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视听角度分析影片中的“边缘人”形象塑造
——以《私恋失调》为例

2023-09-06荣瑾毅

戏剧之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巴里琳娜光线

荣瑾毅

(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是当代极具实力的电影导演,被许多影迷称为“天才导演”。他虽然只拍摄了六部长片,但每一部都称得上影史佳作并且获奖无数。1999 年后,他拍摄的三部影片《私恋失调》《血色将至》《大师》让他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大满贯。安德森导演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使得他的作品集中表现在困境中或被边缘化的人物。他并不通过设置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来展现人物命运,而是通过表现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以及人物的外貌、细微的肢体动作等,从而立体地再现真实的人物。[1]在《私恋失调》中,精神焦虑、紧张和敏感的主人公巴里便呈现出情感和行为上的边缘化。

本文首先阐明“边缘人”的概念及其意义界定,再通过分析安德森导演所运用的视听语言,探究他是如何塑造出《私恋失调》中主人公巴里的边缘人形象。

一、“边缘人”概念及界定

“边缘”是相对于“主流”或“中心”而言的,可以作为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而存在。主流文化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以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或强大的文化体制为基础,且受大多数群体所认同;边缘则是脱离中心,遭到主流文化的排斥,并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边缘人”最早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在《人口迁徙与边缘人》一文中提出。他将“边缘人”视为“移民浪潮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下文化分裂和文化融合的产物”[2],他认为“边缘人”处于两种还未完全相容的文化和传统之间,但是因为无法融入任何一种文化而被排斥。后来,斯通奎斯特进一步阐释了“边缘人”概念,并衍化出“边缘人”理论。之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类,延伸出了“边缘文化”等许多概念。

经查阅,“边缘人”可以被粗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心理或生理上存在缺失而所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如患有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的非正常人群以及残疾人、老人、小孩;第二类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边缘人”,如移民、外来务工者等。在影视作品中,他们大多是具有矛盾性的悲剧性人物,但一部分边缘人并非选择安于边缘状态,而是极力地融入主流,另一部分选择接受边缘地位与状态,艰难地活着。

本文所分析的主人公巴里属于“边缘人”中的第一类,他看似能够在社会上正常社交与工作,实际上内心有着无法纾解的压抑、孤独与苦闷,且由于一些潜在的心理病症以及家庭创伤,让他始终在愤怒与抑郁两极徘徊,最终电影中的他遇见另一个女人,在爱情里获得了救赎。

二、视觉语言呈现边缘人形象

(一)隐喻性构图暗示人物困境

“构图是塑造人物和叙事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图,画面被建立起优势对比,以此暗示主角性格或事件发展方向。”隐喻性构图意味着一件道具或演员在画面中被置于某个特殊的位置,便会有不同的含义,形式本身即是内容。电影《私恋失调》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电影,因此剧情随着人物的性格以及对事件的反应展开。开场镜头中的构图显示主人公巴里被挤在办公室的角落,位于画面的边缘位置。由于镜头取景偏离中心,远离画面中央,为画面中的引导线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坐在引导线交叉点的巴里身上。同时,在2.35:1的画幅比中,他的位置偏远,镜头焦点空无一物,凸出的透视效果让画面边缘部分看起来比实际上大,巴里显得更渺小。他弓身坐在桌前,显示出他在情感上的脆弱与孤立无援。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导演也运用了在电影画框内再次设置画框的技巧,框中框构图使得框中的画面成为视觉中心,将人物置于一个封闭的视觉空间内。这是一种体现导演意图的构图方式,一方面丰富了电影的视觉语言,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2]

在影片中,巴里在受到色情电话的勒索时,他想要从尴尬的境地里脱身,他不断后退,站在门与墙的中间,他的身影在画面中的比重慢慢缩小,摄影机不断拉近,他看似在走动,却哪也去不了。安德森导演通过富有隐喻性的构图展现了作为边缘人的主角巴里,始终在所处环境里感到压抑和受困,同时呈现了他即将要面对的困境。

