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技法分析

2023-09-06

戏剧之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运弓大提琴奏鸣曲

陈 珑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0)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是古典乐派中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其作品题材广泛、数量众多,并对世界古典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贝多芬的创作生涯跨越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阶段,并且其创作受到当时社会发展背景的重要影响。他在吸收海顿、莫扎特等优秀作曲家创作经验的同时,在创作中融入了自身不屈的命运抗争以及强烈的奋斗精神。贝多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作品,贝多芬的五部大提琴奏鸣曲贯穿了其创作的各个阶段。例如,早期贝多芬作品具有前人的风格,中期强调戏剧冲突,在创作晚期他打破了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创作语言更加简朴,实现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

一、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一)第一、第二号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五部大提琴奏鸣曲,其中第一、第二号创作于1796 年,当时贝多芬正在参加柏林的巡回演出,他与当时的演奏家杜伯特合作为普鲁士国王进行演奏,国王也给予了贝多芬至高的礼遇。威廉二世非常热爱音乐艺术,尤其对大提琴情有独钟,因此聘请了路易斯和杜伯特两位大提琴演奏者,贝多芬也在国王的提议下创作了前两部大提琴奏鸣曲,同时也创作了一部变奏曲[1]。这两首大提琴奏鸣曲的样式比较类似,在开始时都有一个慢板协奏,进而利用快板乐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庞大的乐景。

(二)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808年,当时他完成这首作品的初衷是为了献给他的亲密朋友,即Gleichenstein 男爵,因此,其与贝多芬的另一首作品《第五交响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许多贝多芬研究人员认为这首作品记录了贝多芬与约瑟芬的美丽爱情。回顾贝多芬的一生,他在1804年与约瑟芬恋爱,但两年后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之后在短暂通信后两人分道扬镳。因此,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奏鸣曲也与其他时期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例如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中的如火热情,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恋爱时的亲切、可爱和温柔。

(三)第四、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第四、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815 年,这两部作品主要是为当时的大提琴手约瑟夫·林克创作的,并且贝多芬将这一作品献给了他的亲密友人俄尔多蒂伯爵夫人,当时的约瑟夫·林克也是伯爵家的音乐教师。

贝多芬在五首奏鸣曲创作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也进行了新的尝试,例如,他需要进一步调整大提琴和钢琴之间的平衡性,其中,大提琴音色比较浑厚悠长具有歌唱性的特点,而当时的钢琴音色不利于表现音乐的延迟性。因此,他在前四首奏鸣曲的创作中减少了版本乐章的使用,并且避免大提琴过多表现,随着后来钢琴结构更加稳固、音色洪亮有力,在第五号奏鸣曲创作中,作者也给予了大提琴更多的自由度。

二、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主要创作特征

(一)第一、第二号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F 大调第一号奏鸣曲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设置了戏剧性的开场,人们在此部分能够听到以大提琴为主的深层低音区展示,之后钢琴逐步占据了主导性位置。在第二主题部分,大提琴的比例又逐步增加,在这一部分,作者使用了持续的慢板和快板。序奏部分的旋律创作更加悠扬如歌,使人联想到海顿的风格又或者是莫扎特的风格。该乐章气势宏大,尤其是在c 大调断奏部分,因此,整个乐章显得十分华丽和出彩。到了回旋曲部分,两种乐器以极快的频率和交叉性的手法进行交替演奏,给人构建出一种相互追逐之感[2]。在乐章中间的插部,作者还融入了当时较为流行的土耳其风格。这一部分较为独特的是所构建的层次性的转化,作者构建出如同暴风雨般的激烈转化,但是在技巧使用方面又显得自如和巧妙。

G 小调第二奏鸣曲在最开始的慢拍引子使用上进行了扩展性的处理,并且给予了大提琴更多的演奏空间。在第一乐章部分,作者创作技法的运用也更加娴熟,整个乐章的结构比较紧凑,在情感表现方面也显得更加浓烈。作者用两种乐器共同构建出两个不同的主题,在第一主题中,主要以一个短小动机为基础进行多次的转调处理,而在回旋曲部分,乐章的风格更加诙谐幽默,两件乐器也呈现出频繁交替转化的过程,如同两只小鸟在追逐打闹和喋喋不休。尽管整个乐章主要由钢琴进行领奏,但作者在创作中却引入了更多大提琴的插入部分,这也是与F 大调第一号奏鸣曲的不同之处。

(二)第三号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这一首奏鸣曲主要分为三个乐章,在第一乐章中首先由大提琴进行主题部分的演绎,奠定了两个基本的抒情基调,之后钢琴代替大提琴进行旋律的陈述,在第一主题之上形成了发展部、再现部和尾声等几个部分。在第二章中,曲调显得更加轻松活跃,作者主要使用了切分音的创作技法,进一步突出了谐谑曲的特征,旋律也更加引人入胜,之后构建了一个与重奏的段落相类似的部分,并利用更加流畅舒缓的G 大调引出末乐章。最后的乐章部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奏鸣曲结构,在创作风格上更加热情和富有活力,主题也更加精炼和突出。

