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东地区声乐学习者常有的方言习惯问题探析

2023-09-06张晨阳

戏剧之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母音陇东咬字

张晨阳

(陇东学院 音乐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和思考的符号系统,方言是各区域的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陇东地区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秦陇片陇东方言点方言[1],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该地区生源的声乐学习者时常会遇到来自语言发音方面的问题,他们掌握的方言发音习惯与歌唱语言发音存在诸多不同。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采访多名长期从事声乐教学的一线教师,把教学中出现的歌唱语言与方言的特征性问题一一做了记录。陇东学院作为陇东地区唯一的高等学府,其学生大多来自本区域,因此,在学院研究歌唱语言发音具备稳定客观的条件,笔者通过对学生歌唱习惯的研究和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的经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本地区的歌唱语言特征,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方法。

一、陇东地区学生的语言习惯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陇东地区生源的声乐学习者主要来自西峰区、环县、镇原、庆城、正宁、宁县、合水、华池。与甘肃省内其他地区的学习者相比,陇东地区的声乐学习者在语言发音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特点。比如,环县生源声乐学习者的语言咬字问题有“”等字的发音问题;西峰生源声乐学习者的语言咬字问题有,把读成shì,四声去声为降调,而不是普通话的阴平一声,把普通话中的“”读成“shī”平调一声,西峰方言的发音特点可以总结为:阴平念降调,阳平上声短,上声大多读降调,去声不够长;镇原生源声乐学习者的语言咬字问题有,把“”读成suī,“”常读成mò,“”读成红qióng qióng;正宁生源的学生在“an、ang”的归韵时常常归韵过早,使唱腔不够饱满,影响共鸣。镇原方言把读成ràng,读成qiáng,“揍护”读成còu hu,环县方言把浇薄的浇读成xiào。庆阳方言还有很多独特的地方读音,此处不一一列举。

庆阳方言中,“没了”的“没”常读作mè,声调为四声,但普通话读音为,mei的声调为二声(阳平)。“麻”(fan)中的“烦”在方言中的读音为一声(阴平),普通话为二声(阳平),西(xī'ān)在庆阳方言中常常读作“xì nan”。“”在方言中读音为ē,发这个读音时,舌头中部会收紧一下,喉咙不需打开多少,但是,如果用普通话读作wō,则需要嘴唇呈圆形,喉头下沉,喉咙打开。普通话上扬的声调在方言中的读音为下降的音调,这会导致发声习惯的改变,因为歌唱时往往需要使声调上扬,才能有更好的共鸣和准确的音准。诸如此类,对同一个读音,使用方言发音不需要状态太积极,而使用普通话则需要很积极的例子数不胜数。对方言词义的探究可以参见刘瑞明、周奉真的《庆阳方言词典》[2],其收录了2300 个庆阳方言词语,分为21 类。大部分为词语、短语、俗语、顺口溜等,并对各地区常用方言作了读音、释义、理据与书证辨析。

二、歌唱语言规范意识薄弱

该地区声乐学习者的歌唱语言语音规范意识普遍较弱。说话与歌唱语言是存在差异的,说话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它只要求发音清晰,能正确表达意思即可。但在歌唱中,不仅仅要求演唱者发音清晰,还对咬字、吐字、字音形态、语调、声调、音高、音色、音强、音值等有特别的要求,尤其对语言的发音质量要求很高。歌唱在说话的基础上加入了高低起伏的旋律线,而且要在呼吸的支持下完成字或词的演唱,甚至一句歌词的演唱中有不同音高时值的发声持续。在歌唱中,不同的唱法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对语言的发音要求各不相同。比如,歌剧演唱有戏剧性的特色,对演唱咬字中的共鸣要求颇高,声音的音量要足够高,要让剧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能听见。

虽然说与唱有很多不同,但二者都对咬字、吐词的准确与清晰有一定的要求。“字不真则语不清,语不清则意不达”,说明无论是生活化的表达——“说”,还是艺术性的表达——“唱”,都要认真对待发音的准确性。宋代的张炎在《词源》中提出:“腔平字侧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元代燕南芝庵在《唱论》里谈到了咬字与唱腔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字真、句笃、依腔、贴调”的观点。由此可见,说与唱是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语言发音不是很准确的声乐学习者而言,咬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歌唱发声的准确性。

三、歌唱语言习惯欠佳的问题

歌唱中的语言发音遵循一定的拼读规律,歌唱语言发音准确与否会影响歌唱中声音的美感。美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塞各厄斯·卡吉在他的《论学习歌唱》中提出:“训练说话声音能使正确地、清楚地朗诵诗歌不感到吃力,要把它当作一项主要学习内容。在语言学习尚未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不忙着学习声乐技巧。”[3]可见,在不同国家的声乐教学中,语言学习对于唱歌学习都很重要。要想学好声乐,必须使语言发音准确无误。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把对歌词的朗读纳入学习声乐的前期准备工作,导致歌唱语言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声乐学习者要掌握一些汉语拼音规律,改正不利于歌唱的错误咬字发音习惯。

(一)汉语拼音的一般规律

歌唱的一般拼音规律与生活化的语言发音规律相同,其拼音都是由声母与韵母组合而成。可分为三种拼法:两拼法、三拼法、声介合拼法。两拼法这种拼音方法常用在快节奏的声乐作品中,它要求声母发声准确而快速,强调声母发声之后与韵母快速结合,运腔和归韵的动作要轻快灵巧。这种发声方法对咬字训练不积极的声乐学习者提高发音准确性很有帮助。三拼法多用在抒情的舒缓的声乐作品中,强调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的自然连接。这种拼音方法只用在有韵头的音节中。对已经具备一定演唱能力的歌唱者而言,这种方法在训练气息方面效果显著。这三种具体拼读方法在邹本初的《歌唱学》[4]一书中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二)汉语拼音的特殊规律