(二)情绪性色彩符合人物特点

“色彩是导演在视觉语言中最外向的表现形式,也是心理外化的表现。色彩是电影中的下意识元素,并且它有强烈的情绪性,诉诸的不是知性,而是影片气氛。同一种色相的色彩由于明度、饱和度不同,传达出的情绪也不同。”导演利用相近色调的色彩营造影片气氛;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表现巴里和与他性格特点截然不同的女主角琳娜,且暗示观众巴里自遇到女主后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分析导演在影片中设置的色彩,便能区分和快速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

开场镜头中映入眼帘的只有四种颜色:灰色、白色、黑色和蓝色。灰色是中性色,给人一种单调、平淡无奇的感觉。白纸与黑桌子形成对比,黑白形成的高对比度引导观众将目光放在主角巴里身上,而巴里所穿的西装和他身后的墙壁颜色相同,分不出和背景的界限。在色彩的选择上,导演选用了饱和度较低的、偏灰调的蓝色,与黑白搭配使得整体氛围压抑单调,并且通过服装与环境能看出巴里作为边缘人温顺、被动、平平无奇的人物特点。

同时,导演也运用色彩对比的物理学原理。在人物服装色彩设计上充分挖掘色彩对比的表现力,高饱和度的亮红和低饱和度的灰蓝,分别符合男女主角各自的性格特点。女主角和巴里见面时,她身着玫红色的套装与巴里的西装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她的性格开朗,代表着自由、热情与爱,与悲伤和自我封闭的巴里截然不同。

(三)表现性光线突出人物变化

光线是摄影艺术的灵魂,也是电影重要的书写工具。在同一场景中,不同光源、光线角度、光线性质所塑造出的造型效果有所不同。光线效果和影调是影片视觉风格的造型元素。不同的人物对于不同的事物反应并不相同,而凸显人物对各类事物的反应也能体现出人物性格。与大家格格不入的巴里,对大环境异常敏感。当阳光直射到工厂的门口,巴里躲避阳光,缩进黑暗处,面部与身体的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背光而行。这里的画面被一分为二,明暗对比异常强烈,光线的高反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光线象征着外部环境对他的关注,而他的反应是对这些关注感到不适和危险。当勒索巴里的电话拨打到办公室时,他羞愧不安,并且对姐姐和琳娜极力隐瞒。姐姐的注视将他逼进角落,逆光的使用以及特写镜头都显示出外部环境对巴里的威吓,他无法妥善处理这些事情,但他无处可逃。

光线在电影场景空间中的运用有利于推进故事发展和表现人物。当巴里爱上了琳娜,追寻琳娜的脚步来到夏威夷,在公共电话亭首次主动给她打电话。夜幕降临,此刻的光线由电话亭的顶部产生,笼罩着巴里的头顶,同时也与周围逐渐暗下去的环境形成对比。这时光线的使用首先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其次是暖色调光线富有独特的意义,导演运用光线为主人公巴里营造了一个小空间,意味着巴里的心不再像从前那样孤独,琳娜的温柔和热情融化了他的心,她的出现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三、听觉语言塑造边缘人形象

(一)音乐渲染角色情绪

在一部电影中,音乐所表现的不是像对话和音响那样有具体的声源或者能呈现出具体的信息,也不能像画面一样呈现客观表象。在情感的表达上,音乐并非直观和具体的,而是细腻又精准的,能在不经意间挑动观众的情绪。“电影音乐服务于电影的具体空间和叙事情境,与人物性格、情绪、故事的发展走向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私恋失调》里,电影使用了主题音乐。主题音乐是一类音乐标签,通常会被应用到角色、地点或情绪上。这部电影的主题乐由打击乐组成,乐器组成的声音彼此叠加在一起,并不和谐。这样的音乐外化了巴里时常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主题音乐在电影中是标志性的存在,一旦规定了主题音乐,每当角色、情绪再次出现时,主题音乐都会随之出现。主题音乐的可塑性很强,能产生旋律与音色各异的变调。如巴里接到色情电话勒索,但同时琳娜在他身边,他感到紧张。主题音乐的出现暗示巴里焦虑的继续,此时画面中出现的内容也反映出这个勒索电话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危机,接着琳娜向他发出邀约并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巴里内心便平静了下来,音乐也随之平息下来。