(三)第四、第五号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第四号大提琴奏鸣曲在第一乐章的创作中使用了单主题的结构,第二乐章的开头则构建了如同狂想曲般的乐章内容,并拉开了终曲的帷幕。在最后部分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所使用的结构设计也更加独特和新颖,贝多芬曾表示,这一乐章的创作属于一种“自由式的奏鸣曲构造”。第一乐章部分以一段行板作为开始,之后随着乐曲的节奏更加明快,主旋律也逐渐变成以A 大调为主的快板内容,旋律的结构也更加清晰、分明,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贝多芬在创作中所具有的永不妥协的创作个性[3]。在第二乐章部分,首先构建了一个九小节的引子并且与第一乐章的旋律相呼应,之后是一段短小精悍的快板内容,这一部分的创作亮点在于多次打断大提琴的五度和声,给人一种扰乱和声走向的感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效果。

D 大调第五奏鸣曲在开始就有着与其他奏鸣曲不同的内容,例如在第一乐章作者就使用了更加爽朗明快的快节奏内容,向听众直接呈现了乐章的主题内容。之后曲调的幅度更大,接着进入奏鸣曲的第二主题。与其他奏鸣曲不同的是,第五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使用了唯一的慢板乐章,并采用了三部曲的结构。即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一种两类乐器之间的对话形式,第二部分则利用伴奏的摇摆进行演奏的配合,从而展现出更加细腻的对唱。奏鸣曲进入末乐章,这同样是一个三声部的赋格。主题部分采用了上行音阶,中间部分是一段更加温柔的情感表现,与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但这一部分稍纵即逝,很快进行到尾声部分。

三、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一)注重音乐的颗粒感

音乐演奏的颗粒感,顾名思义,就是要在乐谱的表现过程中使每个音节都如同具有颗粒质感一样。同时,还要更加清脆、连贯、清晰,如同古人所描述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例如,当人们在进行钢琴演奏时,一键一音的独特形式和音乐布局能够进一步呈现出颗粒感的音乐美,同时在飞速演奏的过程中,颗粒感的呈现也成为钢琴炫技以及快节奏演奏的标志性技巧。但是,随着大提琴演奏理论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弦乐器演奏的歌唱性、悠扬性之外,也希望借助现代化的演奏技法表现出乐曲的节奏感和颗粒感。相应地,作曲家和演奏家也进一步调整了创作和演奏技法。具体到作品中,贝多芬的A 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也要求演奏者将音乐的颗粒质感作为演奏过程中的重要技巧内容。在进行练习时,演奏者通常会因为左右手技巧的不熟练,无法呈现出颗粒感,因此也无法表现出乐章所具有的清晰、干净质感[4]。例如,在进行第一乐章的演奏时,演奏者需要演奏一个篇幅较大且跨音域较广的快节奏旋律,这一片段的完成在左手部分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音准位置,而右手则需要练习短分弓,并调整手指的握弓姿势、减少换弦角度,换弓痕迹,使琴弓和琴弦充分接触,从而实现匀速干净的演奏,可以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练习。

(二)右手重力运弓

在大提琴的演奏中,重力运弓主要指的是利用琴弓的自然重力以及手臂的重力变化来呈现出不同的演奏效果。它需要演奏者掌握三方面的要点,第一是要注意琴弓和琴弦的接触点位置变化,第二是要注意琴弓运弓的速度,第三要注意右手手臂演奏时施加的力。在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演奏中同样需要注意右手的重力运弓技法。例如,在A 大调的第一乐章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用全弓的力度进行半拍音符的演奏,并且之后还要完成由弓尖到弓根的转化。演奏者在演奏三连音时需要逐渐增强运弓的力度,直到到达下弓和上弓的记号处。最后,演奏者还要使用分弓的技巧,保持琴弓对琴弦冲撞的力量,逐步增加冲击力,直到满足奏鸣曲演奏的要求。一般来说,演奏者需要根据旋律、片段、音乐形态的不同来改变其运动方式。例如,利用重力运弓的“削皮弓法”,它主要指的是在运弓过程中,演奏者手腕不动,而靠右臂的惯性带动整个琴弓在根部演奏,这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三)把握乐章的生命力和流动性

大提琴奏鸣曲的演奏区别于协奏曲,它对演奏者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度要求更高。例如,在贝多芬大提琴第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中,要进一步突出音乐的生命力。演奏者要重点把握大提琴和钢琴不同主题、不同旋律之间的交替性和转换性,要充分借助钢琴部分作为整个曲调的支撑性内容,着重表现出表情记号的变化。例如,在奏鸣曲开始部分要注重呈现出乐章的生机与活力,它要求两个二分音符的旋律要实现延续性。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最关键的不是对揉弦运弓等演奏技法的高超运用,而更应该注重对整个乐章发展的节奏把握。因为在第一乐章的演奏中,第六小节之前钢琴都没有任何旋律,但大提琴演奏者不能真的抛弃钢琴进行独自演奏[5]。从第一乐章的25 小节开始,需要进行大提琴和钢琴的交替演奏,此时也到达了乐章的第一个高潮,因此,演奏者需要仔细聆听钢琴的节奏和变化,并主动向其靠拢,实现两种乐器的有效配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贝多芬不仅为人们留下了重要的艺术作品,也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音乐作品不仅具有丰富性和变化性之美,还能给人的灵魂带来震撼。其超前的创作手法进一步启发了后来的音乐创作者,并进一步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在进行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时,演奏者不仅要深刻领会其创作意图和主题风格,还要严格遵守乐谱所进行的标注,逐句逐段理解乐谱的内在信息,从而更好地贴近作者的创作思维,要在演奏的同时充分把握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活力、热情与柔情的情感特点,进一步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猜你喜欢

运弓大提琴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春天的奏鸣曲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浅析二胡运弓技术与方法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试论小提琴教学中运弓感觉的重要意义及方法
大提琴运弓的教学研究
动手去学