在歌唱语言的音节中,每个字的韵母发音除了有音高的区别外,在母音延长方面也受到对应音符时值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共鸣及声乐效果,需要在较长时值的音节的韵母发音时打破一般拼读规律,这就产生了特殊的拼读现象,也就是夸张处理,比如,在的f-a-ng 中,f 是声母(字头),a 是韵母(字身),ng 是韵尾(字尾),这就是三拼法。这种拼读法中的“字身”时值往往较长,发音时不要急于归韵,对带有归韵的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掌握不好的学习者只要懂得这种拼读规律,就能让前后鼻韵母发音更准确。

(三)陇东地区学生歌唱咬字的普遍问题

根据《庆阳地区志》的划分,陇东地区的方言以庆城的驿马镇为界,分为以北的环县、华池、合水、庆城和以南的西峰、宁县、镇原和正宁南北两片。安亚彬的《庆阳市西峰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一文指出:“北片语音和南片语音在声、韵、调方面有较大差异,词汇和语法差异较小。”[5]不区分前、后鼻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发音问题。普通话里前鼻音有“an”和“en”,后鼻音有“ang”“eng”“ong”,在日常说话中发前、后鼻音是瞬间完成的事情,但在唱歌时却不是这样。例如,环县生源声乐学习者在演唱节奏明快的歌曲《玛依拉》时,将歌词“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中的“”读作后鼻音réng meng,前后鼻音不分,这些学习者在演唱“屋檐底下”中的“”字时,韵母“an”常常有归韵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需要在演唱时对带有“-n”和“-ng”的发音提高注意,把重心放在其前边的韵母上,先把“a”唱饱满,再迅速归到“n”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统一的声音。有的学习者对歌曲《茶山新歌》的歌词中“茶叶青哟,水叶清哟”中的字头咬不清楚,也就是声母咬得没有力气,这同样是归韵问题。

四、对歌唱语言问题的校正

(一)语言发音器官的协作

人们将发声部位分为五个不同的部分,即唇、舌、鼻、齿、喉,歌唱中的语言发音与这五个发声部位的协作有关,单独强调哪个部位的发音器官对咬字的影响都是不全面的,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对应的方法进行纠正和改善。要对陇东地区生源的学生的语言习惯进行分析,发现相关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分析并加以改正。汉语声母按发音部位基本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七种。按发音方法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种。声母从性质上讲不属于乐音,因此,声母的歌唱语言发音可以遵循与说话方式相同的发声方法。但是,母音的发声方法却需要与说话有所区别,正所谓“说字音,唱母音”。韦尔科克斯说:“口腔后部和喉腔是形成母音的主要部位,在形成母音时,唇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他认为,在唱母音之前,口腔的形状已经形成,而不是在发声的时候才有口型。

嘴唇的开合大小与母音的圆润度、辅音的力度存在一定关系。比如单韵母,“a”为开口母音,发音时,母音位于舌中部,舌位低;单韵母中,“i,u”为闭口元音,母音的发声均位于舌前部,舌位较高,其中,“u”为圆唇音,“i”则不圆唇。单韵母“e,o”为半开口母音,发音时位于舌后部,舌位半高,其中,“o”为圆唇音,“e”则不圆唇。我国民族唱法非常强调在发母音时口唇要横张,呈扁圆形,不强调软腭抬起和内口腔打开,主张将元音送往牙齿背后或硬口盖。美声唱法则强调发母音时口唇纵张,口型呈纵椭圆形,口咽内部竖直,软腭抬高,会厌挺立,咽与软腭向中间靠拢,将元音向上送,建立空间意识,产生聚拢的共鸣点。

(二)针对性咬字发音的练习

对于因为舌头僵硬导致的咬字发音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练习进行改善,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会使用“周氏简易唇舌操”(bada-jia-ga),咬字动作很夸张,ba 是唇紧张;da是舌尖紧张;jia 是舌中部紧张;ga 是舌根紧张。通过这个练习,练习者能体会舌头不同部位的紧张感觉,然后瞬间放松。在紧与松中感受舌头不同部位的发力,使舌头得到灵活锻炼。练习这四个音对于咬字发音的准确性有一定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咬字的声母、发音的韵母等方面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字词、绕口令的练习。比如,针对平翘舌音不分,可以进行以下发音练习:“三山撑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在练习了类似的针对性练习后,在咬字发音的准确性方面都有显著改善。

(三)对歌唱中归韵技巧的运用

有发音归韵问题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归韵技巧。“十三辙”是我国传统戏曲根据韵母字尾收声归韵的特点归纳出的十三个韵类。其中,有强调口型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收声归韵的“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由求辙”,有强调区分前后鼻韵母,以“抵腭”或“穿鼻”的不同方式归韵的“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中东辙”。我国民族唱法在处理韵尾时值时通常使韵尾收声归韵长于声母,韵尾所占音值应短于字腹中母音处在稳定状态下的歌唱时值。鼻韵母归韵时,有时为了强调歌唱效果,往往会对后鼻音韵母采用“穿鼻”技术或提前归韵和延长韵尾的特殊方法来渲染气氛。

总而言之,陇东地区的声乐学习者在歌唱时普遍存在收声归韵的问题,这些学习者要提高对歌唱语言规范性的重视,培养良好的歌唱语言拼读习惯,采用特殊的语言训练技巧来规避方言发声习惯对歌唱的影响。

猜你喜欢

母音陇东咬字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换声区唱法在男声歌唱教学中的训练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