除了主题旋律之外,电影配乐在渲染情绪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影片中出现的两首配乐为例,即《She needs me》和《Waikiki》。第一首音乐出现在巴里踏上去夏威夷寻找琳娜的旅程时,歌词仿佛缓缓诉说着巴里的心意并与之形成了对话,体现出了巴里想要见到爱人的迫切又激动的心情;第二首音乐则是巴里和琳娜见面后夏威夷沙滩上的背景音乐,场景中出现的乐队以及温柔的女声都烘托了两人在一起之后温情与浪漫的氛围。

(二)音响外化角色心理

“布莱松导演认为:为眼睛准备的东西不应为耳朵而重复使用。”音响对于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具有较强潜能。《私恋失调》通过对无源音响的使用能让画面从现实时空转到心理时空。在电影开头,主人公走出所在的工厂,发现有人停车并放了一架小钢琴在路边。他走出工厂,此时出现一阵呼啸的风声。他决定躲回工厂的角落,远处传来火车的轰鸣声,并伴着若有若无的警笛声。这一连串音响的运用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揭示出角色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巴里走出自己的小世界之后,面对外部世界的不安与煎熬。

有源音响在剧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电话所发出的声音对巴里有着特殊的意味,即电话声响起代表着危机的出现。对于自我封闭的巴里而言,电话代表着一种通往外在世界的可能性,电话声烘托出巴里不同的心理状态。当巴里的姐姐们来电时,电话铃声是一种刺耳的提醒。巴里的性格使他无法融入由八个姐姐组成的、总是给他带来压迫感的家庭,无论怎样的对话都是对他孤独状态的强调,这样的声音对他来说意味着精神上的煎熬;而他与琳娜通电话时,电话中充满了温暖和爱,巴里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第一次通话时,巴里接到她的电话停下了脚步,第二次通话时,他急切地通过付费电话联系对方,电话声作为一种媒介,联系了巴里和琳娜,琳娜的状况始终牵动着巴里的心理状态。

(三)对话呈现角色状态

电影中的对话是电影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在塑造人物和传递信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能。人物对白能够充分保证不同人物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电影借助人物对话能够充分反映自身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4]以及在不同阶段自身的状态。

巴里在社交中的状态不同于常人。不管是对工厂里的同事,还是家庭中的姐姐们,他从不主动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他有时会只与自己对话,在逛超市他下意识地自言自语,并且重复一些琐碎的字词提醒自己:“我在找什么?我在找什么?告诉我,跟我说……”在家中与姐姐对话时,他经常重复对方的话语,下意识地抗拒和逃避与别人的接触与交流,以极不自然的短句和面部表情掩盖自己内心的无所适从。这些对话所传达的信息都呈现了角色的状态:孤僻、紧张、恐惧,他不想主动参与主流社会,而是想瑟缩在自己的角落。他的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躲闪,经常感到紧张,因此影片中呈现的重复对话表现了巴里的精神状态。

然而在琳娜面前,巴里表现出少有的脆弱和温柔。他会和琳娜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愿意告诉琳娜自己为何要做一些看起来奇怪的事情。这些他都不会和其他人诉说。作为情感上的边缘人,巴里虽然因为自身的敏感和孤僻而躲避人群,但是当遇见尊重和真正关爱自己的人时,他也露出了真心且温柔的一面。

四、结语

总体来说,电影《私恋失调》中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导演利用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影视视觉和听觉语言的技巧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和真实的“边缘人”巴里,他偏执、孤僻的形象使人难忘,更令人难忘的是在被爱情救赎后他展露出的善良和温柔的内心,这使他拥有了无穷的勇气去面对人生中棘手的难题,也保护了自己的爱人。

猜你喜欢

巴里琳娜光线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小飞侠(下)
小飞侠(中)
我迷路了
淘气的光线
New twist on Old Style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