奏得饱满,12 连音的弹奏要紧凑,且能推动主旋律的律动。第四部分双手交替上行时需要渐强,将气息和情绪传递到主旋律的双手齐奏,此时的演奏可用渐慢渐强来展现引子部分的高潮。在引子的最后一部分,右手高声部颤音需要持续演奏出强的力度,随着三十二分音符的结束缓缓地将主旋律奏出。

(四)踏板的运用

1.切分踏板

在钢琴演奏中,通常用踏板来保证音的延续,但为了确保旋律及和声的清晰连贯,需要运用切分踏板的踩法。在换踏板时要注意手脚协调,如切分踏板在乐曲第一主题中的运用,可以使这一乐段的乐句在踏板更换中更加连贯,且易于歌唱性的表达,充分展现钢琴的丰富音色,再现民歌的韵味。

2.节奏性踏板

这类踏板多用于特定的节奏律动及特殊音乐记号,例如该作品第二乐段就采用了节奏性踏板,此处作曲家将需要强调的重音标明在谱面上,展现军民一家亲的欢乐场面,在演奏时踏板要与第一拍高声部的八度和弦同时落下,并保持至同小节最后一拍,此处要结合重音、音色等控制,突出旋律的节奏律动,刻画出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

3.弱音踏板

弱音踏板是指运用踏板改变发音状态的方式使声音变弱,这类踏板的踩法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控制音量,也使得音色更加柔和。例如全曲尾声的终止和弦,谱面的力度标记为“ppp(非常弱)”,在演奏时为营造出安静的效果,需要手指有控制地缓慢下键,并运用弱音踏板使全曲在结束音上产生悠扬静谧的音效,令人回味无穷。

四、结语

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的教化功能使得钢琴这类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更需要融入民族文化教学内容,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其文献史包含着大量的西方文化内容,教师要在尊重和汲取西方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将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中国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教学。钢琴教学不止于培养杰出的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本身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在正确感知作品情绪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更顺利地完成练习和演奏,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和表现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将优秀的民族精神贯穿教学始终,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在每一节课及舞台实践中引导学生在磨练演奏技巧的同时感受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最终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山丹丹红艳艳踏板
单踏板不可取
延安!我永远的山丹丹
又见山丹丹
蜀葵花开红艳艳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红艳艳的中国年
延安! 我永远的山丹丹
满山葡萄红艳艳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